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

《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是2015年衡陽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
  • 頒布時間:2015年
  • 發布單位:衡陽市人民政府
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各直屬機構:
  為了貫徹落實《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的意見》(湘政發〔2014〕16號)檔案精神,加速我市的氣象現代化進程,構建結構完善、功能先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提高我市的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和公共氣象服務水平,現就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衡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需求,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以氣象防災減災為主線,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為宗旨,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不斷增強氣象預測預報能力、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
  (二)主要目標。力爭在2020年前全市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使氣象整體實力達到全省先進水平。氣象監測更加可靠,災害性天氣監測率達到95%以上;預報預測更加準確,天氣預報準確率達到80%以上;預警信息更加廣泛,公眾覆蓋率達到95%以上;氣象服務更加優質,公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
  二、全面建設氣象防災減災體系
  (三)健全氣象災害防禦體制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一組織領導氣象災害防禦工作。制定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將氣象防災減災納入地方發展規劃、政府績效考核和公共財政預算,建立健全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加強部門聯合會商和服務聯動,制定分災種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開展氣象災害及次生災害風險普查,完善預警聯防機制,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監督考核。
  (四)加強基層氣象災害防禦能力建設。全面推進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健全縣級氣象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等工作機構,落實人員,完善投入保障機制。加強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加強中國小校、農村等防雷工程建設,納入政府民生工程。充分發揮鄉鎮(街道)氣象協理員、村(社區)氣象信息員、重點單位氣象安全員的重要作用,加強業務培訓,為其配備必要的裝備,給予必要的經費補助。
(五)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及傳播網路。加快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建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授權氣象部門組建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氣象部門負責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建設、運行和維護。媒體、通信企業和相關單位切實承擔社會責任,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綠色通道”和手機簡訊、96121氣象電話“全網”發布機制。推進學校、醫院、機場、車站、旅遊景點、建設工地等人員密集區和農村社區氣象信息接收設施建設。
  三、加快推進綜合氣象觀測體系現代化
  (六)建設現代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最佳化綜合氣象觀測網,完善天氣雷達觀測系統,建立風廓線雷達、GNSS/MET等垂直觀測系統,加強氣象衛星接收、雷電監測和應急移動氣象等觀測系統建設。建立和完善環境、農業、旅遊、交通等專業氣象觀測網。建立部門間大氣觀測站網規劃建設協調機制,將各類大氣觀測設施納入氣象綜合觀測網總體布局。加密山洪和地質災害易發區自動氣象站建設。
  (七)加強氣象信息網路和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建設高速寬頻氣象信息網路。加強氣象防災減災視頻會商系統建設,推進與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互聯互通。建立和完善氣象與民政、國土資源、環保、交通、水利、農業、林業、旅遊、電力等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完善氣象裝備保障體系,加強設備運行監控,提高常規和應急裝備技術保障能力。
  (八)強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納入各級城鄉規劃,制定專項保護規劃,保證氣象探測信息的代表性、準確性、連續性和可比較性。市、縣級政府將氣象主管機構列為當地規劃委員會成員單位。實施基層氣象台站探測環境最佳化工程,對遭受破壞的探測環境要限期整改,不斷最佳化全市氣象探測環境。
  四、加快推進氣象預報預測體系現代化
  (九)加強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建設。加強數值預報產品釋用工作,重點建設災害性天氣預報系統、短時臨近預警系統。加強交通氣象、環境氣象、旅遊氣象、電力氣象、地質災害氣象以及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農業乾旱、城市內澇等專業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系統建設。
  (十)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和精細化程度。最佳化氣象預報業務布局,完善集約化的預報業務流程。開展災害性天氣落區預報、定量降水預報、中尺度天氣分析業務。加快推進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服務業務。開展城鎮及重點區域精細化天氣預報,建立分災種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平台。
