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媒介、客群與社會的關係研究》是2019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妍妍。
基本介紹
- 書名:資訊時代媒介、客群與社會的關係研究
- 作者:馬妍妍
- ISBN:9787520345774
- 頁數:222頁
- 定價:69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資訊時代媒介、客群與社會的關係研究》是2019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妍妍。
而到了電子時代,人就逐步嬗變為電子媒介人。作者首次給出了“電子媒介人”的定義:所謂電子媒介人,即是指生活於媒介化社會,擁有各種電子媒介,具備隨時發布和接受電子信息便利,成為媒介化社會電子網路節點和信息傳播主體的人。
《媒介社會學:信息化時代媒介現象的社會學解讀》是中山大學出版社在2010年9月1日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寧。內容簡介 《媒介社會學:信息化時代媒介現象的社會學解讀》內容簡介:從社會學視角看大眾傳捕媒介;大眾媒介的傳揣構造;媒介...
《大眾傳播學:媒介與人和社會的關係》突出研究媒介特別是大眾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媒介與人類社會的適應和反作用關係。同時介紹了現代大眾傳播學產生髮展的基本過程,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觀點,以及傳播學的主要內容和學術流派...
簡而言之就是指信息傳播的接受者,包括報刊和書籍的讀者、廣播的聽眾、電影電視的觀眾,第四媒體網路的興起使得客群的範圍越來越大了。自大眾傳播學成為一門科學以來,誰是新聞傳播活動的中心,一直是眾多學者研究和討論的焦點之一。早期的...
媒介化社會是社會媒介化的結果,是媒介與社會之間互動關係模式的一種表述。人類先後經歷了口語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傳播、電子傳播的時代,媒介技術的不斷豐富使人的多種感官得到調動,逐漸實現全面“延伸”。電子化傳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分析了客群研究中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人文科學研究方法之間的異同,從客群和媒體兩個角度對傳受關係進行了探討,不矯枉過正,也不偏執一端。在書中,麥奎爾將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巨觀與微觀、定性與定量、批判學派與經驗學派等多...
《資訊時代大眾文化消費與動畫廣告的關係研究》是一本2023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坤。內容簡介 在資訊時代,社會大眾表現出了“泛娛樂”審美趣味,其在文化消費方面不僅有“娛樂至死”的隱私消費需要,而且還有“參與—貢獻...
《新媒體與公共關係研究》內容簡介: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公共關係理論進入了大放異彩的時代《新媒體與公共關係研究》收錄了國內外著名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涉及新媒體環境下公共關係理論創新、政治傳播、公共關係教育創新、公共關係實踐創新...
形象與客群》以作者建立的“媒介與社會世界的模型”為基本框架,以新鮮、生動、翔實的案例和深邃有力的理論分析了媒介產業、媒介內容、媒介技術、積極的客群以及媒介外的社會世界諸多要素之間的關聯,為我們勾勒出媒介與社會世界的關係的...
本書介紹了媒介在社會、文化、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解釋了數字媒體技術與每個人日益緊密的問題。本書探索了參與式數字文化和平台媒體時代的意義和權力之間的關係,幫助我們了解了媒介在塑造社會上發揮的核心作用,以及我們應如何成為知情...
突發事件中的媒介與客群 第一時間看到了濃煙烈火 資訊時代的戰爭、傳媒與客群 關於SARS的傳播學思考 日常生活中的媒介與客群 中國客群的信息需求與滿足 上海市民對《新聞報》改版、《新民周刊》試刊的反響 “超女”現象的傳播學實證研究 ...
《媒介與客群》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Karen Ross。本書主要探討了“客群”這個概念如何發生著種種變化,考察客群、文本與技術之間的關係。內容提要 本書探討“客群”這個概念如何發生著種種變化,考察客群、文本與技術...
在市場經濟時代,對於傳媒而言,客群(Audience)的重要性幾乎是無可復加的。因為,“新聞傳播的客群,是新聞信息流程的終端。他們是新聞信息的接受者,是媒介產品的消費者,又是對信息、訊息、媒介經至傳播者的最終檢驗者。” 這是一本...
