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藏通志
- 朝代:清朝
- 時間:乾隆六十年(1795)
- 共分:16卷
中國清初以漢文編纂的西藏地方志書。編者未具名。有人推測是和琳、松筠等人在駐藏辦事大臣任內,主持編纂成書的。中文名 衛藏通志 朝代 清朝 時間 乾隆六十年(...
清代前期的《衛藏通志》、《西藏志》和後期的《西藏圖考》、《四川通志》等史志,對藏族地區的歷史、社會、宗教、風俗、地理、掌故等進行了全面的初步研究。20世紀...
·番僧源流考》、《衛藏通志著者考》(1982年,論文)、《唐代吐蕃名臣祿東贊後裔五世仕唐事略》(論文)、《趙爾豐川邊奏牘》、《清代藏事輯要續編》、《川藏...
《清史稿·樂志》音譯為“郭莊”,近代有稱“歌莊”,唯《衛藏通志》說它是圍著支鍋石樁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說》載:以前的康定一帶,有一種商業性組織叫“...
《歷代藏族名人傳》主要內容簡介:西藏地區,僅就漢文記錄,舊時代就有不少方誌之作,如《西藏志》、《衛藏通志》、《西藏圖考》及《西藏新志》,凡政治、軍事、風俗...
《衛藏通志》卷15載:披楞部落,為第哩巴察所屬,該處自稱為噶哩噶達。其部落人人稱為披楞,該處番民信奉回教,部長果爾那爾,系第哩巴察所放,另是一教,不信...
據《衛藏通志》記載:“乾隆六十年”(1795),御賜廟名曰衛藏永安,頒四譯字匾額,建在磨盤山之南麓,參贊公海蘭察巴旬等捐資修建,為嚨呼圖克圖住錫之所。乾隆五...
《衛藏通志》記載:“又自拉孜通絨轄至波底山頂,設立鄂博,此內為西藏境,此外為哲孟雄境(錫金舊稱)。又自定結至亞東縣下亞東鄉洞朗位置圖 薩熱喀山頂、臥龍支...
據《衛藏通志》記載:“乾隆六十年”(1795),御賜廟名曰衛藏永安,頒四譯字匾額,建在磨盤山之南麓,參贊公海蘭察巴旬等捐資修建,為濟嚨呼圖克圖駐錫之所。乾隆五...
舊時藏區實行寓兵於民的兵役制度,《衛藏通志》所說,“唐古忒番兵,向來分派各寨農民,有事則調集為伍”,即所謂上馬為兵,下馬為民。戰時凡18—60歲的健康男性均...
1.《衛藏通志》所載的川藏程站 2.各書志所載康區其他舊路 (二)清代康藏地區兵防的資料 1.《清史稿》(摘錄) 2.《康藏史地大綱》:清代川邊建置(節錄) ...
據《衛藏通志》卷8《兵制》卷12《條例》載,番目共有四級:戴本、如本、甲本和定本,分別統兵500名、250名、125名、25名。額設戴本6員。 [2] ...
《清代駐藏大臣考》,書名。丁實存著。1943年成書。該書取材於《東華錄》、《衛藏通志》、《大清會典》、《耆獻類徵》、《宣統政紀》、《清史稿》、《籌藏奏...
據《衛藏通志》卷8《兵制》卷12《條例》載,番目共有四級:戴本、如本、甲本和定本,分別統兵500名、250名、125名、25名。額設戴本6員。 [1] ...
4. 《西藏圖考》:打箭爐,俗傳諸葛武侯南征遣將軍郭達造箭於此。 5. 《衛藏通志》:打箭爐,相傳漢諸葛武侯南征,遣將郭達安爐打箭之地。V...
據《衛藏通志》記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阿里地區降大雪,雪深數尺,森巴軍不耐寒冷,藏軍乘冰天雪地利用森巴人不敢外出的有利條件,以12門劈山大炮和連環槍...
清乾隆間定製:駐藏大臣及筆帖式,皆選京官充任,三年一調;本俸仍在京支領,入藏後,月給貼補折色銀,稱"豐折"。 [1] 豐折出處 編輯 《衛藏通志·條例·職掌...
族際文化認知的兩種路徑:“客位”與“主位”視角——對《衛藏通志》與《德西德里西藏行記》中 有關藏族天葬習俗記述的比較研究 舊西藏:西方的記錄與失憶的想像 ...
《衛藏通志》載:“四族居下番人共六百二十一戶。東至卓木楚地方,冬巴;南至熊拉地方,阿拉克碩;西至庫爾拉地方,白利;北至北吉普地方,稱多。”《西寧府新志》...
據《衛藏通志》記載:“江達乃西藏咽喉重地,駐紮官兵防守。”《西藏志》記載:“江達設守備一員,兵120名。”川軍管帶陳渠珍在其所著的《艽野塵夢》中提到江達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