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2年,
舞陽縣文化館文物專乾朱幟,發現溝底有許多陶片,於是在這一帶進行了
勘察。在廢棄的井壁、
斷崖、
溝坎上同樣發現了許多
人骨和
紅燒土,還在紅燒土上發現有
稻殼印痕。
1975年8月,舞陽縣境內出現水災,修築護村堤時破壞了遺址中部文化層,該村國小在堤下
開荒種地,發現了一些
陶壺、
石鏟等文物,學校教師
賈建國將這些文物收集上交當時的縣文化館。
1978年秋,賈湖村民再次加築護村堤,堤基寬14米,高2米至3米,堤頂海拔69米。在取土築堤過程中,堤東形成了一個深1米、寬26至42米的取土坑,坑內的文化層被摧毀殆盡。
1980年,
河南省博物館考古隊周道到舞陽調查,確認賈湖遺址為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存。
1983年3—5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陳嘉祥、郭天鎖、
馮忠義等首次到賈湖試掘。試掘面積50平方米,發現陶、石、骨器數10件,發現窖穴11座,墓葬17座。
1983年—2001年,考古隊先後進行了7次科學發掘,揭露面積2600多平方米,發現房址、窯穴、
陶窯、墓葬、獸坑、壕溝等各種
遺蹟近千處,陶、石、骨器等各種質料的遺物數千件。
1984年9—12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張居中、
王良啟帶隊,進行第二次發掘,揭露面積100平方米,發現灰坑19個,墓葬14座。
1985年9—12月,由張居中、王良啟帶隊第三次發掘,揭露面積355平方米,因水位太高,未能發掘到底。
1986年3—6月,張居中、
楊振威帶隊將第三次未掘到底的文化層繼續進行了清理。其重大收穫是確認了3支七孔骨笛等。
1986年9—12月,張居中帶隊進行第五次發掘,揭露面積556平方米。重大收穫是確認了依次擴建的多間房基。
1987年3—6月,張居中、
王勝利帶隊進行第六次發掘,發掘面積1296平方米。重大收穫是發現龜甲契刻符號,並確認了3座
陶窯。其間,
鄭州大學考古專業84級學生在賈州傑、
宋豫秦、
張國碩老師的帶領下在此進行考古實習。
2001年3—6月,
中國科技大學、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張居中、
秦穎、
潘偉斌等專家,在
舞陽縣博物館配合下進行第七次發掘,揭露面積3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8座,陶窯3座,灰坑66座,墓葬96座,各類遺物數百件。
2013年9—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合作,在舞陽縣博物館的配合下,對賈湖遺址進行了第八次發掘。發掘面積300多平方米,共清理墓葬97座,房址9座,灰坑25個,獸坑2個,出土陶、石、骨、角、牙等器物600餘件及大量陶片和動植物遺存。
結構特點
賈湖遺址呈近圓形,總面積5.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是一處重要的
裴李崗文化遺址。賈湖遺址清理出房址45座、
陶窯9座、灰坑370座,墓葬249座、
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壕溝、小坑、柱洞等。
賈湖遺址主要是古墓葬、房址、
陶窯、
灰坑等。墓葬多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向以西和西南居多,無葬具痕跡。隨葬物大多為生活實用品,有的隨葬品成組出現,如龜甲、
骨笛、叉形器成組出現的墓葬有20多座,墓一般均較大,隨葬品較豐富。男性隨葬品多為
石鏟、石斧、
骨鏢、
骨鏃等,女性隨葬品以骨針、
紡輪、
磨盤較多。賈湖遺址的墓地比較集中,多成片出現,有的重複埋葬出現疊壓。房址大多為橢圓形,結構以半地穴式為主,多為單間,有少量依次擴建的多間房。房址內有灶台、柱洞等。窯址較小,有窯室、火門、煙道和煙孔,有的保留有窯壁和火道。
文物遺存
綜述
賈湖遺址清理出房址45座、
陶窯9座、灰坑370座,墓葬249座、
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壕溝、小坑、柱洞等。出土的遺物有刻符龜甲、骨笛、
稻作遺存等。
賈湖遺址的重大發現包括
遺蹟、遺物兩部分。遺蹟主要是古墓葬、房址、
陶窯、
灰坑等。
遺物主要包括陶製品、石製品、骨角牙製品及動物遺骸、植物果核等。
陶製品以紅陶為主,有泥質、夾砂、加炭、夾蚌、夾雲母陶等。種類有:炊器(釜、鼎、
甑)食器(缽、三足缽、碗)、盛器(缸、雙耳壺、罐、盆)、及漁獵工具類(彈丸、網墜、陶銼、紡輪)。
石器品包括加工工具、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等。
加工工具:石砧、石鑽、鑽帽、石錘等。
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舌形
石鏟、齒刃
石鐮、石斧、石刀、石鑿、
石磨盤、石磨棒、石杵、石矛等。
