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肝脾理論基礎及臨床實踐》是2019年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常昆、錢崇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調理肝脾理論基礎及臨床實踐
- 作者:周常昆、錢崇發
- 出版社:雲南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58723599
《調理肝脾理論基礎及臨床實踐》是2019年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常昆、錢崇發。
《調理肝脾理論基礎及臨床實踐》是2019年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常昆、錢崇發。內容簡介周常昆、錢崇發兩位教授在50年的臨床工作中,苦心研讀經典,善於思考,勤於總結,發揮家學,結合自身豐富的中醫臨證實踐經驗,從...
由於整體觀察和類比思辯等思維方法的套用,以及古代哲學“重道輕器”、“重無輕有”思想的深刻影響,中醫學藏象學說還有從巨觀、功能、外象來把握臟腑的特點。因此,要科學地理解和把握藏象理論的內涵,並結合臨床實踐不斷地加以發展。2、五臟的生理特點及臨床意義 中醫學以生理功能特點的不同作為區分髒與腑的主要...
從肝脾相關理論立論,提出“調肝理脾”是治療疑難脾胃病的基本方法,並通過臨床及基礎研究詮釋調肝理脾法治療脾胃病的科學內涵。分析疾病的發病規律,提出以“虛、瘀、毒、滯、癥”辨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的創新觀點。病證結合,提出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重在“清熱祛濕化瘀兼補脾腎”,緩解期重在“健脾補腎祛濕...
博覽歷代各家學說、西醫基礎理論和臨床書籍,旁涉中外文、史、哲、藝,奠定紮實的專業基礎和文學基礎。現雖年事已高,診務繁忙,然讀書之癖尤濃於當年。經五十年學習及臨證之反思,更注重基礎醫學的學習和探索,精研經文,兼收並蓄,以自己之見解再指導於臨床。金師認為:對經文及古籍所述之言,當執嚴謹之學風...
中醫養生理論和實踐歷史悠久,並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醫養生學相當於西醫學中的保健醫學和預防醫學,它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健康及亞健康人群。但是,患病和功能障礙人群同樣需要養生學的指導,以便取得更好的治療和康復效果。養肝八段錦以中醫治未病和養生理論為指導,以創新、實用為目的,整合針灸、推拿、導引、氣功...
指五行在醫學套用,發展為一種中醫的學術理論。它主要是以五行配五臟為中心: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基本內容:①在五臟為中心的基礎上,通過經絡以聯繫全身,說明人體的整體性,並通過自然現象的觀察與醫學實踐聯繫到五方、四時等,說明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在天為風,在地為...
姜春華勤思索,敢創新,他從中醫傳統理論和治病經驗中得到啟發,於70年代初首先提出在辨病辨證基礎上應掌握“截斷扭轉”方藥的學術觀點。他認為,外邪侵入人體後,如果不迅速祛除,則邪逐步深入,侵犯重要臟器,病情愈益複雜。應採取“迎面擊之”之法,截病於初。他根據溫病的病原特異性是以熱毒為主的特點,結合吳又...
《石景亮》是2007年7月1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文錄,本書較為系統地總結了現代著名臨床家石景亮的臨床經驗,並介紹了其從醫過程。內容簡介 《石景亮》為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之一。《石景亮》的編輯出版是對現代著名臨床家經驗的梳理,也為人們學習、繼承乃至發展中醫學術奠定了基礎。全書正文...
醫學實在易》、《醫學從眾錄》、 《傷寒論淺注》、 《金匱要略淺注》、《傷寒真方歌括》、《金匱方歌括》、《長沙方歌括》,《景岳新方砭》、 《靈素集注節要》、 《女科要旨》、 《十藥神書註解》, 《傷寒醫訣串解》等十六種,包括了從基礎到臨床,從入門、普及到提高等方面的內容,灌注著陳氏的理論...
而調節機體免疫,抑制HBV複製,又有賴於補益肝腎作用的發揮。所以通過選擇性運用補腎中藥或複方,可能對慢B肝具有“治本”的意義。腎虛本質的現代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經-內分泌-免疫上,是從細胞分子水平上認識“腎虛”,這種腎虛之象是微觀的。微觀的腎虛與巨觀的腎虛理論相結合,對指導臨床診治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如果...
”這裡的“實其脾氣”,是指在治療肝病的基礎上佐以補脾、健脾。疾病的傳變與否,主要取決於髒氣的有盛有衰。“盛則傳,虛則受”,是五臟疾病傳變的基本規律。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既要根據五行的生克乘侮關係掌握五臟病變的傳變規律,調整太過與不及,控制其傳變,防患於未然,同時又要依據具體病情辨證施治,...
根據五行生剋乘侮理論,五臟中一髒有病,可以傳及其他四髒而發生傳變。如肝有病可以影響到心、肺、脾、腎等髒。心、肺、脾、腎有病也可以影響肝臟。不同臟腑的病變,其傳變規律不同。因此,臨床治療時除對所病本髒進行治療之外,還要依據其傳變規律,治療其他臟腑,以防止其傳變。如肝氣太過,或鬱結或上逆...
伍炳彩闡釋了《金匱》難解條文的臨床意義,結合金匱要略“肝病實脾”的理論,創立了五臟相關為基礎的疑難雜病整體診療體系。強調“肝脾相關”,認為肝經循行路線長,分布範圍廣,且肝為諸髒之賊,故臨床肝病多見,又往往牽連至脾,引起肝脾相關的系列病證。在內傷雜病的病因研究方面,深化濕邪認識,形成了濕病的診療...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五行學 中醫陰陽五行、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陰陽與五行的關係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
500多年的歷史了,從開始的經驗階段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等古代醫學專著成書,其生命科學的理念與行醫理論逐步走向成熟。張仲景的醫學理論是中醫發展的里程碑,它全面總結和繼承了前人的臨床實踐經驗,經歷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本過程,形成了主導思想、基礎理論、辨證論治等一系列中醫的生命科學體系。...
