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循環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循環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由六盤水人民政府頒布並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六盤水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循環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 性質:實施意見
  • 地點:六盤水市
  • 發布單位:六盤水市人民政府
導語,正文,

導語

各縣、特區、區人民政府,各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單位,中央、省屬駐市行政企事業單位: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國務院關於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的通知》(國發〔2013〕5號)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提升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打造六盤水市經濟升級版,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正文

一、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指標
(一)總體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主基調,實施主戰略,以建設實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六盤水為目標,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積極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推行綠色消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二)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的原則。切實將發展循環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加強企業管理相結合,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促進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環利用和可持續利用,推動經濟社會與資源的協調發展。
堅持科技引領、調整結構的原則。加快建立循環經濟技術體系,積極開展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開發,大力推廣套用先進技術,提高循環經濟技術支撐能力和創新能力,依靠科技創新調整產業結構。
堅持減量優先、最佳化增量的原則。從源頭上減少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大力推進再利用和資源化,促進資源永續利用;統籌對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相關產業即靜脈產業進行合理布局,推動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協同發展。
堅持示範帶動、全面推進的原則。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各產業,城市、園區、企業各層面,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典型,全面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實現循環經濟發展規模化。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根據功能定位、經濟特點、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力等狀況,科學確定循環經濟發展重點,突出特色,充分發揮循環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
(三)主要指標。
到2015年,將我市打造成為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將盤縣、鐘山區打造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縣(區);全市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0年提高15%,水資源產出率達95.2元/立方米,建設用地土地產出率比2010年提高4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72%,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率≥70%,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90%,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15%,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達到30%。(註:主要資源產出率、水資源產出率按2010年可比價計算)
二、重點領域和工作任務
(一)構建循環工業體系。
在工業領域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源頭減量;推進企業間、行業間、產業間共生耦合,形成循環連結的產業體系;鼓勵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到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0年降低21%和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50%以上工業園區達到循環化要求。
