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術語,大集經所說五堅固之第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脫堅固
- 分類:佛學術語
佛學術語,大集經所說五堅固之第一。
佛學術語,大集經所說五堅固之第一。佛滅後第一五百年間,正法盛而於證解脫堅固也。1...
解析 :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規律,其實這也不奇怪。佛在世的時候是“解脫牢固”,很多人因此都解脫了;後來佛涅盤了,於是出現“禪定牢固”的現象,就是說很多人很容易得禪定,禪定很深,那個時候禪定比後來的禪定深的多。相關現象 再過五百年後,喜歡修禪定的人便很少了,出現了“多聞牢固”的現象,就是指人知道...
一、解脫堅固,謂佛滅後第一之五百年間。以正法盛,得解脫者多故也。解脫即自在之義。謂諸比丘,於正法五百年中,不攻異學,唯務大乘,利益眾生,解脫自在,堅固不變也。二、禪定堅固,謂等二之五百年間。以雖無得解脫者。而禪定者多故也。謂諸比丘於正法五百年中,厭居生死,求證涅槃,頓息攀緣,深修禪定...
“是時,寶手菩薩白世尊言:‘此觀自在而於何時,救度一切有情,皆得解脫堅固願滿?’世尊告言:‘有情無數,常受生死輪迴無有休息。是觀自在為欲救度如是有情證菩提道,隨有情類現身說法: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應以緣覺身得度者,即現緣覺身而...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於我滅後五百年中,諸比丘等,猶於我法解脫堅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禪定三昧得住堅固;次五百年,讀誦多聞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堅固;次五百年,於我法中斗諍言頌,白法隱沒損減堅固。《西遊記》孫悟空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五指山...
一百年中得堅固布施。初百歲中有解脫堅固法。安住於此中悉能達解義 第二百歲中復有堅固定 第三百歲中持戒亦不毀 第四百歲中有能多聞者 第五百歲中復有能布施 從是如來法念念中漸減 如車輪轉已隨轉時有盡 正法所以隱阿難之愆咎 為女人出家勤請調御師 正法應住世滿足於千年 五百已損減余者悉如本 是故...
(梵 Muktā-sāra,又稱堅固長者),善財至沃田城,參詣堅固解脫長者,長者為其解說“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四十七) 參妙月長者 (梵 Sucandra),善財參詣妙月長者,妙月為其解說“淨智光明解脫法門”。(四十八) 參無勝軍長者 (梵 Ajita-sena),善財至出生城,參詣無勝軍長者,長者為其解說“菩薩無盡...
“盤陀那·目叉尼”:“盤陀那”bandhana,縛。“目叉尼”moksana,解脫。合云:能解脫一切眾生系縛。“突瑟吒”:dusta惡。“突悉乏般那”:dusvapana夢。合上云:惡夢。“你伐囉尼”:nivarani障、遮。連上云:能遮止一切惡夢。【義貫】(80句——85句)能斷一切外道明咒,能除一切非時死(橫死)...
[四十六參],善財承教,至沃田城,參堅固解脫長者,為說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獲無畏大師子吼,安住廣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妙月長者。[四十七參],善財承教,即於本城參妙月長者,為說淨智光明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證得無量解脫法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
[四十六參],善財承教,至沃田城,參堅固解脫長者,為說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獲無畏大師子吼,安住廣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妙月長者。[四十七參],善財承教,即於本城參妙月長者,為說淨智光明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證得無量解脫法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
更有:永恆、堅固、不變、無壞、無際、無止、無生、無滅、無起、非生法、解脫、出離、棄捨、無依、超世、安息、唯一、世間盡、無漏、無為、非所作、奇妙、不可說、不可量、真諦、真加、無上、彼岸、寂靜、無垢等義。另有不落三有之義。此三有可為:生有、死有、中有之三有;亦可為:欲界、色界、...
[四十六參],善財承教,至沃田城,參堅固解脫長者,為說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獲無畏大師子吼,安住廣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妙月長者。[四十七參],善財承教,即於本城參妙月長者,為說淨智光明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證得無量解脫法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
(唐·道宣律祖《淨心誡觀法》之“誡觀女人十惡,如實厭離解脫法第十一”)【誡】女人十惡者,具說難窮,今略言之,令生厭離。一者,貪淫,無量無厭。經云:十方國土,有女人處,即有地獄,一切障道,此為是苦。女人慾男,如海吞流,百千萬劫,畢竟不滿。得一望一,心意狂亂。見可意男,悉願與交。
)第一一百年得堅固解脫謂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務智理。說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脫自在。堅固不變也。(智理者。以智慧照了於理也。)第二一百年得堅固定謂此一百年中比丘。樂修禪定。頓息外緣。悟明自心。得證道果。堅固不變也。第三一百年得堅固持戒謂此一百年中比丘。少習禪定。惟樂持戒。不犯律儀。無諸放逸...
42清淨解脫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43聞名得福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44修行具德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
而楊孝芬於1994年開始為多位港、台、新、馬歌手創作歌曲,包括許美靜的《陌生人》、李國祥的《我不要再聽》、彭羚的《天使》、陳曉東的《與我高飛》、吉娜的《解脫》、辜靖潔的《擦身而過》等。1997年2月,廖永其、楊孝芬兩人於香港參加亞洲音樂節,被新加坡海蝶音樂老闆許環良發掘,簽約海蝶音樂及科藝百代唱片,...
