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調花鈸
- 主題詞:傳統舞蹈,花鈸,佛教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舞蹈
- 起源時間:明朝萬曆年間(1589——1619)
- 認證時間:2012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
- 所屬國家:中國
中國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
中國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
花鈸大鼓是一種以鼓鈸為道具和伴奏樂器的傳統民間舞蹈。花鈸大鼓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宣武、豐臺、海淀、朝陽、門頭溝、昌平、通州、大興、平谷、懷柔等區縣;有稱其為“花鈸挎鼓”、“鈸子會”的,也有叫“花鈸子”、“鍋子會”的。但無論是分布的地區不同,還是叫法不同,在成人擊鼓兒童舞鈸上、在以鼓鈸聲為...
後牛坊村“花鈸大鼓”,屬花鈸中的“文鈸”,原名稱“雷音聖會,子弟花鈸”,百姓俗稱“大鼓會”,據傳是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山西洪洞縣逃荒到後牛坊的白鬍子老人,教給當地村民的。由於後牛坊人也來自山西洪洞,出於對先人的懷念,便將這檔傳統民間藝術世世代代地流傳下來。“花鈸大鼓”表演以鼓、鈸為主要...
小鈸,又名小鑔。壯、苗、瑤、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漢等族互擊體鳴樂器。壯語稱斜埃。流行於全國各地。 響銅製,缽形,鈸體較小而厚,鈸面直徑12厘米~14厘米,碗徑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頂鑽孔系以綢布,兩面為一副。歷史簡介 鈸源於西亞,流行於北魏。明清後成為戲曲的...
鐃鈸花是一種融合了武術、雜技等高難度的動作技巧的舞蹈技藝表演。表演場地在家門外或場院均可。主要的表演道具是銅製大鈸,重約1公斤,直徑有40厘米。通常由一僧(尼)持鈸單獨表演,中間可以換人。由三、四個僧(尼)在旁以客家大鑼鼓伴奏。整套表演完成大約需要1個小時。表演時,以銅製大配合大鑼鼓節奏...
衛調花鼓的女腔婉轉抒情,採用真假聲的演唱方法,善抒情述理,表現悲痛哀傷的感情;男腔高亢粗獷、平直多切分、善敘述。伴奏只用鑼鼓、不用絲弦等音高樂器。樂器有大鑼、花鼓、大鈸、俗稱"三大件"。其他尚有小鈸、手鑼、小鏜(俗稱"巴狗子"或"狗鑼")演奏人員四至六人不等。開台前的鑼鼓稱鬧台鑼,主要演奏...
後來,敲鈸子說因果便成為一部分民間藝人的謀生手段。發展情況 平湖鈸子書是是江南吳語區特有的曲藝形式,多出現於“當俗”活動中。“當俗”是方言詞,就是祭祀,以祈求風調雨順,莊稼有個好收成。歷史上,平湖曾湧現過一批“胸裝十部書,口懸一條河”的拔尖藝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平湖鈸子書主要是在...
無論哪種流派,演奏人員的表演都令人心曠神怡,鼓手們的鼓槌帶著彩穗時而上下飛舞,如彩蝶追花,時而輕擊鼓邊,如蜻蜒點水,打鐃鑔演員的表演也是花樣百出,時而挺胸仰首,雙臂高展,如二郎擔山,時而一鑔高拋,如飛燕穿雲,時而一鑔在另一鑔邊上直立旋轉,如雙輪飛轉。不管是鼓手,還是其它樂器的表演者,一律...
秧歌鑔是一個中國民樂器。中國民樂器 吹管樂器 :巴烏 笛子 管子 葫蘆笙 葫蘆絲 打擊樂器 :銅鼓 象腳鼓 雲鑼 手鼓 鐃 彈弦樂器:箏 月琴 揚琴 三弦 阮 拉弦樂器 :板胡 中胡 二胡 高胡 京胡 胡琴 京胡 京二胡 二胡 高胡 中胡 低音胡 板胡 四胡 擂胡 墜琴 革胡 椰胡 民族拉弦樂器 :馬頭琴 艾捷克 薩它爾 ...
香花二宗(一宗屬潮安、揭陽、澄海、饒平派系,一宗屬潮陽派系),禪河一宗(原潮安仙壇派)。所用樂器:管樂器有大小嗩吶、笙、笛:弦樂器有琵琶、月琴、箏、大有、胡弦;打擊樂器主要用磬、木魚、鈴,其次亦用鼓腳鈸、雙管、亢鑼、花鈸、引磐、小鼓燈,大合奏時也只加入斗鑼、大鈸、蘇鑼。曲目有《大三寶...