1.煤炭工業。繼續推進煤礦兼併重組,加快煤礦技改擴能步伐,全面提升煤炭產能、產量。到2015年,煤炭開採利用率達到70%以上,開採損失率低於25%,原煤入洗率達到60%以上,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75%,煤層氣(瓦斯)抽采利用率達到60%,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到75%,土地復墾率達到60%。
推動煤礦綠色開採。選擇先進高效的開採技術,推廣矸石充填、以矸換煤等即采即填技術工藝,探索採用保水開採、瓦斯與煤先抽後采或共采等開採方式,提高煤炭資源回採率和煤層氣的利用率,鼓勵煤層氣多渠道利用;推動礦井水用於礦區補充水源和周邊地區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
實施系統節能降耗。鼓勵煤礦和選煤廠開展系統節能,淘汰老舊設備和落後選煤工藝,加強工序能耗管理,加大風機、水泵及選煤廠技術改造,加強洗煤廢水循環利用,減少電耗、水耗和介質消耗。加大煤泥脫水技術的攻關力度,提高煤泥利用率。
推進礦區生態環境保護。抓緊研究制定獎勵、補貼政策,鼓勵利用礦區矸石對採空區進行填充,對沉陷區進行立體生態整治,利用矸石、灰渣等進行土地復墾,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等適宜產業。鼓勵復墾土地的再利用。
構建煤基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發電以及煤矸石制磚和生產水泥,構建煤—電—建材產業鏈,做到再生利用、循環利用、“吃乾榨淨”。推進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項目建設,構建煤—焦—化、煤層氣—能(源)—化工等煤基多聯產產業鏈。
2.電力工業。到2015年,火電平均供電煤耗降到325克標準煤/千瓦時,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70%,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80%。
加強節能降耗。調整最佳化電源結構,淘汰落後小火電機組,提高火電機組技術裝備水平。加大鍋爐、風機、水泵等設備節能改造,推廣等離子無油點火等節能技術,降低用電率;加快熱電和關聯產業項目建設進度,嚴格實行“以熱定電”;加快智慧型電網建設和電網節能技術改造,提高電網傳輸效率,有效降低線損。
推進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鼓勵利用粉煤灰生產建材產品,推廣粉煤灰在市政建設、築路等工程中的套用,有序推進在高鋁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鋁,支持粉煤灰經超細化加工作為造紙、橡膠等的填充材料。鼓勵利用脫硫石膏生產紙面石膏板、高檔裝飾建材及改良鹽鹼土壤等。
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和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建設。優先支持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符合條件的煤層氣、煤矸石、餘熱余壓、垃圾等綜合利用電廠併網發電。
構建發電與相關產業的循環經濟鏈。構建發電—粉煤灰—建材、築路、建築工程,發電—高鋁粉煤灰—氧化鋁,發電—脫硫石膏—建材及裝飾材料,煤矸石、垃圾、污泥—發電—灰渣—建材等產業鏈,鼓勵電力企業利用餘熱資源為城市供暖供熱。
3.鋼鐵工業。到2015年,噸鋼綜合能耗降到580千克標準煤,噸鋼耗新水量降到4立方米,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率達到97%,重點鋼鐵企業焦爐乾熄焦普及率達到95%以上。
強化節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後高爐、轉爐等。推廣連鑄坯熱送熱裝和直接軋制技術。最佳化燒結、球團生產工藝,提高精料水平。最佳化高爐爐料結構。推廣乾熄焦、乾法除塵、燒結餘熱回收、乾式壓差發電(TRT)、高效噴煤、蓄熱式燃燒、全燃煤氣發電等技術。
推動餘熱余壓、固體廢物和廢水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焦爐、高爐、轉爐副產煤氣回收利用和各工序餘熱余壓發電,鼓勵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鼓勵轉爐渣、含鐵塵泥、氧化鐵皮回爐燒結,利用高爐渣、轉爐渣生產水泥等建材產品。推動焦油、焦爐煤氣、粗苯等焦化副產品綜合利用。鼓勵建立企業內部水循環系統,對廢水進行分質串級循環利用。
鼓勵鋼鐵生產系統與社會生活系統循環連結。鼓勵鋼鐵企業利用餘熱資源為城市供暖供熱。大力推動鋼鐵企業消納廢塑膠等廢棄物。建立廢鋼回收體系,支持鋼鐵企業建設廢鋼加工配送基地。
構建鋼鐵行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焦化、冶煉—副產煤氣、餘熱余壓—發電,冶煉—廢渣—建材,冶煉—含鐵塵泥—燒結,煉焦—焦油、煤氣—化工產品,冶煉—鋼鐵產品—廢鋼鐵—電爐煉鋼等產業鏈。
4.有色金屬工業。構建冶煉—廢渣—有色金屬,冶煉—尾氣—化工產品,冶煉—餘熱—發電(供暖供熱),冶煉—有色金屬—再生金屬—冶煉等產業鏈;到2015年,鋁錠綜合交流電耗降到13300千瓦時/噸,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達到87%。
強化節能降耗。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最佳化生產工藝流程,強化節能管理;重點推廣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低溫高效鋁電解等先進節能工藝技術,用液體瀝青代替固體瀝青、電解質塊代替冰晶石;加快短流程連續煉鉛、液態鉛渣直接還原煉鉛等技術開發和推廣套用。鼓勵熱送熱裝、直接鑄造。
推動冶煉廢渣、廢氣、廢液和餘熱資源化利用。推進從冶煉廢渣中提取有價組分;加強餘熱利用和冶煉廢水循環利用。
