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和教育:德國批判教育學研究》是2008年1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正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放和教育:德國批判教育學研究
- 作者:彭正梅
- ISBN:9787561756850
- 頁數:238頁
- 定價:26元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解放和教育:德國批判教育學研究》是2008年1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正梅。
《解放和教育德國批判教育學研究》共分13章,第一章,批判教育學概述;第二章,解放教育的歷史發展;第三章,啟蒙教育學的建構;第四章,對啟蒙教育學的早期批判;第五章,批判理論和教育;第六章,精神科學教育學及其批判;第七章,經...
《解放和教育:德國批判教育學研究》是2008年1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正梅。內容簡介 《解放和教育德國批判教育學研究》共分13章,一章,批判教育學概述;第二章,解放教育的歷史發展;第三章,啟蒙教育學的建構;第四章,對啟蒙教育學的早期批判;第五章,批判理論和教育;第六章,精神科學教育...
解放的意識形態和批判的意識形態使德國的批判教育學走向歧途,批判教育學失去了自我批判的可能。德國批判教育學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教育和政治的界限,把教育等同於政治,使教育承擔起不可能完成的社會政治改革的重擔。如此激進既不可能完成社會改革,還違背了教育的自身規律。除此之外,批判教育學家的研究在初期都集中於...
第八章 經驗教育學 第一節 經驗主義哲學 第二節 德國傳統的經驗教育學 第三節 布雷欽卡批判理性主義教育學 第四節 經驗教育學的評價 第九章 批判教育學 第一節 批判教育學的產生 第二節 法蘭克福學派的解放學說 第三節 意識形態批判 第四節 交往理性及交往教育學 第五節 批判教育學的批判 第十章 教育和教...
丁國旗,河南省滎陽市人,鄭州大學文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現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黨委副書記,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論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青年論壇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文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人物履歷 2001年,畢業於鄭州大學...
《比較教育學》是2024年5月1日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的羅伯特·考恩(Robert Cowen) ,美國的安德里亞斯·卡扎米亞斯,譯者是彭正梅,周小勇,伍紹楊。內容簡介 比較教育學是一門致力於教育現代化前沿探索的學科。其任務是通過比較性的學術研究,改善本國教育。增進國際理解,尋求全球共識,助力人類團結...
蔡元培赴德國留學後,黃炎培接任蔡元培的職務。1906年出任上海浦東中學校長。在他的努力下,浦東中學很快成為一所知名的新式中學,黃炎培在教育界嶄露頭角。1907年,有人舉報黃炎培“運動辦學,鼓動排滿革命”,兩江總督端方命令江蘇提學使毛慶蕃徹查。提學使愛惜黃炎培的才學,又有鄉紳擔保,此案遂得以了結。1909年,...
啟蒙運動(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ärung),指發生在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運動,是歐洲繼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以法國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碟機散愚昧的黑暗。這次運動有力批判了封建主義,宗教愚昧,...
19世紀末,德國的納托普(Paul Natorp)與柏格曼(Bergman,P.)等人提出“社會的教育學”理論;德國的狄爾泰、 史普朗格(E.Spranger)與諾爾(Knoll,H.)等人提出“文化教育學”理論;1883年,美國社會學家L.F.沃德在《動態社會學》一書中探討了教育與社會進步的關係,並首先使用了“教育社會學”一詞。1889年...
法國思想家盧梭出版了《愛彌爾》(1762),深刻地表達了資產階級教育思想。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康德論教育》(1803)一書中明確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和“教育實驗”的主張。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寫作《林哈德和葛篤德》(1781~1787),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
他們專門研究了教育價值的前提——本體論,這在教育哲學體系上是一個貢獻,而且直接促進了後來教育哲學專門研究價值論的體系建構。第二類 是從價值論的角度來探討教育。如王坤慶教授著的《現代教育哲學》,此書參考了德國學者梅瑟爾(Messer)和美國學者波德(Bode)的見解,主張教育哲學以研究教育價值為主。全書共分兩...
如從夸美紐斯的教育應適應自然的教育思想中人們概括出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從其師範教育的思想中提煉出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活動性原則與杜威“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不斷的改造”思想密不可分;孔子因人施教的思想凝結成因材施教原則等。在全球化過程中,為迎接知識...
杜威認為,德國J.F.赫爾巴特心理學的弱點在於忽視了最主要的東西,即兒童具有生動地表現自己的生命力。他說:“赫爾巴特主義基本上是一種教師心理學,而不是兒童心理學”。另一方面,杜威高度評價了法國思想家J.-J.盧梭自然主義的教育思想。 盧梭主張教育應根據受教育者的天賦能力,即教育不是以外部的某些力量去強迫...
