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麗人賦
有客弱冠未仕1,締交戚里2,馳騖王室3,遨遊許史4。歸而稱曰:狹邪才女5,銅街麗人6,亭亭似月7,嬿婉如春8,凝情待價9,思尚衣巾10。芳逾散麝11,色茂開蓮12。陸離羽佩13,雜錯花鈿14。響羅衣而不進,隱明鐙而未前15。中步檐而一息16,順長廊而回歸17。池翻荷而納影18,風動竹而吹衣。薄暮延佇19,宵分乃至20。出暗入光21,含羞隱媚22。垂羅曳錦23,鳴瑤動翠24。來脫薄妝25,去留餘膩26。沾粉委露27,理鬢清渠28。落花入領,微風動裾2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弱冠(guàn):弱是年弱的意思,依古禮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所以也用“弱冠”代指二十歲左右。未仕:沒有做官。
締交:締約結交。戚里:本是漢代長安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這裡指一般京城中外戚居住的地方。
馳鶩(wù):指奔走趨赴。王室:指帝王之家。
許史:指外戚之家。許,漢宣帝的許皇后,漢元帝的母親。許皇后死後,其父及兩位叔父皆封為侯。史,衛太子史良娣,漢宣帝祖母,宣帝即位,封史良娣兄史恭之三子為侯。
狹邪:小街曲巷。古樂府有《長安有狹邪行》,故專指都市中人煙稠密的狹窄街巷。邪,通“斜”,街巷。
銅街:即銅駝街,在洛陽城中洛陽宮南金馬門處,也是都城繁華之處。
亭亭:面目清朗的樣子。
嬿(yàn)婉:和順美好的樣子。
凝情:專心。
尚:匹配。衣巾:衣是常服,巾是男子裹束頭髮的幅巾,這裡指未入仕的儒雅少年。據史載漢末一些王公以幅巾代替王服來表現儒雅。
逾:超過。散麝(shè):散發的麝香。
茂:比……更茂盛。開蓮:盛開的蓮花。
陸離:眾多紛雜的樣子。羽佩:用翡翠鳥羽毛裝飾的佩飾。
花鈿(diàn):花朵狀的首飾。
明鐙(dēng):指麗人打的燈。鐙:“燈”本字。連上句是說:只聽見羅衣響動,看見燈光隱約,但麗人卻遲遲不前來。
中:中途。步檐:長廊。一息:歇息一次。
順長廊而回歸:連上句是說麗人走得很慢,似乎路途很長。
池翻荷而納影:池中的荷葉翻飛而起,把麗人的身影納入水中。
薄暮:黃昏。薄,通“迫”,近。延佇:久久佇立。
宵分:夜半。
暗:指室外。光:指有燈光的室內。
隱:收藏。媚:指嫵媚的容貌。
垂羅曳(yè)錦:指衣裙下垂而拖在地上。羅、錦,皆指有花紋的絲織衣物。曳,拖。
瑤:美玉。指玉佩。翠:即上文之羽佩。
薄妝:輕薄的裝束。妝,通“裝”。
餘膩:剩餘的油垢。
沾粉委露:滴落的露水沾濕臉上的妝粉。沾,沾染。委,委積。
理鬢清渠:面對著清澈的水渠整理鬢髮。
裾(jū):指單衣。
白話譯文
一位沒有功名的青年客人,在有權勢的外戚家遊玩。小街曲巷有才華的少女,京城繁華街道聞名的美人。她亭亭玉立似月光朗照般的溫柔,嬌美的樣子如明媚春光使人感到溫馨。情意專注等待善價賣身,懷春想要侍奉青年男子。她的芬芳撲鼻超過散發麝香的香氣,面龐姣好如盛開的荷花。以翠鳥華貴羽毛為飾的佩帶參差錯綜,鑲嵌各種顏色的金花令人眼花撩亂。只聽羅綺衣服微響卻不進入屋內,藏在明亮燭光後但不向前。她在走廊中暫停玉步,倚檻小憩,順著長廊輕盈返回。窈窕的倩影與池中的荷影相映,羅衣的飄拂與翠竹的搖曳相諧。引領而盼傍晚到來,夜半時分麗人終於在焦急渴望中來到。羅裙下垂,穿著色彩鮮艷華麗衣裳;輕移蓮步,精美首飾撞擊發出悅耳聲響。脫下身上薄薄的衣裳,體香濃郁而消魂。脂粉被晶瑩的晨露沾濕,她對著清澈的渠水略微整理一下雲鬢。輕柔的落花飄入她的衣領;清風徐來,拂動了她的單衣。
創作背景
《麗人賦》創作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沈約當時二十歲左右。沈約的祖父沈林子是一代名將,曾追隨劉裕參加了北伐南燕、抵抗盧循、討伐司馬休之及滅亡後秦的戰爭,由於沈林子戰功赫赫,吳興沈氏在南朝門閥士族中占有較高的地位,沈約的父親沈璞備受宋文帝的恩幸,可以說他既是朝廷命官,亦是文帝的家臣。正是這種特殊的君臣關係,使得該房支長期捲入皇室內爭之中,並最終演化為沈氏宗族史上的一次家難,在元嘉三十年(453年)的“二凶之亂”中,時任淮南太守的沈約之父沈璞,因追隨故主始興王劉濬而“不從義師”之故,為起兵討逆的孝武帝劉駿所誅。受此株連,當時年方十三的沈約,則被迫潛竄避難,繼而雖獲赦免,卻仍在較長時期內沒有獲得功名,於是他開始四方拜謁,既攀附貴為始興郡公的宗人沈慶之,為之捉刀代撰《讓儀同表》,同時又出入於西陽王劉子尚門下,以期從中開闢仕途。《麗人賦》的首句“有客弱冠未仕,締交戚里”便是交代了這個背景,結合全文來看,年輕的沈約在京城四方交遊中結識了一位麗人,兩人曾相互愛戀,晚上私下偷偷相會,這篇賦即是沈約為此麗人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自宋玉的《高唐賦》、曹植的《洛神賦》之後,從兩晉到南北朝,出現了大量以美人為吟誦對象的作品,其中南朝沈約的《麗人賦》可謂其中佼佼者。不過,《麗人賦》的主角是一位鬧市中的娼妓,通過寫其薄暮中偷赴佳期之事,表現出狹邪輕浮的特點,也反映了南朝士族階層狎妓冶遊的放浪生活。
