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賦

《高唐賦》是戰國末期辭賦家宋玉創作的一篇賦。此賦在序中通過對話寫了楚頃襄王之前的某位楚王與神女巫山歡會的故事。正文分六段,第一段寫雨後新晴而百川匯集時水勢奔騰澎湃之狀;第二段寫山中草木繁茂興旺,風吹枝條發出悲鳴聲宛如音樂,打動了各種人的心弦;第三段寫登山遠望,所見山勢高峻險惡,岩石崎嶇參差,山高穴深,怪石嶙岣,動人心魄;第四段寫登上高唐觀之側可見迥然不同的景象:芳草叢生,眾鳥和鳴,一些術士仙人正在聚會祈禱;第五段寫楚王奏樂畋獵的盛況;最後一段指出楚王如能進用賢才,就會精神通暢,延年益壽,不必去與神女相會。全賦辭釆瑰麗,鋪陳排比,刻意形容,句法多變化,行文氣勢貫通,通過誇張描寫給人一種壯美感,讀起來琅琅上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高唐賦
  • 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宋玉
  • 作品出處:《文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高唐賦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1。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2。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朝視之,如3。故為立廟,號曰‘朝雲’4。”
王曰:“朝雲始出,狀若何也5?”玉對曰:“其始出也,㬣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建羽旗6。湫兮如風,淒兮如雨7。風止雨霽,雲無所處8。”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9?”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10。上屬於天,下見於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11。”王曰:“試為寡人賦之12。”玉曰:“唯唯13。”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14。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曾累15。登巉岩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16。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穀之俱集17。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併入18。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19。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20。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21。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22。石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23。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㵝24。奔揚踴而相擊兮,雲興聲之霈霈25。猛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26。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鵰鶚鷹鷂,飛揚伏竄27。股戰脅息,安敢妄摯28?於是水蟲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織縱橫;振鱗奮翼,蜲蜲蜿蜿29
中阪遙望,玄木冬榮30。煌煌熒熒,奪人目精31。爛兮若列星,曾不可殫形32。榛林郁盛,葩華覆蓋33。雙椅垂房,糾枝還會34。徙靡澹淡,隨波暗藹35。東西施翼,猗狔豐沛36。綠葉紫裹,朱莖白蒂37。纖條悲鳴,聲似竽籟38。清濁相和,五變四會39。感心動耳,迴腸傷氣40。孤子寡婦,寒心酸鼻41。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42
登高遠望,使人心瘁43。盤岸巑岏,裖陳磑磑44。磐石險峻,傾崎崖隤45。岩嶇參差,縱橫相追46。陬互橫啎,背穴偃跖47。交加累積,重疊增益48。狀似砥柱,在巫山下49。仰視山巔,肅何千千50。炫耀虹蜺,俯視崝嶸51。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52。傾岸洋洋,立而熊經53。久而不去,足盡汗出54。悠悠忽忽,怊悵自失55。使人心動,無故自恐56。賁育之斷,不能為勇57。卒愕異物,不知所出58。縰縰莘莘,若生於鬼,若出於神59。狀似走獸,或象飛禽60。譎詭奇偉,不可究陳61
上至觀側,地蓋厎平62。箕踵漫衍,芳草羅生63。秋蘭茝蕙,江離載菁64。青荃射干,揭車苞並65。薄草靡靡,聯延夭夭66。越香掩掩,眾雀嗷嗷67。雌雄相失,哀鳴相號68。王雎鸝黃,正冥楚鳩69。姊歸思婦,垂雞高巢70。其鳴喈喈,當年遨遊71。更唱迭和,赴曲隨流72。有方之士,羨門高溪73。上成鬱林,公樂聚谷74