推進廢有色金屬再生利用。推進再生鋁高值利用,提高在有色金屬產量中的比重;支持從廢鉛酸蓄電池提取廢酸和鉛等。
5.化學工業。構建氣化工—廢渣—水泥,焦化—廢渣—水泥等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到2015年,行業平均中水回用率達到90%,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推進節能降耗。煤化工行業重點推廣先進煤氣化、節能高效脫硫脫碳、低位能餘熱吸收製冷等技術,鼓勵再生水、礦井水利用及餘熱回收發電或供暖供熱。
推動“三廢”(廢水、廢氣、廢渣)資源化利用。煤化工行業重點推進廢渣用於生產水泥、磚等建材產品,推廣煤制烯烴水循環利用、碎粉加壓氣化含酚廢水治理、中水回用、高濃鹽水處理、低溫餘熱利用、高溫氣體熱利用等技術。
6.建材工業。構建工業生產—廢渣—建材,建築廢棄物、路面材料—建材,水泥、玻璃生產—餘熱—發電,水泥—粉塵—水泥,玻璃—廢玻璃—玻璃,陶瓷—廢陶瓷—陶瓷,石材—廢碎石、石粉—人造石、磚,複合材料—廢複合材料—複合材料等產業鏈。到2015年,水泥熟料綜合能耗降到112千克標準煤/噸,水泥生產線純低溫餘熱發電比例提高到70%以上,新型牆體材料比重達到65%以上,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生產線比例達到10%。
加強節能降耗。重點推進窯爐等熱工設備節能改造;繼續推廣大型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推進水泥粉磨、熟料生產等節能改造;推廣純低溫餘熱發電等窯爐餘熱梯級利用技術;加強粉塵回收利用;加大對新型建材產業和建材綜合利廢的支持力度,擇優扶持建材企業,組織開展新型建材產業化示範和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的建設。
推動利廢建材規模化發展。推進利用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礦、脫硫石膏、建築廢棄物和廢舊路面材料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生產建材;優先發展高檔次、高摻量的利廢新型建材產品;推動廢玻璃、廢玻纖、廢陶瓷、廢複合材料、廢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並生產建材產品;推進牆體材料革新,進一步擴大禁止生產和使用實心粘土磚(實心頁岩磚)的範圍。
發展綠色建材產品。鼓勵發展節能玻璃、太陽能玻璃、複合多功能牆體材料、木塑複合材料等新材料;提高高標號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套用比例,推進水泥及混凝土用量的減量化。
推進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鼓勵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廠污泥、危險廢物、廢塑膠等廢棄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推進水泥行業與相關行業、社會系統的循環連結。
7.食品工業。構建稻穀加工—稻殼—稻殼碳、生物質能,稻穀加工—米糠—米糠油、米糠蛋白,小麥加工—麥胚、麩皮—麥胚油、膳食纖維,肉類加工—皮毛、內臟、血液—醫藥、生化產品等,發酵/釀酒—酒糟、殘渣—無害化處理—有機肥、飼料,發酵/釀酒—廢液—沼氣,水果蔬菜加工—果渣—飼料,茶葉加工—茶渣—無害化處理—肥料等產業鏈。到2015年,食品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0年降低16%、30%,食品工業副產品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加強節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快推廣節能、節水、節糧工藝技術和裝備;最佳化生產工藝,實現生產過程中水和熱的循環梯級利用;大幅度減少食品過度包裝。
推進食品加工副產物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糧食加工行業重點推進利用稻殼、米糠、麥胚、麩皮等副產物生產稻殼碳、米糠油、米糠蛋白、玉米油、麥胚油、膳食纖維等;發酵、釀酒行業重點推進利用酒糟、廢液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其作為生產飼料、有機肥料、生物質能等原料利用;加強廢水循環利用。加強過期食品、召回食品的無風險資源化利用。
推動食品行業與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發展。鼓勵食品行業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建立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的全產業鏈,促進各環節有效銜接;推廣以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為特徵的工農業複合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8.產業園區。積極推進新建、搬遷企業和項目園區化、集聚化發展,推動各類產業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企業、產業間的循環連結,提高產業關聯度和循環化程度,促進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構建園區循環經濟產業鏈。根據物質流和產業關聯性,對園區進行功能分區,合理布局企業、產業、基礎設施及生活區;推進園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形成園區企業之間原料(產品)互供、資源共享的一體化;專業性產業園區要縱向延伸產業鏈;綜合性產業園區要“補鏈”招商,促進產業橫向耦合;工農業複合型產業園區要推進農副產品深加工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新建和搬遷改造園區的產業關聯度和循環化程度。
