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市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

《贛州市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已經贛州市政府同意,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7月27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州市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21—2023年)
  • 頒布時間:2021年7月27日
  • 發布單位: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旅遊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我市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發展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關於文化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市委、市政府“三大戰略”,瞄準“六大主攻方向”,升級推進全域旅遊。
圍繞“三大目標、四張名片”的發展定位,加快建設全國紅色旅遊一線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做強“紅色故都”“客家搖籃”“江南宋城”“陽明聖地”四張名片。按照“一核三區三線一網”發展布局,深化以宋城文化核心區為龍頭,紅色旅遊區為突破點,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客家文化旅遊區為支撐的“一核三區”全域旅遊空間布局,以初心路、客家情、陽明游“三線”串聯“四區”形成“全域旅遊產品網路”。
(二)工作目標
通過實施三年行動計畫,全市旅遊產品供給更加豐富,旅遊環境更加優越,服務質量顯著提升,旅遊市場更加繁榮,旅遊配套設施更加完善,旅遊經濟指標穩居全省前列。到2023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次達到1.6億人次以上;力爭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800億元,實現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紅色旅遊收入占全市旅遊收入達到50%,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等高等級旅遊品牌取得新突破。為培育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奠定堅實基礎。
二、重點任務
(一)盤活存量
1.開展旅遊景區品質提升行動。全力推動三百山、江南宋城、大余丫山、漢仙岩、陽明湖、上堡梯田、陽明山、石城溫泉城、鼎龍十里桃江等創建高等級旅遊品牌,力爭到2023年全市4A級以上景區突破40家,新增1家以上5A級景區。實行旅遊景區品牌建設備案制和動態管理制,堅持開展A級景區覆核工作,年度覆核比例不低於30%,淘汰一批管理差、品質低的旅遊景區(點)。發揮旅遊標準的規範引領作用,推動旅遊景區(點)完善停車場、旅遊廁所、標識牌、休閒場所、周邊道路交通、環境等遊覽系統,在旅遊高峰期實行彈性供給;合理設計講解詞、突出文化內涵,配置語音導遊等現代化講解設備,規範景區講解人員服務標準;完善景區預約、二維碼檢票、遊客數量和車位實時查詢等智慧型服務;加強景區安全防範,規範管理運營,提升景區周邊餐飲、住宿、充電樁等配套服務。4A級以上景區要策劃推出常態化的文娛演藝項目,要有非遺展示項目。到2023年,實現全市4A級以上旅遊景區高標準運營管理。〔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政府〕
2.打造全域旅遊線路產品體系。以“宋城+”思路,深入培育“宋城”+“初心路”“客家情”“陽明游”三條主題精品旅遊線路,以“三線”為主脈,靈活串聯各縣(市、區)旅遊景區(點),推出“點單式”自由組合服務,增強旅遊線路市場化水平,形成覆蓋全域,適應各類人群和市場需求的旅遊產品體系。依託高速、高鐵,串聯沿線城市,推出“一程多站”式旅遊產品,打造贛粵高鐵生態旅遊走廊。探索和推行贛州精品旅遊線路“線長制”,統籌推動全線資源要素整合、旅遊產品宣傳推介。〔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政府〕
(二)跨界融合
1.深化文旅融合。推動文化資源宜游化建設,對旅遊設施進行文化性改造,大力弘揚以“紅色、客家、宋城、陽明”四大文化名片為代表的贛南優秀傳統文化,將獨具特色的文化內容、文化符號、文化故事賦能文化和旅遊項目建設。推進文化和旅遊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支持建設集文化創意、休閒娛樂、教育培訓等於一體的旅遊景區、主題公園、文旅小鎮、旅遊演藝、主題酒店、文旅綜合體,建設一批省級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等成為旅遊目的地,鼓勵具有區域文化典型代表的景區建設文化場館,遴選一批公共文化場館進行文旅融合景區化改造升級,優先扶持達到標準的文化場館申創A級旅遊景區。到2023年,各縣(市、區)打造1個以上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政府〕
