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為深入實施環境立省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等檔案精神於2007年制定並頒發本意見
近年來,我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主動探索發展循環經濟,在推動試點示範、綜合利用資源、推行清潔生產和促進能源原材料等特色優勢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粗放型增長方式仍未根本轉變,尤其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和約束機制,管理體制和相關法規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制約著循環經濟發展。“十一五”期間乃至本世紀前20年,我省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方面要在科學發展的前提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能快則快,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另一方面要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又好又快發展。為深入實施環境立省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等檔案精神,現就促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資源生產率和減少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最佳化產業布局、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為主線,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搞好試點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推行清潔生產為重點,統籌規劃、分類指導,著力推進資源消耗減量化、資源利用循環化和企業生產清潔化;強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意識,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建立有利於循環經濟加快發展的法規標準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全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依靠創新和強化管理,逐步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堅持以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為中心,實行開發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和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
――堅持規劃引導、突出重點、示範推動、持續實施,分階段推進,分層次示範和一體化安排,努力促進企業、行業、園區、區域循環經濟的互動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大化。
――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相結合,依法管理與政策激勵相結合,形成有利於循環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社會氛圍。
――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充分尊重民眾首創精神,協調好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係,使循環經濟的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地區及城鄉居民。
(三)主要目標。
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發展循環經濟的法規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管理體制和激勵約束機制;資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在2005年基礎上分別下降15%和7%;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40%,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60%以上,礦產資源綜合回收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形成一批資源生產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清潔生產企業、循環經濟生態工農業基地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鎮及區域。
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實行分層次示範,充分發揮試點示範引導作用。
重點支持貴陽市按照循環經濟生態城市總體規劃和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搞好試點項目建設工作。在有條件的地區啟動省級區域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重點規劃建設開陽、桐梓、綏陽等一批循環經濟生態工業、農業示範基地。對煤炭、電力、有色、化工等重點產業的項目進行一體化建設,在認真組織好開磷集團、宏福公司、赤天化紙業公司三家國家級試點單位循環經濟工作的同時,在重點行業中選擇一批骨幹企業列為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引導和支持企業對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試點,提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技術和項目領域,完善促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降低污染排放的政策措施,建立資源循環利用機制,探索按照循環經濟模式規劃建設和完善工業園區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鎮的思路,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示範。
(二)以能源原材料工業及骨幹企業為重點,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深入貫徹落實《清潔生產促進法》及我省實施意見,積極開展清潔生產試點,著重抓好對環境影響大的電力、煤化工、磷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的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防止高耗能、重污染行業的盲目發展和低水平建設,嚴禁高耗能、重污染企業向我省轉移。實施重點排污企業公告制度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制度,對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或總量控制指標的企業,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要依法強制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加強清潔生產法制建設,建立和完善企業清潔生產責任制和協調機制,積極創建清潔生產先進企業和環境友好型企業。
(三)以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節約降耗。
抓緊制定並嚴格執行重點行業能耗標準,大力實施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重點節能工程。認真落實國家“千家企業節能行動”計畫,深入實施“521”節能降耗工程,積極推進冶金、有色、化工、建材、電力等重點耗能行業的企業節能,繼續開展對全省燃煤鍋爐、窯爐、電機系統的節能改造,強化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督促重點企業編制能源審計報告和節能規劃。大力開發套用節能降耗新技術,實行高能耗、高物耗設備和產品強制淘汰制度,鼓勵發展替代能源,完善重點工業企業能耗監測、通報和考核制度,對未完成能耗降低任務的重點監控企業實施黃牌警示制度。積極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推進城市節水、農業節水和節水技術改造,加強城鎮供水管網改造,加大節水設備和器具的推廣力度。積極推進原材料節約,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嚴格設計規範、生產規程、施工工藝等技術標準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推行產品生態設計和使用再生材料。大力開發和推廣套用資源節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組織實施資源綜合利用重大工程,優先開發利用各種再生性資源,限制和淘汰落後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
(四)緊緊抓住關鍵環節,著力提高能源等資源的節約和綜合利用水平。
在資源開採環節,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統籌規劃開發礦產資源,合理開採和有效保護稀缺礦產與優勢礦產資源;加強對礦山企業開採回採率、採礦貧化率和選礦回收率的監管,大力推進尾礦、廢石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在資源消耗環節,著重降低能源原材料工業等重點產業及行業的能源、原材料、水資源消耗。在廢物產生環節,強化重點行業的污染預防和全過程控制,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加強對各類廢物的循環利用,合理延長產業鏈,拓寬發展幅;重點實施煤渣、煤矸石、磷石膏等主要廢物的綜合利用項目,爭取實現零排放;加快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城鎮垃圾等的減量化和再利用。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重點抓好貴陽市廢舊物資回收網路建設和貴陽、遵義廢舊物資回收市場試點,逐步建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在消費環節,倡導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鼓勵使用能效標誌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環境標誌產品、綠色標誌產品和有機標誌產品,減少過度包裝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勵開發套用建築節能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在民用建築中全面執行節能率50%的設計標準,推進中水回用。政府機構要實行綠色採購。
(五)以推廣生物質能套用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效循環農業。
結合發展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高效循環農業體系建設。大力開展循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及生態循環經濟示範村建設,啟動實施農業大中型沼氣綜合利用示範工程、鄉村清潔示範工程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促進農業農村生產生活衍生物綜合利用。積極推廣秸稈還田,加快建設秸稈生物有機肥、秸稈氣化、秸稈發電等示範工程。加快推廣畜牧養殖業糞便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技術,實施生態畜牧養殖示範工程。在有利於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基礎上,紮實推進林(竹)漿紙一體化建設,發展造紙和林竹產品及各種農產品加工業。大力推廣節地、節水、節肥、節種、節能、節料農業技術,減少農業生產資源消耗。
(六)積極發展環保產業,為資源循環利用和保護環境提供物質技術保障。
根據我省產業特點和環保技術優勢,積極開發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技術與裝備,重點發展工業粉塵、煙氣回收利用、垃圾處理的工藝及設備,引進核心技術,組織科技攻關,支持環保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重點培育一批擁有知名品牌、技術開發能力強、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環保骨幹企業,支持中小環保企業發展。建立環保技術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推進環保產業市場化進程。藉助清潔發展機制,利用國際資源,加大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