推進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推動園區內企業廢物交換利用、廢水循環利用、能源梯級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園區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勵專業化服務公司為園區廢物管理提供“嵌入式”服務。
推行園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對園區內供水、供電、供熱、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礎設施實施綠色化改造,促進共建共享、集成最佳化;加快園區污染物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改造,鼓勵園區創新環境服務模式,積極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專業化、社會化。
(二)構建循環農業體系。
大力推動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連結循環化、廢物處理資源化,形成農林牧漁多業共生的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加快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同時,鼓勵支持發展家庭農場。
1.種植業。
發展節約型種植業。推廣使用節能型農業機械,推廣普及節能型太陽能蔬菜大棚;推廣普及管道輸水、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支持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大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科學使用化肥,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
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廣農作物秸稈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方式,重點推進秸稈過腹還田、腐熟還田和機械化還田,鼓勵利用富含營養成分秸稈加工製作飼料,推廣套用秸稈栽培食用菌,發展新型秸稈代木、功能型秸稈木塑複合型材,推廣秸稈制沼集中供氣、固化成型燃料等;推動農田殘膜、灌溉器材回收利用。
2.林業。
加強林竹加工業節能降耗。大力發展木材精深加工,嚴格控制木材粗加工項目;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推動木材、竹材加工設備節能改造。
推動林竹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鼓勵利用採伐、造材、加工等林業“三剩物”(採伐剩餘物、造材剩餘物、加工剩餘物)和次小薪柴生產板材、培養食用菌等,鼓勵對食用菌培養基進行再利用;推動利用竹業“三剩物”生產竹碳、活性碳、精製醋粉等產品以及進行延伸加工利用。
構建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林業—“三剩物”、次小薪柴—板材,林業加工—木屑—食用菌—培養基—飼料、肥料,竹業—“三剩物”—竹炭、活性炭,竹業—“三剩物”—醋液—醋粉—藥品、保健品,竹業—竹屑—型材,林竹—製漿—造紙等產業鏈。
3.畜牧業。
推進畜禽養殖清潔生產。推進適度規模養殖,鼓勵養殖與種植相結合,建設標準化畜禽養殖場,推廣畜禽清潔養殖、雨污分流、乾濕分離和設施化處理技術;支持深加工集成養殖模式,發展飼料生產、畜禽養殖、畜禽產品加工及深加工一體化養殖業;發展畜禽圈舍、沼氣池、廁所、日光溫室“四位一體”生態農業。
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利用畜禽糞便發展農村戶用和集中供氣沼氣工程,鼓勵利用畜禽糞便、秸稈、有機生活垃圾等多種原料發展大型沼氣工程;推廣堆肥處理、工廠化生產有機肥、好氧發酵農田直接施用技術,促進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推動畜禽加工副產物和廢棄物利用;提高畜禽加工附加值。支持開展屠宰廢水循環利用。
構建農牧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畜禽糞便—沼氣—發電,畜禽糞便—沼氣—沼渣、沼液—無害化處理—肥料、農藥—農林作物,畜禽加工—副產物—生化製品等產業鏈。
4.漁業。
推行設施漁業清潔生產。發展設施漁業立體生態養殖,推廣使用優質良種和安全高效配合飼料,集成標準化飼養、疫病防控、安全用藥等關鍵技術,發展循環水節水養殖;實現養殖水域空間資源合理利用;鼓勵利用稻田、採礦塌陷區發展水產養殖。
延伸漁業循環產業鏈。促進水產養殖業與種植業有效對接,實現魚、糧、果、菜協同發展;鼓勵利用魚類、蝦蟹、貝藻以及水產加工副產物,生產胺基酸、調味品、保健品等產品。
5.工農業複合。
推進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生物質能產業、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高效有機肥產業、休閒農業等產業循環連結,形成無廢高效的跨企業、跨農戶循環經濟聯合體,構建糧、菜、畜、林、加工、物流、旅遊一體化和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工農業複合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大力推廣農業循環經濟典型模式,重點培育推廣畜(禽)—沼—果(菜、林、果)複合型模式、農林牧漁複合型模式、上農下漁模式、工農業複合型模式等,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三)構建循環服務業體系。
推進服務主體綠色化、服務過程清潔化,促進服務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服務業在引導人們樹立綠色循環低碳理念,轉變消費模式方面的積極作用。
1.旅遊業。
