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

腳:趾高氣揚。

腳指頭:趾骨。趾甲。

蹤跡:“庶追芳趾”。

古同“址”。

部首: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趾
  • 部首::足
  • 趾 :zhǐ
  • 同本義:〖foot〗
涵義,出處,通假字,古籍解釋,

涵義

趾 zhǐ
【名】
(形聲。字從足,從,止亦聲。“止”意為“停步”、“不走”。“足”指“”。“足”與“止”聯合起來表示“處於靜止狀態的腳”。本義:站著的腳)
同本義〖foot〗

出處

三之日,四之日舉趾。——《·豳風·七月》
賁其趾。——《易·賁卦》
屨校滅趾。——《易·噬嗑卦》
麟之趾。——《詩·周南·麟之趾》
今君若步玉趾。——《左傳·昭公七年》
足趾之所不蹈。——左思吳都賦》。王力注:“足趾是同義詞連用,‘趾’不是足指。”
又如:趾股(腿腳);趾踵(腳);趾踵相接(形容人數之多);趾爪(腳爪)
腳指頭〖toe〗
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腳趾(腳前端的分支);鵝鴨之類趾間有;趾絆(本屐上的趾袢兒);趾趾(足尖輕輕著地行走的聲音)
支撐器物的腳〖leg〗
鼎顛趾。——《易·
通“址”。基址〖foundation〗
略基趾。——《左傳·宣公十一年》
亭亭峻趾。——左思《魏都賦
去上西山趾。——阮籍詠懷

通假字

通“止”
趾、止----《漢書·刑法志》:“斬左止。”顏師古註:“止即趾。”可見趾與止同義。(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6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諸市切《正韻》諸氏切,𠀤音止。《爾雅·釋言》趾,足也。《釋名》趾,止也。言行一進一止也。《易·賁卦》賁其趾。《詩·豳風》四之日舉趾。《禮·曲禮》請袵何趾。
《左傳·宣十一年》略基趾。《注》趾,城足也。
《禮·王制》南方曰蠻,雕題交趾。《前漢·地理志》交趾郡,屬交州。
通作止。《前漢·𠛬法志》當斬左止者,笞五百。《注》師古曰:止足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