2.推動產旅融合。支持工業、農業、林業、醫療、教育、體育等領域大型企業進入旅遊業,整合各領域經營資源發展新興旅遊業態。打造大產旅融合平台,按照“一縣一特色”的原則,加速推進南康區“家居+旅遊”、于都縣“服裝+旅遊”、石城縣“鞋服+旅遊”、定南縣“足球+旅遊”、信豐縣“臍橙+旅遊”、安遠縣、全南縣和大余縣“康養+旅遊”、龍南市“中醫藥+旅遊”、興國縣“研學+旅遊”等產旅融合示範點建設。將旅遊市場轉變為各產業產銷轉化平台,將家具、服裝、鞋服、臍橙、中草藥等特色產業產品轉變為旅遊商品,形成旅遊大消費格局。到2023年,各縣(市、區)圍繞首位產業或重點產業至少打造1個“產業+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點),推出一批特色旅遊商品。〔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衛健委,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市文廣新旅局,贛州旅投集團,各縣(市、區)政府〕
3.建設融合項目。各縣(市、區)圍繞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和產業布局,重點做精做強1個核心項目,充分發揮核心項目引領作用。建立重點項目滾動推進計畫,推進一批文化旅遊融合項目建設,三年完成投資60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贛州段)、江南宋城、紅色故都、陽明文化公園、陽明湖等核心項目建設。建立重大文旅項目調度機制,文旅項目用地會商機制、文旅項目融資對接機制。〔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委宣傳部,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市政府金融辦,陽明湖景區管委會,贛州旅投集團,贛州城投集團,贛州發投集團,各縣(市、區)政府〕
(三)升級業態
1.做“強”紅色旅遊。積極引進紅色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業態補充、基礎完善性的項目。推動瑞金、於都、興國等地建設“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重點支持長徵文化公園涉及縣發展紅色教育培訓和研學產業,探索“黨校+研學基地”發展模式,在場地、課程、師資等方面形成高品質、系統性供給。推出一批“紅色”+“綠色”“古色”等研學旅遊線路和延伸產品。到2023年,紅色旅遊收入占全市旅遊收入達到50%。瑞金、於都、寧都、尋烏、興國、信豐、全南、大余等地建成培訓學院,其它縣(市、區)至少建立2處以上研學旅行示範基地,發展3家研學旅遊教育培訓機構,設立一套研學教育課程。“一核三區”各打造一條精品研學旅遊線路。〔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旅局,市教育局,贛州旅投集團,贛州城投集團,贛州發投集團,各縣(市、區)政府〕
2.做“旺”城市旅遊。推動章貢區創建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實施江南宋城景區提升工程。建設一批集餐飲、住宿、茶藝酒吧、旅遊演藝、文化創意、旅遊服務等為一體的特色文化旅遊街區。推動各縣(市、區)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拓展和豐富縣城旅遊業態,全面提升縣域旅遊公共服務、產品體系、要素配套等,鼓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標景觀、網紅打卡點。依託歷史文化街區、休閒廣場、城市公園、重點商圈等,發展夜間經濟,打造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到2023年,全市新增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中心城區新增1-2個國家4A級以上旅遊景區,1個省級旅遊休閒街區,推出1-2條城市精品遊覽線路,力爭全市50%以上縣市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各縣(市、區)培育1個以上特色文化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局,贛州城投集團,贛州旅投集團,各縣(市、區)政府〕
3.做“優”鄉村旅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鼓勵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鄉村文旅業,引導農民投資創辦民宿、家庭旅館、農家樂、手工藝作坊等鄉村文化旅遊配套產業,實現農民和鄉村文旅發展有機銜接。加快培育田園農業、民俗風情、農家樂、民宿度假、科普教育、非遺小鎮等業態。推進鄉村民宿的發展,實現民宿城區、城郊、景區、鄉村全面有序布局,提升現有民宿品質,引進一批優質品牌民宿企業,配置一批高星級民宿項目,鼓勵條件成熟的區域優先推進民宿集群建設。依託臍橙、油茶、蜜桔等特色農業推出一批鄉村旅遊商品,發展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到2023年,全市新增1-2個5A級鄉村旅遊點,10個以上民宿集聚區。各縣(市、區)新增1個4A級以上鄉村旅遊點,10家以上星級民宿,打造1個省級以上鄉村旅遊重點村,推出一批叫得響的特色鄉村旅遊商品。〔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新旅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政府〕