進純犧,禱琁室75。醮諸神,禮太一76。傳祝已具,言辭已畢77。王乃乘玉輿,駟倉螭,垂旒旌,旆合諧78。紬大弦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79。於是調謳,令人惏悷憯淒,脅息增欷80。於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81。傳言羽獵,銜枚無聲82。弓弩不發,罘䍐不傾83。涉漭漭,馳苹苹84。飛鳥未及起,走獸未及發。何節奄忽,蹄足灑血85。舉功先得,獲車已實86
王將欲往見,必先齋戒87。差時擇日,簡輿玄服88。建雲旆,蜺為旌,翠為蓋89。風起雨止,千里而逝90。蓋發蒙,往自會91。思萬方,憂國害92。開賢聖,輔不逮93。九竅通郁精神察,延年益壽千萬歲94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昔者:從前。楚襄王:即楚頃襄王熊橫,戰國末期楚國的一位君主,楚懷王之子。雲夢:“雲”是地名,楚人名澤中曰“夢”,“雲夢”本指雲地之“夢”,後來這個大湖向東向南轉移,以後漢江以北、以南的“夢”便都稱之為“雲夢”。漢北雲夢到春秋中葉以後逐漸淤塞,終至變成陸地,故從春秋以後便成了楚王的遊獵區。台:高台,台館。高唐之觀(guàn):即“高陽之觀”,楚人祭祀先祖的高陽之台。唐、陽,古音通,高陽為帝顓頊的姓氏,是楚之先祖。一說“高唐”為山名,誤。觀,祀神的高樓,立於巫山之上。有人讀為“guān”,指高唐的景象,似誤。崪(zú):山峰高而險,此處形容雲氣如高峻的山。須臾:片刻,一會兒。
  2. 先王:楚頃襄王之前的楚國君王之一。舊說多以為即楚懷王,似過於拘泥。怠:疲倦。晝寢:白天小睡。巫山之女:巫山的神女,其形象與《山海經》、《莊子》所說“帝女”死而所化之神女一致。今人或以為即楚之先祖,因為楚之雲夢為楚之祀高禖之地,為男女幽會禱子之所,雲夢的神便是楚之高禖,故高唐神女原是楚之高禖,“以先妣而兼神禖”,曾是楚始祖神。但宋玉筆下的神女是“楚人崇拜的一位女神”,已變成“一個美麗多情,飄忽來去,可遇而不可犯的有著高貴身份的美女形象”。巫山:先秦時楚人所說的巫山,非今長江三峽中的巫山。其地處漢水以南,長江北岸,在漢水以南的雲夢澤一帶。為高唐之客:是高唐的來客。願薦枕席:神女欲自薦於枕席之上,以求親昵歡愛。薦,進。王因幸之:楚王與神女在夢中歡合。幸,指君王的親臨,特指與女子的同房。
  3. 巫山之陽:巫山的南面。陽,《文選》李善註:“山南曰陽。”高丘之阻:高山上險要處。高丘,神女所居之高山。《離騷》“哀高丘之無女”亦以“高丘”與“女”相聯繫。阻:險要地帶。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神女清晨變化為雲霞,傍晚又化為流動的雨絲。行,流動,傳布。《周易·乾卦》之《彖辭》:“雲行雨施。”陽台:當是上文所云楚之先王晝寢、夢中與神女相會之處,後又稱之為“陽雲之台。或以為即前之高唐(陽)觀,誤。蓋楚王晝寢不當在祭祀先祖之觀內。
  4. 號曰‘朝雲’:以上一段屢被古人徵引,但文字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版本:①《文選注·卷三十一》(江淹雜體詩三十首之十一·潘黃門岳述哀》“爾無帝女靈”句):《宋玉集》云: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野,望朝雲之館,有氣焉。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此是何氣也?”玉對曰:“昔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自云:‘我,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聞王來游,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乃言:‘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而視之,果如其言。’為之立館,名曰‘朝雲’。”②《文選注·卷十六》(江淹《別賦》“惜瑤草之徒芳”句):宋玉《高唐賦》曰:我,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為草,實曰靈芝。③《襄陽耆舊傳》(《渚宮舊事卷三·周代下》引):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朝雲之館,其上有雲氣,變化無窮。王曰:“何氣也?”玉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曖乎若雲,皎乎若星,將行未止,如浮忽停。詳而觀之,西施之形。王悅而問之。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乎巫山之台。精魂為草,摘而為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聞君游於高唐,願薦寢席。’王因幸之。既而言之曰:‘妾處之羭,尚莫可言之。今遇君之靈,幸妾之搴,將撫君苗裔,藩乎江漢之間。’王謝之。辭去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王朝視之,如言。乃為立館,號曰‘朝雲’。”