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荀黯
- 別稱:荀息
- 字號:字息
- 所處時代:春秋時代
- 去世時間:前651年
簡介,生平,假道伐虢的妙計,
簡介
名:原黯(荀氏)
字:息
生年:不詳
祖籍:翼城縣息城
卒年:前651年
子女:不詳
身份:晉國大夫
荀黯,(?—前651年),字息,故又稱荀息,春秋時代晉國大夫。本姓原氏。曲沃晉武公滅翼後,任武公大夫。晉武公滅荀國(今山西襄汾縣荀董村附近)後,以荀國舊地賞賜原氏為邑,原氏從此以荀邑為姓。據史志資料記載,荀息出生於翼城縣息城。因其子張唐分其地為三,又名三張村。後人又易名壽城,今為東、南、北壽城村,在翼城縣西北5里。荀息的墓葬在今曲沃縣城北10里之荀王村,相傳荀王村為荀息的故里。
生平
晉武公逝世後,其子詭諸繼位,另為獻公。荀息為人忠誠,足智多謀,又是武公舊臣,當然為獻公所器重。忠心耿耿事奉獻公近30年,是當時晉國的肱股之臣。
晉獻公早年雄才大略,奮發圖強,極力開拓疆土。當時,地處黃河南北的虢國(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帶),是晉國向中原發展的首要障礙。晉獻公遂下決心滅虢,但滅虢又必須經過南部邊境的另一小國虞(今山西平陸縣境內),而虞、虢兩國唇齒相依,關係又十分密切,晉獻公為此而作難。於是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荀息當即獻計,請晉獻公可用北屈的良馬、垂棘的玉壁,獻給虞君,假道虞國而伐虢。晉獻公捨不得寶馬和美玉,荀息勸他說:“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晉獻公擔心虞國有賢臣宮之奇,恐怕虞君不會上當。荀息申辯說:“宮之奇之為入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昵之,雖諫,將不聽。”於是,晉獻公決計賄賂虞君,假道滅虢。
晉獻公派荀息帶著千里馬和名貴的玉壁出使虞國,勸說虞君借給晉師道路而伐虢。果然不出荀息所料,貪婪而又目光短淺的虞君,拒絕了宮之奇的切諫,欣然接受了晉獻公的禮品,答應借給晉國道路。晉獻公十九年(前658年)任命里克、荀息率兵通過虞國,並會問虞軍,向虢國挺進,攻下虢國的下陽(今山西平陸縣東北)。二十二年,晉國再次借道虞而伐虢,滅掉虢國,虢公狼狽逃往周地。在荀息的策劃之下,晉師於返回晉國的途中,乘虞國毫無戒備,突然發起襲擊,輕而易舉地滅掉虞國,俘虜了虞君。晉獻公從策劃出兵,到借道滅亡虢國和虞國,前後用了大約5年時間。荀息因滅虢襲虞有功,更為獻公所重用。
晉獻公二十六年(前561年),晉國發生宮廷內亂。晉獻公聽信寵妃驪姬的讒言,逼死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立驪姬所生的兒子奚齊為太子。並任命荀息為太傅,輔佐年幼的奚齊。當年九月,晉獻公於病榻前召見荀息,委以託孤重任,說:我將這樣小的孤兒託付於你,你將如何對待?荀息叩頭答應說:“臣竭其肱股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於是,晉獻公就拜荀息為相國,主持國政。
數日之後,晉獻公病逝,荀息即立年僅11歲的奚齊為國君。當時,晉國人民對驪姬一夥專橫武斷、製造內亂極為不滿,都希望外逃的重耳和夷吾兩位公子能夠回來執政。朝中大臣以里克和邳鄭兩位大夫為首,多數人反對荀息擁立奚齊。里克借給晉獻公舉行治喪儀式之機,刺殺了奚齊。不料,荀息又扶立奚齊的異母弟卓子(驪姬之妹所生)為國君。
里克、邳鄭在晉大夫騅遄和屠岸夷等人的幫助下,聯合發動家兵、攻入宮廷,殺死卓子和驪姬,荀息自殺。然後,公子夷吾回國即位,是為晉惠公。至此,晉國的驪姬之亂,總算完全平息。荀息受晉獻公重託,不食其言,忠於職守,最終不惜以死殉之,表現了絕大多數晉國士大夫所具有的公忠品格,所以曾有人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的詩句來稱讚他。
然而,他一味地愚忠於先君,而辜負了全國軍民平息內亂、安定國家的希望,到頭來反使國家受到損失,自己也落了個身死的可悲下場。他太過忠心於獻公,以至於連作《左傳》的君子們都說荀息沒有必要這么愚忠。好在荀息死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為後世所讚揚。後晉文公回國後,為抵禦山戎,作上中下三行,令荀息的長孫荀林父任為中行將,荀林父之後皆稱中行氏,別出荀氏。荀林父為官正直而有才幹,後官至晉國執政大夫。荀林父的弟弟荀首也隨之升遷,封邑於智,其後稱智氏。春秋後期,中行氏與智氏一同成為了權分國家的晉國六卿之二,這也算是荀息的功德造化。
假道伐虢的妙計
難道左派就是比右派聰明嗎?不是。
荀息原本也不知道正確答案的,他一開始跟大家一樣以為是太子的事情。可是他又隱隱感覺不太像,突然他想起來幾天前東關五曾經跟他說過獻公想要討伐虢國的事情,他覺得可能這件事才是正確答案。
事實證明,荀息的判斷是正確的。
荀息被獻公請進了自己的書房,對面而坐,桌上放了兩碗茶。
荀息有些吃驚,這樣的禮遇似乎太高了一點,那年頭茶葉在晉國還是很稀有的東西,聽說過但是沒喝過,能在這裡跟獻公一起喝茶,當然很榮幸。
“老荀,這么多人,只有你跟我想到一塊了,來來,喝茶。”獻公很高興,他之所以沒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一來是他知道多數人會反對,二來也是擔心走漏了風聲。
荀息心說這不過是自己有內線,但是不敢說出來,沒話可說,喝了口茶,說:“好茶好茶。”
“老荀,既然你想到了,那你一定有什麼好辦法。我現在想打虢國,又怕虞國幫他們;想打虞國,又怕虢國幫他們。你出個主意,怎么才能滅了他們?”獻公也不多客套,直接把問題端了出來。
“主公,我還真有一個好辦法。”
“什麼辦法?”
