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工作行動方案

2020年12月16日,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南通市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工作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通市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工作行動方案
  • 印發單位: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印發時間:2020年12月16日
方案全文
zhua曲子白渡白顆
南通市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工作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美麗中國”和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紮實推進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根據全省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工作部署會議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關於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要求和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有關打造美麗宜居城市的部署,紮實推進南通美麗宜居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補齊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短板,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凸顯綠色生態特色,展現城市魅力,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民眾更有幸福感、獲得感,為建設“強富美高”新南通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立足“江風海韻、現代都市”定位,堅持“三生”融合,注重“三沿”聯動,打造卓越人居環境,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全力構建人民滿意的綠色花園之城、秀美生態之城、魅力宜居之城、精緻智慧之城。系統實施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積極探索適合市情特徵的城市更新行動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提升的現實途徑,打造人民民眾可觀可感的高品質城市空間。到2022年,建成一批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樣板項目,積累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到2025年,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建成更多可觀可感的美麗宜居住區、街區、小城鎮,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市域治理紮實推進,南通成為長三角創新創業新首選、百姓幸福宜居新天地。到2035年,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成江海特色彰顯、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美麗宜居城市。
三、基本原則
1.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優先。聚焦解決人民民眾關切的“城市病”問題,將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與民生實事落地緊密銜接,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實提高人民民眾對城市建設和民生改善成效的滿意度。
2.堅持系統謀劃、創新施策。按照系統化思維,注重專項提升和區域集成相結合,整合城市建設各類資源,改革創新城市建設管理方式,完善政策措施,不斷提高工作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
3.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切實遵循城市發展規律、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結合城市功能提升,實施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城市個性化發展,注重彰顯地域特色魅力。
4.堅持漸次推進,動態提升。緊扣近期和中長期目標,結合美麗宜居住區、街區、小城鎮、城市試點創建,強化設計引領和科技支撐,推動漸次改善、久久為功,做一塊、成一塊,做一片、成一片,連點成片、連塊成片。
四、重點任務
(一)打造綠色生態高地
1.持續放大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成果。以“城市生態綠核”為標準,積極打造森林公園,最佳化陸上游線,建成五山地質地貌、珍稀植物、生態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加快治理黃馬山地質災害,修復沿線石路、棧道和建築,建設南通長江大保護工作成果展示平台。深入推進特色景觀提檔升級和濱江沿線“移步換景”項目,布置“張謇與五山”文化展陳,推動生態修復與文旅融合齊頭並進,努力建設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長江大保護樣板區和長三角生態休閒新地標。
2.加快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實施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增蔭添彩”工程,規劃建設一批高品質城市公園、街邊遊園、街心綠地,增加城市總體綠量。大力實施“空轉綠”工程,結合拆違、拆破、拆舊、拆臨,騰出城市綠化空間,建成區範圍內零星地塊優先用於公園綠地建設,已收儲的待建用地儘可能實施臨時綠化。
3.高標準打造生態綠道。加快構建“區域、城市、社區”三級綠道網路體系,結合各類公園、“503020”道路綠化及沿河沿江綠廊建設,紮實推進綠道網建設,實現城市綠道全面連線和貫通,滿足市民綠色出行、休閒健身需求。
4.積極促進立體綠化套用和推廣。鼓勵公共建築實施屋頂綠化,提倡對建築物、構築物牆體、立柱、橋墩、廊欄、燈柱、棚架、駁岸等進行垂直綠化。積極引導居住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拆牆透綠、透景增綠,鼓勵居民開展陽台、露台、窗台綠化美化,提高城市綠視率、花視率。
5.加快河道公園化改造。科學編制城市河道規劃設計導則,深化高質量治水典範城區濱水空間提升及典型河道公園概念設計,著力提高水環境生態親和力,豐富岸線景觀,形成連續可達的濱水慢行通道,營造戶外健康生活魅力空間。高質量實施濠河景區整治提升等河道生態化改造項目,以花園式的濱水綠地連線各個地塊,形成特色濱水開敞空間,力爭3年時間完成區域內河道公園化改造。
