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看中國: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

《西方看中國: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叢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看中國: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
  • 作者:陳叢蘭
  • 出版時間:2014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48495
  • 類別:社會科學研究總論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國民性”為一個國家的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 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群體社會心理和社 會行為的傾向與特徵。陳叢蘭編著的《西方看中國 (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從倫理學的視角 出發,系統地研究“他者”視野中中國國民的深層心 理意識和複雜性格特徵,以及形成這些特徵的自然、 社會、文化等因素。全書將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 想分為“頌華派”和“貶華派”兩大部分,以歷史的 、邏輯的順序依次對其展開具體透析和理論評價。它 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對18世紀西方的中國人形象所 做的次全面、體系化的構建,為今天人的現代化 和社會的現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鑑。

作者簡介

   陳叢蘭,女,1973年8月出生,新疆霍城人。哲學博士,副教授。現供職於陝西省西安工業大學。長期從事倫理學原理、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和套用倫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各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20餘篇,已編撰出版《中國傳統倫理概論》等專著。

圖書目錄

前言
一 西方與“國民性”
二 中國國民性與中國的現代化
三 本書的研究基礎與思路
第一章 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 發軔:旅行家時代(13-15世紀)
一“契丹”尋蹤與“大汗的大陸”
二 傳奇與現實間的國民形象
第二節 演進:傳教士時代(15-17世紀)
一 發現“大中華帝國”
二 中國人:從人到人性
第三節 深化:思想家時代(18-19世紀)
一 從萊布尼茨到伏爾泰
二 從孟德斯鳩到黑格爾
第二章 “頌華派”的中國國民性思想論析
第一節 中國國民的價值取向
一 重現世輕來生
二 重群體輕個體
三 重和平輕擴張
第二節 開明君主制中聖與王的理想人格
一 國民的道德理想人格
二 國民的政治理想人格
第三節 開明君主制中的群體人格特徵
一 智慧的中國人
二 循禮(理)的中國人
三 守德的中國人
小結
第三章 “貶華派”的中國國民性思想論析
第一節 中國國民的價值取向
一 重權威反民主
二 重經驗輕理智
三 重現世輕超越
第二節 專制主義制度中聖與王的人格特徵
一 對道德理想人格的貶斥
二 對政治理想人格的否定
第三節 專制制度下國民的群體人格特徵
一 抱殘守缺的中國人
二 缺乏誠信的中國人
三 虛偽愚蠢的中國人
小結
第四章 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的反思批判
第一節 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的解釋理論
一 道德史觀是“頌華派”的解釋理論
二 進步史觀是“貶華派”的理論根據
三 自由主義是“貶華派”的批判武器
第二節 “頌華派”與“貶華派”論中國國民性的觀點評析
一 “他者”認識的虛幻性
二 二元對立原則的歧視性
三 第三隻眼睛的敏銳性
第三節 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的影響
一 對現代西方“妖魔化中國”的影響
二 對近現代中國的國民性反思的影響
結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