4.做“特”新業態旅遊。加快推出一批旅遊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試點示範項目,擴大VR/AR、5G、北斗導航、人工智慧等技術在旅遊領域的套用,提升旅遊產品的沉浸式體驗感。創新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的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積極發展線上旅遊,推動線上下線上旅遊“同體驗、同效益”。大力發展溫泉、森林、中醫藥等康養體驗項目,建設一批溫泉康養度假、森林康養、中醫藥康養旅遊基地。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推出山地越野、戶外穿越、露營、帆船、徒步等運動休閒產品,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引進冰雪運動項目,打造一批戶外運動基地和夏令營基地。大力發展自駕車、房車旅遊,構建以高速公路、旅遊幹道為紐帶,風景道、自然風光帶為廊道,景區景點為依託的自駕游網路體系。到2023年,各縣(市、區)打造1-2個溫泉康養或森林康養或中醫藥健康旅遊或體育旅遊產品,創建1個自駕車、房車營地。〔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衛健委,市體育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補齊短板
1.完善旅遊交通。加快建設聯通國際主要客源地的旅遊交通,推進贛州黃金機場國際航空口岸建設,逐步開通粵港澳、東南亞等國際航線。完善市、縣旅遊集散功能。在車站、高鐵、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交通節點設立旅遊信息服務中心。開通並常態化運營市區旅遊專線,開通“三站一場”(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機場)到各縣(市、區)重點景區的旅遊直通車,實現中心城區至4A級以上景區無縫接駁。開設自駕游汽車租賃服務,完善自駕游線上線下導引體系,將A級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等旅遊景區(點)標識納入全市道路交通標識範圍,在高速公路科學設定景區標識牌,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騰訊地圖等導航軟體實現精準導航。完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A級以上景區及旅遊集散中心配建充電設施。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旅遊服務與文化主題融合,建成一批特色主題服務區,鼓勵有條件的高速公路聯合臨近景區設定高速服務區景區出入口。完善內部旅遊慢行系統,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至少打造1條5公里以上的高標準風景廊道。〔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贛州旅投集團,贛州交控集團,市高速路政支隊,市文廣新旅局,市住建局,各縣(市、區)政府〕
2.提升消費要素。推廣“美食”,加大贛菜品牌培育力度,開展贛南客家菜“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等評選活動,推廣贛菜進景區。重點培育贛南紅色菜餚文化品牌,到2023年,中心城區建成2家以上贛南紅色菜餚主題餐廳,實現瑞金、興國、於都及章貢區分別建成1家以上贛南紅色菜餚主題餐廳,其他縣(市、區)各建成1家以上主題餐廳。打造“優宿”,加快建設主題酒店、精品民宿、鄉村客棧等,引進國內外連鎖品牌高端酒店。研發“好禮”,加大“贛州禮物”推廣力度,重點扶持1-2家大型旅遊商超、文創產品企業,拓展旅遊商品線上銷售。創作“好戲”,推出一批體現地方文化特色、彰顯贛南文化底蘊,並能常態化演出的文藝精品。到2023年,贛州旅投集團牽頭全面推進旅遊商品、特色餐飲進“三站一場”、進列車、進高速服務區;各縣(市、區)至少打造1個主題酒店,運營1條特色美食街區,開發1套具有地方元素和市場吸引力的旅遊文創商品;4A級以上景區建有“贛州禮物”旅遊商品店;三條精品線路各推出一台互動性強的旅遊娛樂節目。〔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贛州旅投集團,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政府〕
3.做大旅遊集團。鼓勵旅遊企業通過股份合作、兼併重組等方式,整合優質旅遊資產。贛州旅投集團要充分發揮市級旅遊平台作用,採取市場化手段有效整合開發全市優質旅遊資源,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高市場運營能力,組建旅行社集團,打造集旅遊資產經營、景區開發與運營、旅遊產品開發、酒店建設管理、文藝演出、旅遊金融、旅遊綜合服務等為一體的大型現代旅遊集團、全產業鏈旅遊服務平台,帶動全市旅遊業規模化、集團化發展。到2023年,各縣(市、區)培育至少1家規模以上旅遊企業,贛州旅投集團綜合實力跨入全國旅遊企業100強。〔責任單位:贛州旅投集團,市文廣新旅局,各縣(市、區)政府〕