  (十一)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監測預警能力。加強大氣氣溶膠、霾、酸雨、負氧離子等立體環境氣象觀測系統建設。開展大氣污染物的空間分布、發生髮展輸送規律研究,建立霧、霾和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系統。加強大氣環境影響評價和重污染天氣影響評估,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改善空氣品質作業試驗。加強氣象、環保等相關部門合作,實現信息共享,制定應急預案,構建區域性重污染天氣應急回響機制,發揮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訊息樹”作用,加強部門聯動與會商研判,提高大氣污染防治能力。
五、加快推進公共氣象服務體系現代化
  (十二)推進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各地將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列入政府公共服務發展規劃,並納入“格線化”社會管理平台。政府部門及有關公共服務機構要按照各自職責推進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氣象服務,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傳播載體和社會組織,大力推進公共氣象服務城鄉均等化。依託氣象大數據等資源優勢,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非基本公共氣象服務,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益。
  (十三)加強關鍵區域和重點領域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推進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業氣象設施建設,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評估,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完善城市氣象災害防禦和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重大活動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加強城市精細化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開展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精細化氣象服務。提升地質、環境、交通、水利、林業、電力、旅遊等重點領域氣象服務能力。健全市、縣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協調機制,加強作業裝備和隊伍建設,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加強防雷工程及施工單位監管,強化防雷設施檢測和重大工程雷擊風險評估工作,不斷提高雷電災害防禦能力。
  (十四)提高應對氣候變化服務能力。加強氣候變化對農業、水資源、生態環境、城市建設等影響評估,開展溫室氣體監測評估業務。開展精細化氣候資源普查和區劃,加強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以及農業氣候資源監測評估。依法加強城鄉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公共基礎設施等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各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編制城鄉規劃時,應當徵求氣象主管機構意見。
  六、加強氣象現代化支撐能力建設
  (十五)推進氣象科技創新與成果套用。把氣象科技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科技發展規劃和年度計畫,重點圍繞數值預報產品釋用、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精細化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環境氣象、農業氣象、人工影響天氣等方面開展攻關研究,落實重點科技項目,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
  (十六)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創新氣象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機制,改善氣象人才隊伍結構,最佳化崗位設定,提高氣象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將氣象人才培養納入地方人才發展規劃和培養計畫。將氣象協理員和信息員隊伍建設納入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計畫。
  (十七)加強氣象科普宣傳。把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科普工作納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列入領導幹部教育培訓計畫。充分利用科技、文化、教育等資源,依託各類科普場館、宣傳專欄、氣象台站等建設氣象科普平台。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等氣象宣傳活動,推進氣象科普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增強社會公眾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意識,提高公眾避災自救互救能力。
  七、保障措施
  (十八)健全地方氣象事業公共財政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將氣象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在安排財政預算時,統籌考慮,發展地方氣象事業所需的基本建設投資和事業經費,隨著地方經濟發展和財力增長,加大對地方氣象事業的投入。
