肱橈肌肌皮瓣

肱橈肌位置淺表,主要血供來自橈側副動脈和橈側返動脈,神經采自橈神經。該肌對屈肘和旋前功能僅起輔助作用,可作為動力肌轉位替代癱瘓的肱二頭肌。

套用解剖,切口設計,血管顯露,肌皮瓣游離,肌皮瓣轉位,套用解剖學要點,

套用解剖

橈側返動脈[1]始於橈動脈[2],經橈神經[3]向外上升,與橈側副動脈吻合,沿途分支[4]支配肱橈肌[5]中上段。橈側副動脈為肱深動脈終支,其前支與橈神經一起穿臂外側肌間隔,行於肱肌[6]與肱橈肌之間,分支營養肱橈肌上段。神經來自橈神經分支[7],由肌的上段進入。

切口設計

取平臥位,設計三切口:自肘前“S”切口a,上端起自肱骨外上髁上9CM,下端沿肱橈肌的走向,即肘橫紋下2CM於掌側面;橈骨莖突上方1CM作長約2CM的切口b;胸大肌止點下方作4CM皮膚切口c。

血管顯露

切開切口a,顯露肱橈肌[1],在肌肉內側緣尋找人肌的橈側返動脈[2]分支和來自橈神經[3]分支。

肌皮瓣游離

切口b切斷肱橈肌止點[1],切口a切斷肱橈肌的起點[2],結紮橈側副血管,游離血管神經蒂,如遇神經長度不足,可向肌內作無損傷分離,將肱橈肌由皮下隧道抽出。

肌皮瓣轉位

作切口c,顯露肱二頭肌短頭,並沿肱二頭肌的走向打通皮下隧道。肱橈肌辦旋轉180度後從皮下隧道引入至切口c。將移位的肱橈肌的起點縫合固定在肱二頭肌止腱上,肌瓣的止腱縫合固定到肱二頭肌短頭腱上。

套用解剖學要點

①肱橈肌的肌腱長約10cm,游離肌瓣時,對肌腱可作或長或短的剪裁,適應受區需要;
②肌的起端無腱質,其表面有較強的筋膜,後與臂外側肌間隔相連,應將臂外側肌間隔及臂筋膜一併切下,便於移植時縫接;
③肱橈肌的兩組主要血管和支配神經,起源、行徑均較恆定,橈側副動脈在三角肌止點下、肱三頭肌外側頭深面即可找到;橈側返動脈乾較短,必要時,可以截取橈動脈乾端的一段作為游離血管蒂;
④兩組主要血管均有分支至肱橈肌和橈側腕長伸肌,兩肌位置相鄰,可以將兩肌一併切取,製成聯合肌瓣或肌(皮)瓣,以增強動力性肌瓣的肌力或肌(皮)瓣的面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