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貨幣配給制
- 外文名:currency ration system
- 釋義:按人發錢
- 發錢單位:中央
目的,益處,發展,
目的
實行貨幣配給制,是為了圓滿完成社會產品的分配任務,徹底解決生產過剩、產能過剩、技術過剩,從而推動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 ,實現共同富裕。實行貨幣配給制,可以徹底解決銀行壞賬問題 、財政赤字問題、就業問題和內需不足的問題。
益處
財 政赤字、銀行壞賬、國企虧損,這是政府不願看到的,但又是迫不得已的。因此,現代貨幣制度,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這就是:它無法通過正常手段滿足資產需求,根本沒有這項功能。但是,經濟發展又迫切地需要這項功能。如果以上述三大非正常途徑來實現,會造成極高的成本。於是,政府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要么是一大堆壞賬和赤字,要么是經濟停滯不前。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滿足資產需求的途徑。
實行貨幣配給制,按人發錢,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它可以讓社會代替政府完成他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自由主義的哈耶克認為,政府壟斷印鈔,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市場不需要貨幣,但政府大量供應貨幣(如很多人提到的金圓券),造成通貨膨脹,而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市場需要貨幣,政府卻要賺錢,不供應貨幣。於是,加劇了經濟危機。很顯然,政府不可能長期大量通過赤字、壞賬和國企虧損為私營企業創造利潤,推動經濟的發展。 赤字、壞賬和國企虧損,一方面導致貨幣利用率低,利用率低就要多發貨幣,於是積累了金融風險,同時也導致政府腐敗與社會分配嚴重不公。 實行貨幣配給制以後,只要央行根據社會過剩的多少,統一把錢印出來,再平均分發給國民,就可以甩掉包袱。現階段以每人每月50元為嘗試,每年也就7800億。少了可以繼續增加。
實行貨幣配額制,可以讓一大批人迅速從極度貧窮中解脫出來,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很有幫助。 實行農貨幣配額制,也可以看成是國企給其全民股東的紅利。名義上是全民所有,但從來不分紅,性質就變了。實行貨幣配額制,可以糾正這一嚴重問題。
發展
現代主流經濟學家鼓吹的完全市場化政策建 議,其理論基礎就是一般均衡理論,由一般均衡理論得出了“市場萬能論”。因此,推翻了一般均衡理論,也就等於推翻了“市場萬能論”,基礎沒了,“市場萬能”的大廈就會轟然倒塌。放棄一般均衡理論,也可以看成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近代發展迅猛的系統科學理論告訴現代學者,現實的巨觀經濟系統是一個非平衡系統,這樣一個非平衡系統,學者可以稱為耗散系統。舉例來說,河流是非平衡的,但裝在河壩上的水力發電機卻是一個穩定系統,它通過不斷消耗水的勢能維持系統的穩定運轉。再簡單一些,一壺燒開的水,如果要不斷維持沸騰狀態,就要不斷地加熱,不斷地消耗能量。這就是非平衡穩定系統,要通過不斷消耗能量或物質,來維持系統的穩定。
