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看中國: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叢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方看中國: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
- 作者:陳叢蘭
- 出版時間:2014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48495
- 類別:社會科學研究總論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西方看中國: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叢蘭。
《西方看中國:18世紀西方中國國民性思想研究》是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叢蘭。內容簡介“國民性”為一個國家的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 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群體社會心理和社 會行為的...
自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的教化哲學以來,直到18世紀的西方,倫理學論述頗多,但都因被神學所干擾,而使倫理學的發展相對不發達。到了亞當·斯密,英國市場經濟和工業革命的興起,才誕生了被譽為西方《論語》的《道德情操論》。遺憾的是,斯密研究的基礎科學是情感,而不是意志。此後的康德,在他《實踐理性批判》中,最...
兩種人性,還是一種人性——對西方世界“文明人”“野蠻人”概念的質疑 ;摩羅 【期刊】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 2008-10-10 “國民劣根性”學說是怎樣興起的? ;摩羅 【期刊】書屋 2008-10-06 以身殉職的國王 ;摩羅 【期刊】跨世紀(時文博覽) 2008-09-01 文化對人類本能的制約 ;摩羅 【期刊】讀書 ...
在此基礎上,“解讀中國書系”在2013年又新推出了《中國能贏——中國的制度模式何以優於西方》、《美國能向中國學什麼》和《提問全面小康——中國未來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路線圖》等3本圖書,受到讀者關注。下面逐步介紹這套重磅圖書。叢書之一 思考中國 本冊簡介 18世紀中葉以來中國與世界各大國國力的...
四 改良派變法維新思想的衰頹 康有為思想研究 一 哲學思想 二 “大同”空想 三 “托古改制”思想 譚嗣同研究 一 譚嗣同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二 譚嗣同的哲學思想 三 譚嗣同的社會政治思想 論嚴復 一 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 二 《天演論》的獨創性 三 經驗論及其歸宿 四 “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用”二十世紀初資產...
《中國人的德行》一書於19世紀80年代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寫成,以西方文明的視角,觀察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尤其是底層人民的生活,從中發現、總結出中國人的性格,以及中國文化的特質。內容介紹 思維混亂並不是中國人特有的,也不是說每箇中國人都有這個特點,這只是中國人的特點之一。與其他民族相比,中國人的智力沒有...
雖然中西都有典型論,但典型(tupos)的概念,卻基本上是由西方文論創立的。它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7世紀以前,強調典型的普遍性和類型性。西方的典型觀基本是類型說。如狄德羅就認為:如果“屠瓦拿財務員是某一守財奴”,“格里則爾神父是某一偽君子”,而文學作品中的“守財奴”和“偽君子”卻“是根據世上...
俞祖華,1964年出生於浙江永康,東北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博導,省重點學科負責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歷史學)負責人、國家級教學團隊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負責人。曾任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社會科學處處長,現為中國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長。獨立或以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成果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獎2項、二等獎1項、三...
2006年,集十年之功,出版跨文化形象學代表作《天朝遙遠》(上下卷),系統地研究了七個多世紀西方的中國形象的歷史。將理論前提建立在“異域形象作為文化他者”的假設上,試圖在西方現代性自我確證與自我懷疑、自我合法化與自我批判的動態結構中,解析西方現代的中國形象;在跨文化公共空間中,分析中國形象參與構筑西方...
20世紀中國的崛起 四 嚴復進化思想探微 (一)進化思想來源:達爾文的進化模式――赫胥黎的倫理觀――斯 賓塞的社會有機論――中國傳統思想 (二)進化思想特徵:宇宙公例―一質力相推――物競天擇――能群 善群一―有漸無頓――由渾之畫 (三)進化思想之檢討:庸俗進化論質疑―一是否是一種新的世界觀 ―...
29 、中國 / 西方: 20 世紀中國詩歌的難題與選擇《三峽學刊》 1996 年第 2 期(獨立)30 、論現代四川文學“洄水沱”景觀的地域文化內涵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1996 年第 2 期(獨立)31 、多重文化的衝撞和交融——論現代外省作家的入蜀現象 《貴州社會科學》 1996 年第 2 期(獨立)32 、重審中國...
袁洪亮,男,1971年生於山東省曹縣,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近現代史思想史。學術成果 承擔項目主要有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2項,其他項目5項。代表性成果有《人的現代化》(人民出版社2005)、《中國近代人學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等。在《哲學...
張文東 從《金瓶梅》與《紅樓夢》看中國古典小說中的貓意象 日本審美文化 [日]小田部胤久 高山樗牛“審美生活”論的邏輯與影響——20世紀日德美學交涉史研究 柏奕昱 日本形象的三種西學建構及範式反思 雷曉敏 “物哀”論的前世今生 喬禾 “島國”“大陸”與中日國民性論 郁甜 費諾洛薩的東亞美術史觀 東西方視界...
至19世紀末,人類學家開始注重深入細緻的實地調查。在這方面,美國的F.博厄斯、英國的B.K.馬林諾夫斯基等曾做出重要貢獻。實地調查已成了文化人類學獲取資料的基本途徑,跨文化比較研究方法也比過去更加嚴密完善,開始普遍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和電子計算機處理民族志資料。文化人類學在破除迷信,幫 助人們擺 脫 神 學思想...
