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圖

觀世音圖

《觀世音圖》是近現代畫家傅抱石創作的一幅中國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世音圖
  • 作者:傅抱石
  • 創作年代:近現代
  • 規格:縱110.1cm,橫34.5cm
畫作內容,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觀世音圖》軸,近現代,傅抱石繪,紙本,設色。
本幅自題:“甲申七月初十日,寫於東川金剛坡下山齋之南軒。抱石。”鈐“抱石之印”白文方印,“傅”朱文方印,“印痴”朱文長方印,“其命維新”、“抱石齋”朱文方印。
甲申為1944年。
觀世音是佛教的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佛教把他描寫為大慈大悲的菩薩,稱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見《法華經·普門品》)。因唐代諱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稱“觀音”。觀世音原為男身,佛教傳入中國後,自南北朝始,中土觀世音造像轉為女身,延續至今。
圖1中的觀世音手執插有柳枝的淨瓶,端莊穩重,慈眉善目,眼含深情,似在俯視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芸芸眾生,正欲前去拯救苦難。極少繪製佛教題材的傅抱石在抗戰烽火中圖寫這位兼有慈悲心腸、無邊法力的菩薩,表現出畫家對早日結束戰爭、使四萬萬同胞脫離苦海的美好企盼。
圖1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觀世音圖
圖1

作者簡介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縣人,“新山水畫”代表畫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1952年任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1957年任江蘇省中國畫院院長。傅抱石不僅在中國畫創作領域碩果纍纍,而且在美術史論研究方面成果頗豐,繼承了中國古代藝術史研究“知行合一”的傳統、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