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

諸子

諸子,指先初的各派學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發展成學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子
  • 外文名:or their works
  • 拼音:zhū zǐ
  • 注音:ㄓㄨ ㄗㄧˇ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基本解釋

[the exponents of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pre-Qin times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Han Dynasty] 先秦時期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或他們的著作。
諸子及經史。——明· 顧炎武復庵記
諸子,中國春秋戰國時學術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發展成學派。《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小說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孟子為代表)、墨(以墨子為代表 )、道(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 ) 、法(以韓非子為代表)4家 。 代表他們政治和學術觀點的著作分別是《論語》、《墨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等。

引證解釋

1、周官名
《周禮·夏官·諸子》:“諸子,掌國子之倅,掌其戒令與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
2、古代天子、諸侯姬妾之官職名稱
《左傳·襄公十九年》:“諸子仲子、戎子,戎子嬖。” 楊伯峻註:“《管子·戒篇》有‘中婦諸子’, 房玄齡 注云:‘中婦諸子,內官之號。’所謂內官者,亦諸侯、天子姬妾之別名,因居宮內,必有官階,故云內官。”參見“ 內官 ”。
3、指先秦至漢初的各派學者或其著作
漢書·藝文志》:“ 戰國從衡,真偽分爭,諸子之言紛然餚亂。” 清 趙翼《甌北詩話·皮日休》:“按唐以前《孟子》雜於諸子中,從未有獨尊之者。” 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上》:“家之言私,其制非一,而皆總於諸子。諸子者,史之別派(記載古事佚聞,時書評論),集之先河(文筆並錄)也。”
4、眾兒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宋史·吳奎傳》:“沒之日,家無餘資,諸子至無屋以居,當時稱之。”《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五年》:“諸子、諸孫須年十五已上,弟侄等並須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薦。”
5、猶諸君。
三國 蜀 諸葛亮答李嚴書》:“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梁啓超 《東籍月旦·敘論》:“同學諸子,慫恿草一書以餉來者。”
6、眾女子。
唐 穀神子《博異志·崔玄微》:“ 十八姨 曰:‘小女子弄酒!’皆起,至門外別,十八姨南去,諸子西入苑中而別。”