王曰:“願子賦之,以為楚志。”④《襄陽耆舊記》(《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九·人事部四十·應夢》引):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野,將使宋玉賦高唐之事,望朝雲之館,上有雲氣,崪乎直上,忽而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宋玉曰:“此何氣也?”對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晝寢,夢一婦人,曖乎若雲,煥乎若星,將行未至,如浮如停,詳而視之,西施之形。王悅而問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實為莖之(靈芝),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聞君游於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④《水經注卷三十四·江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
  5. 若何:如何,怎樣。
  6. 㬣(duì):茂盛的樣子。榯(shí):木竹直立的樣子。晰:光亮,明亮,一作“晣”。姣姬:美女。袂(mèi):衣袖。鄣(zhāng)日:遮蔽日光。鄣,一作“障”。所思:所思念的人。偈(jié):快速賓士。《廣雅·釋詁一》:“偈,疾也。”駟馬:套著四匹馬的車子。古制,一車四馬,故稱。或簡稱“駟”。建:樹立。羽旗:飾有鳥羽的旌旗。
  7. 湫(qiū):清涼。淒:寒冷。
  8. 風止雨霽(jì),雲無所處:朝雲飄散,如同淒涼的風雨驟然停止,無處尋覓。指神女行蹤神秘,變化莫測。霽,雨止,天放晴。
  9. 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自稱的謙詞。方今:正今,如今。
  10. 顯:顯著,顯赫。臨望:登高遠望。臨,從高處向下看。廣:廣大。普:普遍,齊備,指山上萬物齊備。祖:始。
  11. 上屬(zhǔ)於天,下見於淵:高唐向上與天連線,向下俯視深淵。屬,連線。稱(chēng):述說。論:講述。
  12. 賦之:鋪陳高唐的山川景物。賦,鋪陳其事。
  13. 唯唯:恭敬應諾之詞。
  14. 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高唐龐大的形體,沒有什麼物類能夠與之匹配比擬。惟,句首語氣助詞,無實在意義。大體,高大的形體。殊,絕。儀比,匹配,比擬。
  15. 巫山赫其無疇(chóu)兮,道互折而曾(céng)累:巫山之高大顯赫,無物可與其相比。赫,高大顯赫。疇,匹配,同類,後作“儔”。有人將高唐與巫山分為二山對立起來,則此句意為:巫山儘管高大顯赫,但也無法與高唐相比。按:此說不妥。因為不僅與上句句意重複,且與前文文義不合。高唐觀與朝雲廟均應是立於巫山之上的。互折:互動曲折。曾累,山徑重重疊疊。曾,通“層”,重疊。
  16. 巉(chán)岩:高險的山岩。巉,險峻的樣子。臨:向下看。阺(dǐ):土山坡。稸(xù):同“蓄”,積聚
  17. 百穀:眾多山谷之水。
  18. 濞(pì):洪水暴發聲。洶洶:波濤奔涌的樣子。無聲:指波濤的聲音壓過了其他一切聲音,只聽見水聲,沒有其他聲音。潰(kuì):眾水合流的樣子。淡(yān)淡:水平滿的樣子。
  19. 滂(pāng):水盛漫流的樣子。洋洋:盛多,廣大。四施:指水流向四方。蓊(wěng)湛湛而弗止:水勢盛大且奔流不止。蓊,聚集的樣子。湛湛,水盈滿的樣子。
  20. 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mǔ):遠風吹來,波浪湧起,起伏的波浪猶如附在山上的孤壟。麗,附。畝,田壟。
  21. 勢:水勢。薄(bó)岸:衝擊崖岸。薄,通“博”,搏擊。隘(ài):狹隘之處。交引:水流交匯而倒流。卻會:後退而匯合於上游。
  22. 崪(cuì):通“萃”,聚集。中怒:指水中怒濤。碣(jié):海邊的山。
  23. 石礫(lì):小石。磥(lěi)磥:形容石頭很多。磥,同“磊”,石磊積的樣子。相摩:指水急石流,自相摩厲。巆(yíng):象聲詞,水石相擊聲。礚(kē)礚:碎石水中相擊聲。礚,同“磕”,象聲詞。
  24. 溺(nì)溺:淹沒。瀺灂(chán zhuó):大石在水中出沒的樣子。沫:浪花,水沫。潼(tóng)潼:水力撞擊的樣子。厲:起。澹(dàn)澹:水波起伏貌。盤紆(yū):迂迴曲折,這裡形容水流迴旋。淫淫:流得很遠的樣子。溶㵝(yì):水盪動的樣子。
  25. 奔:水波奔騰,這裡代指水波,與下句“雲興聲”之“雲”相對。揚踴(yǒng):形容水波奔湧上揚。相擊:指浪濤相擊。云:形容波濤湧起時如雲一般。興聲:作聲。霈(pèi)霈:象聲詞,形容浪濤相擊發出浩大的聲響。
  26. 跳:同“逃”,逃亡,逃跑。駭(hài):驚駭。妄奔走:指野獸胡亂地奔跑。妄,胡亂,隨意。馳邁:賓士。邁,出行,遠行。
  27. 豺(chái):獸名,俗稱豺狗。犬科動物,形似狼,較瘦小,吠聲如犬,毛色赤棕或灰黃,尾末端黑色,腹部和喉白色。性貪殘,好群居,常集體攻擊人畜。兕(sì):古代犀牛一類的獸名,皮厚,可以制甲。失氣:喪失勇猛之氣。恐:驚恐。喙(huì):疲睏。雕:大型猛禽,又叫鷲。鶚(è):鳥名。性兇猛,常在江河湖泊及海濱一帶飛翔,捕食魚類。故又稱魚鷹。鷂(yào):雀鷹的俗稱,今通稱“鷂鷹”、“鷂子”,形體像鷹而比鷹小,背灰褐色,腹白帶赤,捕小鳥、小雞為食。飛揚:高飛。伏:伏匿。竄:逃竄。