6.精心打造沿江、沿海風光帶。按照“一種基底、三條動線、八大片區、N條通廊、不斷生長的節點”思路,全面提升海門區沿江濱水公共空間品質,以點帶面串聯長江岸線。以國際化視野謀劃通州灣黃金海岸風光帶建設,在海堤沿線約14公里規劃建設公共活力中心、海上會客廳及景觀帶、環海風情港三大片區。開展啟東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完善啟東沿海地區防潮減災體系,恢復海岸帶的自然生態、景觀效果,實現集海洋防災減災與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濱海景觀帶。
(二)實施清水暢流行動
1.加快推進全市區域治水工程。新建、改造、維修一批水利控導工程,因地制宜開展原型觀測試驗,逐步建立科學規範、職責明確、運行高效的水利工程精準調度體系。在完成啟東市試點的基礎上,繼續組織推進通州、海門、通州灣、家紡產業園區等片區區域治水工作。2022年底實現全市域範圍活水暢流,建成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示範區。
2.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深入實施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加快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污水直排口、污水管網空白區,強化工業企業排水、“小散亂”排水以及陽台和單位庭院排水整治,提升城鎮污水處理綜合能力升新建污水管網質量管控水平以及污水管網檢測修復和養護管理水平。到2021年底,市區城市建成區水體主要水質指標達到或優於V類標準,縣(市)、區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污水直排口、污水收集管網覆蓋空白區。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有效提升,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全運行,建立新(改、擴)建污水收集處理項目可追溯、可追責的質量管控體系。
3.深入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按照“控源截污、水系連通、內源治理、活水調度、生態修復”五大技術路線,實施張芝山朝陽豎河水系綜合整治等生態化改造工程,持續推進“三清”、“兩違三亂”等專項行動,推動河道長治久清。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積極推廣以滯、蓄、淨為主的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控制地表徑流與面源污染,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推進污水處理生態緩衝區建設,推進利用自然生態的濕地技術提升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完善格線化河長管理體系,推動水體管護常態化、規範化、精細化。
4.全面提升防洪排澇能力。紮實推進東港閘站、姚港閘站、團結河閘站等強排泵站建設,加快中心港泵站、南通農場閘站等強排工程研究,將觀音山片區、崇川區北部等區域閘站納入主城區水利工程智慧管控三期工程建設,提高水利工程綜合調度水平。到2022年,新增強排能力44 m/s。
(三)最佳化道路交通系統
1.完善快速路系統。策應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新出海口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布局,系統謀劃新一輪城市快速路網體系。組織開展城市快速路規劃和重要節點可行性研究,持續推進主城區與通州、海門、通州灣等區域聯通,加快通皋大道與G40、G204快速路與通寧大道等路網銜接,推進西站大道(一期、二期)、江海大道東延等工程,強化南通站、南通西站、新機場等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的串聯,實現主城區與外圍功能組團融合發展。到2022年底,市區快速路總里程超100公里。
2.最佳化主次幹道布局。進一步推進城市主次幹道建設,強化城市道路網交通功能。實施長泰路跨九圩港大橋、深南路大橋等工程,提升城區組團高效通勤。實施節制閘橋等拆舊建新工程,貫通跨河連廊。推進工農路提升改造(二期)、虹橋路綜合改造等工程,實施城港路等綜合改造,以線帶面助推片區綜合提升。實施安達路、友誼路、石橋路、園林路、通盛大道等道路下穿鐵路工程,為城市發展預留通道。
3.提高支路網密度。按照成片化、網路化、系統化的思路加強支路系統研究,結合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整治、交通節點疏解和單行系統建構,加大支路建設力度,最佳化市區路網結構,疏通交通微循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優先發展綠色交通。實施公共運輸網路提升工程,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個性化公交為補充的城市公共運輸體系。推進捷運1、2號線一期工程建設,力爭2022年首條線建成運營;推動軌道交通沿線土地TOD綜合利用,實現城市功能集聚、空間整合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效應。構建“快線、主線、普通線、社區線”等多層次公交線網,打造“文化風情線”、“沿河觀光線”等品牌特色線路,推廣定製公交等個性化服務。保障公交路權優先、信號優先,在城市中心城區及交通密集區域建設公交專用道,到2022年底,新建公交專用道128公里,公交優先通行交叉口達到128個、比率達到26%。實施智慧型城市智慧出行支持工程,加快推進智慧出行服務平台建設,完善“暢行南通”等服務平台,助推公共運輸高安全、高時效運轉。
(四)提升生活服務功能
1.持續加強停車秩序專項整治。加大停車設施建設改造力度,結合老舊小區、老舊片區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增加停車泊位供給。綜合運用監督員信息採集、城管交警聯動執法、智慧城管平台交辦等方式,全方位推進停車秩序執法管理。依託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全面推進市級智慧停車信息綜合平台建設,實現泊位誘導、違停提醒、無感支付、後台處理、徵信運用、數據共享等功能,為停車管理插上“智慧翅膀”。
2.打造具有生活氣息和發展活力的街區。統籌考慮住區和相鄰街道的空間場所及設施,對市政設施、景觀環境、沿街建築、歷史風貌等要素有機整合,推動住區綜合整治與街區整體塑造聯動提升。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構建“15分鐘社區服務圈”“5分鐘便民生活圈”,健全商業、教育、衛生健康、文化、體育、公共活動等居住配套功能。圍繞居民生活需求,增補便民設施、完善城市家具、協調街道界面、消除安全盲區、最佳化慢行交通、提升綠化景觀,打造具有生活氣息的美麗街道和發展活力的美麗街區。到2022年底,全市新建10個標準化菜市場、5個大型超市,完成濠河片區美麗宜居街區塑造工程。
3.全力推進市容環境整治提升。聚焦民生重點和短板弱項,深入實施城市“微治理”。組織新一輪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主要道路兩側箱體、建築立面、停車秩序等三大專項整治行動,試行城市綜合管理“路長制”,推進違建治理“重心前置”等工作,進一步改善城市功能品質。到2022年底,力爭建成兩個以上全省優秀管理城市(二星級)。
