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

是指某些詞臨時改變其基本語法功能去充當其它詞類或基本功能未改變而用法比較特殊的現象。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漢語的重要語法特點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名詞、形容詞、數詞用作一般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詞類活用
  • 包括:名詞、形容詞、數詞
  • 時代:古代
  • 示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簡介,種類,名詞作動詞,形容詞作動詞,數詞作動詞,使動用法,名詞作狀語,文言文詞類活用,名詞的活用,動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數詞的活用,

簡介

比如名詞經常用作主語賓語、定語,動詞經常用作謂語,形容詞經常用作定語、狀語和謂語,數詞經常用作定語,代詞經常用作主語、賓語、定語,副詞經常用作狀語、補語,等等。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
總的來說,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
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數詞活用為動詞,數詞的使動用法,
此外,名詞用作狀語的現象在古代漢語中也很常見。在現代漢語中,普通名詞一般不能用作狀語,古今有別。

種類

名詞作動詞

古代漢語當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處所等有關的行為變化時,常常使用表示這一事物、方位處所的名詞來表示,這就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①規律:名詞連用,非並列修飾關係,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晉軍函陵。——《燭之武退秦師
軍為名詞,在這裡就解釋為駐軍,作動詞用
②規則:名詞後緊接代詞或所處名詞,介賓短語。名詞活用做動詞
今王鼓樂於此。 鼓樂:擊鼓奏樂
③名詞前有副詞或能願動詞(欲,能)名詞活用做動詞
雲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
④名詞前用“而”與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相連線,名詞活用做動詞
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
衣冠而見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⑤否定詞後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未云何龍。云:形成雲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為人所信服
⑥“所”之後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置人所罾魚腹中。罾:用網捕撈
⑦“皆”“都”等副詞之後的名詞活用為動詞
皆指目陳勝。指:指指點點

形容詞作動詞

把表示某種性狀的形容詞按動詞的語法規則使用,並表示與該性狀相關的行為變化。或形容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就是形容詞作謂語且帶了賓語(又不是使動意動用法)。這就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例:
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梁惠王上
②越國之中,疾者吾問之,死者吾葬之。其老,其幼,張其孤,問其病,求以報吳。《國語·吳語》
③鄰之,君之也。 《燭之武退秦師
厚、薄皆為形容詞,在這解釋為變雄厚、變薄弱,做動詞用

數詞作動詞

把表示某種數量的數量詞按動詞的語法規則使用,並表示與該數量相關的行為變化,這就是數量詞活用為動詞。
例 ①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做霸主是憑德行,但貴國(晉)使自己的德行沒有定準,那怎么長期掌握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長世,……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長壽的話,……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與三皇並列變成四皇,與五帝並列變成六帝,也不能比擬秦始皇的隆盛)
[簡析]數詞的使動用法,在於使事物發生數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數量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覆覆”)變化。

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其動詞和賓語的關係,不一定需要用“使賓語怎么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和語譯。
例: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項伯殺人,臣活之。
③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動詞,都不能帶賓語,但因分別跟了“鄭”“之”“尉”,成為使動用法。“亡鄭”即“使鄭國滅亡”;“活之”即“使之活”,這裡可譯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發怒)”。
1)動詞的使動用法
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動作,而是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發出這個動作。
例如:
①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②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陳涉世家》)
③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④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滿井遊記》)
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例如:
①晉侯飲趙盾酒。(《左傳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賈誼過秦論》)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就是當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這個形容詞
所表示的性質狀態
例如:
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②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後,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毛遂自薦》)  臣:使……稱臣。
②: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鴻門宴》)  王:使……為王 意動用法
其動詞和賓語的關係,需要用“認為(或以為)賓語怎么樣”的語言形式去理解或語譯。
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和狀態。
例如:
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
②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韓非子·說難》)
上老之。(《漢書、趙充國傳》)
2)名詞的意動用法:是主語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這個用作意動的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 ①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③吾數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鐵錐傳》)

名詞作狀語

1)動詞前面有名詞,如果此名詞不是句子的主語,一定活用作狀語。
例: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2)表示時間、方位的名詞常常活用為狀語。
例:取漢中,西舉巴蜀……(《過秦論》)