(十九)積極推進氣象現代化重大工程建設。重點推進衡陽氣象防災減災預警中心和新一代天氣雷達工程、山洪和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交通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程、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程、空中雲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基層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等項目建設。各級政府要將建設項目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計畫,落實配套投資,保障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二十)加強制度和標準建設。加快氣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氣象台站遷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重要氣象設施建設、人工影響天氣、氣象資料審查、防雷資質認定、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施放氣球等氣象行政許可實現網上辦理。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列入當地安全生產委員會,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雷電災害防禦、施放氣球、人工影響天氣等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加強重點工程氣候可行性論證、預報預警發布、行業氣象管理、氣象服務市場監管等社會管理。
  (二十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加強氣象現代化工作的領導,建立氣象現代化領導組織體系,統籌推進全市氣象現代化建設,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要制定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實施方案,建立氣象現代化建設目標責任制並納入政府綜合考評體系,適時將氣象現代化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市氣象局會同統計等有關部門,研究制訂全市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加強對氣象現代化進程的評估工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支持、協調配合氣象現代化建設有力有序推進。
  附屬檔案:衡陽市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
  衡陽市人民政府
  2015年5月18日
  衡陽市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
 一、重點任務
  (一)大力提升公共氣象服務水平。
  1.推進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
  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傳播載體。完善電視、廣播、報紙、網站、電話、手機等氣象信息發布渠道,推進電視、廣播插播預警信息,在鄉鎮(社區、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增加氣象服務內容。建立氣象與媒體常態化聯繫機制。
  廣泛利用社會組織。發動基層民眾自治組織、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等參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安全隱患排查、自防自救。鼓勵企事業單位利用電子顯示屏、內部廣播等傳播氣象信息。完善通信運營商傳播氣象信息的工作流程和保障機制。
  改進公共氣象服務提供方式。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氣象服務機制,逐步推行“政府承擔、定項委託、契約管理、評估兌現”的基本公共氣象服務提供方式。鼓勵以經濟補貼、特許經營、契約委託等方式購買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的公共氣象服務。
培育專業氣象服務市場。完善專業氣象服務法規體系,規範專業氣象服務市場秩序。加強氣象與高敏感行業的深度融合,挖掘市場需求,拓寬服務領域,活躍專業氣象服務市場。鼓勵專業氣象服務主體多元化,以氣象部門的專業氣象服務實體為主要力量,開展多層次的專業氣象服務。
  2.加強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
  加強公共氣象服務支撐系統建設。建立市、縣公共氣象服務綜合業務平台,建設公共氣象服務信息採集系統,完善公共氣象服務產品資料庫與共享平台。建立公共氣象服務用戶資料庫,建設公共氣象服務評估與反饋平台。完善市、縣決策氣象服務基礎業務平台,建設智慧型化決策氣象服務發布系統。建設市級氣象科普基地。
  加強專業氣象服務能力建設。建設交通氣象數據中心、信息處理共享平台和預報預警服務系統,重點推進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完善環境、山洪和地質災害、旅遊、電力、城市內澇等專業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加強農業氣象試驗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氣象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加強水稻、油菜、菸草等特色農業氣象服務。
  加強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能力建設。加快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和地面作業系統建設,完善市、縣兩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系統。完成《衡邵乾旱走廊綜合治理規劃》相關建設任務。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服務能力建設。加強氣候觀測系統建設,建立氣候變化基礎資料庫。加強氣候變化對農業、水資源、生態、城市建設等影響評估。開展氣候變化適應技術和應對措施研究。加強風能、太陽能、空中雲水資源和農業氣候資源等監測評估與開發利用。開展氣候資源普查、承載能力評估和綜合區劃,加強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示範基地建設。
  3.加強城市氣象服務能力建設。
  開展城市安全運行精細化氣象服務。加強短時強降水、高溫熱浪、大霧、雷電、冰凍等城市高影響天氣精細化預報服務能力建設。推進城市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完善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氣象保障服務機制,開展社區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編制社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加強城市氣象防災減災示範社區建設。
