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離姓(鐘離(姓氏))

鐘離姓(姓氏)

鐘離(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鐘離姓的源流可以直接追溯到春秋時代宋微子所建的,算起來是商湯的子姓後裔。由於其始祖曾食采於一個叫作鐘離(今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東)的地方,所以子孫才會“以邑為氏”,開始以“鐘離”或“鐘”為姓。換言之,長久以來為大家所熟悉的複姓“鐘離”及單姓“鐘”,實際上是血緣相同的一家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離姓
  • 屬性:姓氏
  • 同源:複姓鐘離及單姓鐘血緣相同
  • 源於:子姓
  • 得姓始祖:宋微子
基本介紹,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鐘離春,鐘離眜,鐘離意,鐘離權,鐘離瑾,鐘離牧,鐘繇,鐘會,鐘偉,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鐘離通用,四言通用聯,六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九言通用聯,鐘離祖訓,

基本介紹

鐘離[锺離,讀音作zhōng lí(ㄓㄨㄥㄌㄧˊ)]
鐘離姓
如今規定,“釒重”字作姓氏用時,簡化字可以寫作“锺”,不必再作“鐘”。

姓氏源流

鐘離(Zhōng lí 锺離)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嬴姓,出自王朝時期伯益後人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發將遠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後人封在鐘離邑,後建有鐘離國,亦稱童鹿國,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子爵,國君稱鐘離子。鐘離國最初的國址在山東地區,後來在東周初期遷到淮河中游流域(今安徽鳳陽)。到了春秋中期,鐘離國被強大的楚國在周景王姬貴七年(楚靈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占,鐘離國滅,楚靈王分改鐘離國故地為濠州、舒城,鐘離國君被迫成為楚國的下臣。後楚靈王又允許其復國,但成為了楚國的附庸小國,鐘離國君的爵號降為“君”,國境限於鐘離城一帶(今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
在周敬王姬丐二年(吳王僚姬諸樊九年,公元前518年),鐘離城又被吳國奪去,成為吳國的附庸之地。周敬王十四年(楚昭王熊壬十一年,吳王闔閭姬光九年,公元前506年)冬季,楚國軍隊聯合越國水師夾攻吳國,取得小勝,這二國在慶賀勝利之後,楚昭王就坐船去服用的巢國都城圉陽(今安徽巢湖巢縣)去遊樂了。誰知吳國的主力大軍在大將軍伍子胥的率領下悄悄緊跟追隨,由楚軍防備薄弱的東北部突入,按孫子之計實施大縱深戰略襲擊,直搗楚國腹地,並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在“柏舉之戰”中擊敗楚軍主力於柏舉一帶(今湖北麻城),並展開追擊,長驅直入攻破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終成破楚之功,之後掘出楚平王之屍,鞭笞三百下以解滅家之恨。回軍途中,伍子胥順帶著消滅了巢國、鐘離國這兩個楚國的附庸國。鐘離國滅國後,其城池還在,鐘離城的國民依舊生活在斯地,直至周元王姬仁三年(越王勾踐姒菼執二十四年,吳王夫差姬光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了吳國,鐘離城又歸屬於越國。
周顯王姬扁三十五年(楚威王熊商八年,越王無顓姒無疆三十一年,公元前332年),楚國吞滅越國,鐘離城又長期屬於楚國,但鐘離國一直沒有再復國,楚威王只是派大夫去鐘離城主持管理。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鐘離城屬九江郡,一直延續到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改故鐘離國之地為鳳陽府,沿稱至今。
在鐘離子的後裔子孫以及國人中,很早即有以故國名稱為姓氏者,稱鐘離氏,是最早的鐘離氏之族,後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鐘氏,世代相傳至今。徽系(嬴姓)鐘離氏族人大多尊奉鐘離子為得姓始祖,且不與子姓鐘離氏合譜。