鄧鐵濤教授心脾相關理論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吳煥林 鄧鐵濤教授五臟相關理論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鄒旭 田芬蘭教授診治心病臨床經驗//宋和文 火樹華主任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林雪 郭文勤教授中醫心病治療經驗//徐惠梅 邵念方教授中風病診治經驗//尤可 內科 脾胃病 李佃貴教授治療胃病臨床經驗總結//白亞平 略論白長川老師治療...
榮老以葉天士“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胃病治肝,”的理論為指導,治療胃痛時非常重視調肝,指出調肝必分輕重寒熱,法有疏肝、清肝、暖肝、平肝等。3.辨虛實、寒熱,別在氣在血。導師認為首先應辨虛實。其次,要辨寒熱,再次,要辨在氣、在血。指出本病臨床多表現為虛實夾雜,實在寒熱、氣滯、...
第一節 《黃帝內經》《難經》奠定了脾胃學說的理論基礎 一、脾胃解剖 二、脾胃生理 三、脾胃病病因病機 四、脾胃病治療 第二節 《傷寒雜病論》奠定了脾胃學說的臨床證治基礎 一、重視脾胃之氣,為後世脾胃學說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二、脾胃病之脾升胃降 三、脾胃病之陽明太陰 四、脾胃病寒熱錯雜之辛開苦降 五...
作為國醫大師路志正的傳承博士後,靈活運用導師調理脾胃和濕病證治理論,在從五臟論治冠心病,五合一綜合療法治療腦中風,調氣血祛濕通絡治療關節病,強督通絡治療脊柱病,祛濕化濁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症,調理升降治療胃病,以通為用治療膽系疾病,調五臟安神養心治療失眠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在總結臨床經驗的基礎...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習見的上述五類事物來說明自然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是中國哲學思想基礎之一,在中醫學中的套用稱其為五行學說,為中醫基礎理論之一。用來理解人與自然界如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氣於人體五臟、五官、五體、五志、五聲等之間的相互關係。解讀 指木...
論中醫基本理論體系及其核心(王瑞麟等)中醫學免疫思想初探(劉華為)學術 觀的 轉變是 醫學 發展 的關鍵 (馬)中醫發展管見(趙壽康)平衡學說與中醫理論(林竹三)談中西醫結合學術發展的關鍵與基礎(危北海)中西醫結合的新途徑(趙奉拾)從中西醫學特點探討中西醫結合途徑(李華)中西醫結合的醫學模式探討(劉天馳...
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蘇主任勤求苦訓,博採眾方,以創新的思路,獨特的配方,獨樹一幟。尤其擅長於治療各種疑難雜症:腎功能衰竭,急慢性腎炎,深受病人的好評。周圍血管科 北京體壇中醫醫院周圍血管科作為國內較早開展中醫研究、治療周圍血管疾病的特色科室。多年來在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醫學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理念和...
綜上所述,葉氏指出“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痰二陳湯,各送下,熱甚加童便”,這充分說明葉氏繼承了丹溪對於內傷雜病的理論觀點,並且與自己的臨床經驗相結合,做到了“師古而不泥古”,於臨床遣方用藥大有裨益。4.婦科諸證,注重血氣 葉氏認為,“太沖者,氣也,任脈者,血也,氣升則升,氣降則降,...
伍 刮痧保健的理論基礎 133 中醫五臟六腑的概念與功能 134 了解人體經脈:經絡系統是人體最高的綜合調控系統 135 認識皮部 135 認識俞穴 135 刮痧常用經脈皮部示意圖 137 刮痧常用經穴及經外奇穴的部位 138 生物全息理論與全息刮痧 141 全息與全息現象 141 全息刮痧法:以生物全息理論為基礎 142 全息穴區和同名...
第一輯的話題,我們選擇的是中醫學最基本的,也是廣大讀者最關心的幾個領域——中醫發展歷史、中醫學基礎理論、中藥學基礎理論、中醫藥文化、中醫藥趣聞;第二輯的話題,只能向不那么基礎,因此也許是一般讀者並不特別關注的一些領域去選擇。我們又不想選擇太實用的內容,因為講述這些內容(如教人如何養生保健、如何...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大綱是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傳染病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考試介紹 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
本書是《醫海拾貝》《醫窗夜話》《醫壇百影》之一,作者此次修訂是在第1版的基礎上,對20世紀百餘名著名中醫學家的,有確定療效的專病、專方以及治病經驗、治病絕招等珍貴獨到的臨證經驗進行了梳理和增減,內容更加緊扣臨床套用,更加體現了“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藥”。本書資料翔實,語言生動,可讀...
在繼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人體經絡學說、全息理論和現代反射區體系,結合世人的生理、心理特徵,揚長避短,厚古薄今,經過長期而系統的探索實踐。足浴保健 人體健康與腳密切關聯。人有腳,就好像樹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腳對人體的養生保健作用,很早就引起古人的重視和研究。其中“足浴”更以其...
中醫學根據不同本病的病變特點、臨床症狀,按“陰癢”、“陰瘡”治療。陰癢夾風,陰瘡夾濕蘊熱。該病多發生於生育期及老年期婦女,少女罕見。中醫認為外陰瘙癢是肝經風熱或脾虛蘊熱所導致及引起.如腎虛不能溶於陰器,風邪溶於腠理可引起陰癢陰瘡,中醫還認為,精血不足,任脈虛,陰部枯萎,根據中醫理論,精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