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四首

詠史四首

詠史四首》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組詩作品。這組詩歌頌了漢朝的季布郭泰鄭泰(太)、朱游四個著名人物,藉以表現了作者的志向,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不良政治風氣的揭露與批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史四首》
  • 創作年代初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盧照鄰
  • 題材詠史詩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其一】
季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
髡鉗台隸,灌園變姓名。
幸逢滕將軍,兼遇曹丘生
漢祖廣招納,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雲重,一諾良匪輕。
廷議斬樊噲,群公寂無聲。
處身孤且直,遭時坦而平。
丈夫當如此,唯唯何足榮。
【其二】
大漢昔雲季,小人道遂振。
玉帛委奄尹,斧鑕嬰縉紳。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直。
雍容謝朝廷,談笑獎人倫。
在晦不絕俗,處亂不為親。
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沖情甄負[zèng]重價折角巾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橋津。
誰知仙舟上,寂寂無四鄰。
【其三】
公業負奇志,交結盡才雄。
良田四百頃,所食常不充。
一為侍御史,慷慨說何公。
何公何為敗,吾謀適不同。
仲穎恣殘忍,廢興良在躬。
死人如亂麻,天子如轉蓬。
干戈及黃屋,荊棘生紫宮。
鄭生運其謀,將以清國戎。
時來命不遂,脫身歸山東。
凜凜千載下,穆然懷清風。
【其四】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
直髮上沖冠,壯氣橫三秋。
願得斬馬劍,先斷佞臣頭。
天子玉檻折,將軍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視死其若休。
歸來教鄉里,童蒙遠相求。
弟子數百人,散在十二州。
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與日月懸,義與天壤儔。
何必疲執戟,區區在封侯。
偉哉曠達士,知命固不憂。

作品鑑賞

盧照鄰詠史詩,在“唐初四傑”詠史詩中首屈一指。他的《詠史四首》,歌頌了漢朝的季布郭泰鄭泰(太)、朱游四個著名人物。
第一首寫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 、不畏強權、正氣凜然的大丈夫季布
他稱讚季布道:
百金孰雲重,一諾良匪輕。廷議斬樊噲季布議斬阿諛呂后欲發動對外戰爭的樊噲),群公寂無聲。處身孤且直,遭時坦而平。丈夫當如此,唯唯何足榮!
這裡借季布的“孤且直”來嘲笑了封建社會裡的那些“唯唯”“無聲”的群公,季布儼然是一個無畏的勇士。
全詩可分為四層,每層四個句子。“季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髡鉗為台隸,灌園變姓名 。”概括了季布淪落為奴時的悲慘經歷。他跟從項羽起兵失敗,又被劉邦懸賞捉拿,當作刑徒賣給朱家為奴。朱家把他隱藏保護起來,還給他置辦了田舍,他隱姓埋名以種田為生 。“幸逢滕將軍 ,兼遇曹丘生。漢祖廣招納,一朝拜公卿 。”此處為二個段落,既寫季布幸遇伯樂時來運轉,同時也是讚賞夏侯嬰舉賢不疑、劉邦不記私仇的賢德。按史書記載,朱家為季布夏侯嬰澄冤,以“臣各為其主用”的道理說明季布不但不應被問罪,實為賢能之士,並請他向劉邦上疏赦免季布。劉邦赦季布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揚令德,於是名聲傳了開來。第三段是寫季布耿直忠正,當眾怒斥譁眾取寵、邀功請賞的樊噲,義正辭嚴,人皆震動 。“百金孰雲重,一諾良匪輕 ”,出自楚諺“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意思是季布的一句承諾比百兩黃金還重。為下兩句詩“廷議斬樊噲,群公寂無聲”作鋪墊。
據《漢書·季布傳》記載,單于呈書輕視呂太后,太后怒,召來大臣商議對策。樊噲說:“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 。”群臣大多敷衍表示贊同,只有季布反對說 :“樊噲可斬也!夫以高帝兵三十餘萬,困於平城 ,噲時亦在其中。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謾。且秦以事胡,陳勝等起,今瘡痍未療,噲又面諛,欲動搖天下 。”此話一出,舉座皆驚,群臣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有人為季布冒“逆鱗”而擔憂,有人為季布的膽識而驚異。呂太后從此也沒有再提報復匈奴的事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戰爭被制止。最後以四句議論作結,讚揚季布的耿直英勇,抒發詩人敬仰傾慕的心情。
全詩僅用了80 個字 ,就使一個亦剛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躍然紙上。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經歷概括,又有生動傳神的典型事例的細緻刻劃,表現季布為國家為民族甘願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精神,詩歌夾敘夾議,表明了詩人對高潔志士,忠良賢能的敬慕與讚賞,對阿諛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而朱游,更是拿龍逄、比干自比的忠耿人物,盧照鄰這樣詠他:
直髮上沖冠,壯氣橫三秋,願得斬馬劍,先斷佞臣(張禹)頭。天子玉檻折,將軍(辛慶忌)丹血流。捐生不肯拜,誓死其若休。
郭泰是怎樣的人物呢?他是這樣寫的:
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沖情甄負甑(孟敏甑墮地,不顧而去,郭泰異而勸之學),重價折角巾(郭泰遇雨折一角巾,時人慕其為人而效之),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橋津(泰死,四方之士皆來會葬)。
鄭泰則是勸說何進不要結納董卓,後來並與何顒荀攸共謀除掉董卓的志士:
鄭生運其謀,將以清國戎,時來命不送,脫身歸山東。凜凜千載下,穆然懷清風。
這些當然是在詠史,但是藉以表現了詩人的志向和他的愛憎所在。
初唐時期,戰爭頻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屬報喜不報憂,獻諛之風抬頭。詩人的《詠史》詩就是對這種社會政治風氣的揭露與批評。

作者簡介

盧照鄰(約632—695),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