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康(三國時期學者)

孟康(三國時期學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孟康(?-?),字公休。安平廣宗(今邢台廣宗)人。三國曹魏時期著名學者,為孟子的十八世孫,魏文德皇后之姊子。

孟康年少為散騎侍郎,正始中出為弘農太守,領典農校尉,嘉平末徙渤海太守,入為中書令給事中,轉中書監,封廣陵亭侯。精通地理、天文、國小,有《漢書音義》若干卷,《老子注》二卷。

基本介紹

  • 本名:孟康
  • 別稱:阿九
  • 字號:字公休
  • 所處時代:三國曹魏
  • 民族族群:漢人
  • 主要作品:《漢書音義》、《老子注》
  • 主要成就:為弘農太守,頗有政績
  • 官職:散騎侍郎、中書監
  • 爵位:廣陵亭侯
人物介紹,家世淵源,舉薦司空,恩澤吏民,參預朝議,主要成就,文學,政治,人物評價,身世考證,

人物介紹

家世淵源

孟康字公休,是孟子的第十八世孫。母親為東漢南郡太守郭永長女。
孟康仕途起於外戚。黃初年間,魏文帝曹丕初登帝位,賞賜曹氏家族,因為寵愛的郭貴嬪(文德郭皇后)有家人,遂將其當做九親中的妻族來一併封賞,孟康因此轉任為散騎侍郎。當時,散騎侍郎官置僅四員,只有學識淵博的儒士才得入選,唯獨孟康因為妃子的緣故充任其中,因此同僚皆輕視他,稱他為“阿九”。孟康年少有為,才敏過人,在官時廣讀經書史傳,後來彈劾官員駁斥政令,文辭雅正扼要,眾人於是轉而關注他。

舉薦司空

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司徒司空的位置都空缺,孟康上疏推薦崔林道:“宰相,乃是天下人所仰望效仿的對象,確實應該尋求秉公辦事、行為端正、品德高尚、主持正義、堪稱表率的人來擔任。我暗中觀察司隸校尉崔林,他秉性正直,胸襟博大。論其長處較之於古代賢人,忠直不阿與史魚匹敵。任州郡的長官,所在的州郡都得到治理,出任地方官時,管區內和順整齊。實在是台輔的傑出人選,袞職的良才。”
景初二年(238年),朝廷採納孟康的建議,在這年便任命崔林為司空,封爵安陽亭侯食邑六百戶。

恩澤吏民

魏齊王正始(240~249)年間,孟康出任為弘農太守,被授予典農校尉一職。孟康到官,廉潔奉公,揚善惜弱,平息獄訴,順從民意,為民謀利。每逢春季,常把二百多郡吏的四分之一遣休。他答應過的事從不過夜,常出巡,但從不擾民。出行時常令吏卒帶上鐮刀割草餵馬,不住驛站,而露宿樹下,隨侍不過十來人。若遇舊友來訪問,花費自出。起初孟康拜官,眾人雖知他有志向,卻因他未曾做過治民的官吏,不能確保他能否勝任。而孟康如此恩澤治理,官吏百姓無不讚揚歌頌。

參預朝議

齊王嘉平末年(249~254),孟康調任為渤海太守,不久調回朝廷任中書令,拜給事中。當時大將軍司馬師把持朝野,任命百官,令鍾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七人共預朝議。後來孟康又轉任為中書監,封為廣陵亭侯。

主要成就

文學

孟康為三國曹魏時著名學者,精通地理、天文、國小,其主要著述為《漢書音義》。《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作,記載了西漢王朝二百三十年的歷史。其書內容浩博,體例嚴密,對於中國古代史學、文學、語言、哲學等各方面的硏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資料價值。《漢書》成書晚於《史記》,但是由於班固好用古字和典故,所以《漢書》裡面的古字古訓、典章制度反而多於《史記》,頗多深旨奧義,問世以後就被認為是一部比較難讀的書。因此歷代學者對它進行了很多注音訓詁、疏通文字、考證故實等工作。漢靈帝時代(公元168———189)就有服虔、應劭等人替它作了音義。魏、晉、南北朝作《漢書》音注的人就更多,到了唐初顏師古(公元581———645)所作之注,徵引的注本計有二十三家。顏師古漢書注》集諸家之長,堪稱《漢書》注本的劃時代、集大成之作,被譽為“班孟堅忠臣”。顏師古《漢書敘例》列具唐以前二十三家《漢書》注,孟康《漢書音義》即其中之一。孟康《漢書音義》在訓詁、考據方面均有較高的成就,常常被各種古代典籍援引,具有相當高的學術研究價值,然久已亡佚。唐張君相《三十家集解》中有大孟、小孟二家,小孟或是孟智周,大孟當即是孟康。而關於孟康的生平和著述,仍然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和研究。