加強旅遊資源保護性開發,嚴格執行旅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合理確定景區遊客容量;設施建設採用節能環保產品,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配套建設污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支持旅遊景區使用節能環保交通工具,開發綠色旅遊產品,科學設定垃圾分類回收裝置,推進廢棄物分類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大力倡導低碳旅遊出行方式,在旅遊景區加強生態科普宣傳教育,傳播綠色低碳理念。
2.通訊服務業。
鼓勵通訊企業採用分散式基站網路結構,在全市範圍內推進綠色基站建設;合理設計供電方案,推廣套用綠色電源;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加快老舊設備退網,鼓勵建設雲計算、倉儲式及貨櫃式數據機房,推動廣泛套用先進節能技術,加大節能改造力度,提高數據中心和機房的能源利用效率;探索採用押金制等方式建立廢舊手機、電池、充電器等通信產品的回收體系,提高回收率。推進手機充電器、電池標準化工作。
3.零售批發業。
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開展清潔生產審計、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推動現有商用建築進行保溫、隔熱改造並對採暖、製冷、通風、照明、冷藏等系統進行節能改造,採用自動控制扶梯等節能設備和技術;鼓勵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運用物聯網技術強化資源整合和供應鏈全程最佳化。
推進廢棄物回收利用。鼓勵零售批發企業對廢棄包裝物、廢棄食品、垃圾等進行分類回收;鼓勵批發零售企業採用以舊換新等方式回收廢舊商品;嚴格執行“限塑令”。
推動綠色消費。充分發揮零售批發業連線生產和消費環節的橋樑作用,支持零售批發業採購節能環保產品,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開設綠色產品銷售專區、專櫃等,向消費者推介綠色產品,帶動綠色產品生產;積極培育租賃業、舊貨業發展,促進產品再利用。
4.餐飲住宿業。
推進餐飲住宿業綠色化。推動餐飲住宿業對照明、空調、鍋爐系統進行節能改造,使用節能節水產品和無磷高效洗滌劑,分類排放生活垃圾,分類存放餐廚廢棄物;鼓勵大型住宿餐飲企業建設具有集中加工、採購、貯存和配送功能的廚房。
倡導綠色服務。倡導減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鬚刀等用品;鼓勵企業開設綠色客房並給予消費者相應優惠;鼓勵餐飲企業實行分餐制,提供科學合理的選單及不同規格的盛具。
5.物流業。
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促進多種運輸方式合理分工運行,削減總行駛量;強化產地物流功能,實行“減量化”運輸;抓住物流節點城市這塊牌子,建立以城市為中心的公共配送體系,最佳化城市配送網路,鼓勵統一配送和共同配送;推廣可多次利用的周轉包裝,支持托盤共用系統建設,實現包裝物的梯級利用,加強對廢棄包裝物的回收和再生處理。
加快綠色倉儲建設。合理規劃和最佳化倉庫布局,採用現代化儲存保養技術,降低各類倉儲損耗;完善倉儲設施節能環保標準;規範有毒化學品、放射性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倉儲保管;支持倉儲設施利用太陽能和其他清潔能源。支持建設綠色生態型物流園區。
(四)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
加快完善再生資源和垃圾分類回收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化,發展再製造,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綠色建築行動和綠色交通行動,推行綠色消費,實施大循環戰略,加快建設循環型社會。
1.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規範再生資源回收網路。加快建設城市社區和鄉村資源回收筒點、分揀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回收網路;鼓勵各類投資主體積極參與建設、改造資源回收筒點和專業分揀中心。
健全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密閉運輸、集中處理體系,在社區及家庭推行垃圾分類排放;鼓勵居民分開盛放和投放廚餘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機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實現廚餘垃圾單獨收集、循環利用。
加強重點再生資源回收。落實有關優惠政策,做好廢金屬、廢塑膠、廢玻璃、廢紙等傳統再生資源的回收,提高回收率;創新回收方式,強化監督管理,推進廢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輪胎、包裝物、廢舊紡織品的回收,推動廢鉛酸電池、廢鎘鎳電池、廢棄含汞螢光燈、廢溫度計、廢棄農藥包裝物等有害廢物的回收。
建立舊件逆向回收體系。支持建立以汽車4S店、特約維修站點為主渠道,回收拆解企業為補充的汽車零部件回收體系;積極利用現有再生資源回收網路,做好機動車零部件、工具機、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用機械、冶金軋輥、複印機、計算機伺服器以及墨盒、硒鼓等回收工作;開展消費者交回舊件並以置換價購買再製造產品(以舊換再)的工作,擴大再製造舊件回收規模。
2.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化發展。
推動廢舊機電產品、電線電纜、通信設備、汽車、家電、手機、鉛酸電池、塑膠、橡膠、玻璃等再生資源利用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帶動就業,提高產值。鼓勵通過兼併、重組、聯營等方式,加快行業整合力度,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再生資源規模化利用。