4.最佳化城市保障服務功能。加快推進李港水廠等項目建設,加強水源地保護和應急水源建設管理,實施城區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進一步提高城市安全供水能力和水平。加強城鎮燃氣應急氣源儲備設施等建設,同步推進老舊燃氣管網升級改造。推進以特高壓為骨幹網、各電壓等級協同發展的智慧型電網建設,進一步提高供電品質。完善垃圾分類治理工作機制,加強源頭分類投放指導,逐步固化民眾分類意識。完善分類收運機制,規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運行為,加快形成“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閉環鏈條。在持續開展“三定一督”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試點的基礎上,探索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五)營造舒適宜居環境
1.著力改善老舊小區整體環境。高質量推進主城區48個老舊小區78個項目的改造整治,不斷完善小區消防、道路、管網、外立面、智慧型化等基礎設施,補齊老舊小區在衛生防疫、養老托幼、社區服務、消防設施等方面的短板,將老舊小區改造與綠色社區建設、美麗宜居居住小區建設有機結合,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檔次和品質,改造形成一批安全有序、環境整潔、生活便利、管理規範的“完整社區”,努力為居民提供更舒適的居住條件。
2.穩步推進破舊片區城市更新。強化主城區破舊片區城市更新指揮部總調度作用,完善破舊片區城市更新工作流程,實現區域評估、實施計畫和片區改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圍繞9個破舊片區改造試點項目,抓實破舊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實施,穩妥推進搬遷置換工作,有效提升城市“顏值”。到2022年底,完成任港路新村片區、虹橋片區和龍蝦王片區簽約及搬遷工作,啟動薄荷廠片區和人民中路128號片區改造工作。
3.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按照“房等人”“應保盡保”的目標要求,細化安置房建設年度目標計畫,利用3—5年時間完成主城區安置房建設,讓動遷民眾儘快住上優質滿意安置房。三年內,全市新開工棚改不少於2.7萬套,市區新開工安置房不少於15000套,新竣工安置房不少於4000套。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完善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
4.最佳化完善物業管理服務。依託《南通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制定完善物業招投標、承接查驗、物業服務收費、信用信息管理、第三方評估、業主大會指導規制等配套檔案,規範住宅物業管理活動,維護物業管理各方合法權益。健全物業管理服務標準體系,按照商品住房小區、保障性住房小區、老舊小區不同類別,制定一小區一標準一方案,推動南通物業服務品質進一步提高。加強物業管理行業監管,繼續開展物業管理小區環境維護、雨污排放和電梯、消防安全“421”常態檢查,完善信用信息“紅黑榜”制度,加強對項目經理的管理考核,提升項目管理職業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打造全市一體化智慧物業服務平台,將信息採集、物業招投標、企業備案、契約備案、投訴報修、承接查驗等事項實現網上辦公,打通物業企業和業主“最後一公里”,提升物業服務效能。
5.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制定全市“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和房地產市場調控“一城一策”工作方案,實行市區房地產市場一體化聯動管控機制。建立健全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科學監控體系,實現全市範圍房屋網簽備案系統全國聯網。做好購房資格、貸款比例、轉讓條件、公積金認定等政策儲備和預案,根據市場發展實際情況適時出台政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六)塑造江海特色空間
1.培育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鎮。加快重點中心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提升鎮區人居環境水平,促進產鎮融合,完善城鎮功能。逐步改善其他建制鎮環境面貌,提升城鎮空間品質,強化特色風貌塑造,滿足居民生產生活的基本需求。到2022年底,力爭將啟東市呂四港鎮打造成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省級樣板,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
2. 持續擦亮歷史文化名城名片。充分挖掘、整合南通獨特的自然、文化、歷史資源,加強對歷史街區、名人舊居、文保建築、古宅名園的修繕和維護,強化寺街西南營、唐閘工業遺產等片區歷史文化保護和活化利用工作,讓人們“記得住鄉愁”。加快實施南通博物苑整體提升工程,高標準打造張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加快推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智慧建築產業三年行動,以智慧建築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為主線,構建數位化監管體系、智慧建築配套標準體系兩大行業支撐體系,推動建設智慧建築雲、大數據創新套用、智慧建築產業走出去三大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實現智慧建築全產業鏈。著力打造行業數位化監管體系提升工程、智慧建築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工程、智慧建築產業發展載體培育工程、智慧建築產業關鍵技術、產品研發推廣工程5大重點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智慧建築產業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集聚地。大力推進綠色建築運行、超低能耗(被動式)建造項目、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套用項目、智慧型(智慧)建築、健康建築、裝配式裝修成品住宅等實施。到2022年底,三星級綠色建築項目數量明顯提升。
(七)提升城市安全韌性
1.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激活數據潛能、創新科技賦能,全力打造“一個中心管全域、一支隊伍管治理、一個平台管監管、一個號碼管受理、一個APP管套用”的市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圍繞實戰、實用、實效目標,做實危化品全流程監管、高空火警監測、長江大保護、揚塵治理、儲備土地動態監測、違法搭建治理等AI+視頻智慧型解析綜合套用平台,做優數據共享、智慧型搜尋、統一監管、監測預警、分析研判、聯動指揮和行政問效等七大核心功能,做強視頻覆蓋、硬體配備、數據安全保障等基礎,切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三級指揮體系,強化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全流程的數據集成,加快構建內部運行、事件受理、外部聯動、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機制,全力打造市域治理現代化“南通樣板”。
