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拼音: guǒ
部首:衣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4
五筆98:YJSE
筆順編號:4 1 2 5 1 1 1 2 3 4 3 5 3 4
統一漢字 U+88F9
基本字義
1、包;纏繞:~腳;把這包糖~好;~足不前
2、俚語方言:湖北省武漢周邊城市及江漢平原地區民眾生活中常被引用。仙桃話沔陽腔中的形容最具特色
方言解釋:形容主觀與客觀相互間的代溝。必然會有不同觀點建議。起初兩者間很難接受採納一方建議來協同。可能錯的一方換個立場角度又會成為對的。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磨合。最終要么形同陌路或相互扶持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衣,從果,果亦聲。“衣”指“人體被覆(巾)”、“人體遮蔽(布)”。“果”本指“果實”、“瓜果”,轉義指“成年男女身上類似瓜果的肉體組織(雙乳、
陰莖、
陰囊)”。“衣”和“果”聯合起來表示“用遮羞布把私處包纏起來”。
本義:用遮羞布包纏性器官。
引申義:對任何物體的包,纏。
說明:如果本字中的“果”不是指成年男女性器官,那么,就不必用“衣”偏旁,轉而可用“巾”等其他偏旁。日常生活中,臨時起意,脫下衣褲,紮緊袖筒褲筒,把它們當作樹下撿拾瓜果後用於盛放瓜果的口袋,這也是有的。不過“裹”字不像是為描述這種特殊情景而專門造的字。古代詞語“裹足”指女性用布條包纏雙足,使之變成男人喜歡的小腳,這也是涉及到性的一種現象。在“裹足”一詞里,“足”相當於性器官,即“果”)
2、 同本義 [wrap up;bind together]
富之以國裹。——《管子·君臣》。註:“謂財貨所
苞裹而藏也。”
乃取蒙沖頭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資治通鑑》
傷者手為裹創,死者厚棺殮,酹醊而哭之——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又如:裹束(包裹束縛);
裹足(包裹足部。亦作“果足”:盤纏,盤費);裹革(
馬革裹屍)
4、 攜帶 [bring]
吾聞開元中,下天富蕃,號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糧—— 唐·
孫樵《
書褒城驛壁》
5、 又如:裹糧策馬(攜帶糧食,鞭趕馬匹。形容忠義之士踴躍參軍的情景);裹持(包裹挾持,猶攜帶)
6、 停止 [stop]
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
齎盜糧者也。——秦· 李斯《諫逐客書》
7、 又如:
裹足(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裹足不前(纏住腳不前進。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
8、 包羅;籠罩 [surround]。如:裹合(糾合;聚集);裹掖(包圍);裹抹(遮掩)
9、方言:湖北省武漢周邊城市及江漢平原地區民眾生活中常被引用。武漢話,仙桃話,沔陽腔中的形容最具特色。
10、嫌囉嗦:緊~;太~了;你們都太~了,不要每次我回到家就緊~我了
11、貶指;或在兩人以上參與的場合中廢話太多,嚴重離題.近似故意浪費大家寶貴時間,在其他人眼裡感覺是總在自言自語重複論述件微不足道的事物
12、蔑稱,~神。~精。~婆。~死人。緊~打鬼。身處局外卻對某個進行中的事物積極的進行不間斷給出對或錯的建議,從而被當局者厭煩
常用詞釋義
武漢方言 裹筋 (糾纏不清或理不順。裹=搞或複雜的意思,如"裹不清白 "、"這題目滿裹人")
武漢的俚語土話
guǒjiǎo
(1)【foot-binding】∶舊時,把女孩子的腳用長布緊緊地纏住,使腳骨變成畸形。
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詳細,所以要問我怎么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
藤野先生》
(2)【long strip of cloth】∶也指裹腳用的長條布。
王媽媽的裹腳又長又臭
裹亂
guǒluàn
【pester;disturb;make trouble】 【方】∶擾亂;攪擾。
你成心裹亂還是怎么的。
裹腿
guǒtui
【puttee】 綁腿,以窄布條纏繞小腿部褲腿外邊,由踝至膝,或用皮革裹住,並用卡子或帶子固定的東西。
裹脅
guǒxié
(1)【force to take part;be under compulsion】∶用脅迫手段使人跟從【做壞事】
把被裹脅的人奪回來
(2)【coerce】∶【如借力量、權勢、暴力或恐嚇等】 約束、控制或支配而動搖個人的意志或欲望。
裹挾
guǒxié
(1)【coerce;be swept forward】∶【形勢、潮流等】把人卷進去,迫使其採取某種明確的態度。
(2)同“裹脅”
裹足
guǒzú
【foot-binding】 裹腳。喻指停足不前。
裹足不前
guǒzú-bùqián
【be at a standstill;hang a leg;hesitate to proceed】 停步不前,好像腳被纏住了一樣(多指有顧忌)
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三國演義》
常用詞語
裹筋 | 妝裹 | 展裹 | 氈襪裹腳靴 | 紮裹 | 蒸裹 |
御裹 | 一裹腦子 | 一裹圓 | 一裹窮 | 藥裹 | 妍皮不裹痴骨 |
鹽裹 | | 圍裹 | | 套頭裹腦 | 束裹 |
梳裹 | 梳裹箱 | 包裹 | | 胞裹 | 纏裹 |
纏頭裹腦 | 查裹 | 成裹 | 翠圍珠裹 | 兜裹 | 杜口裹足 |
封裹 | 服裹 | 覆裹 | 裹肚 | 裹脅 | 裹足不前 |
裹首 | 裹頭 | 裹瘡 | 裹角 | 裹帶 | 裹藥 |
裹糧 | 裹腰 | 裹屍馬革 | 裹腳 | 裹腿 | 裹梅花 |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裹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8
《唐韻》《韻會》𠀤古火切,音果。《玉篇》包也。《詩·大雅》乃裹餱糧。《莊子·大宗師》裹飯而往食之。
又《宋玉·高唐賦》綠葉紫裹。《注》裹,猶房也。
又《郭璞·江賦》濯穎散裹。《注》裹,謂草實也。
又《說文》纏也。
又《集韻》古臥切,音過。義同。
又《韻會》指所包之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