源流二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給宋桓公之曾孫公子州犁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微子,名子啟,是商紂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邑(今山西潞城微子鎮),因稱微子,死後葬在今山東省微山一帶(今山東梁山西北部濟寧微山一帶),故其地也稱微,微山、微山湖之名即由此而來。周武王姬發克商滅紂後建立了周王朝,不久即病逝,由兒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周成王繼位時只有十二遂,由叔父周公旦、召公奭輔佐。其時另外幾個叔叔管叔、蔡叔等十分不滿意周公旦、召公奭主持朝政,居於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一帶的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便乘機聯合管叔、蔡叔等人,以及許多殷尚遺民、淮夷等發動了造反叛亂。歷經三年之久,周公旦才將叛亂鎮壓下去,之後封賢良的微子啟於睢陽(今河南商丘),伯爵,建立了宋國,負責控制管轄殷商遺民。微子啟就成了宋國的開國君主。
宋國傳至第十九代君主宋桓公子御說(公元前681~前651年在位),他的兒子公子敖在晉國任職,公子敖的孫子伯宗為晉國大夫,是一個十分賢良之人,被時人稱為“晉之賢者”,但因他直言敢諫,得罪了當時執掌國政的權貴郤氏家族,結果被殺。伯宗有一個兒子叫州犁,當時逃奔到楚國,後來在楚國為大夫,貴為太宰,受封食采於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部臨淮關一帶),其後裔子孫便以先祖封地“鐘離”為姓氏,稱鐘離氏,後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鐘氏、離氏、犁氏、童氏、鹿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據說,著名八仙之一的漢鐘離(鐘離權),就是公子州犁的後裔子孫。
荊楚系(子姓)鐘離氏族人大多尊奉微子啟為得姓始祖,且不與嬴姓鐘離氏合譜。

得姓始祖

伯益、微子啟、子州犁(鐘離州犁)、鐘離接(鐘接)。微子是商王帝辛的庶兄,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稱微子,原為太子,理當繼帝位。周武王克商滅紂後,封微子於宋國,這樣微子就成為宋國的開國君主。宋第十九位君主桓公有曾孫名伯宗,在晉國任大夫,被稱為“晉之賢者”,但因直言敢諫,得罪執政的權貴郄氏,結果被殺。伯宗的兒子州犁逃奔到楚,後來貴為太宰,食采於鐘離,其後世子孫以居地“鐘離”為氏,是為鐘離複姓(同時分出一支單姓鐘氏),他們都尊微子為鐘離(鐘)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鐘離氏複姓或是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列入前三百大姓,而其分衍的鐘氏則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五百四十一萬五千餘,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34%左右。鐘離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鐘離姓起源於祖宗宋微子。複姓“鐘離”和單姓“鐘”原是一家人,複姓“鐘離”居住在一個叫作鐘離的地方,即今天的安徽省鳳陽一帶;而單姓鐘源居潁川,在現在的河南省境內。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的記載,鐘姓是宋微子的後代。桓公的曾孫伯宗晉國當官,生了兒子州黎,在楚國當官,食采於鐘離,就以鐘離為氏,子孫有複姓鐘離氏、單姓鐘氏。楚國有鐘儀,鐘建,鐘子期,與伯牙為友,項羽的部將有鐘離眛,鐘離昧子接,單姓鐘氏,居於潁川長社。而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鐘離姓是晉國伯宗的後代。伯宗是晉的賢士,因為卻氏所潛被殺,伯宗的兒子伯州黎逃奔楚國,邑居於鐘離,就是濠州,子孫以邑名為氏。鐘離複姓望族居會稽(今江蘇省南部及浙江省西部一帶)、潁川(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
今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廣西之田林、海南之保亭、貴州之從江、雲南之景谷及瀘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萬人以上的縣市有:廣東紫金、梅州梅縣區、興寧、江門新會區,江西瑞金、於都,福建上杭,湖南醴陵、寧鄉等地。