  28. 股戰脅息,安敢妄摯:各種猛禽猛獸被嚇得戰戰兢兢,氣喘吁吁,喪失勇猛之氣。股戰,兩腿戰慄、發抖。股,大腿。脅息,屏氣,不敢呼吸的樣子。摯:通“鷙”,狠,兇猛。
  29. 水蟲:水中的動物,魚鱉之屬。暴(pù):曬,今作“曝”。乘:升,登。渚(zhǔ):水中小洲。陽:水的北面。黿(yuán):大鱉。鼉(tuó):揚子鱷。鱣(shàn):鱔魚。鮪(wěi):魚名,鱘魚、鰉魚的古稱。交積縱橫:形容處在渚上的水蟲縱橫交錯地聚集堆積在一起。翼:指魚鰓邊的小鰭。蜲蜲蜿蜿:形容魚類盤旋曲折前行的樣子。
  30. 中阪(bǎn):山坡間。阪,同“坂”,山坡。玄木:指山上幽深的林木。榮:指草木繁茂、盛多。
  31. 煌煌熒熒:指草木花色鮮明。奪人目精:耀人眼目。目精,眼珠。
  32. 爛兮若列星:像群星那樣燦爛。曾(zēng):副詞,相當於“乃”、“竟”。殫(dān)形:窮盡其形。殫,盡,窮盡。
  33. 榛(zhēn)林:叢生的樹木。一說指榛林,榛樹林,亦可通。郁盛:茂盛的樣子。葩(pā)華:華美的花。葩,本指草木的花,引申為華麗、華美。覆蓋:指花葉掩映,遮蓋襯托。
  34. 椅(yī):木名,即山桐子,落葉喬木。垂房:房生。房生是植物開花、受粉、結果的一種形態。房,也可代稱果實。糾枝:彎曲下垂的樹枝,一說指枝條交錯。還會:相互交錯。
  35. 徙靡澹淡,隨波暗藹(ǎi):樹木枝葉隨風搖曳,宛如水波蕩漾;樹蔭在水面上拂動,昏暗不明。徙靡,指樹木枝葉隨風往來搖動倒伏。澹淡,水波蕩漾的樣子。隨波,這裡指樹影隨水波蕩漾。暗藹,指樹蔭遮在水波上形成的昏暗的樣子。
  36. 東西施翼:樹木的枝條如鳥舒展羽翼一般伸向四方。東西,這裡東西泛指四方。猗狔(yī nǐ):柔弱下垂貌。豐沛:枝葉繁茂。
  37. 紫裹:紫色的果實。朱:一作“丹”。蒂(dì):花、瓜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
  38. 纖條悲鳴,聲似竽籟(yú lài):樹木纖細的枝條在風中發出悲切的鳴聲,猶如竽籟合奏一般動聽、感人。竽,古代一種簧管樂器,形似笙而略大。籟,古代的管樂器,一指三孔龠,又可指簫。
  39. 清濁:指樂聲之清越和重濁。相和(hè):相應和。五變:指五音清濁緩急之變。五音指古代音樂中的五個音階,即宮、商、角、徽、羽。四會:四方之聲與之相會合。
  40. 感心動耳,迴腸傷氣:風吹枝條發出的悲切鳴聲動聽感人,迴轉人腸,傷斷人氣。這是誇張的說法,形容感人至深。
  41. 孤子寡婦,寒心酸鼻:孤兒寡婦聽了,心寒戰慄,鼻酸淚出。孤,少而無父謂之孤。寒心,戰慄。
  42. 長吏隳(huī)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嘆息垂淚:罷官的長吏聽了,憂愁不已;失意的賢士聽了,嘆息落淚。長吏,職位尊顯的官吏。隳官,廢失官職。失志,失意。
  43. 瘁(cuì):病困。
  44. 盤岸巑岏(cuán wán),裖(zhèn)陳磑(ái)磑:迂迴曲折的岸邊是重巒疊嶂而又高峻的山峰。盤,迂迴曲折。巑岏,山高銳的樣子。裖,重疊密集堆在一起。陳,羅列。磑磑,高貌。
  45. 磐(pán)石:大石。傾崎崖隤(tuí):指山崖傾斜像要崩落下來。崎,傾側不正的樣子。隤,崩頹,墜下。
  46. 岩嶇:山崖險峻。參差(cēn cī):高低不平。縱橫相追:形容山勢縱橫交錯,宛如互相追逐。
  47. 陬(zōu):山角,角落。橫啎(wǔ):橫逆。啎,同“牾”,逆。背穴偃跖(yǎn zhí):山石高下錯落,彼此仿佛伏臥踩踏一般。背,脊背,引申為隆起。穴,洞穴,引申為下陷。偃跖,俯臥踩踏。偃,伏,臥;跖,踩踏,一作“蹠”。
  48. 交加累積,重疊增益:山石交相累積、重疊,山勢愈加高險。交加,(山石)交相累積。疊,一作“壘”。
  49. 狀似砥(dǐ)柱,在巫山下:山石累積,狀若砥柱,在巫山下聳立。似,一作“若”。砥柱,山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北黃河急流之中,因其形如柱,故名。下,一作“之下”
  50. 肅:形容山勢肅穆。千千:通“芊芊”,此指山色濃綠。
  51. 炫耀虹蜺(ní):形容山巔之高峻,如彩虹在天上炫耀。蜺,同“霓”,虹的一種,也叫“副虹”。崝嶸(zhēng róng):幽深險貌。崝,同“崢”。
  52. 窐寥(wā liáo):空深、幽深的樣子。窈冥(yǎo míng):深遠昏暗的樣子。不見其底,虛聞松聲:山高谷深,看不見谷底,只聽見松濤聲。
  53. 傾岸:傾斜的崖岸,形容崖岸高峻,仿佛要傾倒一樣。洋洋:水勢盛大。立而熊經:人站在危岸上膽戰心驚,呼吸緊張,有如熊攀樹而自立。熊經,中國古代一種導引養生的方法,其直立之狀若熊攀樹。經,直立。
  54. 久而不去,足盡汗出:傾岸之勢,阻險之處,人所懼見,心自戰懼,足下流汗而出。
  55. 悠悠忽忽:形容人精神恍惚,不知所措的樣子。怊悵(chāo chàng)自失:迷惘不知所措的樣子。怊悵,同“惆悵”,失意的樣子。
  56. 心動:膽戰心驚。動,驚。無故自恐:無緣無故地感到恐懼。
  57. 賁(bēn)育之斷:像孟賁夏育那樣有決斷的勇士,面對這樣的險境,也會失去勇敢決斷的勇氣。賁,孟賁,戰國時期的勇士,衛人。育,夏育,戰國時期衛國的勇士。
  58. 卒愕(cù è)異物,不知所出:山岩形貌奇詭,仿佛怪異之物猝然而出,令人驚愕而不知其從何而來。卒,突然。愕,通“遌”,遇到。
  59. 縰(xǐ)縰莘(shēn)莘,若生於鬼,若出於神:眾多的怪石,猶如出自鬼斧神工一般。縰縰,眾多的樣子。莘莘,眾多的樣子。
