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編制實踐——北京朝陽的探索

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編制實踐——北京朝陽的探索

《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編制實踐——北京朝陽的探索》是2019年9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燕、李婧、王雪梅、於睿智。

基本介紹

  • 書名: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編制實踐——北京朝陽的探索
  • 作者:唐燕、李婧、王雪梅、於睿智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09月
  • 定價:98 元
  • ISBN:9787302533320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總結並參考了世界範圍內優秀的街區/街道設計導則成果,聚焦北京市朝陽區街區設計導則的編制過程、意見反饋、調研分析及最終成果等,主要內容包括:北京街道與街區形成的歷史進程與形態分析;國內外街道與街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演進趨勢、發展方向及成果特色;“街道/街區分類方法”探索與北京市朝陽區的街區/街道調研分析;北京朝陽區街區設計導則成果;街區設計導則編制的方法總結與得失評述。

目錄

第1章 緒論 01
1.1 街道與街區空間回歸生活與人本 05
1.2 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的興起 08
1.3 新時代背景下的北京街道與街區建設 10
1.4 北京市朝陽區的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探索 15
第2章 街道與街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演進 17
2.1 工業革命前:傳統街道與街區建設 19
2.1.1 自然生長與幾何規劃的街道與街區 19
2.1.2 早期的街道設計手法與行政管控 24
2.2 工業革命到20世紀60年代:機器時代與汽車主導下的
街道與街區 27
2.2.1 現代主義興盛前的街道與街區設計探索 27
2.2.2 城市集中主義與分散主義之間的交鋒 32
2.2.3 鄰里與街區設計的模式發展 36
2.3 20世紀60年代以來:街道與街區的人本回歸與思考 38
第3章 街道與街區設計的新思潮與新行動 45
3.1 共享街道 46
3.2 完整街道 50
3.3 綠色街道 55
3.4 生活街道 59
VIII |
3.5 完整社區 62
3.6 開放街區 66
第4章 街道設計導則比較:紐約、倫敦、上海、阿布達比 71
4.1 街道設計導則的目標與作用 75
4.1.1 導則目標與價值取向 76
4.1.2 導則編制的適用群體 81
4.1.3 導則在規劃體系中的定位 82
4.2 街道設計導則的綜合框架 84
4.3 街道設計導則的整體運作程式 89
4.4 街道設計導則的管控體系與分類 93
4.4.1 街道分類方法 93
4.4.2 管控要素體系構建 97
4.4.3 導則表達形式 98
第5章 街區設計導則比較:西雅圖、埃塞克斯、上海、廣州 101
5.1 街區設計導則的編制目標與作用 106
5.1.1 導則目標與價值取向 107
5.1.2 導則編制的參與者和客群群體 117
5.1.3 導則在規劃體系中的定位 118
5.2 街區設計導則的綜合框架 120
5.3 街區設計導則的運作程式 126
5.4 街區設計導則的管控體系與內容 130
5.4.1 街區分類方法 130
5.4.2 管控要素體系構建 133
5.4.3 導則表達形式 134
第6章 北京街道與街區發展演進歷程 139
6.1 北京街道與街區的形態演變 140
| IX
6.1.1 遼金時期(1152—1215年) 141
6.1.2 元大都時期(1267—1368年) 143
6.1.3 明清時期(1368—1912年) 143
6.1.4 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 146
6.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 150
6.1.6 改革開放後 153
6.2 歷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回顧及其對街道和街區發展的
影響 159
6.2.1 1949—1953年的城市總體規劃 160
6.2.2 1957—1982年的城市總體規劃 163
6.2.3 20世紀90年代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165
6.2.4 2004年的城市總體規劃 166
6.2.5 2016年的城市總體規劃 168
第7章 《朝陽區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編制框架 173
7.1 《導則》編制背景 174
7.2 街道類型識別 176
7.3 典型街道與街區調研 180
7.4 《導則》構架與指導思想 188
7.4.1 1個綱領 189
7.4.2 10項指導原則 189
7.5 管控層級與框架 192
7.5.1 3類管控層級 192
7.5.2 一個“3+X”框架,30項重點指引 197
7.6 支撐平台與管理實施機制 199
7.6.1 1個平台與5項支撐體系 199
7.6.2 5類管理實施機制 202
7.7 總結:《導則》編制特點 209
第8章 《朝陽區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中的30項重點控制內容 213
8.1 風貌控制指引 214
8.1.1 整體協調 214
8.1.2 牆面要素 214
8.1.3 圍牆、圍欄 218
8.1.4 附屬設施 219
8.1.5 建築體量 223
8.1.6 建築立面形式 224
8.1.7 建築高度 226
8.1.8 建築材質與顏色 228
8.1.9 建築功能 230
8.1.10 人行出入口設定 231
8.1.11 建築控制線與貼線率 232
8.2 街道設計指引 233
8.2.1 完整街道設計 233
8.2.2 步行通行區與無障礙設計 235
8.2.3 建築前區 235
8.2.4 設施帶 237
8.2.5 街道家具 239
8.2.6 公共藝術 240
8.2.7 地面鋪裝 241
8.2.8 邊角綠地及街道綠化 242
8.2.9 信息設施 244
8.2.10 公交站點交通組織與停車安排 244
8.3 街區建設指引 247
8.3.1 完整街區與活力共享 247
8.3.2 開放街區 250
8.3.3 精準服務街區 251
8.3.4 密路網與小街區 252
8.4 拓展指引 253
8.4.1 其他外部設施 253
8.4.2 智慧設施 253
8.4.3 生態街道 255
8.4.4 海綿街道 256
8.4.5 綠色技術與綠色材料 257
第9章 《朝陽區街道與街區設計導則》的實踐套用 259
9.1 從城市到社區的多層級街道設計導則管控 260
9.2 重點行動領域:環境整改與便民服務 269
9.2.1 整治“開牆打洞” 269
9.2.2 打造一刻鐘社區便民服務圈 271
9.2.3 全要素小區建設 272
9.3 公共支撐平台搭建與運作制度健全 273
9.3.1 公共支撐平台 273
9.3.2 管理實施機制探索與實踐 275
9.4 實踐案例 280
9.4.1 三里屯街道改造:整治開牆打洞的街道環境更新 280
9.4.2 新源西里:精細設計與參與式治理 285
9.5 挑戰與展望 292
參考文獻 29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