其它相關

劉勰作品《文心雕龍·諸子》:
【原文】
諸子者,入道見志之書。太上立德,其次立言①。百姓之群居,苦紛雜而莫顯;君子②之處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達③,則炳曜垂文,騰其姓氏,懸諸日月焉。昔風后力牧伊尹④,鹹⑤其流也。篇述者,蓋上古遺語,而戰代所記者也。至鬻熊⑥知道,而文王諮詢,余文遺事,錄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於茲。及伯陽⑦識禮,而仲尼訪問,爰序道德⑧,以冠百氏⑨。然則鬻惟文友,李實孔師,聖賢並世,而經子異流矣。
孔子孔子
【注釋】
①立德,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太上,最上等。
②君子:有道德、智慧的人物,主要指封建士大夫。
③特:不同尋常。達:顯名。
④風后、力牧:傳說中黃帝的臣子。伊尹:商朝的開國功臣。
⑤鹹:都、皆。
鬻熊:周文王時人,楚國的祖先。
⑦伯陽: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伯陽。
⑧道德:指《道德經》。
⑨百氏:諸子百家。
【譯文】
《諸子》是對道有很多認識,又表現自己志趣的書。古人認為,人第一位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著書立說。老百姓們群集居住,在紛雜的人群中難以顯露出名;有教養的君子的立身處世,所怕的是聲名德行不能彰明昭著。只有才華出眾之人,才能才華照耀,文章留世,使其聲名傳布,如同日月高懸。從前黃帝的臣子風后、力牧,商湯的臣子伊尹,都是這一流的人物。風后、力牧、伊尹等人作品,大概是上古遺留下來的話語,經戰國時代人的記述而成篇的。到了後來鬻熊通曉道,周文王向他請教,傳下來的文辭事跡,經記錄下來,成為《鬻子》這部著作。子的名目就是從此開始的,沒有比這更早的了。及至春秋時代老聃精通禮儀,孔子知道後便去訪問請教,於是作了《道德經》,成為百家中的開端。那么鬻熊是周文王的朋友,李耳是孔子的老師,在聖人和賢者同一時代的時候,他們的著作已經分成經書和子書不同的流派了。
【原文】
逮及七國力政,俊乂①蜂起。孟軻膺儒以磬折,莊周述道以翱翔②;墨翟執儉确之教,尹文課名實之符③;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養④政於天文;申商刀鋸⑤以制理,鬼谷唇吻⑥以策勛;尸佼兼總於雜術,青史曲綴⑦以街談。承流而枝附者,不可勝⑧算,並飛辯以馳術,饜⑨祿而余榮矣。暨於暴秦烈火,勢炎崑岡⑩,而煙燎之毒,不及諸子。逮漢成留思11,子政讎校,於是七略12芬菲九流鱗萃13,殺青所編,百有八十餘家14矣。迄至魏晉,作者間出,讕言15兼存,瑣語必錄,類聚而求,亦充箱照軫矣。
【注釋】
①俊乂(yì):俊傑。
莊周:即莊子,戰國道家代表。翱翔:飛翔,指莊子追求逍遙自在的生活。是空想。
尹文:即尹文子,戰國時期名家代表,主張名和實要相符合。課:核對。名實:名稱和實際。
④騶(zōu)子:陰陽家騶衍,戰國時期齊國人,通過講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來講政治。養:治,教。
⑤申:申不害,戰國韓昭侯的相,法家。商:商鞅,戰國秦孝公的相,法家。刀鋸:刑具。
⑥鬼谷:即鬼谷子,縱橫家。相傳是縱橫家蘇秦張儀的老師,他們兩人都靠口舌遊說取得功名。唇吻:嘴唇,指縱橫家的口才。
⑦青史:相傳是春秋時晉國史官董狐的後代,小說家。曲綴:詳記。
⑧勝:盡。
⑨饜(yàn):滿足。
⑩勢炎崑岡:有玉石俱焚之意。炎,焚燒。昆,崑崙山,崑崙山盛產玉。岡,山脊。
11漢成:西漢成帝,曾派陳農到各地搜求書籍。留思:關心。
12《七略》:劉向父子編的圖書分類著作,有《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賦略》《術數略》《兵書略》《方技略》。芬菲:花草茂盛,指好作品。
13九流:九家,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萃:聚集。
14百有八十餘家:依據《七略》寫的《漢書·藝文志》說“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實際是一百九十家。
15讕言:虛妄的話。
【譯文】