歷史名人

鐘離春

戰國時人,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醜女。額頭前突,雙眼下凹,鼻孔向上翻翹,頭頗大,發稀少,頸部的喉結比男子的還要大,皮膚黑紅。她雖然樣子難看,但志向遠大,學識淵博。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鐘離春為了拯救國家,冒著殺頭的危險,當面一條條地陳述了齊宣王的劣跡。並指出若再不懸崖勒馬,就會城破國亡。齊宣王聽後大為感動,把鐘離春看作是自己正身、齊家、治國的一面鏡子。後來,這位身邊美女如雲的國王,竟把鐘離春封為王后。

鐘離眜

秦末人,是項羽的將領之一,素與韓信交好。項羽死後,投奔楚王韓信。劉邦得到訊息,韓信謀反,同陳平商議,要韓信逮捕鐘離眜。有人告訴韓信,如果把鐘離眜斬首,去見劉邦,自然無患。於是韓信召鐘離眜商議,鐘離眜說:“劉邦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楚國,如果你捕我獻媚,今日我死,明日你亡。”說罷,拔劍自刎。韓信帶著鐘離眜的頭去見劉邦,劉邦即令武士逮捕韓信。韓信說:“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鐘離意

字子阿,漢代會稽人,永平年間(58-75年)做了魯國的相。到任後,他拿出自己的錢一萬三千文,交給了戶曹孔訢,讓他修孔子的車子;他還親自到孔廟去,揩拭桌子、坐席、刀劍、鞋子。有個男張伯,在堂下除草時,從泥土裡撿到了七塊玉璧。張伯把一塊藏在懷裡,拿六塊稟報給鐘離意。鐘離意命令主簿把它放在桌子前面,孔子傳授學業的講堂前的床頭有一個懸掛著的瓮,鐘離意召見孔訢,問他:“這是什麼瓮?”孔訢回答說:“是孔夫子的瓮。裡面裝有丹書,人們沒有敢打開他的。”鐘離意說:“孔夫子是聖人。他之所以留下這瓮,是想把它掛在這兒讓後代的賢良來看。”接著就把它打開了,從裡面得到一塊帛書,上面寫著:“後代研究我著作的,是董仲舒。保護我車子、開戶我書箱的,是會稽人鐘離意,玉璧有七塊,張伯私藏了其中的一塊。”鐘離意就召來張伯,責問他說:“玉璧有七塊,你為什麼要藏掉一塊呢?”張伯磕頭求饒,馬上把一塊玉璧交了出來。

鐘離權

號和穀子,一號真陽子。唐朝人。生而奇異,長相俊美,有一把大鬍子,身長8尺余。傳說他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後成為八仙之一。民間成為漢鐘離。

鐘離瑾

字公瑜,宋代廬州合肥人。進士出身,初為簡州推官,通判益州。後官德化知縣。將嫁女兒時,買回個婢女卻是前任知縣的女兒,他便與女兒一樣嫁了出去。夜裡夢見一個穿綠衣的大夫來感謝他,並說:“我向上帝請求,讓您的子孫世世代代食俸祿。”仁宗時,官至龍圖閣待制,擢開封府推官,出提點兩浙刑獄。後徙淮南轉運副使,歷京西、河東、河北轉運使,改江、淮制置發運使。天聖八年三月(1030年),除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未逾月,得疾卒於任。

