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袍哥會在清代的四川曾經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組織,在辛亥革命之後,它長期成為四川大多數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間接受其控制的公開性組織。袍哥會對四川社會各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跡。這一特點,是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都從未有過的。
了解袍哥會,是了解四川近代社會的必修課。雖然袍哥已經消失了40多年,卻不能說對今天的四川已完全沒有影響了。以四川的方言辭彙為例,袍哥無論清水渾水,都有一套內部使用的“切口”(即隱語,俗稱江湖黑話)。渾水袍哥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使用的切口有很少數至今還保留在現在的方言辭彙中,如“點水”(出賣同夥)、“劃盤子”(毀人容貌)等。而清水袍哥由於人數眾多,他們使用的不少“切口”在當時已不再是隱語而公開使用,逐漸成為通用的語言而保留在四川的方言中,至今還在普遍使用的如“散眼子”(散漫無組織)、“臊皮”(傷了面子)、“乘火”(頂住)、“天棒”(無法無天的人)、“吃通”(到處行得通)、“抽底火”(揭露底細)、“關火”(能起決定作用)、“落教”(按規矩辦事)、“操社會”(在社會上拉幫結派)、“紮起”(大力相助或袒護)、“放黃”(失約)、“打平伙”(共同分攤一伙食錢)、“肘起”(幫忙舉薦)、“吃欺頭”(撿便宜)、“扯地皮風”(散布流言)、“提口袋”(掌管錢財)等等。
歷史發展
清朝
乾隆以後在四川社會中出現的以劫奪謀生的異姓結拜團體,被稱為
嘓嚕,其成員被稱為嘓嚕子。他們具有分散性,各群之間沒有聯繫,並在陝南、湘鄂西、貴州、雲南等地活動。這些遊民團伙平時在各州縣場市,或偏僻的道路地區、或在江、河、湖上,帶刀搶掠民間財物,並從事賭博、殺人、放火、強姦等各種犯罪活動。嘓嚕並無嚴密組織、章程,也無明確政治目標和信仰。
嘓嚕,亦稱嘓嚕子,早在乾隆初年已見於政府文書。當時四川巡撫在給皇帝的奏摺中說:四川經明末兵災,人口銳減,及本朝克定禍亂,倡導移民四川。但各省移民進川後失業者甚多,遂以
作奸犯科為生,即所謂“嘓嚕子”。
嘉慶年間
四川、湖北等地白蓮教起義時,大批嘓嚕子加入,有的還成為主力和首領。隨著白蓮教起義的失敗,嘓嚕子在各地都遭到鎮壓,但仍然在各地活動,還有不少人滲入到清軍與衙役之中。為了加強他們內部的組織聯繫,提高其生存、發展和與官府對抗的能力,他們逐步大量吸收了早已流傳入川的天地會的組織形式與聯絡辦法,或直接與天地會徒融為一家,在道光年間發展成為
幫會組織哥老會。
標誌
哥老會成立的標誌是開山堂,即一個哥老會獨立組織的成立儀式。最早在四川的開山堂一般被認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永寧(今
敘永)郭永泰開藎忠山,始有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印信相號召。據後來袍哥首領人物的記述:“會盟者即達四千餘人,不久藎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開山立堂者尤以四川為最。”
迅速發展
哥老會產生之後,在各地迅速發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組織,從總的來看,哥老會的發展有三個特點:
1、四川數量最多,力量最大。
3、
哥老會雖然分布面廣,但仍有很強烈的反清情緒。
鹹豐年間爆發的歷時6年、以四川為主戰場的
李永和、藍朝鼎、
李藍農民起義的基本力量就是哥老會。以後的歷次以反洋教為中心的反清教案的主力也是哥老會,如“一紳二糧三袍哥”,就是四川最大教案
大足教案的主力。
機構發展
清朝
1644年,清軍入關,清朝取代了明代政權以後,對於漢族採取武力鎮壓手段,引起了民間“
