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酒

蟾宮曲·酒

[雙調]蟾宮麯酒 無名氏,酒能消悶海愁山,酒到心頭,春滿人間。這酒痛飲忘形,微飲忘憂,好飲忘餐。一個煩惱人乞惆似阿難①,才吃了兩三杯可戲潘安②。止渴消煩,透節通關;注血和顏,解暑溫寒。這酒則是漢鐘離的葫蘆③,葫蘆兒里救命的靈丹!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蟾宮曲·酒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元曲
  • 作者:無名氏
  • 作品出處:《元曲三百首》
  • 作品題材:元曲
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乞惆:同“仡伯”,皺緊的模樣。阿難:釋迦牟尼的弟子,其塑像常作悲苦狀。②可戲:又作“可喜”,元人方言,漂亮。潘安:晉代文學家潘岳,字安仁,俗稱潘安,為古代美男子的代表。③漢鐘離:鐘離權,唐人,世傳“八仙”之一。因其自號“天下都散漢鐘離權”,人以“漢”字下讀,遂傳為“漢鐘離”。民間傳說他有葫蘆仙丹,可起死回生。

作品譯文

任憑愁悶如海如山,有了酒就能驅散。美酒下到心頭,人間頓覺充滿春天。這酒痛飲可忘記自己的存在,小飲可忘記憂愁,暢飲可忘記吃飯。一個煩惱人像阿難那樣蹙眉皺面,才喝兩三杯就變作漂亮的美男。它解除口渴,消除悶煩,通透關節,打通經絡,充注血脈,溫和容顏,解消暑氣,驅除風寒。這酒真是鐘離仙的葫蘆,葫蘆里的救命靈丹!

作品鑑賞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斷送一生唯有,破除萬事無過。”(黃庭堅《西江月》)……古代的詩詞中,有關酒的贊述評論真是汗牛充棟,散曲自然也不能例外。這支小令就作了系統的鋪陳。起首第一句就總述了酒的功效。“悶海愁山”,用了極度的誇張,卻以“酒能消”三字舉重若輕地加以化解。緊接著,“酒到心頭,春滿人間”,一組暢達而形象的流水對,極富詩情畫意,有力地支持了前句的斷言。四至六句,從“痛飲”、“微飲”、“好飲”的三種不同方式具體闡述酒的妙處,道人所未曾道。三種飲法的共同點是“忘”,也就是對“酒能消悶海愁山”的進一步說明。而七八兩句則舉了生活的實例,從“乞惆似阿難”到“可戲潘安”,生動地說明了飲酒的魔力。佛殿的塑像,即使不至猙獰,但蹙眉皺容、垂目悲苦,給人留下怪奇的印象至深;而古人有“貌比潘安”的習語,這一醜一妍,對比十分真切。所以這兩句雖然帶有誇張的成分,卻並不使人感覺荒誕。“煩惱人”通過酒的調治而妙手回春,這就巧妙地呼應了“酒到心頭,春滿人間”的上文。以下四句又用了不同的寫法,以二字一意的四字短句,猶如爆豆一般接連迸出,語若貫珠,如數家珍,顯出一種暢談快舉、毋庸置疑的自信。而這些又是家喻戶曉、實實在在的效用。這樣,就自然引出了末兩句的總結,即酒無異於仙丹妙藥。末兩句是通過比擬來表現的,而比擬中仍帶著遞進,顯示出強烈的感情色彩。詩詞詠酒,往往重於凝練。而散曲就較能自由淋漓地鋪陳,橫說豎說,還能穿插生動誇張的對比與清新活潑的生活語言。不過,本篇並非酒類廣告,也不是在單純地就酒論酒。它的重點顯然在於“酒能消悶海愁山”,所穿插的“止渴消煩,透節通關”之類,不過是藉以點綴,從曲末將酒提高到“救命靈丹”的偏激高度也能證明這一點。借拔高酒的地位來暗示“悶海愁山”的現實存在,發泄對社會、人生種種黑暗、鬱塞的牢騷,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