以上是如來開示的出世間無上菩提道的因緣業果,說完出世間聖賢解脫境界,接著如來即開示世間一切眾生的生死因緣果報。關於眾生的生死因緣業果,如來在諸經中皆有所開示,然而,開示得如此詳細而又全面,則非本經莫屬:如來首先詳細開示眾生輪迴生死的總因及總果,亦即三界眾生之[十習因]及[六交報],這是總的因與果...
無有堅固。如夢如影。如幻如化。誑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覺了一切 諸行。通達生死。及與涅槃。證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脫。令他解脫。自調伏。令他調伏。自寂靜。令他寂靜。自安隱。令他安隱。自離垢。令他離垢。 自清淨。令他清淨。自涅槃。令他涅槃。自快樂。令他快樂。佛子。此菩薩復作...
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
又就八解脫而言,初二是依初二靜慮、未至及中間而得;第三的淨解脫是依第四靜慮而得,余則依四無色與滅盡定。就八勝處而言,初四勝處是依初二靜慮,後四是依第四靜慮。按禪定在整個印度宗教史上,通見於各個 時代,為最重要的修行法之一,佛陀亦以之為最主要的行法,成道及涅盤之際皆依四禪之法。但禪定的...
而在這五類百法中,卻沒有一法,於其中有「我」可得,故說「一切法無我」;若了達「一切法無我」,即不妄執、妄計一切法;以自不執故,即得解脫:自得解脫,亦解脫一切。這百法最先可分為二大類,即有為法與無為法;於有為法中又可分為四大類: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這「一切法無...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
△ 用下列十種方法教導眾生者,謂之善知識:(1)勸發菩提心;(2)增長善根,凡能聞到佛者均系夙有善根,令其增長;(3)勸修六度萬行;(4)一切境界能得解脫自在;(5)成就一切眾生;(6)能得辨才無礙;(7)不著世間法;(8)於一切劫修行無厭;(9)安住在普賢行上;(10)令入一切佛智,入佛...
舍利弗,汝且觀之,誹謗聖人,不信聖語,受是無量無邊苦惱,不得解脫。舍利弗,有諸眾生起破法罪業,違逆不信者,其數無量,於九十九億佛所阿僧只劫,乃無一人入涅槃者。”“舍利弗,誰能破諸佛教不信違逆?但凡夫愚痴及增上慢諸惡比丘,並諸不淨說法比丘。何以故?舍利弗,是三種人不名行者,不名得者。是...
十八不共佛法是佛學基本教義之一,指唯佛與菩薩特有之十八種功德法,不共通於聲聞、緣覺。其包括佛之身口意三業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等,及菩薩行施、持戒等不隨他教等法,體現了佛與菩薩在修行、智慧、解脫等方面的獨特與優越之處。十八不共法 瑜伽七十九卷六頁云:如先所說百四十不共佛法,余經復說十八...
(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又名無縛無著解脫心回向、無縛解脫回向、無縛無著回向;謂於一切法無所取執縛著,行普賢行,以無縛著解脫之心回向所習諸善,饒益群生。(10)法界無量回向︰又名入法界無量回向、法界無盡回向;指修習一切無盡善根,以此回向,願求法界差別無量功德。綜述 此十回向為初地以前菩薩所修之...
此定既能斷有頂地第九品惑,能引此惑盡得俱行盡智令起,即此盡智是解脫道。此解脫道與漏盡得,最初俱生故名盡智。(中略)盡智生已,成無學果,更無學故。’此金剛喻定雖在未至定、中間定、四根本定、下三無色定等九地定中得起。但是,由於其能緣智、能緣行相與所緣境之異,而有多種之別。對...
◇我今出於五濁惡世,見彼下劣眾生諸外道等,著我見者修諸苦行,無明所覆虛妄推求,自苦身心用求解脫。——《方廣大莊嚴經》◇商人為寶,故入大海;王為國土,興師相伐;今諸仙人,為生天故,修此苦行。——《過去現在因果經》◇爾時比丘問婆羅門:“汝今何故舉手向日,臥灰土上裸形噉草,晝夜不臥翹足...
自己歡喜得世尊之教示,幸獲聖智安住於法,並讚嘆世尊所說之諸善法、十二處法、四種之入胎、四種之記心、四種之見定、七種之人施設、諸精勤、四種之通行、言正行、士夫戒正行、四教誡法、他人解脫智、三常住論、宿住隨念智、有情生死智、二種之神通等法之說示,敘述自已之了解;世尊認可此,而付囑舍利弗...
《勸請品》第十九,說梵天請說法,為釋提桓因說舍苦樂二行,斷愛欲解脫法,師子王與阿羅漢二無怖,漏盡羅漢應學,有慧與無慧二法,貧賤與富貴二法,生貧賤家與豪族家二法,以及須深女發大乘心,二住地人,二難遇人,小恩不忘況復大者等,共十一經。《善知識品》第二十,說親近善惡二知識,次說曇摩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