  開展城市生態環境氣象服務。加強大氣氣溶膠、霾、酸雨、負氧離子等立體環境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建立大氣環境監測分析平台。開展城市霧和霾天氣成因機理、大氣環境自淨能力評估等技術研究,推進城市環境氣象預報預警體系建設;氣象、環保部門密切合作,實現監測信息共享,開展重污染天氣會商及影響評估,聯合發布預警信息。開展空氣負離子含量、紫外線強度、花粉濃度、人體舒適度、健康與養生等民生氣象服務。
  (二)建設先進的氣象預報預測體系
  1.加強現代氣象預報預測系統建設。
  強化數值預報產品釋用工作。建立針對不同預報需求的數值預報產品釋用業務系統和精細化數值天氣預報業務平台。開發數值預報模式產品套用業務系統。建立數值模式產品檢驗評估業務。
  分災種建立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業務系統。氣象與住建等部門聯合建立城市積澇預警業務系統,開展小時雨強和城市內澇潛勢預報。加強短時臨近預報業務系統、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氣候信息處理與分析系統等建設,推進市級預報預測業務系統和工作平台的規範化和集約化,建設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平台。
2.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和精細化水平。
  加強天氣預報預警業務能力建設。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機理和預報預警新技術研究,建立災害性天氣物理量指標體系,建設中小河流防汛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精細化預報預警業務,建立城市精細化預報和鄉鎮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業務,開展災害性天氣落區預報預警、定量降水預報、中尺度天氣分析業務,推進湘江流域面雨量預報,開展預報產品檢驗評估。
  提高氣候業務能力。開展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重要氣候過程監測,開展氣候異常診斷及歸因分析業務。開展多種預測模式的綜合集成技術研究,建立客觀定量化的月、季、年氣候預測業務系統。大力開展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建設、城市規劃等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
  (三)構建現代化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1.推動氣象觀測站網合理布局和自動化水平。
  最佳化完善綜合氣象觀測網。完成國家級台站新型自動氣象站建設,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中小河流和病險水庫等災害易發地區自動氣象站建設;加快建設衡陽氣象防災減災預警中心和新一代天氣雷達;開展風廓線雷達、GNSS/MET觀測網、大氣電場儀觀測網建設;發展三維閃電定位觀測技術和方法,完善雷電觀測網;建設市級應急移動氣象觀測系統;加強部門合作,完善設施共建、數據共享機制,推進交通、環境、農業、能源、電力、旅遊等專業氣象觀測網建設。
  全面推進氣象觀測自動化。調整地面氣象觀測項目,推進雲、能見度、天氣現象、固態降水等自動觀測系統建設;加強農業氣象、土壤水分自動觀測系統建設;最佳化觀測業務流程,建立綜合觀測業務平台,逐步實現氣象觀測自動化。
  2.加強氣象信息網路與裝備保障能力建設。
  提高氣象信息網路系統支撐能力。升級改造市、縣兩級氣象通信廣域網和區域網路,提高網路傳輸頻寬。建設市、縣高清視頻天氣會商系統,並實現氣象與相關部門視頻會商互聯互通。建設市級氣象信息共享資料庫及業務監控系統。建立實時歷史資料一體化業務。建設市、縣兩級氣象信息安全系統。
  提升氣象裝備運行保障能力。完善市、縣氣象技術裝備保障業務體系,探索社會化保障機制。建設氣象觀測全網實時監控系統。建立市級技術裝備維修測試平台。配置市縣級現場標定校準系統。建設氣象裝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氣象技術裝備和備品備件智慧型跟蹤、動態管理。
  (四)完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
  1.健全氣象災害防禦體制機制。
  健全氣象災害防禦體制。建立健全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和領導機制,落實經費、場所;積極推動鄉鎮公共氣象服務工作,加強氣象災害防禦隊伍、氣象協理員和信息員隊伍建設。各級政府定期組織召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會議,制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規劃,解決氣象防災減災中的重大問題。
完善應急回響聯動機制。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氣象災害預警和應急回響機制。加強氣象與教育、公安、民政、國土資源、住建、環保、交通運輸、水利、農委、林業、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安監、旅遊外僑民宗等部門的協作,完善制度,明確責任,建立常態化的應急處置機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演練。
  2.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及傳播網路。
  加快建設衡陽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加強與相關部門已有發布渠道等公共傳播資源的整合,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制機制,氣象部門做好具體運行維護工作。
  建立市、縣兩級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平台,綜合利用各部門信息傳播資源和現代通信手段,完善氣象預警信息發布及傳播機制,理順工作流程,建立氣象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的“綠色通道”。
  3.開展氣象災害風險管理。
  加強分災種氣象災害風險精細化普查和隱患排查,建設氣象災害風險資料庫,建立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系統,完善氣象災害災情調查和評估制度。分災種編制氣象災害風險精細化區劃圖,加強氣象災害分類管理,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完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業務,加強對氣象災害保險的技術和信息支撐。
  (五)依法全面履行氣象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
  1.加強氣象依法行政。
  健全氣象制度體系。加快推進氣象法制建設進程,研究出台《衡陽市氣象災害防禦管理辦法》、《衡陽市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範性檔案。將氣象法律法規列入地方普法規劃和各地各部門普法重要內容。