  60. 狀似走獸,或象飛禽:有的怪石像奔走的野獸,有的像飛翔的禽鳥。
  61. 譎詭(jué ɡuǐ):怪異,變化多端。不可究陳:不能窮盡陳述山石的詭異。究,窮盡。
  62. 觀:指高唐觀。蓋:語氣詞,用在句中。厎:平坦。
  63. 箕踵(jī zhǒng):指山勢像簸箕的後跟一樣,前闊後窄。踵,本指腳後跟,這裡指箕的底部。漫衍:廣平的樣子。羅生:排列生長。
  64. 秋蘭:即古所謂“蘭草”,而不是蘭花(春蘭)。蘭草葉莖皆香,秋末開淡紫色小花,香氣更濃,故曰“秋蘭”。茝(zhǐ):即白芷,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蕙:即蕙草、薰草,豆科草本。江離:即江蘺,多年生草本植物,傘形花科,葉有香味,也即大葉芎藭。載:則。菁(jīng):花,開花。
  65. 荃(quán):即蓀,俗稱石菖蒲,有香味,可以殺蟲。射(yè)乾:草名,根可人藥。揭車:一種香草。苞並:叢生。
  66. 薄草:草叢生。薄,草聚生。靡靡:相依倚貌。聯延:綿延不絕。夭夭:茂盛的樣子。
  67. 越香:香氣四溢飄散。掩掩:香氣濃郁。雀:在此是鳥的通稱。嗷嗷:鳥雀哀鳴聲。
  68. 雌雄相失:雌鳥和雄鳥相離散。相號(háo):互相呼叫。
  69. 王雎(jū):鳥名,即雎鳩。鸝黃:鳥名,即黃鸝。正冥、楚鳩:均為鳥名。
  70. 姊歸:鳥名,一名“子規”,杜鵑鳥的別名。思婦:鳥名。傳說有婦登北山,絕望愁思而死,因以為名。垂雞:鳥名。高巢:在高處築巢。
  71. 喈(jiē)喈:象聲詞,鳥和嗚聲。當年遨遊:眾鳥嬉鬧遊樂。當年:清朱琦《文選集釋》認為應作“當羊”。年,為“羊”之誤。“當羊”即“尚(chán)羊”,逍遙的意思。遨遊:遊樂。一說“當年”指先王游高唐事,飛。
  72. 更唱迭和(diéhé),赴曲隨流:眾鳥輪流鳴叫,互相唱和,其鳴聲如同歌曲一樣婉轉。赴曲,鳥兒嗚叫如同歌曲。隨流,隨鳥聲而成曲;一說其聲與流水聲相應,亦通。
  73. 有方之士:即方士,指古代求仙煉丹,自言能長生不死的人。羨門高溪:方士羨門高溪
  74. 上成、鬱林、公樂、聚谷:都是方士名。
  75. 進:獻祭。純犧:古代供祭祀用的純色牲畜。禱:祈禱求福。璇室:用美玉裝飾的宮室。
  76. 醮(jiào):祭祀。禮:敬神以求福。太一:又作“泰一”,天神中最尊貴者。《楚辭·九歌》有“東皇泰一”,漢武帝郊祀亦有“太一”。
  77. 傳祝已具,言辭已畢:巫祝傳告神靈之意已完備,禱辭誦讀也已結束。言辭,祝禱辭。
  78. 王:指楚先王。玉輿:用美玉裝飾的車子。駟倉螭(chī):駕著青色馬拉的車。駟,古代以四匹馬駕一輛車,故常稱駕車的四馬及四馬所駕的車為駟,此處用作動詞,指駕車。倉螭:蒼螭,蒼龍。古人相馬稱特別高大、罕見的駿馬為‘龍’。垂旒旌(liú jīng):車上懸掛著旌旗。垂,懸掛。旒,古代旌旗直幅、飄帶之類的下垂飾物。旌,古代旗桿上端飾有氂牛尾或兼飾有五色鳥羽的旗子,這裡是旗的通稱。旆(pèi):古代旗幟尾部鑲嵌的帛制的狀如燕尾的垂旒,這裡泛指旌旗。合諧:指畫有各種圖案和裝有不同飾物的旌旗迎風飄揚、舒捲自如。
  79. 紬(chōu)大弦而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抽引大弦奏出的雅正之音與寒風相合更讓人感到悲傷。紬,抽引,形容彈奏。大弦,古代琴、瑟、琵琶等弦樂器的官聲弦。雅聲:典雅、純正的樂曲。流:流布,傳揚。冽風:寒風。
  80. 調謳(diào ōu):調節歌聲。惏悷(lǐn lì):悲傷的樣子。憯(cǎn)淒:憂傷悲涼。憯,一作“慘”。脅息:屏息斂氣。增欷(xī):嘆息不已。增,一作“曾”。
  81. 縱:放縱。獵者:跟隨先王遊獵的人。基趾:這裡借指手下簇擁的人馬。如星:指布列士卒如群星在天。
  82. 傳言:傳達先王的命令。羽獵:狩獵者。古代帝王狩獵,士卒背著羽箭隨從,故稱羽獵。羽,箭翎,代稱箭。銜枚無聲:士卒口中含枚,禁止其喧譁。枚,古代狩獵或行軍襲擊敵人時,令士卒銜枚,用來禁止喧譁。枚狀如箸而短。
  83. 弓弩(nǔ):泛指弓。弩,用機栝發箭的弓。罘䍐(fú hǎn):泛指捕鳥獸的網。罘,古代一種附設有機關的捕鳥獸的網。䍐,同“罕”,捕鳥用的長柄小網。
  84. 涉:徒步渡水。漭漭:水面寬廣遼闊。馳:馬疾行。苹苹:草叢生的樣子。
  85. 何節:指將帥持符節指揮狩獵活動。何:通“荷”,執,持,一作“弭”。節,符節。奄忽:迅疾,指時間短促。蹄足灑血:禽獸的蹄足流血,指禽獸已被殺傷。
  86. 舉功先得:指獵手都想爭先得到大功。舉功,大功。舉,全。先,爭先。獲車已實:指裝載獵物的車子已滿。
  87. 王:指楚頃襄王。往見:往見神女。齋戒:古人在舉行祭祀或典禮之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整潔其心,以示虔誠、莊敬。
  88. 差時擇日:選擇吉日良時。差,選擇。簡輿:減省車輛從人。玄服:黑色的禮服。
  89. 建:樹立。雲旆(pèi):雲旗,以云為旗。翠為蓋:用翠鳥的羽毛裝飾車蓋。翠,鳥名,即翡翠,又名翠鳥,這裡指翠鳥美麗的羽毛。
  90. 風起雨止,千里而逝:待風起雨止,不遠千里而往會神女。
  91. 蓋發蒙,往自會:應表述為“往自會,蓋發蒙”。會,指與神女相會。發蒙,啟發蒙昧。
  92. 思萬方:思慮四方之事。萬方,萬邦,四方。憂國害:憂念國家之利害得失。
  93. 開賢聖,輔不逮:《文選》李周翰註:“開賢聖之路,以補思慮之不及。”即舉用賢聖之人,以輔佐君王之不足之處。
