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史
西方狍(
Capreolus capreolus)的分類學和系統學基於形態學和遺傳數據。以下亞種已被分子數據證實:義大利亞種(
C. c. italicus Festa, 1925);指名亞種(
C.c. Capreolus Linnaeus,1758);伊比利亞亞種(
C.c. canus Meunier,1983)是指西班牙南部的狍子;高加索亞種(
C.c. caucasicus Dinnik, 1910)作為高加索山脈以北大型亞種的正確名稱。近東的狍子被歸類為
狍(
Capreolus pygargus),亦稱東方狍,則是另一個獨立的物種。2014年的分子研究在波蘭和立陶宛檢測到
狍的線粒體DNA單倍型,比其現代分布的西部界限更西2000千米。
對波蘭的西方狍的遺傳分析表明,東方狍單倍型起源於古代(在東方狍的現代分布範圍內沒有檢測到它們),並且隨著東方狍的分布範圍向西擴展到中歐,基因滲入發生了,西方狍在末次盛冰期從西部避難所向東傳播。除了滲入西部狍之外,東方狍有可能在晚新世有更西部的分布,甚至可能直到今天才被發現,與西方狍共存,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確定狍的分類學身份。歐洲這些地區的西方狍帶有東方狍的型線粒體DNA。
形態特徵
西方狍是一種小鹿,總體長度為107-125.7厘米,肩高為66-83.3厘米,體重為22.6-30千克,最大顱骨長度為191-212.2毫米,最大顱骨寬度為84.3-91.5毫米。脖子很長,沒有鬃毛;耳朵相對較大,長達12-14厘米;尾巴不發達,長2-3厘米。雄性比雌性稍大,有疣狀的三齒鹿角。基部座輪廓分明。西方狍的蹄窄而短,側趾發達。顱骨雖小,但有些細長。淚骨比眼眶直徑短。沒有眶前腺。鼓膜小。鼻骨的前端分叉並接觸上頜骨。眼眶中等大小。上頜骨相對較高,且與磨牙列的長度相等。齒列:0/3 0/1 3/3 3/3=32。
在冬季,皮毛的顏色範圍從灰棕色到深棕色。尾部有一個大的白色斑塊。夏季,它們呈淡紅色至紅棕色。雄性的頭部、頸部和軀幹前部的皮膚會變厚。前面提到的尾部斑塊要么不存在,要么不像冬天那么明顯。頭頂呈灰色或棕色,跖骨腺呈棕色或深棕色。西方狍每年春季和秋季換毛兩次。這個物種的幼狍有斑點。鹿角每年10-11月都會出現並脫落。之後它們會立即重新生長。
棲息環境
喜歡森林草原和農田中的小島森林。也喜歡有一些灌木的高草草地。更喜歡在林地和農田中進行焚燒和砍伐,以達到重新植被的目的,人類的改造即砍伐樹木、形成農田和草地,以及集約農業方法產生的曠野。
生活習性
行為
在夏季,西方狍要么獨居,要么以家庭群體的形式生活,即雌性與自己的後代一起生活。然而,到了冬天,它們幾乎都以家庭形式生活。個體社會組織的基礎是家庭群體。大群體的組成發生變化;在開放群落生境中族群可達40-90個成員,或者在森林群落生境中只有10-15個成員。族群的大小取決於食物資源和覆蓋的豐富性和分布。夏季,西方狍分散在整個領地,冬季則集中在覓食地。每年雄狍爭奪領地的權利都會導致爭鬥,爭鬥通常發生在一個領地的成年雄狍和鄰近領地的年輕雄狍之間。
食性
西方狍消耗其活動範圍內的大約1000種植物。在這些物種中,植物類型的百分比細分如下:木本植物占25%,雙子葉植物占54%,單子葉植物占16%。它們可能會吃針葉樹的針葉,但這通常只發生在冬季,此時其他食物來源都稀缺。西方狍是選擇性進食者,偏愛富含能量、柔軟且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由於它們的胃很小,消化過程很快,所以它們需要頻繁進食。它們通常一天有5-11次單獨的進食時間。在食物供應最佳的時期,它們可能會每隔一小時進食一次。
