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偶記

論文偶記

論文偶記,創作年代:清代,作者:劉大櫆,作品體裁:文論。《論文偶記》,清代劉大櫆撰文論,共一卷,載於《海峰文集》卷端,是在方苞義法”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求散文的藝術問題。

基本介紹

主要段落,段落注釋,作品賞析,版本,作者簡介,

主要段落

論文偶記(1)
行文之道,神為主,氣輔之。曹子桓蘇子由論文,以氣為主(2),是矣。然氣隨神轉,神渾則氣灝(3),神遠則氣逸,神偉則氣高,神變則氣奇,神深則氣靜,故神為氣之主。至專以理為主,則未盡其妙。蓋人不窮理讀書,則出詞鄙倍空疏(4)。人無經濟(5),則言雖累牘,不適於用。故義理、書卷、經濟者,行文之實,若行文自另是—事。譬如大匠操斤(6),無土木材料,縱有成風盡堊手段(7),何處設施(8)?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設施者甚多,終不可為大匠。故文人者,大匠也。神氣音節者,匠人之能事也(9),義理、書卷、經濟者,匠人之材料也。
神者,文家之寶。文章最要氣盛,然無神以主之,則氣無所附,盪乎不知其所歸也。神者氣之主,氣者神之用。神只是氣之精處。古人文章可告人者惟法耳,然不得其神而徒守其法,則死法而已。要在自家於讀時微會之。李翰云:“文章如千軍萬馬;風恬雨霽,寂無人聲。”(10)此語最形容得氣好。論氣不論勢,文法總不備。
文章最要節奏;管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聲竊渺處(11)。
神氣者,文之最精處也;音節者,文之稍粗處也;字句者,文之最粗處也。然余謂論文而至於字句,則文之能事盡矣。蓋音節者,神氣之跡也;字句者,音節之矩也(12)。神氣不可見,於音節見之;音節無可準(13),以字句準之。
音節高則神氣必高,音節下則神氣必下,故音節為神氣之跡。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聲,或用仄聲;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則音節迥異,故字句為音節之矩。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
文貴奇,所謂“珍愛者必非常物”(14)。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筆者(15),有奇在丘壑者(16),有奇在氣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為奇;氣奇則真奇矣;神奇則古來亦不多見。次第雖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自是文家能事。揚子《太玄》、《法言》(17),昌黎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氣最難識,大約忽起忽落,其來無端,其去無跡。讀古人文,於起滅轉接之間,覺有不可測識處,便是奇氣。奇,正與平相對。氣雖盛大,一片行去,不可謂奇。奇者,於一氣行走之中,時時提起。太史公《伯夷傳》可謂神奇(18)。
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19),意真則簡,辭切則簡(20),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21),品貴則簡(22),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程子云:“立言貴含蓄意思,勿使無德者眩,知德者厭。”(23)此語最有味。
文貴變。《易》曰:“虎變文炳,豹變文蔚。”(24)又曰:“物相雜,故曰文。”(25)故文者,變之謂也。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之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須是兼備,乃盡文人之能事。上古文字初開,實字多,虛字少。典漠訓誥(26),何等簡奧,然文法自是未備。至孔於之時,虛字詳備,作者神態畢出。《左氏》情韻並美(27),文采照耀。至先秦戰國,更加疏縱(28)。漢人斂之,稍歸勁質,惟子長集其大成(29)。唐人宗漢,多峭硬。宋人宗秦,得其疏縱,而失其厚茂,氣味亦少薄矣。文必虛字備而後神態出,何可節損?然校蔓軟弱,少古人厚重之氣,自是後人文漸薄處。史遷句法似贅拙,而實古厚可愛。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30),情不可以顯言也,故即事以寓情。即物以明理,《莊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記》之文也。
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學者求神氣而得之於音節,求音節而得之於字句,則思過半矣。其要只在讀古人文字時,便設以此身代古人說話,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爛熟後,我之神氣即古人之神氣,古人之音節都在我喉吻間,合我喉吻者,便是與古人神氣音節相似處,久之自然鏗鏘發金石聲。
(節選)

