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關係,是諮詢過程-效果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諮詢關係包括情感、態度及相應的表達方式,包括諮詢師和來訪者雙方在諮詢中所表現出來的所有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情感、態度和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諮詢關係
- 外文名:Counseling Relationship
- 三種基本類型:平等型、權威型、指導型
- 學科:臨床心理學
定義
三種基本類型
平等型
權威型
有限指導型或指導型
關係的建立
- 諮詢員一定要願意傾聽來訪者說的任何事情。我們知道,協助性是諮詢關係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諮詢員所必須擁有的人格品質。這種協助性在諮詢過程中主要表現為諮詢員的傾聽能力,即諮詢員在無心理壓抑和防禦的前提下,全神貫注地傾聽來訪者所說的一切,並且要不斷地作出極富有人情味的、共鳴性的理解反應。如果諮詢員未等來訪者把問題傾述完就忙於插話,或一廂情願地探索、引導諮詢過程,往往會導致來訪者的反感。
- 諮詢員在諮詢開始後必須給來訪者“很樂意提供幫助”以及“為您保密”這兩則重要信息。應該說,傳遞這兩則信息是容易的,但要在整個諮詢過程中做到表里如一卻並非易事。
- 諮詢員在對來訪者言行作出反應時應儘可能避免評判是非或好壞。在心理諮詢中,來訪者多數是有是非標準的;有的正是由於這些是非標準才使他感到自己不可饒恕。這些來訪者與一般的違法亂紀或道德敗壞者不一樣。他們不是那些是非不分或做了壞事還心安理得的人,而是因做了錯事一時失誤而不肯原諒自己,最終導致心理異常。如果我們在諮詢時對來訪者所陳述的內容進行不恰當的道德或價值評判,一方面會使來訪者隱去其問題中的一些重要細節,影響其完整地陳述問題;另一方面;還會給本來就心緒不寧的來訪者在心理上雪上加霜;使其背上更加沉重的心理包袱。
- 諮詢員要努力使來訪者為解決自己的問題承擔主要責任,使其不斷地進行自我探索、自我接納和自我進步。唯有使來訪者意識自己的努力最為有效,他才會更主動、更積極地擔負起自己心理問題的治療責任。這樣,來訪者的進步才會具有根本性意義。如果諮詢不能使來訪者立足自己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諮詢效果可能是暫時的,甚至會導致來訪者對心理諮詢的長期依賴。
- 諮詢員與來訪者交流,要視其為正常人。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一般不是沒有能力(潛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是缺乏信心和勇氣。諮詢中,如果我們把來訪者的問題看得過於嚴重,甚至因其有心理問題而瞧不起他,就會使其更加恐懼和自卑。相反,如果我們視來訪者為正常人,或視其僅是一時迷失自己,他們就會自由自在地與我們交流,從心理上得到更多、更大的心理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