批判教育學的議題與趨勢 《批判教育學的議題與趨勢》是麗文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貝瑞.康柏彭秉權 譯。
批判模式 批判模式(critical model)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學名詞。定義 課程編制模式之一。強調課程研究要批判性地考察意識形態和經濟對人的發展的影響;如果要理解課堂或學校生活的文化,就必須探究課堂和學校所處的社會文化;應探究教育權力、教育機會、教育質量不平等的根源。出處 《教育學名詞》第一版。
20世紀 60 年代以來創造教育在日本亦受重視,1960—1979 年有關創造力培養著述譯作有 250 多種,並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設“發明教室”等。德國則把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滲透在中國小各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初步形成理論體系。創造教學已成世界性潮流。陶行知為中國創造教育...
1.以社會學為研究社會現象的科學,持此說的有孔德、美國的E.A.羅斯和英國的E.A.韋斯特馬克等。2.以社會學為研究社會形式的科學,其代表是德國的G.齊美爾。3.以社會學為研究社會組織的科學,美國的E.梅堯–斯密和W.I.托馬斯主此說。4.以社會學為研究人類成績或文化的科學,其代表是美國的L.F.沃德。5....
約翰·弗里德里希·赫爾巴特(德語: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沒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與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乃至之後百年來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在西方教育史上...
與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的《受壓迫者教育學》(Pedagogiado oprimido,1968)相較,朗西埃的著作是少數能對平等主義教育與教育學如此具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其1987年出版的作品:《無知的大師:關於知識解放的5堂課》(Le Maîtreignorant : Cinq leçons sur l'émancipation intellectuelle, 1987/2004)...
在教育學上,他考察了日本,英國,德國等國的教育系統後,將國外完善的教育學理論引入中國,提出了教授、訓練、養護的教育辦法,即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模式。在今天看來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在倫理學上,楊昌濟對於封建倫理道德的批判可謂是振聾發聵,他給予了當時的封建衛道士狠狠地一擊,從科學的角度破除了...
作者引用了英國教育行政學家鮑爾福(G·Balfour)的話來概括上述內容:“教育行政之目的,無非使合理之學生於合理之情況下,從合理之教師、受合理之教育。”2.關於教育宗旨與教育政策。教育宗旨受國家性質的制約。如當時義大利的教育宗旨就產生於法西斯主義,德國的教育宗旨則產生於納粹的國家社會主義,中國的教育宗旨產生...
後現代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就是對於起源於希臘的西方哲學傳統,特別是繼承和發揚這個傳統的“現代主義哲學”的全面批判,這標誌著當代哲學思維的一次重大轉向。所謂“現代主義哲學”,是指從笛卡爾開始的理性主義哲學、啟蒙運動,19世紀以康德、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孔德的實證主義,20世紀的馬克斯·...
這就牽涉到重新建設古典希臘哲學和德國哲學的若干中心命題,真理與道義的不可分割性,事實與價值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理論與實踐的不可分割性。他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這樣一個框架結構,它能夠兼收並蓄社會科學研究中許許多多顯然是互相匹敵的方法,其中包括意識形態批判,行動理論,社會制度分析以及進化理論等等。思想特色...
在這段時間裡,普瓦捷屬於維希法國,後來被納粹德國占領。戰後,福柯進入了法國最負盛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院,這是法國傳統的通向學術生涯的門戶。福柯在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時間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時法國對德國哲學家如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爾和尼采的興趣越來越強,福柯的教授之一,讓·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
34. 苑舉正,二〇〇五年5月25-26日,《超越『理性主義』與『相對主義』:阿格西與費耶阿的批判教育》,“自由社會的人文教育研討會” ,高雄:台灣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35. J.-J. Yuann,31 May- 3 June,2006,“A Naturalistic Approach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ized ...
德國經過1848年革命與俾斯麥時代的漸進改良,也在本世紀內廢除“反社會黨人法”而實現了議會民主。這樣,英國起源的近代自由憲政與美國起源的近代民主共和終於融會成為世界潮流,並通過俄國、土耳其的改革乃至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而影響到東方。同時,英國禁止奴隸貿易、美國廢除黑奴制、俄國的農奴解放與日本的“四民...
它於1930年形成於德國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主要代表人物有M.霍克海默、H.馬爾庫塞、T.W.阿多諾和J.哈貝馬斯。這一學派以“社會批判理論”著稱。他們發揮青年馬克思的人道主義和異化理論,結合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其他一些流派的理論,批判現代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對人的奴役和人的異化,主張建立一個符合人的本性的,...
18-19世紀,德國學院派倫理學,代表人物:康德、黑格爾等 18-19世紀,英國功利主義倫理學,代表人物:邊沁、穆勒(也譯作密爾)、西基維克等 19世紀,英國進化論倫理學,代表人物:史賓塞、赫胥黎等 19世紀後期,德國新康德主義倫理學,代表人物:李凱兒等 19世紀後期,新黑格爾主義倫理學,代表人物:格林等 過渡時期...
二是德國的科學概念,認為科學就是指一切體系化的知識。人們對事物進行系統的研究後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不管它是否體現出像自然科學那樣的規律性,都應該屬於科學的範疇。按照英美的理解,只有自然科學屬於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社會科學勉強可以算科學,而人文方面則不能看成是科學。因此,英美等國把所有的學科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