美國經濟學家福斯特和卡靖斯在《利潤》 (1925年)一書中指出,企業按照成本加利潤的辦法定價,而市場僅僅具有相當於成本的那部分購買力,於是,多出來的相當於利潤的那部分,永遠實現不了。波蘭經濟學家卡萊茨基認為,“資本家得到他們花費的,工人花費他們得到的。” 《過剩經濟學》對這些理論進行高度地概括,提出了非常嚴謹而精巧的模型,提出了貨幣耗散理論。打個比方。從高處扔一個小球到地上,一般均衡理論認為,小球和地之間是彈性碰撞,貨幣會像小球一樣,永遠持續地彈跳下去,不衰減。而貨幣耗散理論認為,小球和地的碰撞是非彈性碰撞,貨幣雖然會彈跳一段時間,但其過程是衰減的。並且認為,工資越低,貨幣的衰減速度越快。這裡說的貨幣衰減,是指用於交易的貨幣逐步從流通領域退出,轉而擔負起價值儲藏的職能,用來滿足公眾的資產需求。既然貨幣是衰減的,是耗散的,那么,為了維持經濟系統的正常運轉,就要持續不斷地補充貨幣,就像水電站的運行要持續地水流,水壺的沸騰要持續地加熱,一個道理。也可以用這個小球模型順便介紹一下神秘的乘數效應的問題。小球運行的總路程,除以小球的高度,就是乘數。在一般均衡模型里,小球的運行路程是無窮大,乘數也就是無窮大,沒有計算的意義。在非均衡模型里,小球的運行的總路程是收斂的,是可以計算的。現在教科書僅僅考慮了一個彈性係數(邊際消費傾向),沒有考慮空氣阻力(分配)。如果考慮了彈性係數和空氣阻力,就成了兩步法。兩步法計算乘數,在凱恩斯《通向繁榮的道路》一文中使用過。中國目前的乘數可以用兩步法大致可以估算如下。假定邊際消費傾向為0.9,可支配收入占全部國民產出的20%(見社科院李志寧的網路文章),那么乘數就等於1÷(1-20%*90%)=1÷0.82≈1.2。由此可見,乘數很低。乘數低是導致凱恩斯主義失靈的根本原因,而乘數低的根源在於工資低。
一提到補充貨幣,可能有的人會立即站出來反駁,說貨幣供應量多少多少,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地步。但是,現代銀行的信貸制度,在正常情況下,只能創造流通手段,而不能創造儲藏手段,也就是說,現代銀行制度,只能滿足公眾的流通需求,而無法滿足公眾的資產需求。研究表明,在一個非均衡的經濟系統中,資產需求遠遠大於流通需求,公眾對貨幣的需求,主要是資產需求,而不是用於實物和勞務交易的流通需求。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企業需要流通手段,那么,他貸一筆錢,用來購買市場要素,如購買設備、發工資等,等他把產品銷售出去了,再還給銀行。這就是正常的信貸過程。但是,如果出售設備的企業在出售設備後,不購買這家企業的產品,而是把錢用於儲藏(目的是為了最佳化資產結構),那么,前面那家貸款的企業就無法收回成本,無法歸還銀行貸款,於是就出現了壞賬。壞賬的出現,就是一種滿足資產需求的非正常途徑。目前,用來滿足資產需求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條。1、財政赤字。以政府債券向央行借款,用於彌補政府開支,或者搞政績工程,等等。2、銀行壞賬。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政府官員物色幾個地痞流氓,把錢貸給他,扶持為當地“首富”,從中撈一些回扣,然後由他們上一些“項目”。他們在貸款簽字的那一刻起,就根本沒有打算還錢。因此,這種事情是一般人乾不出來的。3、國企虧損。國企虧損,應當歸於銀行壞賬,但由於它比較特殊,就單獨提出來。銀行貸款給國有企業,國有企業購買生產要素。由於國有企業在用工上相對私營企業要規範一些,因此,它支付的成本就要高於私營企業,於是,在市場競爭中,它就處於劣勢,經常虧損。正是國營企業的虧損,為私營企業創造了利潤。沒有國營企業的虧損,就沒有私營企業的盈利。現在有些人看見私營企業賺錢,就要學習私營企業,搞私有化,如果真是那樣,就誰也賺不到錢了。
以上三種途徑,都是代價極高的辦法,是非正常的辦法。滿足公眾的資產需求,說得通俗一些,就是拿錢出來,給人家賺,是做冤大頭,是像耶穌一樣,替人受罪。就拿企業貸款來說,沒有任何一家正常的企業,會把錢貸出來,主動地讓別人賺走,銀行知道了,也不會答應。實際情況是,你賺我的,我賺你的,每個企業都是看戲的,同時也是演戲的。最後是一個零和博弈。話到這裡,似乎要感謝那些“見義勇為”的地痞流氓了,是他們捨生取義,搞錢出來,讓大家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