16、《國外清末新政研究專著述評》, 30/千,《近代史研究》,2003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中國近代史》,2003第10期 17、《讀〈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國〉》,7/千,《近代史研究》,2003第5期 18、《論戊戌前後梁啓超保教思想之肯定與否定》,15/千,《史林》,2003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衛三畏確實認識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因而對儒家經典不吝讚美之辭。不過,他的這些研究和論說,除了反映一種歷史主義的觀點之外,也還有另外的動機。儘管他指出了儒家思想影響下的不少長處,但仍然認為中華民族需要拯救。《中國總論》反覆強調的一個論點就是:“中國人不僅需要標誌西方文明的技術,而且還需要耶穌基督的...
45、《易傳》中的語言哲學思想探論——兼論儒、道《易》的語言哲學思想之異同,《周易研究》,2003年第1期 46、現代中國人際信任的傳統資源《倫理學研究》(雙月刊),2003年第3期 47、21世紀中國哲學主題:創造性轉化(郭齊勇、陳來、吳根友等),《新華文摘》,2003第4期 48、我們如何建立現代人際信任?《長江...
史華羅教授開始做對中國文化中的文學資料和非文學性資料進行文本分析的工作,他的研究範圍劃定在中國歷史的最後兩個朝代,特別是15世紀至18世紀。出版書籍 為此他還曾寫過一本書《明清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詞語研究》,對明清文學中的“情感”辭彙如此密集、深入地研究。史華羅教授還是西方學者中的第一人。在本書...
【1】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二層次 【2】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負責人 【3】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級品牌專業(社會工作)負責人 【4】2013年,國家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民政部)負責人 【5】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6】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突出貢獻...
北京大學教授(專業技術二級),歐洲中世紀史專業方向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跨世紀人文社會科學優秀人才”,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第七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希臘文化研究傑出貢獻獎”、“俄勒岡大學榮譽教授”等國際、國家和省部級獎項20餘項,主講的“西方文明史導論”入選教育部國家精品...
當時正是中國社會價值變革,新思潮不斷衝擊的時期。20世紀二三十年代,關於東西方文化的論戰波及到幾乎每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實際上,這場論戰在相當程度上表現為對西方文化的隔膜,而爭辯雙方對中西文化的價值判斷和取捨,也都有些過於簡單。作為一個與時代主流不甚合拍的作家,老舍雖然也受到這場論戰的影響,但他通...
新聞大學》《新聞戰線》《中國文化研究》《新聞愛好者》等CSSCI學術期刊、核心學術期刊發表新聞史研究系列成果《在華外報與“中國國民性”話語生產探源》《為“天朝”建構“新世界”》《誰是“野蠻人”》《19世紀中國報業與新型知識分子》《看不見的“推手”》《西洋鏡”里的末世圖景》《西方殖民欲望滲透的晚清中國...
20世紀80年代以後,清華大學逐漸恢復了包括歷史學科在內的整個人文學科。發展現狀 1985年學校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著名學者張岱年、錢遜、李學勤等先後擔任所長,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思想與文化、歷史與文獻、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等方面的研究,下設中國思想史、西方思想史、歷史文獻等研究室,原國際漢學研究所也併入思想文化...
22.《20世紀以來中國史家對東亞實錄研究的學術路徑》,《鄭州大學學報》2018年第5期。23.《明清實錄對“南海”與“南洋”的記載與認知》,《南都學壇》2018年第6期。24.《明代豫教太子思想初論》,《明史研究》第十五輯,黃山書社2017年4月。25.《明代經筵講官與皇帝的特殊師生關係考論》(與謝盛合作),《...
11(8)《敲響世紀之交的暮鼓晨鐘》,《國外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 12(9)《引渡當代哲學的舟筏在哪裡?》,《學習》1995年第11期 13(10)《論恩格斯的哲學史研究》,《山東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 14(11)《穿越思想的迷障》,《學術論壇》1995年第6期 1996年 15(1)《神的戶籍在人間》,《學習》1996年第...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思想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到了19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思想和生產方式已開始深入到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中國出現“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而反映新興民族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維新思想也隨之興起,對當時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為維新變法...
李衛華,1972年生,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曾在《文藝研究》、《名作欣賞》等本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人物經歷 現為河北師範大學文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北省高等院校中青年骨幹教師、河北師範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主講課程 1、文學概論。2、美學。3、西方文論。4、20世紀西方文論。5、形式主義...
墨白對藝術形式的探索,在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壇上達到了一個不可忽略的高度。——郝雨(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摘自《墨白的藝術迷宮與“神秘房間”——墨白小說論》(《山花》2001年第11期)。思想者墨白以叛逆的姿態在二十世紀末期的文學營盤站成了一處獨異的風景,而墨白的前行會依然孤獨,靈魂的掙扎與...
他認為,到了20世紀初,國與國間的“力的大拼”已成為時代的中心現實。因此,在林同濟看來,在日本全面侵略急轉直下的關頭,中國唯一的出路是“組織國力,搶救自己”。此時,林同濟逐漸產生以“力”為母題的思想,這也是他後來提出的“‘戰國時代’‘尚力政治’說”的基礎。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天津局勢驟變。時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