裝飾品及其它:
石環、柄形飾、管形石飾、方形墜飾、三角形墜飾、圓形穿孔飾、梭形飾、穿孔石器等。這些裝飾品大多打磨精、石質美;墜飾多綠松石,有的質如粗玉;多有穿孔,有的為橫孔。
骨角牙製品包括、狩獵、捕撈、紡織、縫紉、生活及宗教用品等。主要有:
骨鏃、骨鏢、骨矛、
骨鑿、骨匕、
骨錐、角錐、牙錐、骨針、骨刀、牙削、骨環、叉形器、骨笛等。
動物遺骸有20多種。野生哺乳動物有貉、
紫貂、狗獾、
豹貓、野豬、梅花鹿、四不象、小鹿、獐、
野兔等;家養或可能家養的哺乳動物有豬、狗、羊、黃牛、
水牛等;鳥類有天鵝、
丹頂鶴、環頸雉等;魚類有鯉魚、
青魚等;爬形類有
揚子鱷、龜、鱉等。植物果核主要有碳化的人工栽培稻、
野生稻、櫟果、
野胡桃、
野菱、
野大豆等。
沙河故道位於河南舞陽城北22公里處,出土一批甲骨。經
碳14測定,這裡的文化層異常單純;是一處
裴里崗文化時期的原始社會聚落遺址。從1983年起,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先後在此進行了6次考占發掘工作,出土陶、石、骨、甲等質料遺物數千件。
宗教用品
賈湖遺址在考古工作中,發現大量的柄形器(權利地位的象徵)、叉形骨器、龜靈占卜、太陽紋陶器等宗教用品。
賈湖骨笛
賈湖遺址共發掘出三十餘支骨笛同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樂器。已具備
七聲、八聲音階,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笛,長度大約都在 17.3-24.6厘米,直徑在0.9--1.72厘米間,其製作材料系用鶴的尺骨製作而成,製作規範,形制固定。經
中央民族樂團黃翔鵬等音樂家對其中一支七孔笛測試,知其已具
七聲音階,並能完整吹奏現代樂曲。它把人類音樂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
賈湖契刻
在河南舞陽賈湖新石器遺址出土的甲骨所顯示的契刻符號的形成年代,早於安陽殷墟的
甲骨卜辭4000多年,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文字的古埃及
紙草文書,比西安半坡
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劃符號和山東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新發現的甲骨契刻符號,多載於隨葬的帶孔龜甲甲板上 。這類帶孔甲板,是與遠古時期人類占卜相聯的佩在身上的飾物。為探索中國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實物資料。
賈湖契刻共發現十七例,分別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龜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點均是契刻而成。專家研究,刻符結構為“橫”、“點”、“豎”、“撇”、“捺”、“豎勾”、“橫折”等筆畫,書寫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里後外,與漢字基本結構相一致。有些契刻符號的形狀與其4000年後的商代甲骨文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形似眼目的“目”,太陽紋等。
文物價值
賈湖骨笛,創造了中國音樂史上的奇蹟;人工栽培稻遺存的發現,證明了黃淮流域是
稻作農業的起源地之一;這裡發現的
契刻符號,很有可能是漢字的濫觴;還有那些隨葬的龜甲,反映了賈湖先民原始的宗教信仰。
賈湖遺址的發現,在國內外引起轟動,《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都在顯要位置進行了宣傳報導,英國《自然》、《古物》雜誌、《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等世界著名學術刊物給予了關注和大量報導。2007年以來,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探索・發現》、《走近科學》欄目分別播出《賈湖骨笛》、《遠古的聲音》、《賈湖大發現》專題片。
賈湖遺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提供了結合黃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間新石器文化關係的一個連線點。
一些學者提出,文字在中國的形成已經歷了一個緩慢而長期的發展過程,其源頭甚至可追溯到八千年前。他們研究認為,河南省的
新石器時代墓穴中發現的龜殼上的
契刻痕跡是最終演變成漢字型系已知的最早前身。
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曾對賈湖契刻進行了深入探討考證,提出“
