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

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

《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是陳華棟等編著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6月。

該書圍繞立德樹人的重要目標,緊抓“課程思政”的教育熱點,從中國傳統育人思想研究入手,採用歷史分析的視角,對“課程思政”理念的形成做了系統梳理;從現有理論文章入手,採用文獻梳理的視角,對“課程思政”的相關內涵、育人功能、構建策略做了適度歸納;從相關概念入手,採用比較分析的視角,力圖釐清“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學科德育”以及“顯性與隱性”的關係,闡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當代價值。在此基礎上,課題深入調研和分析部分地區和高校“課程思政”的實踐情況,查找存在的不足與困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
  • 作者:陳華棟等
  • 首版時間:2020年6月
  • 字數:130千字
  • 類別:教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從中國傳統育人思想的沿革視角出發,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國等不同時期的育人思想進行了深度分析。第二章著重研究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形成,並對當代高校課程思政相關問題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第三章針對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當代價值與問題進行了詳細辨析,並進一步提出了新時代踐行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意義。第四章分析了課程思政在中國高校當中的實踐與現狀,指出了課程思政在高校推行過程中的主要困境。第五章針對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課程思政在高校綜合實施與深化推進的現實方案。第六章以《英語文學導論》為例,詳細介紹了課程思政實踐方案設計,為課程思政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創新思路。

作品目錄

第一章 中國傳統育人思想的沿革
第一節 課程思政在當前的部署與實踐
第一節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的大綻放
第二節 課程思政工作推進取得的成效
第二節 漢代:孝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內容
第三節 推進課程思政的主要困境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儒家禮教的式微和再起
第五章 課程思政綜合實施與深化推進方案設計
第四節 唐代:開創科舉制度,兼容多元思想
第一節 不斷強化對課程思政工作的組織領導
第五節 宋元時期:民間書院興起,強化倫理道德教育
第二節 科學把握課程思政的工作原則
第六節 明清時期:倡導知行合一,崇尚經世致用
第三節 持續明確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
第七節 民國時期:提出“五育並舉”,強化道德訓育
第四節 積極打造“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
第二章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形成與研究現狀
第五節 不斷最佳化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
第一節 新中國課程思政理念的形成
第六節 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第二節 關於課程思政問題的研究綜述
第七節 深入思考課程思政的建設規律
第三章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當代價值與問題辨析
第六章 課程思政實踐方案設計——以《英語文學導論》為例
第一節 課程思政的內涵界定與當代價值
第一節 《英語文學導論》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節 科學把握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幾個概念
第二節 《英語文學導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方案
第三節 新時代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重大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課程思政的當前實踐與現狀分析
後記

創作背景

課程思政是高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來加強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理論教育的重要舉措,是新時代構建高水平人才教育與培養體系、加強思政建設的重要方式,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在新時代,高校在深入分析理解課程思政當代價值的基礎上加強研究其育人功能,對於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創新型套用人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基於此,《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對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形成及實施進行了系統性總結。

作品思想

一、理論豐富,素材完整
該書研究理論豐富,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課程思政理念的形成、課程思政的內涵界定、科學把握與課程思政相關的幾個概念等理論內容進行詳細分析,綜合論述了自春秋戰國時期到民國時期傳統育人思想的發展沿革,實現從學科德育到課程思政的完整論述。在新時代,做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時,需要積極向以下方向發展:第一,充分關注職業教育的發展訴求,明確思政教育創新的實踐導向。職業教育是一種密切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形式,良好的職業教育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動力,也為高職院校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提供了重要保障。第二,將思政教育與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相融合,著重面向高職院校學生開展高質量職業培養工作,積極做好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成果的認定和積累、轉換工作,通過發揮多種育人機制的協同作用,紮實推進思政育人、產教融合和協作育人。
二、主題明確,構思完整
該書以課程思政為研究主題,通過對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當代價值與問題辨析、課程思政中教師作用發揮與教學內容設計的關係等內容進行詳細解讀,實現了課程思政理念到實踐的全面升級。在高校教學育人過程中,自媒體產品的成熟發展與廣泛套用對高職院校傳統思政教育工作形成了直接挑戰。在新時代,推動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時,要重點把握以下內容:一方面,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出現了較大變化。在高職學生培養過程中,以微信微博為主要載體的社交媒體成為學生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徑,直接影響和增加了網路輿情控制的難度以及思政教育內容傳播與教育的壓力。因此,新時代,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學活動時,要重視發揮融媒體的便捷、迅速傳播等多元優勢,通過精選思政教育素材,合理改善思政教育內容,持續改善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另一方面,要立足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特徵、道德認知規律,堅持立德樹人,推進思政教育和高職院校專業教育實現“一體化”融合。在推進“協同育人”機制時,通過組織思政理論學習社團,激發學生協作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聚焦套用,符合實際
該書以課程思政套用現狀為基礎,通過系統化論述新時代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重大意義,綜合課程思政的實踐與現狀分析,提出了課程思政綜合實施與深化推進方案及課程思政實踐方案設計策略,對創新思政教育體系具有一定的啟示價值。為有效開展高職思政教育,需要重視做到:第一,突出實踐優勢,建設高職思政實踐課堂。通過以新的實踐教學視角來開展思政教學,融入新的思政教學內容,發揮思政教育的實踐過程優勢,實現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套用的廣泛認同。第二,要突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職業性”“專業性”要求,提升思政教育實效。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詮釋思政教育的專業性,突出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比如,培養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內涵及價值形成正確的認知,助力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養。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課程思政:從理念到實踐》
2020年6月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978-7-313-22989-2

作者簡介

陳華棟,男,博士、教授,上海市育才獎獲得者,上海市陽光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晨星青年學者。相繼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上海市哲社規劃課題、上海市陽光計畫課題、上海市德育理論研究課題等十餘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