推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支持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延長產業鏈,加快形成覆蓋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著力加強深度加工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做好執法部門罰沒產品的回收利用工作。
3.實施綠色建築行動。
推進建築節能改造。大力推進城市綜合體等大型公共建築和辦公建築採暖、通風、照明等節能改造,開展居住建築節能改造試點;鼓勵在舊城區綜合改造、市容整治、建築抗震加固中,採用加層、擴容等方式開展節能改造。
強化新建建築節能。嚴把設計關口,加強施工圖審查,城鎮建築設計階段100%達到節能標準要求;加強施工階段監管和稽查,到2015年,施工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嚴格建築節能專項驗收,對達不到節能標準要求的不得通過竣工驗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項目開展執行節能65%標準的試點、示範工作。
發展綠色建築。加強新區綠色規劃,積極推進綠色建築設計和施工;重點推動黨政機關、學校、醫院以及劇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建築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在商業房地產、工業廠房中推廣綠色建築,鼓勵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倡導簡約適度裝修;推進建築廢物集中處理、分級利用,生產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塊等建材產品。
推進農村建築節能。引導農房按綠色建築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加大工作支持力度,調整農村用能結構,推廣套用太陽能、生物質能和農房節能技術;推動綠色小城鎮發展。到2015年,支持建設一批節能農房和農村危房改造開展建築節能示範,全市鄉(鎮、街道)規劃區內新建公共建築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70%以上。
4.構建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統籌銜接各種運輸方式,加快實現“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新建機場、車站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準,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積極使用節能環保產品;鼓勵再生利用道路瀝青以及利用粉煤灰築路、建橋等。
運營服務環節大力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引導採用綠色環保型交通工具,加快淘汰老舊車輛;加快車站節能節水改造;擴大新材料、新技術的套用,降低非牽引能耗;大力推廣甩掛運輸、不停車收費系統(ETC)。
倡導綠色出行。完善城市交通系統,加強城市步行和腳踏車交通系統建設,加快建成軌道交通,推進不同公共運輸體系之間以及市內公交系統與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之間無縫銜接;引導居民外出多乘公共運輸,少開私家車。
5.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推動建立規範的餐飲企業、單位食堂餐廚廢棄物定點收集、密閉運輸、集中處理體系,逐步建立家庭廚餘垃圾收運體系;支持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鼓勵利用餐廚廢棄物生產沼氣、生物柴油、工業油脂、有機肥等;推動對城市餐廚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理實行許可或備案制。加大對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嚴厲打擊用“地溝油”等餐廚廢棄物生產食用油等違法行為。到2015年,市中心城區初步實現餐廚廢棄物分類收運和資源化利用。
6.推行綠色消費。
引導節約消費、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提高全社會節能、節水、節材、節糧意識;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節能環保產品、節能省地住宅,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勵自備購物袋,禁止使用超薄塑膠購物袋。限制企業對商品進行過度包裝;倡導綠色、環保、簡約、實用的裝修理念,抵制奢華、過度裝修住宅;鼓勵外出就餐適度點餐、餐後打包,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用餐從簡操辦;倡導生態旅遊,杜絕隨意丟棄垃圾,自覺進行垃圾分類。鼓勵網上購物、視頻會議、無紙化辦公,珍愛野生動植物。
7.構建節約型機關。
大力推行“電子政務”。實現公文處理無紙化、信息資源數位化、業務管理電腦化、工作流程網路化;辦公文稿從起草、校對、審核到簽發,檔案收發、資料存儲和信息交換全部在區域網路上操作;加強辦公設備管理。減少空調、計算機、複印機等用電設備的待機能耗;加強公務用車編制管理和日常運行管理,控制公務用車編制和配備標準,嚴格實行審批和政府集中採購;政府機關要在節能、節水、節紙、節糧等方面率先垂範,嚴格執行強制或優先採購節能環保產品制度,健全公務接待用餐管理制度,切實建設節約型政府。
8.實施大循環戰略。
在推動企業內部、園區內部、產業內部實行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上,遵循生態循環規律,打破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縣域之間的各種障礙,在全市範圍內實施大循環戰略,推動產業之間、生產與生活系統之間、市內外之間的循環式布局、循環式組合、循環式流通,加快構建循環型社會,全面推進循環發展,實現資源利用可循環、環境容量可承載、經濟發展可持續。
