鶡冠

《後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係為緄,加雙鶡尾,豎左右,為鶡冠雲。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將、羽林左右監皆冠鶡冠,紗縠單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鶡冠
  • 拼音:hé guān
  • 含義:鶡羽作裝飾的冠
  • 出處:《後漢書·輿服志下》
名詞解釋,武官之冠,隱士之冠,歷史,

名詞解釋

鶡冠
hé guān用鶡羽(一種類似雉雞的鳥的羽毛)作裝飾的冠。
唐三彩武官俑 頭戴鶡冠 高70.5厘米唐三彩武官俑 頭戴鶡冠 高70.5厘米

武官之冠

” 唐柳宗元《送邠寧獨孤書記赴辟命序》:“﹝楊朝晟﹞沉斷壯勇,專志武力,出麾下,取主公之節鉞而代之位,鶡冠者仰而榮之。”集注引 孫汝聽曰:“鶡冠,武士之冠也。” 清 錢謙益《中秋日得鳳督馬公書來報剿寇師期喜而有作》詩:“鶡冠將軍來打門,尺書遠自中都至。”

隱士之冠

《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至於鶡冠瓮牖,必以懸天有期。”李善註:“《七略》鶡冠子者,蓋楚人也,常居深山,以鶡為冠,故曰鶡冠。”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仇兆鰲註:“ 趙註:鶡冠,隱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五:“渾忘憔悴無顏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歷史

鶡冠在戰國秦漢時期已經作為武官的冠帽,在洛陽金村出土戰國金銀銅鏡上已有騎馬執劍身披甲衣,頭上戴弁,弁上插雙鶡尾的人物形象,西漢磚刻騎射人物也有於武弁上插雙鶡尾的。山東嘉祥武氏祠東漢畫像石孔子弟子圖中的子路,於平上幘上戴一種雄雞冠,為勇士冠。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的記載相符。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的武士頭戴鶡冠,鶡鳥栖於冠頂,而唐代的鶡冠陶俑,把冠耳變作兩隻鳥翅形,而鶡鳥自冠前頂部作展翅俯衝的姿勢,頗為華貴生動,鶡的造型似雀。冠頂飾鷹的金冠,1972年在內蒙古杭錦旗戰國時期匈奴墓已有出土。
鶡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