  94. 九竅通郁:九竅通暢。九竅,九孔,指耳、目、口、鼻等七竅以及前陰、後陰。郁,鬱結。精神察:神清氣爽。察,清明,一作“察滯”。胡克家文選考異》:“‘察’字韻上‘逮’下‘歲’自協,以七字為一句,但傳寫者誤,因注中‘郁滯不同也’妄添於下。”延年益壽:延長天年,增益壽命。千萬歲:千歲萬歲,指長壽。按:“延年益壽千萬歲”應是當時用以祝禱的成語,所謂“千秋之祝”。這種祝禱語在漢代的鏡銘與樂府中一直流傳了下來。

白話譯文

從前,楚頃襄王和宋玉一起到雲夢台遊覽,他們憑高遠望,只見高唐觀之上呈現出很為獨特的雲氣,初看像高峻的山峰,很快又改變了形狀,頃刻之間千姿百態,變化無窮。頃襄王看到後問宋玉說:“這是什麼雲氣?”宋玉回答道:“這就是所謂的朝雲。”頃襄王問:“什麼叫朝雲?”宋玉說:“從前,先王曾到高唐來遊獵,有一天,他感到睏倦了,白天就在那裡睡著了。夢見一位婦人對他說:‘我是巫山之女,在高唐作客,聽說您到高唐來遊獵,我願意為您鋪好枕頭和蓆子。’於是先王就和她同寢。她辭別時對先王說:‘我在巫山的南面,高山的險要處,清晨是雲,傍晚是雨,每天早晚,生活在高唐之下。’第二天早晨,先王起來一看,果然像她所說的那樣。於是就為她建造廟宇,稱為‘朝雲’。”
頃襄王問道:“朝雲剛出來的時候,形狀是什麼樣的?”宋玉回答說:“她剛出來的時候,茂盛像挺拔蒼翠的松樹,稍過一會兒,鮮明得像婀娜多姿的美女。她揚起長袖遮住日光,像在盼望她所思念的情人。一會兒又改變了樣子,迅猛得像駕車疾馳,又像高高樹立的羽旗,清涼像微風,悽然如下雨。等到風停雨住,雲消霧散,無處可尋。”襄王問:“我如今可以游賞一番嗎?”宋玉說:“能。”頃襄王問:“那裡的情形怎么樣?”宋玉回答說:“那裡高峻而廣闊,憑高眺望可以看得很遠很遠;同時寬廣無邊,萬物仿佛從那裡生出。那裡上接青天,下臨深淵,珍奇怪異,瑰麗偉岸,難以說盡。”襄王說:“你試為我說說看。”宋玉況:“是。”
那高唐的大概形貌,絕無什麼東西可能和它相比。以巫山那樣盛大,也無法與它匹敵,道路錯綜曲折,橫斜而上。登上峻峭的山岩向下望啊,只見那長長山坡下蓄積的深深潭水。遇上雨後初晴,遠觀百川匯流,只見波濤洶湧,卻聽不到聲音。川水交流,水滿四溢,聚水成潭,深不可測。大風吹來而水波湧起啊,浪濤就像附在山上高高突起的田壟。大水驚濤拍岸,遇到險隘之處,撞擊倒流會合於上游。兩浪相合,怒濤奔涌掀起高高的浪峰,就像航行在海上望見海邊的人山一樣。巨石累累,水波衝擊,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激流吞沒巨石,巨石在水中時隱時現。波浪滾滾,巨浪高掀,水波蕩漾,盤旋曲折,如雲如霧,濤聲陣陣。猛獸聞聲而驚恐,東奔西跑而逃向遠方。虎豹豺狼、犀牛一類猛獸失去平時的氣勢而驚恐萬狀。鵰鶚鷹鷂,有的高飛,有的伏竄躲藏,戰戰兢兢,連氣不敢出,又怎敢氣焰囂張?於是水中一些動物也都受驚而露出水面,爬到水洲的北面。黿鼉鱣鮪,東躺西臥,積壓在一起,張開鱗甲,振起魚鰭,遊動身軀,紛紛攘攘。
站在山坡向遠處望,幽深的樹林冬天仍長得很繁茂。光彩鮮明,令人眼花繚亂,如燦爛的群星,很難完全描繪出來。榛林鬱鬱蔥蔥,繁花盛開,鮮花綠葉,掩映覆蓋。對對山桐果實纍纍,枝葉彎曲錯雜相交。輕風吹拂,枝葉倒影隨波飄蕩,不甚分明,向外伸展的枝條就像飛鳥張開的翅膀,繁茂柔美。綠葉紫花,紅莖白蒂,微風吹動纖細的枝條,發出陣陣悲鳴,就像竽籟奏出的樂聲,聲音清濁相和,如五音變化,與四方之聲會合。聲音悽愴動人,令人聞之感動,迴腸盪氣。孤兒寡母,為之傷心落淚,長官廢職,賢土失意,使人愁思無盡,嘆息流淚。
登高遠望,使人憂傷。曲折的崖岸,山峰峻峭,整齊排列,高大巍峨,盤石險峻,傾斜崎嶇,仿佛要從山崖上倒塌下來一樣。山岩崎嶇,參差不平,縱橫交錯,好像互相追逐。山腳之下,山石橫臥,堵塞道路,山邊有深幽的洞穴,下邊像踏著汁么東西,山石交加堆積,重重迭迭而更顯得高大,形狀就像中流砥柱,屹立在巫山之下。抬頭看山頂,秋冬之際的山色濃綠異常,仿佛虹霓那樣光輝耀眼。俯視山下,幽暗空曠,深不見底,只聽到陣陣松濤聲。崖岸傾頹,有如洋洋大水之聲。野熊直立起來,爬到樹上縮成一團,久久不敢離開,腳心冷汗淋漓。悠悠忽忽,迷惘不知所措,令人心驚,無故恐懼,縱有古代勇士孟賁、夏育那樣的決斷,也難以做出勇敢的事來。又如突然遇到怪物,感到驚愕,不知從何處而來。怪石林立,形態各異,如出於鬼斧神工,有的像奔跑的野獸,有的像飛翔著的禽鳥,變化多端,瑰奇魁偉,難以推究陳述。
登上高唐觀的一側,地勢平坦,山勢形狀像簸箕的後部,前闊後窄,連綿不斷。芳草遍地,秋蘭、茝、蕙和江離等鮮花盛開,青青的荃草、射干、揭車等香草叢生。草樹繁密,連綿不斷,茂盛而艷麗。濃郁的香氣傳到很遠的地方,群鳥號叫,雌雄相失,相對哀鳴。魚鷹、黃鶯,正冥、楚鳩、子規、思婦,垂雞鳥,都把巢築得高高的,百鳥合鳴,當年樂游,此起彼伏,鳴叫唱和如同歌曲傳向遠方。有法術的羨門、高溪、上成等眾多仙人,樂於共同在山上會餐。
供奉祭祀是純一色的家畜,在用寶石裝飾的宮室中,向眾神祈禱。祭祀天神,祝禱辭已準備好,禱告結束後君王才乘坐玉輿,駕著青色蛟龍,配合協調的各色飾有垂旒的旌旗迎風飄揚。撥動琴弦,傳出典雅的樂聲,寒風吹過,更增添一層悲哀。於是重整歌聲,再彈一曲,令人悲傷悽慘,屏息傾聽,又增哀嘆。於是就讓打獵的人縱馬馳騁,地上人馬足跡多如天上的星星。遍告羽林騎士,不許出聲。弓箭不射,捕網不張,人馬在大水中跋涉,在草地中賓士,群鳥還沒來得及飛,野獸還沒有來得及逃,就在車馬暫停的片刻,已是馬蹄濺血,那捷足先登的獵手,已將獵物裝滿了車。
君王想去親自一游,一定要先沐浴齋戒,選擇良時吉日,減少車騎隨從,穿上黑色衣服,車上樹立起飾有雲氣的旗,以虹霓為旗,以鳥羽做車蓋。快如風起雨止,千里之遙,轉眼即逝。君王與神女相會,就如同啟發蒙昧一般。君王應時時為天下人著想,為國家禍患憂慮,進用賢才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就能九竅開通,精神清明,延年益壽,萬壽無疆。