北京“花鈸大鼓”由數名兒童持小鈸對打起舞,十幾名肩挎大鼓的青壯年揮棒擊鼓為之伴奏。鈸聲、鼓聲,交織共鳴,相得益彰。河南遂平《大銅器》是十多件大小鑼、鼓、鐃、鑔配合敲打起舞,氣勢非凡,還能通過抑揚頓挫的樂音和舞者的神情動態表現一定內容。如表演“孫悟空大鬧天宮”,當擊鐃揮舞至高潮時,數名持鐃...
越調的武場伴奏則一般以鼓板、手鑔、大鑼、小鑼為主,再配上堂鼓、低音鑼,後來又逐漸增加進許多種色彩性、效果性的打擊樂器,使其富有表現力。音樂 越調的音樂豐富,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之說。九腔:前五腔分別叫一腔、二腔、三腔、四腔、五腔,都屬於【慢板】。從第六腔始轉【流水】。但也可以從第二...
在歷史上,朝陽地區最大規模的民眾文化活動之一是清末年間喀喇沁左翼的“大城子皇會”。大城子皇會共十道會:第一道會鑾輿會;第二道會韶音會;第三道會中幡;第四道會馬叉;第五道會花鈸;第六道會高蹺;第七道會鞦韆;第八道會挎鼓;第九道會抬歌;第十道會英雄會。大城子皇會最後一次是1906年。當時有一...
在樂調方面,遼寧鼓樂用借字手法形成的“三十五調”實際是濫觴於唐宋的“移宮換調”,屬“燕樂二十八調”的餘緒。基本特徵 演奏特色 遼寧鼓樂主要有嗩吶樂和笙管樂兩種演奏形式。兩種樂各自獨立,使用樂器不同、各有專用樂曲。嗩吶樂以嗩吶為主奏樂器,兼備堂鼓、小鈸、樂子、包鑼、大號或挑子號等。它有坐樂、...
藝人身背一隻布袋,內裝錢板、算盤、搖鈴兒、鈸兒、醒木、摺扇、毛竹筒等導具。為了討好主人和把觀眾的情緒提起來,藝人先站在布幔外講幾句吉利話,繼而表演“扇戲”。所謂“扇戲”,即藝人先從扇子中變出小木偶,然後隨著扇子的扇動,小木偶跟著起跳,形同舞蹈。有些藝人隨著小木偶的表演,還配著演唱《遊魂調...
浦江亂彈的樂隊稱後場面,分為文堂和武堂.文堂指笛子(橫風)、板胡、科胡、二胡、大嗩吶、小嗩吶(吉子)、先鋒、月琴、三弦等;武堂包括鼓板、大小鑼、大小鈸、戰鼓等。樂隊的分工一如坐唱班,正吹負責笛子、二胡、大嗩吶、戰 鼓;副吹負責板胡、科胡、大嗩吶、小嗩吶、先鋒;三樣負責大鑼、大鈸、小鈸、...
隋唐時期,“十番鼓”(《畫舫錄》載:十番鼓者使用笛、管、簫、弦、提琴、雲鑼、湯鑼、木魚、檀板、大鼓等十種樂器,故名十番鼓。十番鼓分上河、下河兩個種類,若夾用鑼、鈸則為粗、細十番)形成,並流傳枝江。明末清初,以嗩吶、笛、鼓、木魚、鈸、鑼、彈奏等吹奏、打擊、彈奏樂器組成的民間樂器吹打樂...
流傳在雲南省的一種傣族歌舞,採用象腳鼓、鋩鑼和鈸伴奏。五點鐘,帶有舞歌與打擊樂曲循環交替出現,歌時不舞(奏)、舞(奏)時不歌的表演形式特徵,又可分為象腳鼓舞、跟鼓舞、孔雀舞、十二馬舞等多種類型。傣族《跟鼓調》是“做擺”(集會)時賀客隊伍以歌舞酬謝、恭賀族人所唱的祝頌調,傣族稱為“喊半光...
與中幡同時表演並對中幡表演起伴奏作用的“大挎鼓表演”內容也相當豐富,包括30套鼓調,每調存有鼓譜,分連打和摘打。其中花鈸與鐺鐺、大鼓齊奏、花鈸單打、花鈸與鐺鐺等穿插對打表演場面火爆。1992年,香河縣中幡會參加文化部組織的中幡表演,演出長達2個小時,獲得了與會領導及觀眾的一致稱讚;2000年中幡會參加...
