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思維混亂並不是中國人特有的,也不是說每箇中國人都有這個特點,這只是中國人的特點之一。與其他民族相比,中國人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完全能夠在世界民族中脫穎而出。但教育在中國並不普及,有很多人沒有受過教育或是受的教育不完全,他們十分喜歡漢語的結構,但這種喜歡就像是律師眼裡犯罪的從犯一樣,只會幫倒忙。這令他們的思維含糊不清,對此他們或許應該感到慚愧。
多數人都知道,漢語的名詞既沒有變化,又沒有“性”“格”的區別。動詞不受任何時態、語氣、語態、人稱和單複數限制,形容詞也沒有比較級。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間幾乎沒有區別,所有漢字在能用的場合都可以通用,毫無問題。漢語可以將人類的思想表達得很清楚,但漢語的結構讓人感覺到思維混亂,就像是炎熱的夏天讓人感覺昏昏沉沉一樣。
一個沒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我們很難弄清楚。他說的話就像傳說中的穆罕默德懸棺一樣懸在半空,令人摸不著頭腦。對說話的人來說,完全可以省略主格,因為他清楚自己說的是什麼。但是對於聽話的人來說,主格是個很重要的部分,一旦省略,一般人根本無法弄懂他在說什麼。當然,對中國人來說,將主謂語補充上就可以,豐富的經驗使中國人完全適應了這種語境。
總有這樣的情況:一句完整的話,不知道句子中的哪個關鍵字被省略掉了。一般說話人的主語並沒有明顯的改變,但聽話的人發現說話的人已經在說他道光年間的祖父了,而不是像幾分鐘之前那樣在說自己。我們很疑惑他說的話是怎樣從這裡跳到那裡的,這種例子幾乎每天都可以遇到。對中國人來說,這種話題的跳躍就像看玻璃窗上的小蟲順便也能望見不遠處的牛群一樣,是很平常的事。
中國人講話時從不交代時間地點的變化,因為漢語的動詞沒有時態。他們常常處於思維混亂的狀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外國人想搞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就不得不提出一系列的疑問,比如說,剛剛你說的人是誰?他在哪裡啊?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他在做什麼啊?為什麼會這樣?結果怎么了?面對這樣一連串的問題,中國人會無奈地望著你,而且表情困惑,好像是你的五官沒有發生作用一樣。而對於我們來說,只有這樣問,才能明白他所說的是什麼意思。
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任何想法都讓他感到驚訝,因為他並沒有思想準備。他的頭腦就像是一門滿是銹跡的炮管,調整了很久,最後依然是啞彈。他不明白,也沒想過要弄明白。如果問他:“你多大年紀了?”他會盯住你半晌,然後問:問我嗎?”在得到你的肯定後,他又會問:“多大年紀?”當你再次表示肯定後,他還會問:“我多大年紀?”在你反覆的肯定後,他才會清楚地回答你的問題。終於,他的思維正常運行了。
另一個思維混亂的例子是,中國人總是用事情的本身來說明事情。當你問一個廚子:“為什麼麵包里沒有放鹽?”他的回答是:“我們都不在麵包里放鹽。”如果你問:你們為什麼不留下一些東西在冬天吃呢?”他肯定會回答:“沒錯,我們不留食物在冬天吃。”如果哪位說出“能夠知悉事情的緣由的人是快樂的”的詩人在中國的話,他一定會把這句話改成“試圖知悉事情緣由的人是不快樂的”。
一個人總是將歪曲的話轉達給別人是思維混亂的另一個特徵。在中國,最愚蠢的行為莫過於叫A去告訴B,讓C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做的結果,不是信息傳到C那就已經歪曲了,就是信息根本就沒有傳達出去,因為各方根本不明白這是個重要的信息,最後導致信息面目全非。想指望在這樣精密的機器中,協調三個齒輪的契合,這個想法實在是不現實。對一個理解力強的人來說,不歪曲的轉達想法也十分困難,就像是在水中插入了一根棍子,從外面看這根棍子一定是歪的。