政治

正始中,出為弘農,領典農校尉。康到官,清己奉職,嘉善而矜不能,省息獄訟,緣民所欲,因而利之。郡領吏二百餘人,涉春遣休,常四分遣一。事無宿諾,時出案行,皆豫敕督郵平水,不得令屬官遣人探候,修設曲敬。又不欲煩損吏民,常豫敕吏卒,行各持鐮,所在自刈馬草,不止亭傳,露宿樹下,又所從常不過十餘人。郡帶道路,其諸過賓客,自非公法無所出給;若知舊造之,自出於家。康之始拜,眾人雖知其有志量,以其未嘗宰牧,不保其能也;而康恩澤治能乃爾,吏民稱歌焉。

人物評價

魏略:①清己奉職,嘉善而矜不能。②康之始拜,眾人雖知其有志量,以其未嘗宰牧,不保其能也;而康恩澤治能乃爾,吏民稱歌焉。
趙一清:孟康恩澤治績,吏民稱歌。

身世考證

孟康在正史中未見專傳,關於其生平事跡的資料非常稀少,古代學者對他的研究也只是零散見於各種古籍之中。孟康家世、身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有學者認為孟康是孟子的後裔。
明代凌迪知《萬姓統譜》:“孟康,字公休,孟子十八代孫。(下略)”
清代《孟子世家譜》則載孟康是孟子十七代孫。
其二,《三國志·魏書·劉劭傳》“郎中令河東杜摯等亦著文賦,頗傳於世”句下,裴松之注引《文章敘錄》中毋丘儉與杜摯應答詩,中有:“胡康出壟畝,楊偉無根基,飛騰衝雲天,奮迅協光熙”之語,又引《廬江何氏家傳》曰:“明帝時,有譙人胡康,年十五,以異才見送,又陳損益,求試劇縣。詔特引見。眾論翕然,號為神童。詔付秘書,使博覽典籍。帝以問秘書丞何禎:‘康才何如?’禎答曰:‘康雖有才,性質不端,必有負敗。’後果以過見譴。”裴松之案:“魏朝自微而顯者,不聞胡康;疑是孟康。康事見杜恕傳。楊偉見《曹爽傳》。”裴松之懷疑魏明帝時年少而任官的“胡康”為孟康,但此說亦遭非議。盧弼《集解》引清代何焯趙一清潘眉說,以為“胡康”從出仕年齡、籍貫、治績等情況看,當另為一人。
其三,《晉書·王浚傳》提及“太子洗馬孟康”,多數學者認為和注漢書的孟康是兩個人。如明代余寅、清代錢大昕、趙一清等。
其四,目前關於孟康生平最早以及最詳細的資料見於《三國志·魏書·杜恕傳》中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恕在弘農,寬和有惠愛。及遷,以孟康代恕為弘農。康字公休,安平人。黃國中,以於郭后有外屬,並受九親賜拜,遂轉為散騎侍郎。是時,散騎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選,而康獨緣妃嬙雜在其間,故於時皆共輕之,號為阿九。康既才敏,因在冗官,博讀書傳,後遂有所彈駁,其文義雅而切要,眾人乃更加意。正始中,出為弘農,領典農校尉。康到官,清己奉職,嘉善而矜不能,省息獄訟,緣民所欲,因而利之。郡領吏二百餘人,涉春遣休,常四分遣一。事無宿諾,時出案行,皆豫敕督郵平水,不得令屬官遣人探候,修設曲敬。又不欲煩損吏民,常豫敕吏卒,行各持鐮,所在自刈馬草,不止亭傳,露宿樹下,又所從常不過十餘人。郡帶道路,其諸過賓客,自非公法無所出給;若知舊造之,自出於家。康之始拜,眾人雖知其有志量,以其未嘗宰牧,不保其能也;而康恩澤治能乃爾,吏民稱歌焉。嘉平末,從渤海太守征入為中書令,後轉為監。”盧弼三國志集解》對裴松之引《魏略》的這段材料有所分析。考察出“黃國中,以於郭后有外屬”中郭后所指及其與孟康的關係。盧弼在此句下注云:“郭后亦為安平廣宗人,郭后傳》:後姊子孟武。故云於郭后有外屬。”魏朝有兩位皇后姓郭,一位是文德郭皇后,另一位為明元郭皇后。明元郭后為西平人,而文德郭后乃安平廣宗人。《文德郭后傳》云:“文德郭皇后,安平廣宗人也。”盧弼《集解》:“弼按:本志《杜恕傳》注引《魏略》云:孟康,安平人。黃國中,以於郭后有外屬,並受九親賜拜。葢後姊適孟氏,故云九親。”三國的安平郡廣宗縣,約當今河北省邢台市的廣宗與威縣之間。按照盧弼的解釋,孟康應為文德郭皇后姊夫家的子弟,或即皇后姊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