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前期,朝廷各寺、監分管各項事務。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始置諸使專管某項事務,其後設定日多,各寺、監所管事務亦多歸諸使,朝廷每有詔令,亦常統稱諸司諸使。唐諸命名多以內侍省官員或將軍兼充,唐末,五代方用外朝大臣,以卿、監、將軍及刺史以上官領使。宋初,沿唐及五代舊制,諸使有實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司使
- 外文名:諸司使
- 朝代:唐前期
- 職務:朝廷各寺、監分管各項事務
唐朝前期,朝廷各寺、監分管各項事務。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始置諸使專管某項事務,其後設定日多,各寺、監所管事務亦多歸諸使,朝廷每有詔令,亦常統稱諸司諸使。唐諸命名多以內侍省官員或將軍兼充,唐末,五代方用外朝大臣,以卿、監、將軍及刺史以上官領使。宋初,沿唐及五代舊制,諸使有實職。
唐朝前期,朝廷各寺、監分管各項事務。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始置諸使專管某項事務,其後設定日多,各寺、監所管事務亦多歸諸使,朝廷每有詔令,亦常統稱諸司...
是中尚使呢?我們認為也不是,因為前面已經論到自文思院設定以來,金銀作坊院的職能便被其取代,唐朝決不可能同時設定兩個職能相同的機構,而且還都在內諸司使系統...
官名。唐代,玄宗始置“內八作使”。宋代設八作司置八 作使,屬東班諸司使。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分為東西二司有東西二使。但通常無職掌,僅為官員遷轉...
武散官名。宋代於太平興國五年(公元九八零年)置此官。屬西班諸司使,後改為“武略大夫”,秩正七品。宋制,武官凡五十三階,諸司有正副使。...
及車駕進發,又為行宮使。禮畢,授宣慶使,領昭州防禦使,整肅禁衛。先是,諸司使止於宣政,故特置使額以寵之。三年,卒,年六十四。贈潤州觀察使。...
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設定審官西院,主管武臣閣門祗候以上到諸司使等的磨勘、注擬差遣等事。又改審官院為審官東院,主管文臣京朝官以下考核功過、敘...
武階是武職的官階,起源於宋朝。宋朝區分文武以階官為準,而不以差遣為準。武階官依其官階可分為橫班、諸司使、使臣三等;橫班正使、諸司正使、橫班副使、...
官署名。北宋鹹平四年(1001年)始置於西川,後沿邊及內地亦置,為地方軍事機構。領一州或數路兵馬,總其屯戍、營防、守御之政令。設兵馬鈐轄,以朝官及諸司使以上...
閒職官名。宋代真宗時始置宮觀使以安置官員,但員額甚少。在京宮觀,以宰執充使,丞、郎、學土充副使。兩者或五品以上官員任判宮,內侍官或諸司使、副為都監...
及利用得罪,乃召為群牧判官、權三司鹽鐵判官、知諫院、提舉諸司庫務,以尚書工部員外郎兼御史知雜、同判流內銓,遷三司戶部副使。...
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設定審官西院,主管武臣閣門祗候以上到諸司使等的磨勘、注擬差遣等事。又改審官院為審官東院,主管文臣京朝官以下考核功過、敘其...
唐末,諸司使皆內臣領之,樞密使始與宰相分權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樞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其權重於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專主文事,參知政事佐之,樞密使...
又《通考·職官考四》說: 唐末,諸司使皆內臣領之,樞密使始與宰相分權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樞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其權重於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專...
(以上系舊諸司正使八階)、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協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衛郎、翊衛郎、親衛郎、拱衛郎、左武郎、右武郎(以上舊為橫行副使,政和...
(以上系舊諸司正使八階)、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協忠郎、中侍郎、中亮郎、中衛郎、翊衛郎、親衛郎、拱衛郎、左武郎、右武郎(以上舊為橫行副使,政和...
官名。唐憲宗元和(806—820)中置,以宦官充任,漸為宣徽院長官,總領內諸司使及三班內侍名籍,掌其遷補、郊祀、朝會、宴享供帳,檢視內外進奉名物。五代迄...
紹聖三年(1096),宣徽使名亦廢,南宋不再置。遼會同元年(938),北面官署宣徽北、南院,有北、南院宣徽使、知事、副使、同知等官。掌總領內諸司及三班內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