4.發展智慧旅遊。重點在4A級以上景區及四星級以上酒店實現“智慧監管,智慧行銷,智慧服務”功能。完善贛州智慧旅遊平台,豐富“一部手機游贛州”內容,橫向融合交通、公安、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民航、鐵路、氣象等部門數據,縱向歸集市、縣及景區景點等涉旅數據,建立綜合性旅遊智慧型服務平台。到2023年,全市4A級以上景區實現5G網路、智慧型導遊、電子講解、線上預訂、信息推送、智慧型找廁、智慧型停車等功能全覆蓋。〔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局,市商務局,市衛健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贛州機場分公司,南鐵贛州車務段,中國移動贛州分公司,中國電信贛州分公司,中國聯通贛州分公司,省廣電網路贛州市分公司,贛州城投集團,贛州旅投集團,各縣(市、區)政府〕
5.實施精品工程。推出“十佳精品景區”“十佳鄉村旅遊點”“十佳紅色(研學)培訓基地”“十佳特色文化旅遊街區”“十佳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十佳精品酒店”“十佳民宿”“十佳旅行社”“十佳旅遊購物點”“十佳導遊(講解員)服務公司”等贛州旅遊精品示範工程,根據實施情況實行持續創評或動態管理。〔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贛州旅投集團,各縣(市、區)政府〕
(五)最佳化服務
1.建立誠信體系。探索將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服務單位和個人信息納入徵信平台,建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誠信紅黑名單”制度。建立旅遊服務質量先行賠付制度,設立旅遊服務質量先行賠付基金,加快建立覆蓋市、縣、景區三級旅遊誠信退賠機制,向遊客推出“放心游贛州”服務承諾。暢通旅遊投訴受理渠道,建立市、縣統一的旅遊投訴受理平台。〔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2.推動行業自律。發揮協會在政府主管部門和旅遊企業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壯大各類旅遊相關行業協會。贛州旅遊協會要在旅遊協調和行業管理工作、旅遊市場拓展、旅遊合作交流、旅遊商品研發、旅遊服務標準制定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增強行業自律能力。〔責任單位:贛州旅遊協會,市文廣新旅局〕
3.加強市場監管。加大旅遊聯合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虛假廣告、欺客宰客、惡性競爭、不合理低價等違法行為,實施旅遊市場黑名單制度。加強旅遊大巴、計程車、住宿、餐飲、購物等涉旅行業管理,提升涉旅行業人員素質。構建“1+3+N”文化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模式,到2023年,全面形成旅遊綜合監管體系。〔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中級法院,各縣(市、區)政府〕
4.充實人才隊伍。建立文化旅遊專家智庫,為全市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鼓勵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範大學等高等學院和職業院校發展旅遊教育。扶持發展導遊(講解員)服務公司,建立導遊服務培養及激勵機制,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服務標準,能講好贛州故事的文化旅遊導遊員(講解員)。加強行業管理、景區管理運營、旅行社經營管理、文創旅遊商品研發等各類旅遊人才隊伍建設,每年舉辦各類面向行業管理部門、旅遊企業的培訓班,培訓1000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江西理工大學,贛南師範大學,各縣(市、區)政府〕
(六)做強行銷
1.唱響“紅色故都 客家搖籃”品牌。制定品牌提升計畫,打造富有文化內涵、特色鮮明的文旅形象IP。集中開展贛深高鐵開通系列文旅宣傳,做響“紅色故都 客家搖籃”品牌。各縣(市、區)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確定旅遊目的地品牌與宣傳口號,構建市縣品牌、景區品牌、產品品牌等互為支持的“紅色故都 客家搖籃”品牌體系。運用全媒體行銷手段,推動4A級以上旅遊景區宣傳進高速服務區、進高鐵、進捷運、進機場,上手機、上電視、上網站。市級每年舉辦文化旅遊節,“一核三區”分別堅持辦好一個主題節會,鼓勵各縣(市、區)打造地方特色旅遊節慶品牌,策劃主題旅遊活動,形成“季季有節會,月月有活動”的贛州全時文旅節會體系。建立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申報承辦機制,加強對承辦地的支持力度,在資金獎補、品牌創建、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傾斜。〔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委宣傳部,各縣(市、區)政府〕