到了戰國,憑藉武力征伐,豪俊傑出的人才紛紛湧現。孟軻信奉儒家學說,對它非常尊崇,莊周闡述道家學說,墨翟執行勤儉刻苦的生活教義,尹文子考核名和實是否相互符合,農家主張治理國家要強調地利,騶子主張養治國政要結合自然變化,申不害商鞅主張用刑名法術來治理國家,鬼谷子又主張以口舌辯論建立勳業,尸佼則總括各種學術學說,青史子瑣細的連綴起各種街談巷議。諸子百家繼承他們的流派,像枝條附著於主幹上一樣,多的數不清,都是飛揚雄辯、縱橫馳騁的發揮各自的學術,滿足於飽食俸祿而又能留下光榮的名聲。到了暴虐的秦始皇焚書,火勢像要焚毀崑崙山那樣玉石俱焚了,可是這火併沒有殃及諸子的著作。到了西漢成帝關心古籍,令劉向整理校對,於是總括群書的《七略》便出現了,十家九流的著作像魚鱗一樣匯集在一起,編訂的書目共有一百八十餘家。到了魏晉時代,作者輪替出現,虛妄不可信的話兼而存之,瑣碎語言也必記錄,如把這類書籍分類聚集起來,也可以裝滿幾個車廂了。
【原文】
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其純粹者入矩,踳駁①者出規。禮記月令,取乎呂氏之紀;三年問喪,寫乎荀子之書:此純粹之類也。若乃湯之問棘,雲蚊睫有雷霆之聲②;惠施對梁王,雲蝸角有伏屍之戰;列子③有移山跨海之談,淮南有傾天折地之說:此踳駁之類也。是以世疾諸,混洞虛誕④。按《歸藏》⑤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⑥,嫦娥奔月。殷湯如茲,況諸子乎?至如商韓⑦,六虱五蠹,棄孝廢仁,轘藥⑧之禍,非虛至也。公孫之白馬孤犢⑨,辭巧理拙,魏牟比之鴞鳥,非妄貶也。昔東平⑩求諸子史記,而漢朝不與;蓋以史記多兵謀,而諸子雜詭術也。然洽聞之士,宜撮綱要,覽華而食實,棄邪而采正,極睇參差11,亦學家之壯觀也。
【注釋】
①踳(chuǎn)駁:錯亂。踳,錯;駁,色雜。
②“湯之問棘”二句:《列子·湯問篇》載殷湯問夏革:遠古時候有生物嗎?夏革回答說小蟲焦螟住在蚊子的眼睫毛上,耳朵最靈的師曠夜晚也聽不見它們的聲音。只有黃帝和容成子在崆峒山上齋戒三月後,才能看見它們的形狀像嵩山的山坡,聽見它們的聲音如雷鳴。棘,傳說殷湯時賢人,亦名夏革。
③列子:其書講到“愚公移山”的寓言和“龍伯國巨人跨海”的故事。
④混:雜。洞:空。虛:不實。誕:怪涎。
⑤《歸藏》:殷商時代的《易經》。
⑥羿斃十曰:羿,古代傳說中的神射手,傳說他曾射下十個太陽。
商韓:指戰國商鞅的《商君書》和韓非的《韓非子》。《漢書·藝文志》中將二書列入法家。
⑧轘(huàn):用幾輛車子把人分裂的刑法,商鞅被車裂而死。藥:毒死,韓非被囚禁後,李斯賜給毒藥,逼他自殺而死。
⑨公孫:公孫龍,戰國時趙國詭辯家。《列子·仲尼》載其詭辯的命題是“白馬非馬”、“孤犢未嘗有母”。孤犢:無母的小牛。
⑩東平:東平王劉宇,漢宣帝第四個兒子。他曾向漢成帝求書,成帝問王鳳,王鳳主張不給。
11睇(dì):注視。參差:指諸子中的各不相同的觀點。
【譯文】
雖然著作積累的很多,但是它們的內容卻是容易掌握的;它們闡述道理和議論治理國事,都是“五經”的旁枝。其中道理純正的便符合“五經”的規矩,道理錯雜的便違背“五經”的法度。《禮記·月令》篇,是從《呂氏春秋·十二月紀》的首章里借來的。《禮記·三年問》篇,寫在《荀子·禮論》的後半篇之中。這些就是屬於合乎“五經”的一類作品。至於殷湯問夏革,夏革回答他說:蚊蟲的睫毛上有小蟲在飛鳴,黃帝和容成子聽起來如雷霆之聲。戴晉人對梁王說:蝸牛觸角上的兩個國家交戰,死亡幾萬;《列子·湯問》篇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和龍伯巨人一步跨過大海的奇談;《淮南子·天文訓》里有共工怒觸不周山,使天傾地拆的怪說。這些就是事實錯亂違背“五經”的。因此世人批評諸子的內容混雜、空洞荒誕。不過《歸藏經》也大書荒誕神怪的故事,像后羿射下十個太陽呀,嫦娥吃了不死之藥而奔月宮呀,《殷商》的經書尚且這樣,何況後來的諸子呢!至於像商鞅韓非,把儒家的禮樂詩書罵為“六種虱子”、“五種蛀蟲”,拋棄了孝悌,廢除了仁義,可見商鞅被車裂而死,韓非被賜藥而亡,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公孫龍的“白馬非馬”,“孤犢未曾有母”的辯說,文辭雖然巧妙,但論理卻是說不通的。所以魏公子牟比之為使人厭惡的貓頭鷹的鳴聲,並不是隨便貶斥的。從前東平王劉宇曾經向漢成帝求取《諸子》和《史記》,但是漢朝朝廷不給。大概是因為《史記》記載了很多用兵的策略,而《諸子》又夾雜了很多詭譎多變的手段的緣故吧。然而知識豐富的人,應當抓住它的綱領,欣賞它的華彩而嚼食它的果實,拋棄其中的邪說,採納其中的正論。注意看到這種不一致的地方,那也是呈現在學者面前的一片壯觀的景象。
【原文】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①而辭雅;管、晏屬篇,事核而言練;列禦寇之書②,氣偉而采奇;鄒子之說,心③奢而辭壯;墨翟、隨巢,意顯而語質;尸佼尉繚④,術通而文鈍;鶡冠綿綿⑤,亟⑥發深言;鬼谷眇眇,每環⑦奧義;情辨以澤,文子⑧擅其能;辭約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⑨析密理之巧,韓非著博喻之富;呂氏鑒遠而體周,淮南子⑩泛采而文麗:斯則得百氏之華采,而辭氣之大略也。
