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分類學,保護級別,
簡介
東方狍的種名為Capreolus pygargus。其中,種加詞pygargus的語源來自古希臘語的pygḗ(πυγή,臀部)和argós(ἀργός,白色)。這個名稱由德國博物學家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1年時命名,當時他在俄羅斯的領土中進行科學探勘,在烏拉山區記錄了這種鹿的存在。
形態特徵
中小型鹿類,有著細長頸部及大眼睛,大耳朵。無獠牙,後肢略長於前肢,尾短,在冬天時,在北方的族群,皮毛顏色為淡灰色,但是南方族群則是灰褐色與黃赭色。其腹部皮毛為奶油黃,臀尾部有小塊白色,其種名來自於其臀部特徵。在夏季時,其皮毛顏色為紅色。幼年時的狍,在皮毛上有斑點。雄性的體形較大,有角,角上有三個尖端,向兩側伸展,向上傾斜;角在秋季或初冬時會脫落,之後再緩慢重生。
分布範圍
在歐洲東部及亞洲的溫帶地區,都可以發現東方狍的蹤蹤。根據化石記錄,它們的生存領域一度擴展到高加索山脈東部。
東方狍其下有多個亞種,如C. p. pygargus,C. p. tianshanicus及C. p. bedfordi。
C. p. pygargus為東方狍的指名亞種,在1771年確認,一般所說的西伯利亞狍多半是指這個亞種;
C. p. tianshanicus,主要生活在天山地區。
C. p. bedfordi 生活在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
分類學
西伯利亞雪狍在記錄上的最長壽命是18年,通常存活8-12年。跳躍的距離可以達到15米。相較於西方狍,西伯利亞雪狍的體型較大,角較長,而且有較多分枝,主要分布在東北亞洲地區。在高加索山脈,西方狍與東方狍的生存界線相交:西伯利亞雪狍生活在西伯利亞、高加索山脈東麓,而西方狍生活在高加索山南麓、小亞細亞、伊朗東北方,以至於整個歐洲地區。
這個物種在1771年首次被記錄在科學文獻中,但生物學者曾經認為西伯利亞雪狍與西方狍為同一個物種下的不同亞種。在20世紀後期,在俄羅斯學者的研究下,生物學界於2001年正式將東方狍與西方狍分列為兩個不同物種。
中國學者過去多將中國狍歸入西方狍;後來的學者則通過線粒體DNA等手段,判定中國狍與歐洲狍為兩個物種,分歧時間約在200萬年前,與西伯利亞雪狍(C. p. pygargus)為同一東方狍的不同亞種,分歧時間約在80萬年前。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ver 3.1——低危(LC)
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