一個偉大的辦法,至少是名垂青史的辦法。
“我的辦法,先取虢國,再取虞國。”這就是荀息的辦法。
“然則奈何?”獻公問了這么一句,意思是怎么實施啊?其實獻公心裡在想:“你這不扯嗎?打虢國必須經過虞國,你飛過去啊?”
虞國在今山西平陸,虢國在今河南陝縣。
“主公,你一定會想:你這不扯呢嗎?打虢國必須經過虞國,你飛過去啊?”荀息說。這話一出,嚇獻公一跳,怎么這話跟自己想的一樣?
“沒錯。”
“主公,若是虢虞兩國之間鐵了心聯手對付我們,那真是沒辦法。可是,我們為什麼非要逼著他們聯手呢?我們主動去和其中一個國家聯手不就行了?這兩個國家,虢大虞小,而且虢國一向跟我們作對,聯虢滅虞並不現實。但是,聯合虞國討伐虢國是可以的啊。”荀息這番話說得有道理,獻公這才發覺自己原來是鑽了牛角尖,從來沒想過各個擊破。
“你說,怎么連結虞國?”
“如果無緣無故就去跟虞國套近乎,那就太顯得別有用心了。我們不妨以討伐虢國為藉口,向虞國借道。當然,借道不是白借,主公你不是有一乘屈地產的寶馬嗎?給他們。還有垂棘的白璧,送他們十雙。”辦法越來越具體了。
原來,屈地產好馬,晉國占領屈地之後,從那裡精選了四匹寶馬給獻公平日出行之用,打仗就用來裝備戰車。這四匹馬,獻公喜歡得像親兒子一樣。說句誇張點的話,寧可殺了自己兒子,也不殺這四匹馬。至於垂棘的白璧,更是天下聞名的寶物。
獻公摸摸腦袋,還真有點捨不得。
“主公,其實,馬也好白璧也好,說是送給他們,實際上不就是放在他們那裡保管一段時間嗎?到時候還是物歸原主。”荀息看出來了,所以接著說。
“老荀,白璧算不了什麼,送就送了。馬呢,我有點捨不得,但是為了國家利益,我也咬咬牙送掉了。不過,我現在擔心的是,虞公會不會幹。”
“主公,你問得好。但凡不貪的人,不會上當;智力超過中等的人,不會上當。可是虞國國君不僅貪婪,而且智力在中等以下。上回有人考他腦筋急轉彎,考一個不會,再考一個還不會,一本書考完了,一個也沒答對。舉個例子,樹上騎個猴,地上一個猴,總共幾個猴?他非說八個猴,你說他這智力。”別說,荀息了解得挺詳細,說得還挺具體。
獻公聽得發愣,樹上七個猴,地上一個猴,應該是八個猴啊,不是八個猴是幾個猴?有困惑,但是還不敢問,怕一問就顯得自己跟虞公一個水平了。
其實他不知道,腦筋急轉彎這些東西,都是荀息編的。不管怎樣,現在獻公只好同意虞公智力低下這個結論了。
“可是,虞國還有宮之奇呢?你這招數,怕是瞞不了他。”獻公又提出新的憂慮,宮之奇是虞國上卿,出了名的聰明。
“宮之奇這個人,聰明是聰明,但是不夠強硬,虞公根本不會聽他的。”該想的,荀息似乎都想到了。
獻公還是有些捨不得那四匹馬,想了想,又說:“這年頭,好像都不守什麼信義,萬一虞國收了我們的禮物,卻耍賴不借路,怎么辦?”
荀息當時就笑了,獻公這話不是沒有道理,晉國就有很多這樣的人,獻公本人也沒少幹這樣的事。問題是,人家虞國不一樣,人家是周禮教育普及得比較好的國家,沒這么無賴。事情雖然是這樣,可是不能這么說。
“主公,這就是小國和大國打交道的規矩了,小國收了大國的禮物,那是一定要辦事的。”荀息反應快,拿大國小國說事。
獻公也笑了,因為晉國是大國,荀息這番話,等於說晉國是經常拿人家錢不給人家辦事的,想想也是,所以獻公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