反清復明”的起義鬥爭,打出“驅除韃虜、反清復明”的旗號,各省各地的組織名稱,五花八門,其中規模最大的要算“
天地會”後來天地會中,又分出一股叫“哥老會”,
道光、
同治兩朝以後,
哥老會逐漸流入四川,四川便通稱為“袍哥”。
來源
對“袍哥”這個名稱,說法不一:讀書人說,是根據《
詩經》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含義來的,這是讀書人好拉遠古,不足為據;袍哥們自己說是根據《
三國演義》來說:關二爺被逼降曹後,
曹操獎予很多金銀財帛,他一概不收,只收了一件錦袍,平時很少穿著,有事穿上,卻要把舊袍罩在外面,曹操問他原因,關二爺說:“舊袍是我大哥玄德賜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舊袍”。因此,這個袍哥組織,老名稱又叫“漢留”,含義就是從漢朝遺留下來的精神氣節。明末清初的志士
顧炎武、王船山、曾耀祖等人,暗中聯合志同道合的漢族人,搞民間秘密組織,以“反清復明”為號召,這種民間組織,一直深入社會下層,蘊藏著潛在力量。故世俗有云:‘你穿紅來我穿紅,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來我穿黑,咱們都是一個色。’即此義也”(《漢留全史》第36頁)。
看來袍哥組織,起源於明末清初,發展於清朝末年,泛濫於民國時代,是比較實際可靠的。
辛亥革命前夕
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在孫中山“
同盟會”策劃下,爆發了“保路運動”,全省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進而發展為反清武裝力量──“同志軍”,實質上是利用各地袍哥組織作骨幹,導引農民推翻清朝政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上敘述
辛亥革命前夕,同盟會在全國各地和會黨聯繫日益密切,孫中山早在日本招納
熊克武、
但懋辛、
余英、張石祥等人面授機宜,熊等也認為四川袍哥勢力強大,散布地區也寬,同盟會領導各地袍哥勢力,搞推翻滿清的革命工作,非常有利。余英和孫中山接談以後,大見器重,狀委他為“西南大都督”,並派熊克武、謝奉琦等一同回川共策進行。
大量的下層民眾蜂擁參加袍哥組織以後,又漸漸影響士紳富戶的相互效尤,藉此保家,這樣一來,到1911年時,四川的袍哥組織,更深入各州府、縣的城鎮鄉村,到處都在“開山、立堂”,當時民間流行兩句口語:“明末無白丁,清末無倥子”。(未參加袍哥組織的人叫倥子)
同盟會在全川各地煽動
保路運動,發動大規模起義,就是以農民為主,利用袍哥組織為先導。重慶、成都附近縣份中,搞得最出色的有廣漢的侯橘園、侯國治,新津的
侯寶齋,溫江區的吳慶照(
吳二大王),
崇慶的孫澤沛,灌縣的
張捷先等人,都是以袍哥舵把子身份,作同志軍首領,帶兵圍攻成都,號稱十餘萬眾。聲勢浩大,戰火蔓延全川各縣,加速了清政權的徹底崩潰。成都光復後,由於都督
蒲殿俊缺乏創業執政本領,被
趙爾豐乘機製造“兵變”,希圖復辟。地方另推
尹昌衡作都督,尹的為人,好大喜功,掌握政權以後,由於缺乏政治認識和領導才能,錯誤地認為袍哥力量瀰漫全社會,抓著袍哥力量,就可以穩定政權,因此還鬧了不少笑話。
民國時期
1911年10月,隨著
武昌起義成功,“大漢四川軍政府”宣告成立,據
王右瑜在《大漢四川軍政府成立前後見聞》上記載:“尹昌衡高居大漢四川軍政府都督後,公開提倡
哥老會組織,在都督府大門上,掛出一個‘大漢公’的招牌來,自封為大漢公的‘舵把子’,在他登台的接連幾天內,天天都要到成都各街的‘公口、碼頭’拜客,各公口碼頭也都為他掛紅敬酒,他每出一次,必披一身紅綢或紅布回來。堆在床上之後,便又去拜客,如是往返拜客披紅,以致使都督府急待處理的公事,也找不到人划行。
周駿就任軍政府軍政部長後,在軍政部門口也掛出一個‘大陸公’的招牌來……,這時全城公口林立,並出現不少奇裝異服,背刀掛彩,頭上挽個‘英雄髻’,足穿泡花草鞋人物,都是照戲台上打扮的,各地袍哥組織,也紛紛回響成都。就在這段時間,滇、黔、湘等三省軍政府,曾聯名通電詆斥成都軍政府為‘袍哥政府’,表示不予承認。尹昌衡見到外面風聲不好,便下令取締