作者首先細膩而傳神地描繪了麗人姿容之美。從“狹邪才女”到“雜錯花鈿”,先寫其容貌特點,後寫其華美的服飾。“狹邪才女,銅街麗人”兩句含有典故,前句出自古樂府《長安有狹斜行》,後世用“狹斜”街道指代娼妓居住之所;後句中的“銅街”指的是“銅駝街”,陸機《洛陽記》中有言:“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相對。”後世用來指代城市內的繁華街道。用這兩個典故,則隱晦地指出麗人本是娼妓的身份。
其後,沈約分別從靜態與動態兩個角度展開描寫。“亭亭似月,嬿婉如春”,麗人姿容如皎潔的明月,神態仿如充滿生機的春光,一靜一動,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把麗人的不同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麗人的容貌、神態已宛在眼前,作者又更進一步,通過香味、服裝、首飾等現實中的細節,寫麗人之美。
從“響羅衣而不進”到“風動竹而吹衣”,由靜態轉入動態,由對人物外貌的正面描寫轉入對情景的描繪,以期在有畫面、有情節的場景中顯現人物特點。走路時羅衣摩擦的簌簌聲隱約傳來,忽明忽暗的燈光將人影投射到地上,但是卻並未看到人物登場。“響羅衣而不進,隱明燈而未前”兩句,並未直接點出具體人物,卻包含兩位主角:一個是著羅衣隱明燈的麗人,一個是焦急等待中的男子。麗人終於出場,她“中步檐而一息,順長廊而回歸”,在細微的動作描寫中,麗人的躊躇、顧慮、矜持體現出來,而男子盼而不得的失落心情也隱約可察。“池翻荷而納影,風動竹而吹衣”,在滿池荷花的映襯下,麗人窈窕的身影漸去漸遠,輕風吹過竹林, 麗人輕薄的羅衣飄逸飛揚。荷花、竹林兩個簡單意象,共同構建出清新雅致的意境,並襯托出了麗人的動人姿態。
從“薄暮延佇”到最後,寫了麗人夜半而來、天明而去的情景。麗人“薄暮延佇,宵分乃至”,出入時臉上含羞,面有媚態,錦衣飄飄,頭飾搖搖。文中正面描寫麗人的嫵媚動人,又像是在以一直未出場的男子的視角欣賞佳人。 “來脫薄妝,去留余膩”一句,隱含一夜歡愛的信息,寫出男子的留戀和回味。麗人離去時, “沾妝委露,理鬢清渠。落花人領,微風動裾”,這一幕情景美好而和諧,令人也不由得心生柔情蜜意。全文在意味悠長的情景中結束,引人遐思。
沈約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對麗人進行了多方面的細緻描繪,並且擺脫了楚辭以來文人慣用“香草美人”寄託身世的傳統,認為“美”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另外,文章文辭艷麗,對偶精工,顯現出南朝駢賦富、輕、艷的特點。
名家點評
清代藏書家
許槤:“曼聲柔調,顧盼有情,自是六朝之俊。”(《六朝文契箋注》卷一)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
楊曉斌:“與前作相比,沈約的《麗人賦》有繼承,也有獨特之處。描寫的對象也是都市艷麗美人,全篇也是用講故事的形式展開,轉述美人的美貌和幽會情景。其獨特之處在於,在外貌描寫上,不重誇飾,而著力於細微的動態中表現其感情和心理的變化。幽會場景的描寫,與司馬相如的《美人賦》相比,較為隱晦。在語言的韻律上,則更為流暢。沈約《麗人賦》為當時社會現實和文壇風氣的產物,對宮體文學中美女題材有較大的影響。”(《歷代賦評註 南北朝卷 》)
遼寧大學特聘教授
於景祥:“從駢體文的發展來看,沈約的《麗人賦》標誌著駢文的完全成熟。此文句式不僅出以雙行,並且通篇以四六句式為對,整齊劃一,工穩妥貼,表明四六式駢體的定型;同時文章在遺詞造句上既注重藻飾,又注重聲韻的配合;雕鏤辭藻,敷衍色彩;協調聲韻,偶儷其詞。把駢體諸種形式技巧之美集中統一地展示出來了。”(《駢儷之風影響下的南朝四代散文》)
作者簡介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南朝文學家,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出身門閥士族,歷仕宋、齊、梁三代,官至尚書令,謚隱。其詩講求聲律,與
謝朓、
王融等所作共稱“永明體”。與周順等首創四聲、八病說,規範古體詩,促進了其向律詩轉化。其文以史筆最高,著有《四聲譜》、《齊紀》、《沈約書》等,現僅存史書《宋書》。明人輯有《沈隱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