段落注釋

(1)《論文偶記》:劉大櫆闡述其文學思想的專著。
(2)曹子桓:魏文帝曹丕,論文以氣為主,見其《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敵。”蘇子由:宋代散文作家蘇轍。論文以氣為主,見其《上樞密韓太尉書》:“以為文者,氣之所形。”
(3)灝(hào浩):浩大。
(4)出辭鄙倍:《論語·泰伯》:“出辭氣,斯遠鄙倍矣。”鄙倍,鄙陋背理。“倍”通“背”。
(5)經濟:經世濟民,治理國家的主張、辦法。
(6)大匠:技術高超的匠人。斤:斧頭。
(7)成風盡堊手段:《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堊(è扼):白土。慢同“漫”,塗抹。斫:砍。
(8)設施:設定安排。
(9)能事,本領,才能。
(10)李翰:唐代文學家,字子羽。引語見李德裕文章論》:“從兄翰常言‘文章如千軍萬馬:風恬雨霽,寂無人聲。’蓋調是矣。”
(11)窈渺:美妙。
(12)矩:標記。
(13)渡:測度。
(14)“珍愛者必非常物”:韓愈答劉正夫書》:“足下家中百物,皆賴而用也,然其所珍愛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於文,豈異於是乎?”
(15)筆:筆法,筆力,如曲筆,伏筆等。
(16)丘壑:指意境深遠。
(17)揚子:揚雄西漢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早年從事辭賦寫作,後來認為這是“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哲學。曾仿《論語》作《法言》,仿《易經》作《太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的學說。
(18)太史公司馬遷。《伯夷傳》是《史記》列傳中的一篇。
(19)筆老:筆法老練。
(20)辭切:言辭準確切要。
(21)氣蘊:文氣含蓄深厚。
(22)品貴:文風莊重。品,品格。
(23)程子: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顥程頤兄弟,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引語見《二程全書遺書第二上》。
(24)“虎變”二句:《易經》:“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又:“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文柄”、“文蔚”均指文采(原指虎、豹身上的花紋)鮮明、豐茂。《文心雕龍·原道》:“虎豹以炳蔚凝姿。”
(25)“物相雜”二句:語出《易經·繫辭下》。相雜,相互雜錯
(26)典謨訓誥:指《尚書》,典、謨、訓、誥,皆《尚書》中的名目。
(27)《左氏》:即《左傳》。
(28)縱:自由放縱。
(29)子長:司馬遷。
(30)即物:就物,憑藉具體事物。

作品賞析

《論文偶記》,清代劉大櫆撰文論,共一卷,載於《海峰文集》卷端,是在方苞義法”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求散文的藝術問題。全書論文主旨有四點:
一、主張“古人文字最不可攀處,只是文法高妙”,因此比方苞更重藝術形式。“義法”說中的思想義理固然重要,但“行文自另是一事”。
二、拈出“神氣”作為文章的極致。“神”指作家的精神朗健,與文章的生氣靈魂。“氣”是由“神”而產生的文章的氣勢。
三、發明於字句以求音節,於音節見神氣,所謂“因聲求氣”的古文要訣,成為桐城派的不易之論。
四、主張文貴奇、貴高、貴大、貴遠、貴簡、貴變、貴瘦、貴華、貴參差,豐富了古文藝術的趣味。
劉大櫆一生仕途不達,在方苞的“程朱學行”、“韓柳文章”一身二任之中,顯然偏在發揚後者。方宗誠桐城文錄序》,說他論文、作文,“以品藻音節為宗”,“義理不如望溪之深厚,而藻採過之”。就探討散文的藝術性而言,《論文偶記》作出了重要貢獻。

版本

《論文偶記》有嘉慶元年由無錫秦小峴刻於家塾,不久版毀,很少流傳。人民文學出版社用《遜敏堂叢書》本作底本,與吳德旋《初月樓古文緒論》、林紓《春覺齋論文》合為一冊,由舒蕪校點,排印出版。

作者簡介

劉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安徽桐城人。諸生,雍正年間(1723—1735)時兩舉副貢生,乾隆年間(1736—1796)應博學鴻辭,皆未成;晚年為安徽黟縣教諭數年,後歸故里,一生很不得志。劉大櫆為文以才氣著稱,早年以布衣游京師,方苞讀了他的文章,極為嘆服,說:“如苞何足算耶!邑子劉生,乃國士爾。”姚鼐曾從其學古文,為桐城派創始人之一。其文論主張“義理、書卷、經濟考,行文之實,若行文自另是一事”,強調神氣、音節、字句的統一,重視散文的藝術表現,這對方苞的文論是一個發展。劉氏散文長於氣勢,富有文采,內容多懷才不遇的牢騷,於時弊亦間有指摘。亦工詩,其詩作也常為時人所稱道。著有《劉海峰詩文集》,《論文偶記》等。《清史稿》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