哥老會,於是成都市上二百多個公口招牌,一律都收拾起來了,但是表面上收了招牌,實際上暗地裡仍然在繼續發展”。
重慶、成都地區
重慶、成都地區的袍哥組織,其形式與全省其他縣市相類似,是橫行組織,即所謂“兄弟道”,以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八德(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信條。聯絡的聚點,最初叫“山頭”、“
香堂”,隨著參加的會眾日益增多,才由山頭、香堂改為“碼頭”(又叫“公口”、“社”)。碼頭要分五個堂口:“仁、義、禮、智、信”(又稱威、德、福、智、宣)”。五個堂口是五類性質的人參加:仁字是舊社會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義字旗是有錢的紳士商家,禮字旗是小手工業勞動
無產者。有幾句概括特徵的口頭語:“仁字講頂子,義字講銀子,禮字講刀子”。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口頭語:“仁字旗士庶紳商,義字旗賈賣客商,禮字旗耍槍”。至於智、信兩堂的人,都是舊社會中“最低級”的體力勞動者,不過其組織辦法中,有些莫名其妙的規定。如舊社會被認為操下等職業的
娼妓、燒水煙、修足匠、搓背、理髮、男藝人演女角等類人,都規定不能參加袍哥,還有搞盜竊的,妻子亂搞男女關係的,母親再嫁的,也都遭到鄙視,不能參加袍哥。但是搶劫財貨的土匪流氓,卻又可以參加(他們自圓其說是“搶劫對象是貪官污吏,那些是渾水袍哥乾的”)。
每一個公口(堂口)的組成份子為十排:頭排首腦人物稱為“大爺”(又叫“舵把子”,如行船掌舵之人)。大爺中除了“龍頭大爺”或“坐堂大爺”之外,還有專司賞罰的“執法大爺”,另處還有些不管事的“閒大爺”。二排是一個人,稱為“聖賢二爺”,這是大家推舉出來的人正直,重義守信的人,隱譽為
桃園結義的“關聖人”,但這個人一般在碼頭上不起作用的老好人(“聖賢”與“剩閒”諧音)。三排中有一位“當家三爺”,專管內部人事和財務收支,尤其在開香堂時,負責安排規劃各類事務,這是一個全碼頭的重心人物。五排稱“管事五爺”,分“內管事”、“紅旗管事”、“幫辦管事”、“閒管事”。“內管事”即“黑旗管事”,必須熟悉袍哥中的規模禮節、江湖術語,辦會時,由他掌管禮儀,唱名排坐,和傳達舵把子的吩咐。“紅旗管事”專管外交,負責接待
三山五嶽,南北哥弟,在聯絡交往中,要做到來有接,去有送,任務相當複雜。袍哥中有兩句流行口語:“內事不明問當家,外事不明問管事”。五排以下,還有六排的“巡風六爺”,在辦會期間或開設“香堂”時,他便專司放哨巡風,偵查官府動靜,負通風報信的專責,八排九排的人,平時專給碼頭上各位拜兄跑腿辦雜事,一到開設
香堂的會期,他們最為忙碌,聽從當家三爺的支配提調,全碼頭就靠這些人上下跑跳,十排又稱“老么”,老么還要分“大老么”、“小老么”(大爺、三爺的兒子,又稱“鳳尾老么”)從一排起到十排止,總稱為“一條龍”。在成都,一般碼頭都稱“公”和“社”,社還要分“總社”和“分社”。
各地袍哥都不設“四排”和“七排”,據說其中有一段故事。康熙年間,
鄭成功派部將
陳近南在四川
雅州開山立堂時,有四排方良賓背盟叛約,暗向
建昌鎮告密,鎮台馬賡庚率兵圍捕,陳近南改裝逃走。後來又有
胡四、李七背棄盟約,密告官府,出賣弟兄,被本山頭派人暗中誅殺。他們這種叛變行為,一直為袍哥所不容,從此便沒有人操四排和七排了。
信奉理念
哥老會雖是以“講豪俠、重義氣、解放推食、急人之急”相號召,又以舊禮教的“
五倫八德”為信條,但是由於封建意識惡性膨脹,一部份人的逐漸變質,結果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袍哥,即所謂“清水”和“渾水”。
在清水袍哥中,又要分“金帶皮”和“下九流”。金帶皮的含義是:金代表有錢,皮是面子,即有面子的有錢人,叫金帶皮袍哥。他利用自己的權勢,能夠“一步登天當大爺”。至於那些測字、
算命、跑堂、道士、兵卒等被人視為是下賤行業的人,只能被列在“智”、“信”兩堂。渾水袍哥的組織和清水袍哥一樣,只是稱謂上有些不同,清水袍哥的頭頭稱“舵把子”或“社長”,渾水袍哥習慣叫頭頭為“老搖”(搖舵的),比老搖低一級的叫“邊棚老闆”、“管事”,普通都稱渾水袍哥為“跳灘匠”。