2.推進城區地下管網升級改造。啟動市區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進與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融合,實現即時交換、共建共享、動態更新。結合城市體檢,大力推進市政公用老舊管網改造工作,開展城市窨井設施提升改造,為城市地下管網安全平穩運行提供硬體保障。積極探索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各類市政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促進城市集約高效、轉型發展。
3.加強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管理和使用。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平災結合、綜合利用”原則,加快制定城市抗震防災規劃,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城市防護體系,紮實有序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優先在學校等公共場所建設應急避難空間,同步推進現有應急避難場所提檔升級。積極探索長效管理體制機制,確保避難場所功能穩定、安全高效。
4.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開展揚塵整治“654”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410”專項行動,剛性推廣低VOCs含量塗料替代,強化無組織排放廢氣收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項目化落實工業污染防治、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主幹河流生態治理等重點任務,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開展受污染地塊土壤修復,建立優先管控名錄,推動實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雙90%”。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和監測監控能力短板,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常態化開展無人機航測、走航車監測,健全市級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網路,完成市級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大數據平台建設,以鐵腕執法監管換取民眾滿意度。
五、進度安排
按照全面統籌、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分為三個階段:
(一)全面啟動階段(2020年10月至12月底)。建立市級層面工作組織架構,分解目標任務,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措施,按計畫有序推進實施。
(二)穩步實施階段(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持續推進試點項目建設,總體工作進度完成60%以上,部分項目基本完成初步建設。對試點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中期和年度評估。
(三)完善提升階段(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完成所有試點項目建設工作,完善管理和運營工作,建立長效機制,鞏固和擴大成果成效。對試點項目進行驗收考核、總結評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南通市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統籌推進、督促檢查、工作評估、情況通報等。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實際,認真組織編制實施方案和試點項目,細化年度目標,明確重點任務,加強組織推進。每年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試點項目進行增補。
(二)加大政策支持。積極構建有利於推動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的制度體系,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統籌推進的政策合力和疊加效應。加強試點項目財政資金引導,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對試點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部分試點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
(三)強化宣傳引導。加強對美麗宜居城市建設重要意義、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等的宣傳,組織開展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專題培訓。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基層組織作用,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基層協商,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充分調動市民民眾參與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及時報導宣傳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推進過程、實施成效,提高社會共識,共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嚴格監督考核。將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工作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建立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各板塊、各相關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抓好項目組織實施,每季度末及時上報工作推進情況、主要成效、存在問題和下一步打算。領導小組將定期對項目進展情況檢查通報,嚴格督導考核,確保工作實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