創作背景

此賦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就內容來看,此賦與《神女賦》前後屬連、相互銜接,當作於宋玉任文學侍臣、甚得襄王信任之時。又由賦首“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之句可知,此賦應是宋玉高唐之游後的追記之語。關於此賦以及《神女賦》的真偽,自清人崔述提出“假託成文”的觀點後,陸侃如、劉大白、游國恩等先生就其人稱、詞語掌故、用韻、流傳等問題予以懷疑。不過,經過現代學者的考證,這些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且此二賦在東漢傅毅《舞賦》中已被提及:“楚襄王既游雲夢,使宋玉賦高唐之事。”在此之前的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於是楚王乃登陽雲之台”一句,便被三國魏孟康與晉人徐廣認為是用了“宋玉賦高唐”的典故。可見此賦的流傳也是較早的,故當是宋玉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賦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通過對話寫了楚王與神女巫山歡會的故事,引起楚襄王意馬心猿,欣然神往。雖為序文,但與正文形成緊密整體,文筆精彩,故事引人入勝,自然引起下文。一開始以奇景的突現給全賦蒙上了一重縹緲的疑雲,由此引出先王當年晝寢高唐得遇巫山之女的美麗傳說。“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淡淡的起筆似乎一無驚人之語,卻如淙淙的流泉,把讀者引向早已消逝了的雲夢古澤之中。隨著君臣二人的偶而抬頭,賦中陡然湧出一派令人驚愕的奇氣:只見高唐觀上空,“獨有雲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山澤間之有雲氣,本為常事,但眼前的雲氣,偏偏只停留在遠處的高唐觀上,而且升騰如山,瞬息萬變,讓人不免要脫口而呼:“此何氣也?”接著,作者並不急於將那位作客高唐的多情神女呼出,因為此刻君臣二人還只在雲夢之台對高唐觀的遙望之中,楚襄王的全部興趣也只集注在那一派“崪兮直上”的雲氣上。故而作者的落筆仍在遠處“忽兮改容”的朝雲之氣,進一步描摹它“始出”、“少進”中的奇妙變幻之態。有了巫山之女與先王夢遇和“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綺麗傳說作背景,楚襄王君臣眼前的雲氣便有了完全不同的形象意義——不再是普通意義上的雲氣,而是隱身未現的美麗神女意態、情貌的象徵。在“其始出也,時兮若松樹”的描摹中,恍然可見她那亭亭佇立高唐山巔的修美身影。而“其少進也,晰兮若姣姬。揚袂鄣日,而望所思”的比擬,似又在激發讀者的想像:這位容華姣麗的神女,正帶著不盡的懷思,舉袂遮日,久久眺望著當年懷王的再度來游。至於“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馬”的氣蒸雲飛之狀,也應是神女終於得知昔日的懷王早已長眠地下,再不能來赴前世之約後,悲苦、迷狂之情的奔驟突發。在“湫兮如風,淒兮如雨,風止雨霽,雲無處所”的淒迷變幻中,隱隱能聽到她那飄發如蓬、淚水潸潸的啜泣之音。
第二部分是正文,是對神女生活環境的描繪,分六段,筆墨酣暢地從山水、林木、芳草、禽獸、祭神、田獵諸多方面描述雲夢高唐的事物,以極大的氣勢、繽紛的辭采展現高唐“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於天,下見於淵”的“珍怪奇偉,不可稱論”之景觀,最後畫龍點睛寫出諷諫的主旨:即希望楚王要“思萬方,憂國害。開賢聖,輔不逮”。開頭第一段寫雨後新晴而百川匯集時水勢奔騰澎湃之狀:登高唐而望,水石相激,巨浪翻滾,聲振天外,使猛獸驚逃,虎豹失氣,鷙鳥竄伏,魚鱉驚恐。這裡,作者從遠景、近景、水勢,聲響各方面誇飾描繪水,且形容水波之態時連用的洶洶、淡淡、洋洋、湛湛、磕磕、溺溺、潼潼、磥磥、淫淫、霈霈等疊音詞也是極富有表現力。其中,“濞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併入”,以舒徐的筆觸敘眾溪交匯之境,妙在寂然無聲。“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止”,浩蕩的雄會,由此蘊蓄著可怕的激盪。寫到“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便筆挾風雷,剎那間雄濤沸怒,萬浪如山,“礫磲嫘而相摩兮,崤震天之磕磕”,使寂寂的高唐,陡然籠蓋在一片驚天動地的巨響之中。但作者還不就此住筆,接著又以霈霈騰興的雲氣映襯,以虎豹、鵰鶚的跳駭馳邁、飛揚伏竄渲染,把這景象描摹得既壯闊雄奇,又多姿多態。第二段寫山中草木繁茂興旺,風吹枝條發出悲鳴聲宛如音樂,打動了各種人的心弦。這裡,作者從花鮮葉綠,果實纍纍,甚至連風吹草木發出的聲音引起的感受都刻意形容林木。第三段寫登山遠望,所見山勢高峻險惡,岩石崎嶇參差,山高穴深,怪石嶙岣,動人心魄。這裡,作者從山峰峭拔,山石崎嶇,山巒高遠,仰觀俯視,以及山高石險引起人們的審美感受等方面極力渲染山石。第四段寫登上高唐觀之側,所見景象迥然不同,芳草叢生,眾鳥和鳴,一些術士仙人正在聚會祈禱。