【注釋】
①懿:美。
②列禦寇之書:指《列子》。
③心:作者內心的思考情志,指內容。
④尉繚:戰國時尉氏人,有《尉繚子》二十九篇。
⑤鶡(hé)冠:周代楚人,愛戴鶡鳥羽毛做的冠帽,故名。有《鶡冠子》一篇,屬道家。綿綿:遙遠。
⑥亟(qì):屢次。
⑦環:圍繞。
⑧文子:老子的學生,有《文子》。
慎到:戰國時趙國人,法家,有《慎子》。
⑩淮南子:《淮南子》因屬雜家,所以是泛采。泛采:採集廣泛。
【譯文】
研究《孟子》《荀子》的論述,理論精美而文辭雅麗;《管子》《晏子》的文篇,事實可靠,語言精練;《列子》的論述,氣魄宏偉而辭采奇麗;《鄒子》的書內容奢夸而文辭有力;《墨子》和《隨巢子》,意義深遠而語言樸質;《尸子》和《尉繚子》,道理通暢但是文辭拙鈍;《鶡冠子》屢屢發出含義深刻的言論;《鬼谷子》玄虛渺遠,含義深奧;語言簡練而精當,是《文子》的特長;文辭簡約而說理精當,《尹文子》掌握了這一要領;《慎子》巧於分析理論細密;《韓非子》寓言比喻豐富;《呂氏春秋》鑑識深遠而文體周密;《淮南子》廣泛的採集各種內容而文辭瑰麗。上述這些不僅是我們所探究得到的諸子百家的精華,而且是它們的文辭風格大略的特點。
【原文】
若夫陸賈新語,賈誼①新書,揚雄法言,劉向②說苑,王符潛夫,崔寔③政論,仲長昌言,杜夷幽求,鹹⑤敘經典,或明政術,雖標論名,歸乎諸子。何者?博明萬事為子,適⑥辨一理為論,彼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流。夫自六國以前,去聖未遠⑦,故能越世高談,自開戶牖⑧。兩漢以後,體勢浸⑨弱,雖明乎坦途,而類多依采:此遠近之漸變也。嗟夫!身與時舛⑩,志共道申,標心於萬古之上,而送懷於千載之下,金石靡11矣,聲其銷乎!
【注釋】
①賈誼:西漢初期作家。其《新書》講秦漢政治,也崇仁義。
②劉向:西漢時期學者,著有《說苑》《新序》,記錄可為借鑑的遺聞故事。
崔寔:東漢末期學者,《政論》是其評論當時政治的著作。
杜夷:東晉初期學者,其先輩都尊崇儒學,本人崇尚道家,其《幽求子》講道家學說。
⑤鹹:當作“或”。
⑥適:主。
⑦去聖未遠:古代儒家認為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是聖人,以後便沒有聖人了,劉勰也是這個觀點。戰國時代和後代相比,離聖人的時代特別是孔子的時代不遠。
⑧牖(yǒu):窗。
⑨浸:漸漸。
⑩舛(chuǎn):違反,不合。
11靡:消滅。
【譯文】
至於陸賈的《新語》,賈誼的《新書》,揚雄的《法言》,劉向的《說苑》,王符的《潛夫論》,崔寔的《政論》,仲長統的《昌言》,杜夷的《幽求子》,它們有的敘述先聖的經典,有的闡明政見治術。雖然這些著作中許多都標立了論的名稱,也是屬於諸子的。為什麼呢?廣泛闡明萬事萬物的道理的屬於諸子,只辨析某一道理的是論,而上述著作的內容都牽涉到各種內容,所以歸入諸子的範圍。在戰國以前的時代,離開聖人在世還不遠,所以諸子眼光能夠跳出當世,超脫地高談闊論,自成一家。兩漢以後,諸子文體的勢頭漸漸衰弱,諸子雖然認識到儒家學說這一平坦的大路,但大多屬於依傍儒學加以採選:這就是諸子由遠到近的逐漸變化。唉!一個人的身世理想與所處的時代不符合,他的志向和理論只有從他的著作中才能得到申述。他們的立論高出於萬古之上,他們的心懷寄托在千載之後。就是金石靡爛消滅了,他們的聲名難道會消亡嗎?
【原文】
贊曰:丈夫處世,懷寶挺秀。辨①雕萬物,智周宇宙。立德何隱,含道必授。條流殊述②,若有區囿③。
【注釋】
①辨:作“辯”。辯:本指辯論口才,這是兼指寫作的才能。
②述:作“術”。術:道路。
③區囿(yòu):區分。囿,園林。
【譯文】
總結:
堂堂的男子漢立身處世,
超人的才德便會挺然秀出。
雄辯的才華能論述萬物,
周全的智慧能遍觀古今。
立德立功立言何必隱藏?
體會到了道就一定傳授。
諸子各有流派百家學術殊異,
如同各有它們的區域苑囿
【評析】
“諸子”指先秦及漢魏晉的諸子散文,它們是我國古代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後來歷代散文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本篇著重講先秦諸子散文,兼及漢魏以後的發展變化情況,對諸子散文的特點做了初步的總結。
全篇分三部分:一、敘述子書的性質、起源及子書與經書的區別。二、主要評論先秦諸子散文的內容方面不同的特點,歸結為兩大類,一類純粹的,一類是駁雜的,以是否符合儒家經典為準則。三、講諸子散文的寫作特點和漢魏以後的諸子散文,指出漢以後的子書漸不如前。
劉勰從學術內容和寫作風格特點兩方面研究了諸子著作。他認為諸子書是“入道見志”之書,這“道”就是“自然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