2.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客源市場。依託“東江源”、“北江源”文化,積極融入大灣區,打造港澳台青少年遊學目的地。對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省內等為代表的重點市場,研究制定高速過路費減免、車票抵扣門票等優惠政策。實施“引客入贛”工程,深入推廣“初心路”“客家情”“陽明游”三條精品旅遊線路,圍繞高鐵沿線,重點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台灣、福建、湖南等客源市場開展“引客入贛”。整合市縣兩級資源,全面加強與客源市場渠道商的合作。實行“全市統籌,全員參與”的行銷思路,市直部門、縣(市、區)聯動,分市場分渠道開展市場行銷。〔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政府〕
3.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客家文化、陽明文化走出國門。依託“贛州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打好“客家牌”,辦好第32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拓展世界各地客家人聚集地市場。打好“陽明牌”,舉辦陽明文化國際論壇,加強與國內外陽明文化研究傳承地間的交流互動。加強國際市場行銷,策劃並開展有國際影響力的論壇、節會、賽事等活動,提高贛州在國際旅遊市場品牌影響力,提升入境旅遊市場份額。〔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市體育局,贛州旅投集團,各縣(市、區)政府〕
4.加強新媒體行銷。搭建贛州“雲”旅遊平台,建設新媒體網路行銷聯盟,構建新媒體宣傳矩陣。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視頻、抖音、手機APP、網站等新媒體、新技術開展旅遊行銷。創新“網紅+直播”“節慶+微行銷”“微電影”“微網微商”等新型旅遊行銷方式。邀請客源市場明星“大V”代言宣傳,將冬粉經濟與旅遊宣傳有機結合。在新聞聚合類、短視頻、直播類、社交娛樂類、OTA攻略類等相關平台開展贛州文旅線上線下宣傳。各縣(市、區)要落實“五個一”(一支行銷隊伍、一個微信公眾號、一個抖音號、一個手機APP或微信小程式、一批網紅宣傳員),抓好線上宣傳行銷。〔責任單位:市文廣新旅局,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贛南日報社,贛州廣播電視台,各縣(市、區)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綜合協調作用,完善市領導“一核三區”掛片協調機制、領導小組定期調度機制,協調解決旅遊發展的重大問題。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把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主導產業來抓,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市直有關部門要提高站位,主動靠前,狠抓落實,切實形成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完善激勵辦法,統籌資金支持產業研究、宣傳行銷、引客獎補、人才培養、考核獎勵、品牌創建等。對重大文旅項目給予政策專項債資金傾斜支持。加強金融扶持,設立“文旅貸”風險補償金,鼓勵各縣(市、區)建立旅遊產業投融資平台和旅遊產業發展基金,積極創新符合旅遊業特點的信貸產品。落實土地政策,積極推行旅遊項目“點狀供地”政策,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方式供地,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開辦旅遊服務企業。推動減稅降費,實行旅遊企業水、電、氣與工業同價政策,落實旅遊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三)嚴格督導考核。將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落實情況納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考評。加強督查檢查,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文廣新旅局)對方案落實情況進行通報。每年召開全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現場會),鼓勵綜合考評、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品牌創建、宣傳推廣、支持服務先進的縣(市、區)申報市級及時獎勵,按照相關規定對先進縣(市、區)、單位及個人進行表彰;對工作落實不力、推進滯後的,批評問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