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健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北京大學歷史系古文字學家
葛英會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有的學者認為“賈湖契刻的發現,為商代甲骨文的歷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歷史文化
賈湖文化是以舞陽
賈湖遺址為代表的中國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重要文化類型,屬於裴李崗文化的一個分支,也是
裴李崗文化的主要源頭,年代範圍為BC7000—BC5800年,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支流沙河和洪河流域,最北可達
潁河、
汝河流域。
賈湖遺址發掘,再現了八千年前人類生活的景象,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被鐫刻在北京“
中華世紀壇”
青銅甬道。賈湖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第一個具有確定時期記載的文化遺存,是“人類從愚昧邁向文明的第一道門檻”。
研究成果
1999年2月,
科學出版社出版了170餘萬字及千餘幅圖片的大型發掘、研究報告《舞陽賈湖》上、下卷。上卷系統介紹了遺址的文化內容、分期、年代、性質及與周圍文化的關係;下卷對自然環境、人種及人類體質、經濟結構、技術工藝、聚落形態、原始崇拜、原始音樂等進行了探討。是一部系統介紹、研究
賈湖文化的專著。出土文物涉及多學科領域,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出土的文物標本進行鑑定、分析,並進行研究。
保護措施
1986年11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1986)111號檔案,公布賈湖遺址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1989)215號公布了遺址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挖制地帶。
2000年4月,舞陽縣政府根據
國家文物局《關於做好大遺址保護規劃的通知》要求,制定了《賈湖遺址保護規劃》和《賈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保護規劃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保護範圍為依據,在保護區內嚴禁任何單位或個人進行基本建設和動土活動。
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賈湖遺址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11月,賈湖遺址重新樹立了保護標誌牌。
2005年4月—6月,
舞陽縣委、縣政府成立“舞陽縣
賈湖文化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賈湖遺址及賈湖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利用等工作。同年12月5日,規劃項目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由
賈湖文化保護開發辦公室,委託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歷史建築研究所製作賈湖遺址保護總體規劃項目。省文物局撥款20萬元用於規劃前期的基礎性工作。
2013年11月,舞陽縣人民政府召開了“紀念賈湖遺址發掘30周年暨賈湖文化國際研討會”。
2016年,賈湖遺址分別入選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河南省委省政府《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方案》。
2016年7月,賈湖遺址正式載入教育部審定組織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2017年,賈湖考古遺址公園被列入全國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賈湖遺址地處舞陽縣
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南距
舞陽縣城22公里,東距北舞渡鎮2公里,北臨灰河,南依泥河,東接泥河窪蓄滯洪區。
交通信息
坐寧洛高速,到河南漯河孟寨出站,往北沿S220公路,或者沿S330I漯舞路經舞陽縣城轉至S220往北,或沿S241經北舞渡往南轉到S220行程大概半里便看到一個牌坊,上面有“舞陽賈湖”字樣,拐道西行2公里左右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