單刀會
袍哥每年有幾次會期,最鄭重的一次就是農曆五月十三的“單刀會”,相傳是三國時
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日子,這一天,大小碼頭、公口都要隆重舉辦盛會,張燈結彩,大排香案,歡宴會眾,廣納賓朋,初次參加袍哥的人,必須具備“身家清、己事明”兩個條件,才由引進拜兄引入會場,參見恩拜四兄(恩兄、承兄、保舉、引進),接受“栽培”,確定“排行”,然後才可以稱兄道弟,成了正式的袍哥。原先的袍哥,也要在這次的會上論功行賞,辦理“提升”。其他的集會,如正月辦“春台酒”,臘月要辦“團年會”,還有不定期的“迎賓會”。在會期中,除了互相拜望,大吃大喝,大賭大抽(鴉片)之外,還要藉此機會解決仇怨糾紛,由頭面人物站出來“撈梁子”。
在重慶,袍哥的碼頭絕大多數是在茶館裡(有些茶館就是碼頭開設的)。有的茶館前正式掛出XX公或XX社的招牌,茶館為袍哥的活動中心和聯絡站,經常由紅旗大管事坐堂負責。
袍哥還規定有十八條罪行,如不孝父母罪、不敬長上罪、毆打親屬罪、調戲婦女罪等等,犯了以後要受到“剽刀”、“碰釘”、“三刀六個眼”,“自己挖坑自己埋”、“掛黑牌”、“連根拔”和“降級”等等懲處。其他在袍哥的經典《海底》中還規定有“十條”、“十款”、“十要”、“十禁”、“五倫”、“八德”、“九章”,文字通俗,真偽莫辨,實際上所有這些規定條款,在成都地區的袍哥組織中,都很少執行過。
經濟來源
關於袍哥組織的經濟來源,據
范紹增在全國文史資料第84集寫的《回憶我在四川袍哥中的組織活動》一文中說:“…錢的來源,主要的有以下幾個:一是嗨袍哥時繳的基金或有錢袍哥的投資;二是拜碼頭、開茶館的收入;三是大擺賭博、抽頭吃利;四是經營煙毒、囤積糧食油脂等不正當收入;五是販賣槍枝彈藥武器等。後來還產生一種“保煙幫”專門為到山區購辦
鴉片煙土的幫伙保鏢,安全通過關卡,到達目的地後,收取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保鏢費。范紹增所述均系一般來源,各地區袍哥組織情況不同,手段千奇百怪,無法詳述。但有的組織或明或暗接受
特務機構、軍隊、政府津貼或掛出軍、政某部門招牌,公開收稅催捐,中飽私囊,則是顯而易見的。
重慶袍哥大小公口(碼頭),十幾年來在千個以上,除了“孫、吳、丁、張”和“馬、袁、江、湯”之外,更為出名的有能通長江一帶青、紅兩幫的
冷開泰,有名震川南的鄧叔才,有北路總關火的馬崑山,有倒插雞翎子的龔謂德,有八方擱平的
陳俊珊……這些人的作用和毒氣,確也不亞乾
范紹增、
陳蘭亭、石肇武之流。
內部等級
袍哥組織的內部排行分五個等級,分別稱為頭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頭排
頭排大哥即舵頭,也稱舵把子、社長。另有閒位大哥,亦如一般社會組織的名譽理事,多為有聲望的人,也有紳、商依靠袍哥關係便於在社會上活動的,他們掛個名,贊助若干錢取得“大爺”資格,俗稱紳夾皮。
三排
又稱三哥、錢糧。掌管一社經濟及經營的商業(如茶館、賭場、棧房)。
五排
又稱五哥、管事、紅旗大管事行交際、執法等職,在袍哥中最有社會力量,不少為職業袍哥,也有紳夾皮五哥、閒五。
六排
副六也可稱五哥,是一般成員。綠林則稱藍旗,是負責巡風探事的小頭領。
十排
統稱老么,有鳳尾老么、執法老么、跑腿老立之分。鳳尾老么是有家資的年輕後生,可“一步登天海大哥”。執法老么多為流氓凶神,袍哥傳堂把守轅門,制裁叛徒充當殺手就是此輩。跑腿老么如茶堂館、賭場雜務均是。一般老么則是新人組織者。
排行中無二、四、七、八、九。二是不敢僭越關羽(關羽民間稱為關二爺)。四是桃園結義如有
趙子龍在當為四弟,故虛此席。七據說是叛徒,瓦崗寨的
羅成,行七。八、九忌
楊家將八姐九妹之稱。
四川袍哥秘事
袍哥是解放前西南地區特有的民間組織,源於清末民初的哥老會。後借用《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的詩句改稱為“袍哥”,提倡“汗衫打伙穿,婆娘打伙睡”的所謂袍哥義氣。袍哥首領稱為“舵把子”,副首領稱“三爺”,“二爺”這個位子是留給關公關二爺的。也沒有“四爺”,因為
