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字義
止(zhi),停止,不再前進的意思。一前一後兩個腳印為一
步,後面的腳不再前進,只剩下前面的腳印了,就是止了。
止 (samatha):意為平靜。為心處於平靜、安寧、專一、無煩惱的狀態,亦即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古音譯作奢摩他。
諸經論的義注說:
“Kàmacchandàdayo paccanãkadhamme sametã'ti samatho.”
“令欲欲等諸敵對法止息為止。”(Ps.A.83)
在《清淨道論》中,把佛陀所教導的修習止的種種方法歸納為四十種業處:十遍、十不淨、十隨念、四梵住、四無色、一想、一差別。
摘自《巴利語彙解》瑪欣德尊者著。
詞典解釋
漢字:止zhǐ
(1) 停住不動:~步。截~。
(2)攔阻,使停住:~痛。禁~。
(3)僅,只:~有此數。不~一回。
詳細註解
本義
止zhǐ[名](“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腳趾頭,下象腳面和腳掌。本義:腳) 同本義 [foot]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說文》
四之日舉止。——《漢書·食貨志》
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止者,笞五百。——《漢書·刑法志》
詞性變化
止zhǐ[動]
⑴ 停住,中斷進程 [halt;stop]
止,停也,息也。——《廣韻》
亦可以止矣。——《呂氏春秋·下賢》。註:“止,休也。”
雪止。——《資治通鑑·唐紀》
蓋時見公(袁可立子袁樞)墨瀋,不覺小巫氣索,欲下筆而輒止者數四。——明 王時敏《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
⑵ 又,漸拍斷止。
⑶ 又如:止步;止怒;止瀉;
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戰爭);
止止(猶止之;停止,止住);
止雨(使雨停止);
止泊(停息);
止軍(讓軍隊停止前進)
⑷ 阻止,不讓進行 [prevent]
⑸ 又,相如固止。
⑹ 又如:
止遏(阻止;抑制);
止哭(止住哭聲);
止善(阻止別人做好事);
止節(阻塞;節制,抑制);
止塞(阻止,堵塞);
止暴(制止暴戾行為)
⑺ 駐守 [be stationed]。如:
止壁(頓兵紮營);
止舍(駐紮宿營);
止守(留守);
止次(駐紮)
⑻ 居住 [dwell]
⑼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
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⑽ 停留,逗留 [stay]
南陽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則有禍。——《
搜神記》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論語·微子》
止,zhǐ,[副]
⑴ 僅;只 [only]
止十有一月。——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止增笑耳。——《聊齋志異·狼三則》
⑵ 又,止露尻尾。
⑶ 又,止有剩骨
⑷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還沒有抄完;止有此數了
止,zhǐ,<;語氣助詞>,在句末可表肯定陳述語氣,相當於“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景行:大道。)——《詩·小雅》
止,通“趾”----《漢書·刑法志》:“斬左止。”
顏師古註:“止即趾。”可見止與趾同義。(摘自
黃現璠著《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6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套用
常用詞組
止步,zhǐbù,[stop;halt;go no further] 止住步子,駐足不前;禁阻通行之詞,閒人止步。
止動閥
止付,zhǐfù,[stop payment] 中止付款
止汗藥,zhǐhànyào,[anhidrotic] 止汗的藥劑
止境,zhǐjìng,[end;limit] 終端;完了;終止
安樂無止境
止水,zhǐshuǐ,[stagnant water]
死水;滯止不流的水
止痛,zhǐtòng,[relieve pain;stop one's pain] 減輕、緩解疼痛
止痛藥,zhǐtòngyào,[anodyne;analgesic;pain-killer] 緩解疼痛的藥物
止吐,鎮吐,zhǐtù,zhèntù,[antiemetic] 有助於制止嘔吐的
止瀉藥,zhǐxièyào,[antidiarrheal] 一種制止腹瀉的藥物
止血,zhǐxuè,⑴ [styptic]∶ 局部套用能止住滲血的
止血劑,⑵ [arresting bleeding;staneh (stop) bleeding]∶ 治療各種出血症。據出血的原因和機理,治療上可分清熱止血、 祛瘀止血、 補氣止血等
止血劑,zhǐxuèjì,[hemostatic] 指縮短凝血時間使停止出血的藥劑
止息,zhǐxī,
⑴ [cease]∶停止
黃昏時雨才止息
⑵ [suppress]∶平息
止息干戈
止癢,zhǐyǎng,[antipruritic;stop itching] 有助於制止或減輕騷癢
漢譯英
止,only stop till to
反義辭彙
only stop till to行 起
相關詞語
止,行 起,English
止,Zh ǐ,Can not stop。
Block the 阻,make stop.
Only,.
In ancient times similar to the " 趾 ",feet;Toe.
The line rises
only,stop,till,to
方言集匯
◎粵語:zi2
◎
客家話:[東莞腔] zi3 [
海陸豐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
沙頭角腔] zi3 [客語拼音字彙] zi3 [寶安腔] zi3 [梅州腔] tje3 [陸豐腔] zhi3 [台灣四縣腔] zih3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徐曰》初生根乾也。
又《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又靜也。《禮·玉藻》口容止。《注》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又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為衰止。
又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
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又心之所安為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大學》云: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好惡所止,謂此類也。
又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
又留也。《論語》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
又行師營曰止,暫待曰次。
又凡戰而被獲曰止。《左傳·隱十一年》公與鄭人戰於狐壤,止焉。《杜注》內諱獲,故言止。
又《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又容止。《詩·鄘風》人而無止。《箋》止,容止。無止則無禮節也。《孝經·聖治章》容止可觀。
又舉止。《齊書·張欣泰傳》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又俗謂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鄭奕敎子《文選》。其兄曰:莫學沈、謝嘲風弄月,污人行止。
又樂器。《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注》止者,其椎名也。《書·益稷》合止柷敔。《鄭注》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又鳥集亦曰止。《詩·小雅》載飛載止。
又三止,三禮也。《班固·幽通賦》嬴取威於百儀兮,姜本支乎三止。《注》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
又語辭。《詩·周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又首止,衞地名。在陳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齊侯會王世子於首止。
又與趾同。《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鄭注》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豚止。《郭注》止,足也。《前漢·郊祀歌》獲白麟,爰五止。《師古注》止,足也。時白麟足有五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