外國人總能碰到一些奇怪的現象。對一些不正常的行為,你也許會不解地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得到的回答十分簡潔:“是的。”這種回答十分含糊不清,大部分還帶著一些令人鬱悶的常用語,有表示肯定的“幾個”,也有表示疑問的“多少”。如果你問:“你來這裡多少天了?”得到的回答是:“是的,我來了好些天了。”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回答屢見不鮮。在漢語中最有歧義的詞語是人稱代詞“ta”,這個詞語可以表示男人、女人,也可以表示動物。有時候說話的人只是含糊地指向他所說的人所在的方向,或者是指向住所。“ta”更多地被認為是一個指定的形容詞,或是關係代詞、指定代詞。中國人的對話在這種情形下就像是法庭上證人的證詞:“他拿著一根棍子,他也拿著一根棍子,他打了他,他也打了他,如果他和他一樣狠狠地打他,那就不是他打死他,而是他打死他。”這種鬥毆的證詞絕對會讓聽的人一頭霧水。
你突然問一個懶散的僕人:“剛剛叫你,為什麼不來?”他會直接回答你:“不為什麼。”這種混亂思維經常會惹怒做事有條有理的西方學者。廚師做飯時總是習慣性地想把佐料用光。當他做下頓飯時,就會少放一些佐料。若是問他,他會回答說已經沒有了,如果再追問下去:“為什麼不再弄一些?”他會幹脆地解釋說:“我沒有弄。”
算賬時,你算好賬後,打開保險柜,將零錢付給他,又雜七雜八地聊了很多,然後他才說還差了一筆賬沒算。如果你問:“剛剛怎么不說?我可以一次結清。”你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因為這兩筆賬沒有什麼關係。”還有一位醫生,花了大把的時間給病人看病,但是一會兒的功夫,這個病人又回來了。醫生表示他的病已經看過了,病人會簡單地說:“我還有其他的病要看。”
延誤病情治療對我們而言是最愚蠢的事情,而在中國,這種現象很普遍,原因是病人太忙或是沒錢。他們覺得,忍受病痛的折磨要比花錢買藥便宜得多。其實有很多病,都是因為延誤病情而惡化到無法救治的地步。
有箇中國人,他家離醫院非常近,在一次外出時他得了眼病,回家後忍了兩個多星期才去治療。結果因為拖得太久,眼病惡化成眼角膜潰瘍,他失去了一隻眼睛;還有個病人,每天都去醫院治療他頸部的潰瘍,到第十八天他又說腿疼得讓他無法入睡,醫生檢查後發現他腿上也有一塊潰瘍,已經惡化到茶碗口那么大。醫生問他為什麼不早說,他回答:“我想先治好脖子,然後再治腿。”
這些現象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屢見不鮮,就像英國小說家查爾斯·里德在小說中寫的:“人並不缺乏智慧,只是有一點兒愚昧。”
中國的教育,很難讓人理解與掌握一門學科,更談不上實際套用。據一些西方傳教士說,中國的一些學者以“天花”為課題,但說的時候沒有提任何“天花”的字眼。中國的狗從不去追捕狼,當狗遇到狼的時候,不是往相反的方向跑,就是往直角的方向跑。中國人在討論時,經常是快談到想要說的話題時選擇繞開,最後說得非常疲倦,不但沒把話說完,還越說越遠。
中國人的貧富差距很大,智者和愚者的分化也很明顯,他們魚龍混雜地生活在一起。這些貧困無知的人,眼界就像是井底之蛙,只能通過狹窄的井口看到一點光亮,這也注定了他們的思緒必然混亂。這些人幾乎沒見過距離家門十里之外是什麼樣子,他們不清楚外界人怎樣生活,連人類本能的好奇心,在他們身上也看不到。也許有些人知道有個外國人住在一里之外,對於這個外國人是誰?從哪裡來?要做什麼?他們從來沒有打聽一下的想法。他們除了維持生計的本能外,對其他一無所知。
他們不清楚人是有三個靈魂,還是一個都沒有。在他們眼裡,除了和糧食價格有關的事,其他事情都毫無意義。他們相信壞人死後會變成狗,變成蟲,也相信人死後身體會變成土,靈魂會在空中消散。就像西方人所說的“務實的人”,胃和錢包構築了他們簡單實際的生活。他們無法理解沒見過沒聽過的事,是真正的實際主義者。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一連串不順心的事的組合,除此之外,他都選擇不信,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
只要一點點尊敬和食物就能夠得到滿足,這種天性是與他們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的。對他們來說,肉體是與精神和心理無關的,是獨立的存在。這樣的人,就像一直沉睡在夜裡一樣。想要喚醒他們,就必須灌輸一種新的思想,向他們展示古代基督教的創始人所講述的真理:“人是有精神的。”只有這樣,“神,才會賜予他們智慧。”
書籍目錄
序言
1 講究面子
2 處處節儉
3 勤勞刻苦
4 恪守禮節
5 漠視時間
6 忽視精確
7 容易誤解
8 拐彎抹角
9 月頃而不從
10 思緒含混
11 麻木不仁
12 蔑視外國人
13 缺乏公心
14 因循守舊
15 隨遇而安
16 生命力頑強
17 遇事忍耐
18 知足常樂
19 孝行當先
20 仁慈行善
21 缺乏同情
22 好爭鬥
23 重責守法
24 相互猜疑
25 缺乏誠信
26 多元信仰
27 現實與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