三、實施國家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
到2015年,通過實施國家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實現技術突破和管理創新,推動我市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打造國家循環經濟十大示範工程。
1.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建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煤層氣、煤矸石、礦井水綜合利用示範工程;建設建築和道路廢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和再生水利用示範工程。
2.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工程。選擇基礎條件好、改造潛力大的省級開發區開展循環化改造示範;支持改造綜合性園區和重化工集中的園區,推動產業間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連結;支持改造工農業複合型產業園區,推動農林產品及副產物深加工利用。
3.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示範工程。建設網點布局合理、管理規範、回收方式多元化、重點品種回收率高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示範縣(特區、區),規範建設覆蓋全市的廢舊商品回收分揀系統,培育組織化規模化程度高、技術先進的龍頭企業,推動一批商貿流通企業參與回收體系建設。
4.“城市礦產”基地建設示範工程。建設技術先進、環保達標、管理規範、利用規模化、輻射作用強的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5.再製造產業化示範試點工程。建設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推動再製造業集聚發展。建設具有一定基礎的機動車零部件、工具機、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用機械、冶金軋輥、複印機、計算機伺服器以及墨盒、硒鼓等舊件回收、再製造加工、檢測和質量控制工程試點。積極培育再製造專業化服務機構。
6.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示範試點工程。選擇幾個點開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示範試點,支持回收利用體系和能力建設,健全標準和規範,實現餐廚廢棄物安全、高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7.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示範工程。發揮建材、鋼鐵、電力等行業消納廢棄物的功能,培育協同資源化處理廢棄物示範企業(單位),消納污泥、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等。
8.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工程。在全市交通幹道、機場、高速公路沿線範圍內選擇農業生產組織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示範工程,支持建設產品加工副產物資源化利用、稻田綜合種養植(殖)、畜禽糞便能源化利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節水示範工程。
9.循環型服務業示範工程。選擇幾家管理水平較高的餐飲住宿企業開展綠色化改造示範工程,選擇幾家物流企業開展綠色物流示範試點,選擇幾個旅遊景區實施旅遊業循環經濟示範工程,推動服務行業實行清潔生產,推行綠色服務模式,引導消費者建立綠色消費方式。
10.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產業化示範推廣工程。選擇基礎較好、技術力量較強的高校、科研單位或大型企業,支持建設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質量檢測中心。加強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製造、零排放、產業連結等循環經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二)創建國家百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
選擇盤縣、鐘山區作為我市打造國家循環經濟示範縣(區),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和綠色消費模式,率先構建起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資源產出率提高幅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探索實現轉型發展的道路,為全市、全省循環經濟建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三)培育國家千家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園區)。
選擇鐘山經濟開發區、盤北經濟開發區、水城經濟開發區、水月工業園區、首鋼水城鋼鐵(集團)公司、路喜工業園區、雙元鋁業等骨幹企業或園區,樹立循環經濟典型。示範園區(企業)的資源產出率、土地產出率、單位產值能耗、物耗、水耗、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等各項指標要達到或高於國內領先水平。每年選擇10戶企業作為試點,探索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子,在全市主要產業中加快建成一大批循環經濟型企業。新建產業園區要按照生態工業學原理,制定相應政策和措施,科學篩選和確定入園項目,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實施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以企業自主投資為主,國家和地方政府通過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爭取的上級補助資金重點支持相關公益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台、重點項目、能力建設及關鍵共性技術產業化示範和推廣套用。鼓勵金融機構和社會主體將資金投向循環經濟重大工程。鼓勵企業通過自有資本、銀行貸款、上市融資等方式實施循環經濟重大工程。