文言文詞類活用

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在古代漢語中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活用後的意義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其活用的語境主要有:
①名詞+名詞,非並列修飾關係,且無謂語,一般前一個名詞做動詞。
例:晉軍函陵。(駐軍)  《燭之武退秦師》
②名詞+代詞,這時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口技》
③副詞(能願動詞)+名詞,這時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雲青青兮欲雨。(下雨)《夢遊天姥吟留別》
④名詞用“而”、“則”與動詞或動詞性短語相連線,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衣冠而見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馮諼客孟嘗君》
⑤古代漢語不僅普通名詞能活用為動詞,方位名詞也常常活用作動詞。
例:下江陵,順流而東也。(攻下;向東進軍)(《前赤壁賦》)
2.名詞活用為使動詞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復生,使白骨長肉)《中山狼傳》
例:元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使……下)  《李濟雪夜入蔡州》
3.名詞活用為意動詞  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它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做賓客)  《傷仲永》
例:吾數擊殺響馬賊,奪其物,故仇我。(把……當做仇人)《大鐵錐傳》
4.名詞活用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一般只有時間名詞才能直接用作狀語,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的很少見。而在古代漢語中,不但時間名詞可以作狀語,普通名詞作狀語的現象也極為常見,很值得我們注意。
普通名詞用作狀語
普通名詞直接用於動詞前作狀語,所起的作用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還具有比較濃厚的修辭色彩。常見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宋定伯捉鬼》
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用箕畚)  《愚公移山》
例:失期,法皆斬。(按法律規定)《陳涉世家》
③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徵或狀態。
例: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像狗一樣)《狼》
例: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樣)  《鴻門宴》
④表示行為的身分或對待的方式。
例: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史記》
時間名詞用作狀語
時間名詞用於動詞前作狀語,主要表示行為變化的時間。需注意以下幾點:
①古代漢語時間名詞用作狀語,往往用連詞“而”或“以”把它和謂語中心詞相連線。這是現代漢語裡所沒有的。
例:朝而往,暮而歸。  (《醉翁亭記》)
②古代漢語裡“日”、“月”、“歲”等時間名詞,用作狀語時所表示的意義和它們平時的意義有所不同,已經不是單純的時間修飾。
例: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每天)《傷仲永》
例:謹食之,時而獻焉。(到時候)《捕蛇者說》
方位名詞用作狀語
古代漢語裡,方位名詞也可以直接用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或表示動作的趨向。
例:泰山之陽,墳水西流。(向西)《登泰山記》
例: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在外邊)  《陳涉世家》
例: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在右邊;在左邊)《核舟記》
【特別說明】要區分是名詞活用作動詞還是名詞作狀語,就看名詞後是否帶動詞,有動詞就作狀語,沒有就作動詞。

動詞的活用

1.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的主要作用是充當謂語,但有時也出現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這時它就活用為名詞了。
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術)《賣油翁》
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的部隊,伏兵)  《曹劌論戰》
例: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產的東西,收入的財物)《捕蛇者說》
2.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一般說來,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時,後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例:外連衡而斗諸侯。(使……斗)《過秦論》
例:可燒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戰》  及物動詞也有活用為使動的,但較少見。
例:晉侯飲趙盾酒。(使趙盾飲酒)《左傳·晉靈公不君》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使同列朝)《過秦論》
及物動詞本來就帶賓語,在形式上與使動用法沒有區別,區別只在意義上,這就需要認真具體分析具體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來分辨。
3.動詞的為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發出的,這種用法就是動詞的為動用法。
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為……哭泣)《病梅館記》
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為……而死)《陳涉世家》
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為……哀嘆)《阿房宮賦》
例: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詩經)為我擊鼓,為我興舞

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在文言文中,形容詞如果處在主語或賓語及判斷句謂語的位置上,具有明顯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徵和意義,它就活用為名詞。
例:四美具,二難並。(美好的事物;難得的賢主嘉賓)  《滕王閣序》
例: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舊交情)  《赤壁之戰》
例:將軍身被堅執銳。(堅硬的鎧甲;鋒利的武器)  《陳涉世家》
2.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形容詞本身是不能帶賓語的,但有時後面卻帶了賓語(但又不是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這時候形容詞就活用為動詞。
例: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感到熱、感到涼)  《兩小兒辯日》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懾、威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么這個形容詞就活用為使動詞。
例:春風又綠江南岸。(使……變綠)《泊船瓜州》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後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漁人甚異之。(認為……奇怪)《桃花源記》

數詞的活用

作為實詞的數詞在古漢語中活用作動詞的情形比較少見,一般來說,數詞直接處於謂語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動詞。
例: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統一)  《史記·秦本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