唐山花吹的演奏速度一般以慢速轉中速或以慢速轉快速而收尾,花吹藝人轉調變奏技巧(一般多由原調轉入屬調或下屬調),再加之打擊樂的貫穿,使得整個樂曲更加豐富多彩。唐山花吹音量洪大,音色脆亮,穿透力強。花吹由兩支大桿喇叭(桿長一尺一寸)、一個堂鼓和一副小鈸組成,喇叭為主奏樂器,鼓、鈸為伴奏樂器。
樂器配以傳統的板胡、二胡、三弦、鼓、鈸、碰鈴、四片瓦等使演唱節奏明快、古樸典雅。表演道具著重以旱船、推車子、龍燈、高搖傘、彩扇以及農家常用農具如鐮刀、扁擔、水桶、手帕等加以點綴,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歷史與現狀 麥積小曲從最初的年慶自娛自樂表演形式發展到已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俗文藝表演形式,它承傳...
鈸、璈和大廣鑼,伴奏曲借用河北梆子的[萬年花]、[愁紅娘]、[工尺上]、[小開門]等。 念白為京白與韻白並用,常雜以方言俚語。經典曲目 在演唱的題材方面,橫歧調以歷史劇為多。像《西歧》、《慶陽城》、《棋盤山》、《小八義》等反映不同歷史時期事件的題材最多。其中,又以長篇歷史劇為重。
不論什麼劇種,戲曲鑼鼓都不外乎鑼、鈸和鼓這兩大類。其中,因各類樂器的形狀、型制與製做、使用上的不同,而又有許多品種。鑼鈸類有:鉦鑼、篩鑼、大鑼、小鑼(手鑼)、馬鑼、鏜鑼、雲鑼;大鐃、鈸、大鈸、水鈸、齊鈸、鑔鈸、小鈸、鉸子、碰鐘等。鼓類有:單皮鼓(班鼓)、懷鼓、堂鼓(唐鼓)、大鼓、...
另鈸邊擊打拔心。根據拔的打法有悶拔、亮鈸、側鈸的俗稱。大鑼又叫填鑼,比篩鑼小,直徑35厘米,重1.5公斤,左右鑼面平坦而光滑,音色宏亮,有敞鑼、悶鑼、逼鑼之別。馬鑼,土家人叫“絞子閉”,比大鑼稍小,直徑19厘米,邊高2.5厘米,重量0.4公斤左右,鑼面薄而清脆,有單鑼、花鑼的打法。敞鑼棰...
以竹笛為主奏樂器,吹奏樂器有笛、笙、管,擊奏樂器有坐鼓、戰鼓、樂鼓、獨鼓及大鐃、小鐃、大鈸、小鈸、大鑼、馬鑼、引鑼、鉸子、大梆子、手梆子等,有時還加上雲鑼。調式 西安鼓樂的調式為七聲音階,他所用的調依據五度相生律而得,常用的四調稱之為:六調、尺調、上調、五調。代表作品 西安鼓樂...
近幾十年來,文武場樂器有較大改進,如京胡改成京胡;漢鑼、漢鈸改成調子高昂的奉鑼、蘇撥。漢劇鼓鑼經十分富厚,打法多樣,基本鼓鑼點約有一百六十多個。大要上可分為[大打]、[小打]、[川打]、[乾打]、[濕打]五種組合方式。其中,由馬鑼、邊鼓、大鑼、鈸組合而成的[川打],具備節拍鮮明、氣氛強烈...
崑曲折子戲演出時,打擊樂中除川劇鑼鼓外,還加有蘇鈸。崑曲戲的特點是比較幽雅別致,善於抒發人的感情,故過去一般為文人學士所愛好。⒉高腔:川劇的多種聲腔中,以高腔最能代表川劇自己的獨特風格。它是以打擊樂器和人聲“幫腔”為主的一種高八度徒歌式唱腔。在樂器方面不配弦樂 (解放後,高腔在 “乾唱”的...
打擊樂器則配有四大扇、鑼、鼓、鈸等,主要用於將帥出征、行軍等大場面,以烘托將帥八面威風的氣氛,聽起來紅火熱鬧。臉譜 淮調保留了許多獨特臉譜,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具有不同的臉譜。秦瓊紅臉五道眉,敬德黑臉三塊瓦,楊七花臉自來笑,張飛黑花倒絲鉤,關雲長丹鳳臥蠶眉等及小花臉均別於其他劇種,形成了自己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