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側肌肌皮瓣

股外側肌是股四頭肌的一部分,該肌上2/3與深面的股中間肌[2]有較明顯的界線,但肌下1/3與股中間肌粘附較緊不易分開。

套用解剖,肌皮瓣設計,股外側肌顯露,肌皮瓣切取,肌皮瓣游離,肌皮瓣轉位,套用解剖學要點,

套用解剖

股外側肌[1]是股四頭肌的一部分,該肌上2/3與深面的股中間肌[2]有較明顯的界線,但肌下1/3與股中間肌粘附較緊不易分開。肌肉血供來自旋股外側動脈降支[3],經股直肌[4]深面沿股外側肌前緣下降,入肌點約在大轉子下方10cm處,(相當於股外側肌中上1/3稍上方),肌外血管蒂長約6cm。股外側肌上部淺層因有股直肌和闊筋膜張肌相間隔,無直接肌皮支進入皮膚,不能形成肌(皮)瓣。但在大腿下部股外側肌有肌皮支直接進入皮下組織和皮膚,並與股直肌和闊筋膜張肌來的肌皮支廣泛吻合,使該肌遠端可攜帶一個島狀皮瓣。

肌皮瓣設計

在大腿下1/4部外側設計皮瓣,皮瓣前緣不超過髂前上棘至髕骨外上緣連線,下界位於髕上4cm,最大切取範圍可達10cm X 7cm,標明大轉子部創面至皮瓣近側緣切口線[3]。

股外側肌顯露

先作皮瓣近側緣切口線,顯露股外側肌[1],辨清與股直肌[2]和闊筋膜張肌毗鄰關係。

肌皮瓣切取

按設計作皮島[1]四周切口,在皮瓣近側緣切開髂脛束[2],將股外側肌[3]與股直肌[4]、股中間肌分離。

肌皮瓣游離

在皮瓣遠側緣,髕上5cm處切斷股外側肌[1](肌腹與肌腱交界處),並掀起股外側肌肌(皮)瓣,如果受區部位較高,可充分向上游離血管神經束達5cm,以獲得足夠的長度。

肌皮瓣轉位

肌(皮)瓣切取後向上轉移可修復大轉子部褥瘡,其中肌肉部分填塞深腔,皮膚部分覆蓋創面。

套用解剖學要點

①股外側肌在上2/3與股中間肌界線比較清楚,而在下部與股中間肌肌纖維混在一起,不易分開,故切取肌(皮)瓣應自上而下進行解剖,將股外側肌與股直肌、股中間肌分離;
②術中注意保護隱血管,以確保肌(皮)瓣的血運;
③處理蒂部時在肌(皮)瓣的營養血管周圍保留少量臀大肌纖維,形成窄小肌肉蒂,既保護血管蒂,又方便轉移;
④在皮瓣近側緣切開髂脛束,並將皮緣與髂脛束及股外側肌暫時間斷縫合固定,以免分離;
⑤注意勿損傷髕上囊;
⑥掀起股外側肌肌(皮)瓣,如果受區部位較高,可充分向上游離血管神經束達5cm,以獲得足夠的長度
⑦供區創面需用中厚皮片覆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