植物類型和個體種類隨季節和習性而變化。然而,一項研究表明,食物成分的變化與棲息地的相關性比與季節的相關性更為密切。冬季草料儲備減少,飲食變得不那么多樣化。因此,新陳代謝率和食物消耗降低。在春天,新陳代謝率、能量需求和消化過程都會增加。它們更喜歡濃縮食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爾巴尼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赫、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直布羅陀、希臘、格陵蘭、匈牙利、伊朗、伊拉克、義大利、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摩納哥、黑山、荷蘭、北馬其頓、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聖馬利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土耳其、烏克蘭和英國。
滅絕:以色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
西方狍在古北界有很大的分布範圍。它遍布歐洲大部分地區(愛爾蘭、賽普勒斯、科西嘉島、撒丁島和大多數較小的島嶼除外),包括俄羅斯西部。在歐洲以外,它分布於土耳其、敘利亞北部、伊拉克北部、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地區。在黑海沿岸和土耳其愛琴海北部地區,地中海亞種群瀕臨滅絕。它在以色列和黎巴嫩已經滅絕。西方狍還存在於海拔2400米的阿爾卑斯山和庇里牛斯山。
繁殖方式
雌性在發情期性情兇猛,發情期通常長達36小時。西方狍是唯一具有懷孕潛伏期的有蹄類動物,因此它們的生殖周期甚至與密切相關的物種也不同。胚胎的植入通常發生在1月。
桑葚期的受精卵滲入子宮並進行分裂。接下來是4-5個月的縮瞳活動最少的時期。延遲著床並不像
黃鼠狼那樣是光周期的函式。它受囊胚發育的控制。妊娠期為264-318天。
小狍出生於4-5月之間。通常是兩隻,也可能是--3隻。它們體重1-1.7千克,有視力,有毛。它們在生命的最初幾天幾乎是無助的,很容易成為掠食者的受害者。雌性在小狍出生後的最初幾個月里照顧它們。第一個月,每天餵奶5-9次,第二個月每天餵奶2-4次,之後的幾個月每天餵奶1-2次。泌乳量在8月下降,並在初秋完全停止,但有時會持續到12月。小狍在斷奶後完全以植物為食。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兩周大時它們的出生重量就增加了一倍。到秋季,體重已達到成體體重的60-70%。
雄性在第一年年底就性成熟。然而,它們直到第三年才可能開始繁殖。它們在3月至10月之間具有生理繁殖能力,但發情季節很大程度上受到6月至8月的限制。只有少數人會較早或較晚發生。雌性的繁殖活動在14個月大時開始。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1 | | Capreolus capreolus canus | |
---|
2 | | Capreolus capreolus capreolus | |
---|
3 | | Capreolus capreolus caucasicus | |
---|
4 | | Capreolus capreolus italicus | |
---|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種群現狀
西方狍種群廣泛而普遍,並且正在許多領域擴大。由於20世紀上半葉棲息地喪失和過度捕獵,在南歐部分地區幾乎滅絕,但由於鄉村廢棄、狩獵制度改善和重新引入,其數量在20-40年前再次開始增加(Gortázar等人 2000年)。該範圍北部和南部的密度往往低於該範圍中部的密度。中歐數量估計平均有1500萬隻。然而,義大利亞種主要分布在托斯卡納南部,其數量可能不超過10000隻,並且與引入的指名亞種雜交面臨巨大風險。指名亞種在義大利半島擁有大量且不斷增長的種群。此外,還有少量的義大利亞種已被引入西西里島內布羅迪國家公園的圍欄中並飼養(Masseti 2011年)。在土耳其,該物種數量估計為6,000-8,000隻,並且由於曠野種群下降,黑海地區的物種數量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