  強化氣象社會管理職能。依法履行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象信息發布與傳播、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雷電災害防禦、人工影響天氣、施放氣球等社會管理職能。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列入當地政府安委會成員單位,將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雷電災害防禦、施放氣球、人工影響天氣等工作納入政府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市、縣兩級氣象主管機構列入當地政府規委會成員單位,編制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並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深化氣象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氣象行政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式,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規範氣象行政審批,最佳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氣象行政許可進入當地政務中心,實現網上辦理全覆蓋。
  2.氣象工作融入各級政府的全局工作。
  發揮各級政府在氣象現代化、氣象發展規劃、公共財政保障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將氣象現代化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對重大氣象工程和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確保列入各級地方發展規劃的氣象建設項目實施的資金需求。抓緊實施氣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科學編制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建立氣象現代化建設目標責任制,並納入政府綜合考評體系。
(六)強化氣象支撐保障系統現代化。
  1.提高科技創新驅動氣象業務發展能力。
  大力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統籌各類科技項目資源,有計畫地推進氣象重點領域科研開發,在數值預報模式產品釋用、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精細化天氣預報等關鍵技術研究上取得新突破。深化氣象科技合作與交流,聯合組織實施重點氣象科學研究計畫,推動多部門之間的科技合作。
  強化氣象科研成果轉化套用。建立面向氣象業務服務需求的科研課題立項機制。制定氣象科技成果轉化的程式與標準,完善氣象科技成果轉化認證與準入機制。建立氣象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激勵和投入機制。組織開展成果套用專題培訓與成果交流。
  2.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堅持以用為本,加強崗位設定管理,建立健全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完善職稱評審辦法,樹立重業績、重貢獻的用人導向。建立完善多元化的人力資源保障機制。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氣象領導幹部隊伍。
  加強高層次氣象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高級工程師、省級首席預報員專項培養計畫。建立和實施首席專家制度、重大項目總工程師制度。打造1-2個在全省相關領域有影響力和發展潛力的氣象科技創新團隊。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評價辦法與激勵機制。
  3.完善氣象事業體制機制。
  深化氣象服務體制、業務科技體制、管理體制改革,構建新型氣象事業結構。紮實推進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基層氣象現代化。完善氣象事業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加強氣象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文明單位創建和文明台站標兵建設。
  二、重大工程
  (一)衡陽氣象防災減災預警中心和新一代天氣雷達工程。主要建設新一代天氣雷達塔樓和配套的氣象防災減災預警中心業務樓、集預測、預報、預警、服務於一體的綜合系統業務平台、高清視頻天氣會商系統、城市運行氣象服務保障體系、環境氣象服務系統、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體系等。
  (二)山洪和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重點建設山洪地質災害氣象監測系統、市縣綜合觀測數據處理平台、山洪地質災害精細化風險普查、山洪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和預警預報系統、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等。
  (三)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工程。重點加強農村綜合氣象觀測網、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業氣象設施建設,健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完善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發展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直通式氣象服務,建立健全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評估技術體系。
  (四)空中雲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重點完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制機制,建設以現代化的空中雲水資源動態監測為基礎、人影作業決策指揮系統為核心、高炮、火箭催化作業系統為重點的人影業務服務體系。加強基層作業站網標準化建設。
  (五)基層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重點加強基層氣象台站基礎設施建設、現代氣象業務平面升級改造、台站科普及文化設施建設等,改善氣象探測環境,提升基層氣象台站氣象探測能力和觀測質量,提高基層氣象台站工作條件和業務保障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