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李清照詩作)

詠史(李清照詩作)

《詠史》是女詩人李清照寫的一首五言絕句。詩的前兩句寫東、西兩漢和王莽建立的新朝。後兩句寫不願意投降司馬氏的嵇康,慨然赴死及嵇康對依附司馬氏的朋友山濤的痛責。

這首詩的東、西兩漢暗諷李清照所處時代的北、南兩宋,借新朝來指貶偽齊、偽楚政權。同時又借嵇康之口,用山濤來影射那些不思報國,卻貪戀權位的朝庭主和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詠史》
  • 作者:李清照
  • 創作朝代:宋代
  • 體裁:五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全詩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詠史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繼紹:承傳。
②新室:西漢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
③贅[zhuì]疣[yóu]:贅:多餘。疣:肉瘤。形容累贅無用之物。
④嵇[jī]中散:三國時魏人嵇康在臨死前所彈奏的曲子。稽康,宇叔夜,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人,拜中散大夫不就,人稱稽中散。嵇康丰姿俊逸,放達不羈,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威、王戎合稱“竹林七賢”。有《嵇康集》傳世。
⑤至死薄殷周:嵇康的朋友山濤任吏部郎遷散騎常侍後,向司馬氏推舉嵇康擔任他的舊職。嵇康身為曹魏宗室,不齒山濤依附於司馬氏的行為,於是遂與之絕交,並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其中有言:每非湯武而薄周孔。薄:鄙薄,瞧不起。殷周,指殷湯王和周武王,二人分別建立了商朝和周朝。

作品譯文

西漢和東漢本來就是承接關係,中間卻多出來個新朝,就像是人身上長了個無用的肉瘤一樣。所以才有嵇康這樣唱著廣陵散慷慨赴死的英雄,他在臨時前寫文章批責那些不遵守法紀綱常的人。

創作背景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與南宋的交替時期,當時的南宋朝庭充斥著投降主義思想,很多達官貴人不思收復失地,為國出力。他們貪圖安逸、偏安一隅。國家的更替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換了一個為官的地方,他們毫無廉恥的接著當他們的官,享受榮華富貴,對國家的興亡毫不在意。

作品鑑賞

全詩賞析

這首詩用“借古諷今”的寫法,把南宋繼承北宋,比作東漢繼承西漢,把在金人統治者扶持下出現的偽楚、偽齊傀儡政權比作王莽的新室。並且表示,只有東漢繼繼承的西漢,南宋繼承北宋才是正統政權,而對於一切傀儡政權堅決不予承認。對於反對司馬氏篡魏的嵇康,給予熱情的讚頌。這些都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感情。
善於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點,在這首詩里,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當時的偽齊、偽楚政權。用嵇康與山濤絕交之事來貶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輩。讀起來有丈夫之氣,巾幗不讓鬚眉。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李有詩,大略云:“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云云。中散非湯、武得國,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
明代王世貞:“所以嵇中散,至此薄殷周”。易安此語雖涉議論,是佳境,出宋人表。(《藝苑卮言》卷四)
明代董復亨在《章丘縣誌》卷二十八評:李格非……女清照,才情更麗,尤工於詞。嘗有《詠史》詩曰:“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意見聲調,絕響一代。班婕妤、左殯、蔡文姬之流也。
王飛燕:由此我們可大致推斷她的詩歌創作一定也很豐富,可惜詩人的作品大量散佚,現僅存16首詩,其中詠史詩更是少之又少:《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詠史》和《烏江》,這幾首詠古之作可謂篇篇皆為精品。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