四、保障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市上下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增強循環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加強對循環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六盤水市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建設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組長調整為市長擔任,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具體負責全市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和協調,研究解決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負責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工作。各縣(特區、區)、各單位、各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構,明確領導責任和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切實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二)強化宣傳教育。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際網路、手機等媒介的作用,開闢專欄、組織專題,利用每年的“節能宣傳周”、“環境宣傳周”及“世界環境日”等集中宣傳時機,加大對循環經濟的宣傳報導力度,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的對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認識。大力倡導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轉變消費觀念,規範消費行為,逐步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科學消費方式。
(三)加大投入力度。市、縣(特區、區)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在制定和實施投資計畫時,對有利於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項目和技術開發,要給予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等支持。要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金融支持。鼓勵民間資本、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六盤水市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於全市循環經濟推動、重點項目的實施、技術推廣、示範試點、政策研究和宣傳培訓等。
(四)狠抓工作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的通知》(國發〔2013〕5號)對做好循環經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縣(特區、區)、各部門、各單位要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認真研究,制定提出本縣(特區、區)、本部門具體實施意見和行動計畫,明確各自發展循環經濟目標任務、工作重點、產業體系、重點產業鏈和具體項目,細化目標任務,精心組織,狠抓落實,扎紮實實地推進循環經濟工作發展,爭創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為全國循環經濟發展做出表率和示範。
(五)加強監督檢查。各縣(特區、區)、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深入調查研究,真抓實幹,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創造性開展工作。要認真總結和推進各縣(特區、區)、各部門、各單位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搞好階段性總結,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加強監督檢查,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把各項工作和措施落到實處,確保全市循環經濟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六)完善考核機制。從2013年起,市、縣(特區、區)要把發展循環經濟的各項指標任務納入政府目標管理體系和幹部考核體系,落實目標責任制,建立獎懲機制,對在循環經濟發展研究、試點、示範、推廣、實施等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完成指標任務的各縣(特區、區)、各部門、各單位和企業進行通報批評,並給予必要的處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