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高原地區中小河流洪水風險研究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高原地區中小河流洪水風險研究
- 出版社:黃河水利出版社
- ISBN:9787550925922
西北高原地區中小河流洪水風險研究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西北高原地區中小河流洪水風險研究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著力加強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建設,著力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著力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著力加強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解決防災減災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顯著增強防禦洪澇和山洪地質災害的能力,明顯改善易災地區生態環境,完善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對黃河三角洲中小河流進行生態修復,推進生態調水和清水溝、刁口河流路生態補水工程,構築科學合理、循環互濟的水系,促進黃河與自然保護區之間、自然保護區內部濕地之間水系連通,維護濕地、河流生態系統健康。開展河口備用流路運用研究,實施刁口河流路保護與修復,促進生態補水常態化。加強對河流入海口、重點海灣、近岸...
引江濟太調水試驗關鍵技術研究 水資源綜合管理分析系統 二、防洪減災 東北地區中小河流治理新模式研究 河口水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水環境保護關鍵技術研究 黃河流域合理調水補償機制研究 太湖流域人類活動與水資源演變及其調控技術研究 長江流域水資源安全戰略研究 面向水安全的節水型社會建設模式研究與實踐 水資源可持續利...
加快場鎮密集、居民集中地區的中小河流治理。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高原湖泊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保護。在保護生態和落實移民安穩致富措施的前提下積極開發水能資源。西北地區。按照深入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要求,重點解決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大力推進農業高效節水,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產業...
中國大江大河防洪能力進一步提高,部分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備防禦100年一遇洪水能力。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斷提高,重點海堤設防標準提高到防禦50年一遇洪水能力。——農村困難民眾危房改造工程。國家注重提高農村居民住房抗災能力建設。在災後倒房重建工作中加強房屋選址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結合扶貧開發...
15.2014~2016,水利部公益性行業專項課題:中小型水庫抗暴雨能力預報預警關鍵技術研究 14.2014~2015,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基金項目:氣候變化對長江上游乾旱影響研究 13.2014~2015,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業務項目:中小河流流域特徵自動提取模組開發 12.2014~2015,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科研基金項目:長江武漢至...
中小河流治理要優先安排洪澇災害易發、保護區人口密集、保護對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達到國家防洪標準。鞏固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儘快消除水庫安全隱患,恢復防洪庫容,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推進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要堅持...
重點強化智慧型搶險機器人、遠程遙控決堤封堵、深水高解析度探測、高原型大載重無人機、高原複雜地形大型設備空中吊運等搶險救援亟需裝備的研製與套用推廣。應急交通保障裝備研製。針對山區河流、高山峽谷、高海拔高寒偏遠地區地質、洪澇等自然災害,研製配備大型模組化全地形水陸兩棲搶險救援裝備、大跨度滾石障礙物快速搶險處置...
提高暴雨、強對流、雨雪冰凍等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能力和黃河流域(陝西段)、渭河、漢江流域洪澇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凌汛災害、城市內澇、森林草原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加強氣象預警與災害預報的聯動,突出臨災預警,做好點對點精準預報和滾動更新,強化預警指向性。建設省市縣一體化氣象災害綜合風險評估...
張建雲在水文學和洪水預報領域是國際有重要影響的水利工程師之一。(英國皇家工程院評)張建雲從2006年擔任南京水科院院長以來,帶領全院職工不斷開拓創新,努力工作,刻苦鑽研,深化改革,全院科研、科技開發工作穩步快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評)張建雲多年來在科研領域有著勤奮嚴謹的態度和求實創新...
根據中小河流防洪保護區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合理確定中小河流治理標準、工程布局和建設模式,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優先治理洪澇災害易發、人口密集、保護對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2012年底前完成白沈溝、恰卜恰等12條試點中小河流治理任務,2013—2015年完成西納川、藥水河等其它60條中小河流重點...
構建氣象、水利、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互動共享的氣象風險預報預警體系,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流域區域洪澇、城市內澇、森林火災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建立健全多部門套用、多手段共享的新一代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責任單位:寧夏氣象局、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整體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森林、濕地、河流、湖泊、灘涂、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凍原等自然生態空間,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在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順應自然地理格局,避讓自然災害高風險區域,根據人口變化趨勢和...
——地質災害防治。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已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監測覆蓋率達100%;穩步推進地質災害隱患點整治銷號;地質災害易發區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和規劃區100%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水旱災害防治。基本建成不同河段分級設防的防洪減災體系,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基本達到防洪標準,重要...
建設易災區智慧型化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系統,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的預警準確率、精細度和提前量。鼓勵研發區域氣候預估模式,著重提升對未來 10—30 年的氣候預估能力。建立完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信息管理系統和預警信息發布平台,確保預警信息發布可達性、及時性和...
完善城市暴雨洪澇預警和應急回響機制。科學調度流域骨幹水利工程,實行病險水庫汛期空庫運行,提前轉移出險水庫下游影響區人員。推廣洪水風險圖社會化套用,預置搶險力量,落實避災場所和轉移路線,堅決避免重大人員傷亡及重大經濟損失。第二節 強化防洪薄弱環節建設 繼續實施中小河流治理。按照整流域推進、整河流治理的原則,...
華南沿海地區需做好防台應急工作,海南島、廣西南部和西部、廣東南部、雲南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發生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的氣象風險較高,需加強防範;沿海景區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沿海漁場、南海海域作業船隻及人員要注意防範較強風雨天氣的不利影響。颱風登入海南後,今天凌晨5點位於海南省昌江縣境內,就是北緯...
完成1028件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建設提速,開工建設63件主要支流、342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綜合治理長度2189千米。重點山洪溝防治力度持續加大,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不斷完善。二是避讓搬遷與治理工程穩步推進。全省實施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3300餘處,有效保護受地質災害直接威脅民眾約120餘...
1.強化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建立健全分災種的氣象風險預報預警體系,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海河流域區域洪澇、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海洋災害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和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支撐能力。完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提升預警信息發布覆蓋率、及時性和精準度。建立氣象災害鑑定評估制度...
繼續完善黃河幹流、湟水幹流、中小河流河道防洪措施,進一步加大農村河道和山洪溝的治理力度。建設跨濕地棧道系統及市民親水系統,設計建設符合本地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觀帶,樂都區規劃將慢行系統與文化產業走廊合併建設,沿綠帶建設步行和腳踏車系統,與城市慢行交通網路有機結合,美化亮化河道沿岸,並充分利用濕地景觀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