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姓

輔姓,起源於春秋晉國,得姓始祖是智果。輔姓是較罕見姓氏,現分布於江蘇、山西,上海、河南等地,人口稀少,江蘇鹽城市輔氏家族每年的有祭祖活動。

智果智伯瑤的叔父,因為反對智伯瑤繼任智氏家族宗主,為了保全智氏,便到太史那裡別為輔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輔姓
  • 外文名:Surname Fu
  • 出處:《鄭通志·氏族略》
  • 得姓始祖:智果
輔姓源流,得姓始祖,輔姓起源,輔姓名人,

輔姓源流

據《鄭通志·氏族略》記載:
輔氏,姬姓之公族也。本荀氏,又食邑於智,故又為智氏。智果以智伯剛愎必亡,其宗別為輔氏。今河東有此姓。望出扶風”。
輔姓之先出自姬姓,屬於周文王后裔。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原叔(原公豐,周文王第十六子)於原國,其後人便以國為氏,別為原氏。有原黯出仕晉國,任大夫,晉武公荀國,將其賜予原黯,原黯因此別為荀氏,史稱荀黯荀息荀息輔佐晉武公完成曲沃代翼荀息晉獻公獻計假道伐虢,掃除了晉國向中原發展的障礙,是晉國的肱股之臣。
荀息逝敖逝敖為春秋晉國大夫。逝敖幼子荀首,受封於(今山西省永濟市西北一帶),其後別為智氏智首後擔任中軍佐,智氏從此成為晉國六卿之一。智氏六世祖智果因反對智瑤繼任智氏宗主,就到晉國太史那改姓,別為輔姓,輔姓從此薪火相傳
智果世系如下:
黃帝(姬姓始祖)—少昊蟜極帝嚳(史稱后稷,本名姬棄)—不窋(kū)—公劉(姬)—慶節皇仆差弗毀隃(姬隃)—公非(姬)—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姬)—周太王(又稱古公亶父,本名姬)—周王季(也稱季歷,本名)—周文王姬昌—姬原叔(原公豐,周文王十六子,原氏始祖)-----原黯(荀息,姬原叔裔孫,荀氏始祖)—逝敖荀首(智首,智莊子智氏始祖)—智[yīng](智武子)—智朔—智盈(智悼子)—智躒[lì](智文子)—智果(智氏六世祖,輔姓始祖)

得姓始祖

智果(?---?)姬姓智氏,名果,智伯瑤叔父,智氏六世祖,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智家軍軍師。
智果為人多智,頗有政治遠見,看人看事入木三分。智氏宗主——智宣子智申召集族人,選舉智瑤智氏家族的接班人。智果已經預感到智氏危亡的來臨,為了保全自己,帶領著自己的一小部分族人到晉國太史那註冊,改智氏為輔氏,表示脫離智氏,另立宗廟,因此建立輔氏家族。

輔姓起源

東周貞定王初年(公元前468年),晉國卿大夫智宣子(智姓六世祖智申)老了,召集智姓仕宦商議傳位於後人之事。 智宣子有兩個兒子,智霄、智瑤,當他決定傳位於智瑤時,智果說:“智瑤不如智宵!”
智申反駁:“智宵面相兇狠。”
智果解釋:“智宵狠在表面,而智瑤是狠在內心,不如立智宵比較好。智瑤有五大優點:智瑤,須髯飄逸,身材高大;擅長弓箭,力能駕車;技能出眾,才藝超群;能言善辯,文辭流暢;堅強果斷,恆毅勇敢,此五賢別人無法能比,惟獨沒有仁德之心。如果不用仁德去施政,而用以上五賢才能去強行統治,誰能擁護他?如果立智瑤為繼承人,智氏宗族必然有滅門之禍!”
智宣子沒有聽從建議,依然立智瑤為太子,失望的智果向晉國太史請求,脫離智氏家族,另立為“輔”氏,以避滅族之禍。
公元前453年,當智瑤兵敗晉陽之後,在趙、韓、魏“三家分智”時,智氏家族降臨了空前的災難,智果一支族人因改姓“輔”氏而幸免於難。在秦漢時期,輔姓有部分族人恢復智姓,延續了智姓血脈。
所以,輔姓出自智姓智果輔姓始祖,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
如今,江蘇鹽城市輔氏家族每年的有祭祖活動。

輔姓名人

輔匡,三國時有巴郡太守。
輔公祏(?─624),齊州臨濟(今山東濟南東南)人。大業七年(611年)與杜伏威一同聚眾起事。後轉戰至淮南,兼併苗海潮、趙破陳等部,勢力逐漸壯大。又大破隋將陳棱,攻據歷陽郡城(今安徽和縣),伏威自稱總管,公祏為長史,成為江淮間最大的起事隊伍,威震長江兩岸。隋亡後,杜伏威歸降李淵,為東南道行台尚書令,封吳王,公祏為行台左僕射,封舒國公。及後公祏打敗占據江都和丹陽自稱楚王的李子通,遂盡有淮南及江南一帶。公祏雖與伏威自幼友善,但擁有江淮之地以後矛盾漸深。唐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入朝長安不歸。六年,公祏于丹陽起兵稱帝,建國號宋。李淵命李孝慕率唐軍鎮壓。七年三月唐軍破丹陽,公祏被殺,宋亡。
輔超,宋代萊州團練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