第五段寫楚王奏樂畋獵的盛況。最後一段指出楚王如能進用賢才,就會精神通暢,延年益壽,不必去與神女相會,既有諷諫楚王應該愛民憂因、選賢補過的積極意義,又蘊含著作者身世之感於其中——作者感傷於本人胸懷大才而只屈作一位文學侍從地位卑微小官。全賦羅列名物,多用奇字,辭釆瑰麗,鋪陳排比,刻意形容,從各個側面不同層次全方位地描述了雲夢高唐的奇觀,重在突出奇險壯麗,意或在表明神女之難求,充分顯示奇麗的特點。句式上以排偶為主,間有散句,句法多變化,行文氣勢貫通,讀起來琅琅上口,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創作才華。表現手法上,此賦通過誇張描寫給人一種壯美感:先以“巫山赫其無疇”來對比誇張形容高唐之巨大,又以凶獸懼,猛禽驚,魚鱉遁,誇張形容水石相激聲之響,氣勢之威。

名家點評

  • 唐代李善:賦蓋假設其事,風諫淫惑也。(《文選注》)
  • 北宋陳師道:宋玉為《高唐》,載巫山神遇楚襄王,蓋有所諷也。而文士多效之者,又為傳記以實之,而天地百神舉無所免。(《後山詩話》)
  • 明代陳第:始敘雲氣之婀娜,以至山水之嶔岩、激薄、猛獸、麟蟲、林木、詭怪,以至觀側之底平、芳草、飛禽、神仙、禱祠、謳歌、田獵,匪不畢陳,而終之以規諫。形容迫似,宛肖丹青。蓋楚辭之變體,漢賦之權輿也。《子虛》、《上林》,實踵此而發揮暢大之耳。矧其通篇閒雅、委婉、舒徐,令人且悲且愕,且歌且謠,是亦風人之極思。而其末猶有深意,謂求神女與交會,不若用賢人以輔政,其福利為無窮也。三山顏達龍曰:“宋玉《高唐賦》之魂者。”不知何所見而云然?(《屈宋古音義·卷三》)
  • 明代孫鑛:古雅清腴,是《子虛》、《上林》所祖。(《孫月峰先生評文選》)
  • 清代張惠言:此篇先敘山勢之險,登涉之難,上至觀側則底平而可樂,所謂為治者始於勞、終於逸也;結言既會神女,則思萬方、開聖賢。此豈男女淫樂之辭邪?(《七十家賦鈔·卷一》)
  • 清代何焯:鋪張揚厲,已為賦家大暢宗風;詞尚風華,義歸諷諫。須知賦之本意:義本於詩,而體近於騷。故有屈之《離騷》,則有宋之賦。其時荀卿亦以賦著,而荀賦近質,宋賦多文,宜賦家之獨宗宋也。《高唐》、《神女》兩賦,亦猶相如之《子虛》、《上林》,子云之《羽獵》、《長楊》,皆合二篇成文乃見抑揚頓挫之妙。(《義門讀書記》)
  • 近代黃侃:《高唐》、《神女》實為一篇,猶《子虛》、《上林》也。枚、馬皆祖禰斯篇。(《文選平點·卷十九》)
  • 近現代文學研究家錢鐘書:宋玉《高唐賦》。按蘇軾《仇池筆記》卷上嘗譏昭明《文選》“編次無法”,乃“小兒強作解事”;章學誠《文史通義》內篇一《詩教》下亦斥《文選》分門“淆亂蕪穢,不可殫詰”。聊增一例。此賦寫巫山風物,而入《文選·情》門,實與《神女》、《好色》,不倫非類;當入《遊覽》門,與孫綽《游天台山賦》相比。宋賦僅為襄王陳高唐之“珍怪奇偉”,而構想“王將欲往見之”,王未真登陟也;孫賦只言神遊,見天台“圖像”而“遙想”、“不任吟想”,“俯仰之間,若已再升”,亦未嘗親“經魑魅之途,踐無人之境”也。白居易《想東遊五十韻·序》早曰:“亦猶孫興公想天台山而賦之也。”楊萬里《誠齋集》卷一四《寄題李與賢似剡庵》更明言之:“君不見興公舊草《天台賦》,元不曾識天台路,一俯仰間已再升,何用瘦藤與芒屨?”宋玉侈說高唐,以堅襄王規往之興;孫綽“馳神運思”於天台,蹤跡雖未實經,快意差如過屠之嚼;李白《夢遊天姥吟》因“越人語”而發興生幻,夢事一若實事,當其栩栩,游目暢懷,遠過襄王、孫綽,及夫蘧蘧然覺,反添嗟悵。三篇合觀,頗益文思。(《管錐編》)
  • 安徽師大文學院副院長潘嘯龍:此賦對高唐山水的鋪寫,雄奇處“巨石”矗天,“百穀”震雷;清寂處松聲“虛聞”,“纖條悲鳴”;明麗處則又“木榮”“葩華”,煌熒奪目;可謂開山水賦之新境,顯“蔚似雕畫”之奇光。然而,高唐山水之神韻,其實都輝照在巫山神女的墨光縹緲之中:倘無楚懷王夢遇神女的綺麗傳說,倘無開篇氣蒸雲飛中,幻化的“㬣兮若松榯”的身影,“揚袂障日,而望所思”的情態,高唐的山水又何足令人心馳神往?於是高唐山水的鋪寫,全成了神女現身前的“空中蕩漾”之筆。作者愈是在山水描摹中延宕,就愈增生人們對巫山神女的懷想。你看,楚襄王不正已等得急不可耐了么?(《文與畫·古文二百篇》)
  • 西北師範大學教授馬世年:①《高唐賦》與《神女賦》是在我國賦史發展當中有著重要意義的一組作品。這主要是就其體制結構而言。二賦均以楚王“夢與神女遇”為題材,一寫高唐雄渾奇麗之景致,一寫神女明妍嫻淑之情態,前後銜接而又各有側重。②《高唐賦》可分為兩部分:賦序與正文。前者為散體形式,以楚之先王夢神女為題,引出宋玉之賦高唐,此即《文心雕龍·詮賦》所說之“履端於倡序”,“序以建言,首引情本”;後者則以韻文為主,著力描摹了高唐奇麗瑰偉的景致,體現了鋪陳誇飾的賦體之美。這種結構形式也開啟了後來賦作多有賦序的先河。至於其結尾部分“思萬方,憂國害。開賢聖,輔不逮”云云.雖被朱熹批評為“亦屠兒之禮佛,倡家之讀禮耳 幾何其不為獻笑之資,而何諷一之有哉”(《楚辭後語·序》),但卻是漢大賦“勸百諷一”傳統的濫觴。(《歷代賦評註》)

作者簡介

宋玉(生卒年不詳),楚國鄢(今屬湖北)人,屈原之後楚國有名的辭賦家,王逸《楚辭章句》中說宋玉是屈原的學生。出身寒微,曾事楚襄王,為小臣,不得志,《漢書·藝文志》載有宋玉賦16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證。《隋書·經籍志》載有《宋玉集》三卷,現已亡佚。其中《登徒子好色賦》廣為流傳。其辭賦作品鋪陳排比,描寫細膩,辭意婉轉,情景交融,在藝術上有所創新和貢獻,對漢代辭賦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