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徐樹錚麾下部隊
西北邊防軍總司令徐樹錚
第1混成旅旅長張鼎勛
第1混成旅旅長李如璋
西北邊防軍是北洋政府時期的軍隊番號,分為前期西北邊防軍和後期西北邊防軍。兩者並無傳承關係,僅僅是稱呼相同。前期西北邊防軍隸屬於皖系軍閥,其首領是徐樹錚。西北...
西北軍閥泛指清朝末年、中華民國初年在中國西北地區發跡的軍閥,主要成員有馮玉祥所統帥的“國民軍”。後來楊虎城所部17路軍也被稱為西北軍。於1919年改編為“西北...
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隸屬於皖系軍閥,其首領是徐樹錚。... 西北邊防軍建立後,於1919年10月出兵外蒙古,1919年11月17 日,外蒙古正式取消自治,回歸中國。1920年...
《北宋西北邊防軍中的一支勁旅-藩兵》是一篇1993年發表的文章,作者是任樹民。... 《北宋西北邊防軍中的一支勁旅-藩兵》是一篇1993年發表的文章,作者是任樹民。...
西北馬家軍(俗稱西軍)泛指統治西北地區的馬姓回族地方軍閥部隊。主要是盤踞青海、甘肅、寧夏的馬麒、馬安良、馬步青、馬步芳、馬鴻賓、馬鴻逵等部。他們的家族統治...
俄羅斯聯邦邊防軍(Пограничныевойск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簡寫:ПВ)是俄羅斯聯邦負責保衛國家邊界的部隊。...
11月26日,通電取消國民軍名義,並宣布自己解除國民軍總司令一職。1925年1月,馮玉祥在張家口就任了執政府的西北邊防督辦職。此後,國民軍稱為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
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簡稱東北軍,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唯 一海、陸、空編制齊備的軍隊。其前身為奉系軍閥張作霖所統率的軍隊,稱為奉軍。東北易幟之後編為國民革命軍...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
《西北民報》,民國時期西北邊防督辦公署在內蒙古創辦的機關報。1925年,西北邊防督辦馮玉祥,委託共產黨人蔣聽松創辦。社址設在包頭東河區西閣外北頭振業里。初期為...
邊防區,①在邊境按防衛和守備任務劃分的責任區域。②有的國家也指在這類區域設立的軍事組織。如20世紀70年代末,蘇聯設有西北、波羅的海沿岸、西部、外高加索、...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收復新疆,建設西北邊防。同時,在邊疆地區增加駐軍,配置新式槍炮,加強邊防力量;在北部和西北與沙俄接壤的邊界地段,增設一批卡倫,並...
11月26日,通電取消國民軍名義,並宣布自己解除國民軍總司令一職。1925年1月,馮玉祥在張家口就任了執政府的西北邊防督辦職。此後,國民軍稱為西北邊防軍,簡稱西北軍...
當年8月,根據西北軍區彭德懷司令員的命令,獨騎師首先派一個騎兵加強連進入西藏,進行偵查、探路和設站工作。騎兵連歷經艱險,吃盡苦難,終於征服了萬山之祖的崑崙山,...
這導致陳樹藩不安,兩方多次發生衝突,為此1919年北洋政府派徐樹錚出兵西北解決問題,其手下的軍隊改稱“西北邊防軍”。國民軍成軍 編輯 1921年8月,馮玉祥所部擴編...
以後段為北京政府陸軍總長,徐則任陸軍次長;段為國務總理,徐則任國務秘書;段為參戰督辦,徐則任西北邊防軍(前身為參戰軍)司令,可見二人一榮俱榮,步步相攜,段...
以屯田為重要手段對西域進行開發和建設,不僅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鞏固了祖國西北邊防。這是歷朝歷代“屯墾戍邊”的意義之所在。 [1] 屯...
8月29日,段祺瑞在任命孫岳為陝西軍務督辦的同時,任命馮玉祥以西北邊防督辦兼任軍務督辦。同時,將楊虎城部編為國民軍第三軍第3師,任楊為師長。同年9月國民軍第一軍...
軍區下轄特種快速反應部隊和第21集團軍、第47集團軍、新疆軍區、2個武警機動師。 蘭州軍區主要負責鎮守中國西北面的防線,同時也協助成都軍區負責在西藏阿里地區的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