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粑

豆粑

豆粑,又名豆絲。是產自江西九江彭澤縣、都昌縣、湖口縣、九江縣等地區的一種特產,一種非常可口,營養均衡的美味食品,安徽安慶市各部分地區也特別盛行。豆粑歷史悠久,古時人們在秋收後農閒時趁天晴製作,某些地區集中在中秋節那天團聚時節製作,主要是為了在寒冷的冬天做早餐和晚餐方便。現在許多人為了嘗鮮,做豆粑就不分季節,將製作豆粑的目的也改變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豆粑
  • 別稱:豆絲
  • 主要原料:綠豆,紅豆,豌豆,黃豆,蠶豆,大米,蕎麥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酸
  • 適宜人群:老少皆宜
  • 副作用:無
  • 儲藏方法:低溫密閉貯藏或曬乾放乾爽通風處
製作方法,概述,製作,分類,文化意義,

製作方法

概述

豆粑的原材料以大米為主,豆類為附,也有摻小麥和蕎麥的。摻和的豆子可以是綠豆紅豆豌豆黃豆蠶豆等食用豆子的一種或幾種。
豆粑的製作工藝很特別,主要包括把各種豆類大米等浸泡,再磨成漿,再在鍋里燙成薄餅,然後將餅切成絲,晾曬乾等步驟。每一個環節都很有講究,比如各種原料的比例啦,磨漿的粗細啦,以及在鍋里燙時的火候等等。
由於原材料中多豆類,而且在鍋中燙成了餅(江西方言中叫),所以豆粑的名字由此而來。

製作

豆粑的製作工藝較複雜,製作豆粑是農村冬季的一件大事。選質量上乘的秈米制出的豆粑才有韌性,先把精選好的原料添水浸泡14小時左右,按10斤秈米配3斤雜糧(如綠豆黃豆蕎麥芝麻等)的比例,拌和均勻後按5:1兌好水磨漿。 豆粑漿磨成了,接著就是燙豆粑了。燙豆粑約需五、六個人配合才行,首先要安排一個有經驗的人,站在鍋邊,等鍋燒紅後用絲瓜莆蘸油擦鍋,然後用長柄木瓢或鐵瓢舀半瓢豆粑漿,沿鍋邊均勻倒上薄薄一層,有空缺的地方用河蚌殼或刷子迅速刷勻,使薄餅厚度一致。約五分鐘,一張豆粑餅就燙好了。之後把燙好的豆粑餅鋪在倒放過來的竹筲箕上,由等候在旁邊的人快速端走,把它放到一個直徑約五尺的扁平曬筐中冷卻。豆粑餅冷卻後便折成長一尺五寸寬一寸半的條狀,交給另一個人切成條狀豆粑。接下來就把切好的細條狀豆粑放到曬筐里晾曬,直到曬乾為止。

分類

豆耙的營養價值高,而且食用的方法也很多:
1.豆粑餅:剛燙好的豆粑餅可以放油烙著吃,新鮮的豆粑餅沾上點辣椒醬,十分的美味可口,在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大多加點糖或就著其他可口的小菜吃;在江西九江湖口縣、彭澤縣,大多時候是使用棉油,烙的時候再放些醬油和蒜葉,不用蘸醬也非常好吃。
2.煮豆粑:無論是新鮮的豆粑絲還是晾乾的豆耙絲放在雞湯里煮著吃,再放點青菜,好吃又營養,可當早餐;
3.炒豆粑:炒豆絲非常好吃,非常流行的快餐小吃。跟炒粿條麵條不同,做法比較講究,通常是把臘肉和蘿蔔絲等先燒好了放在下面墊著,再把豆耙放在上面,再放入適量的水,等水快幹了後,再翻炒均勻即可。
豆粑豆粑
江西九江市各地區,一般在年前做,喜氣十足,是很隆重的事情。其他地方豆粑一般在秋天開學之後一段時間做,除了現吃的,其他的都切絲曬乾儲存,冬天拿來煮了吃,像煮麵條一樣,放點青菜,打幾個雞蛋,再放點米粑呀,糍粑呀,高粱粑什麼的,在冬天吃起來整個人都是暖暖的

文化意義

豆粑在江西九江市各地區不僅是一種特產,而且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和風俗,每到臘月快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燙上一些豆粑,燙豆粑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通常要定好日子,各家的日子互相要錯開,因為那天親戚鄰里都會來幫忙,通常男人們忙著磨漿,燙豆粑,小孩們負責把一張張燙好的豆粑送到外面來,而女人們則負責把豆耙切成絲,以便晾乾儲存。滿屋裡歡聲笑語,熱鬧繁忙。主人則會用新鮮的豆粑餅和臘新鮮肉炒豆粑絲來招待大家,直到把所有的原料全部磨完,燙完,切完絲,幫忙的人才會陸續回去,通常要持續到深夜。在湖口縣、彭澤縣農村地區,大部分要持續到第二天天亮。
豆粑承載著山里人的勤勞和善良,也承載著我們兒時很多的快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