楊四郎是個叛徒。袍哥人家從不拉稀擺帶,對於不講義氣的叛徒懲罰很嚴厲,通常是“三刀六個洞”,要他死得很難看的。
在民國初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社會急劇動盪。袍哥乘勢而起,壯大組織,成為地方上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話說川東
渠縣有個三匯鎮,號稱“小重慶”。有巴河、洲河在此匯入渠江,故名“三匯”,是個人氣極旺的水陸碼頭。此地由於商賈雲集、物流繁雜、油水甚豐,自然成為三教九流及各派政治勢力爭奪的地盤,龍頭老大雍熙文依仗天時、地利、人和(雍姓是當地大姓)應運而生崛起於此。
下面我要講的就是渠縣袍哥大爺雍熙文的故事。
南北黨爭 漁人得利
在一九四X年國民黨政府選舉縣參議員(今人大代表)時期,雍熙文為首的南派和以偽縣長為首的北派發生尖銳衝突,各不相讓。渠縣中共地下黨對於偽縣長早就恨之入骨,在此時也乘機支持南派搞垮北派。地下黨發動民眾、集會演講、在報刊上發表揭露偽縣長貪污腐化、欺男霸女的種種劣行。地下黨還派人幫助雍熙文出謀劃策,制定打擊偽縣長的方略。結果堂堂的國民黨偽縣長連個縣參議員都沒當上,顏面盡失,最後只好灰溜溜的離開了渠縣。渠縣民主進步活動日益高漲,引起了
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1948年,當時的國民黨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率大隊人馬來渠縣視察工作。此王陵基是四川地方老牌軍閥,名噪一時的
劉湘即出自其門下。王因信
算命先生之說,認為自己臉上有一股晦氣,為辟邪他經常戴一付墨式眼鏡,就是在面見蔣委員長時也不肯摘下。這付大墨鏡還曾經引起了美國駐華特使
馬歇爾注意。在重慶某次宴會上,馬歇爾發現王始終戴一墨鏡,以為他是何方神聖,竟擺譜如此,好奇一打聽,才知道王僅是一名中將軍人而已。
話說王陵基來渠縣視察工作,當地頭面人物列隊歡迎。當王走到渠縣來儀中學校長
李紹文面前時,竟一反常態摘下墨鏡,審視李許久,最後說了句:“喔!你就李某人呀。”,說完就走了。此事引起地下黨的警覺,因李系當地進步人士,共產黨的積極追隨者,為安全計決定李連夜出逃。事情的發展果不出地下黨意料之外,第二天國民黨軍警就包圍了來儀中學,揚言要抓捕所謂“華鎣山土匪暴動頭子”
李紹文。豈知此時李早已在地下黨組織和袍哥的掩護之下,遠遁到千里之外的成都去了。
集資興學 創辦來儀
袍哥大爺雍熙文很有頭腦,他知道要使雍家的財勢長盛不衰就必須培養下一代接班人。於是雍集資興辦了私立來儀中學。規定雍氏族人按各家財力情況攤派學米(有錢出錢,無錢出米,無錢無米就出勞力。),並聘請渠縣有名教育家李紹文任校長一職,同時封
李為袍哥五排(相當於師爺)。李紹文出身貧苦農家,自幼聰穎好學,是
重慶大學畢業生,年僅30餘歲就已成為渠縣教育界遠近聞名的人物。
李自組建來儀中學後,就十分注意延攬人才,學校教員中進步人士居多,還有幾名中共地下黨員。久而久之,來儀中學竟成為地下黨的聯絡站和活動中心,(史載民盟達州地區第一個縣支部即在此地成立)後李也因此被牽連,差點送命。李紹文治學有方,學校培養出了不少人才,有幾名熱血青年還犧牲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此是後話,先按下不表。
起義投誠 終老林泉
1950年,
劉鄧大軍挾摧枯拉朽之勢雷霆萬鈞之力揮師挺進大西南,打得國民黨
蔣介石軍隊聞風喪膽,
兵敗如山倒。二野部隊迅速攻占重慶並進軍附近縣城。此時此刻雍熙文不識時務,竟打算憑藉手中百十來號人槍和解放軍一較高下。地下黨組織聞訊立即和解放軍先頭部隊取得聯繫並派人向雍熙文陳說厲害得失,勸其起義投誠,切勿自不量力,
以卵擊石,落得個
身敗名裂的下場。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軍事政治攻勢下,雍放下武器率部起義投誠,成為一名光榮的起義部隊將領。
有詩讚曰:
三江匯流 風雲翻卷
熙文飛天 亢龍有悔
紹文入地 潛龍勿用
思 何處尋問英雄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