高校新聞學與傳播學學者微博關係與學術交流分析——基於社會網路分析視角 網路社區中“潛水者”的影響因素和激活策略研究 從媒介環境學、媒介生態學到網路生態學:傳播學領域在生態學範式影響下的發展與變革 融媒時代下的新聞生產 數字媒體...
書中立足“客群—技術”、“傳—受”關係,以及新興媒體發展趨勢中的客群地位,賦予客群概念以時代含義。書中參考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緊扣現實,運用諸多案例,為讀者提供前沿思路和國際視角。 本書讀者對象為媒體專業本科生、研究生...
一、選題的時代背景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選題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實意義 第三節 本選題研究現狀 一、社會問題的界定 二、社會問題報導的研究 三、媒體與客群關係研究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框架 一、研究...
(一)20世紀初“社會研究所”的初創(1923-1930年)(二)霍克海默掌管後對“社會研究所”的定位(1930-1933年)(三)二戰時期“社會研究所”的遷徙(1933-1950年)(四)馬爾庫塞時代,:從思想到革命的超越(20世紀60年代末期以後)(五)...
既有理論探討,又有經驗總結和實踐對策,並注重前沿性和清晰度,適用於有關的研究、 教學、實踐和管理人員。書中關於新聞的定義、新聞價值的內涵、新聞及其媒介的作用、新聞與宣傳的關係、新聞媒介與個人、群體、社會的關係等,都是作者...
一、資訊時代教育信息的新變 二、教育傳播視角下的信息素養 三、教育傳播語境下的信息素養教育 四、教育傳播視角下的媒體素養 五、教育傳播語境下的媒體素養教育 第五章 信息化進程中教育傳播的效果與最佳化 第一節 教育傳播效果研究新...
9.4 客群與媒體選擇的融合 第10章 網民文化社會認同的需求 10.1 社交媒體的“輿論場”10.2 選擇性認同的規則基礎 10.3 對地域文化認同的觀察——以上海為例 第11章 網民娛樂的需求 11.1 後大眾傳媒時代的娛樂升級 11.2 網民...
新媒體時代廣西巴馬旅遊形象傳播研究【王 霞】/200 網路謠言治理視角的中國新媒體法律環境建設【劉俊宜】/211 微博娛樂新聞的表征傳播要素關係與客群道德認知分析【陳 實】/221 新媒體網路中的個體:被忽視的身體【李丹丹】/233 大數據...
憑藉現代化媒介技術的強勢力量,大眾傳媒日益顯示出其強大影響。以報紙、雜誌、廣播、電影、電視等為主的傳統的大眾傳媒時代,大眾傳媒的社會道德責任、傳播者的職業道德以及傳媒內部的道德關係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但這種關注大多局限在一種...
重點探討了媒介公信力、客群需求與滿足、“議題設定功能”、“知溝”等重要理論命題,並對上海與香港的大眾傳媒進行了對比,所有這一切,集中到一個主題,就是採用實證研究的方法,觀察我國最近30多年來社會轉型與媒介生態的變化,從中...
論壇以“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 力量匯聚與學術創新”為主題,分成21個會場,發表了90多篇論文和專題報告,涉及傳播與社會發展、政治與公共傳播、網路與新媒體傳播、廣告與文化傳播、娛樂傳播、跨文化傳播、健康與災害傳播、媒介...
《媒介與社會性別研究:理論與實例》的上篇著力勾勒西方女性主義批判傳播研究的理論、主要議題與質化方法,揭示全球媒介組織與權力體制仰賴政治經濟與意識形態的運作,構連創造剩餘價值的客群商品與階級、社會性別、種族、科技的構建關係異常隱蔽...
傳統的媒介內容生產、傳播與消費的理論模式和解釋機制將越來越快地受到傳播技術的衝擊和挑戰。在這樣的理論和現實情境下,資訊時代的新聞學與媒介研究應當注重以社會網路分析為代表的“關係性進路”。本書就是基於此背景出版的,書中梳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