鐘離牧

鐘離牧,漢末三國人物。字子乾,三國時會稽郡山陰縣人,東吳將領,漢尚書僕射鐘離意七世孫。
早年事跡
鐘離牧早年曾在永興縣居住,並在當地親自耕種二十畝稻米。稻米將近成熟時,就有一個縣民向鐘離牧聲稱土地是他的,要他交出土地和稻米;鐘離牧自願交出。永興縣長聽後,即收捕該名縣民,要依法處罰他,但鐘離牧卻為他請罪。縣長說:“君慕承宮,自行義事,仆為民主,當以法率下,何得寢公憲而從君邪?(你想要仿效承宮行義舉,但我是人民的首長,應當以法治縣,怎可以枉法順從你?)”鐘離意卻說:“此是郡界,緣君意願,故來暫住。今以少稻而殺此民,何心復留?(這裡是會稽郡內,我因著你的意願才來暫住。你現在卻因少許稻米而殺這個人,我還怎能有留在這兒的心?)”鐘離意說後即收拾行裝而回故鄉,縣長親自追回,並將那人釋放。那人感到十分慚愧和畏懼,親自將那些稻米收成所得的六十斛白米都送還鐘離牧,但鐘離牧不收。那人就將米放在路旁,沒有人敢擅取。鐘離牧的名聲由此而起。
安定山越
後鐘離牧任郎中。赤烏五年(242年),補太子輔義都尉,遷南海太守,任內曾越郡界討伐高涼縣的盜賊仍弩和招安在揭陽縣擾攘了十多年的曾夏盜賊集團。後來任丞相長史,再轉司直,後又遷中書令。此時建安、鄱陽和新都三郡山越人作亂,鐘離牧被任命為監軍使者,出兵討平。亂民首領黃亂、常俱等都派出他們的部眾為東吳服兵役。鐘敵牧因功封秦亭侯,官拜越騎校尉。
安定邊境
永安六年(263年),曹魏攻滅蜀漢,當時有人認為在吳蜀邊境武陵郡的五溪夷族可能會叛亂,鐘離牧於是被任命為平魏將軍,領武陵太守,到當地鎮守。此時曹魏亦派漢葭縣長郭純試守武陵太守,並領涪陵人民入遷陵縣境,並駐屯赤沙,用以引誘五溪夷族;部份夷族回響郭純,更進攻酉陽縣,震驚武陵郡。鐘離牧於是領兵連夜依山險行,斬殺叛民魁帥和其支黨共千多人,郭純的部眾因五溪變民被擊潰而解散,成功平定五溪的叛亂。平定之後轉公安督、揚武將軍,封都鄉侯。後又徙任濡須督。後又以前將軍假節,領武陵太守。鐘離牧在任內逝世,死時家無餘財,士民都思念他。

鐘繇

鐘繇,姓氏縮短為鐘姓,三國時期曹魏文臣之一。字元常,(151年-230年)豫州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三國時曹魏政權的大臣,鐘皓曾孫,鐘毓鐘會之父。30歲時獲推舉為孝廉,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時任廷尉正、黃門侍郎,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攻破長安,挾持獻帝之後勸李、郭接受曹操上書,維持漢室和曹操的關係。興平二年(195年)與尚書郎韓斌策劃獻帝脫逃,因功拜御史中丞,受荀彧舉薦,遷侍中、尚書僕射,封為東武亭侯。
鐘繇鐘繇
建安二年(197年),馬騰韓遂相爭,曹操因伐呂布無暇分身,上書奏請侍中鐘繇守司隸校尉。鐘繇到長安之後送書給馬騰和韓遂陳述利害,馬和韓臣服獻帝,送子為質。官渡之戰時,送兩千餘馬匹給曹操,曹操譽之為“昔蕭何鎮守關中,足食成軍,亦適當爾”。建安七年,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在平陽叛亂,鐘繇率軍圍困,袁尚遣鐘繇外甥河東太守郭援和并州刺史高幹率軍到河東,鐘繇遣參軍張既馮翊傅乾說服馬騰來援,馬騰遣子馬超、部下龐德夾擊,斬郭援,降服單于。後因治理洛陽有功,曹操上書封為前軍師。潼關之戰中率軍伐張魯,引起馬超、韓遂起兵叛亂,劉璋疑懼,被張松說服請劉備入蜀。曹操死後任大理,遷相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謀反。鐘繇因舉薦魏諷而被免職。曹丕即位之後,復為相國,遷太尉,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稱三公。因膝蓋有病,開三公入朝不拜之先河。黃初七年(226年)升太傅。太和四年(230年)逝世,曹睿前往弔唁,諡號成侯。子鐘毓繼爵位。鐘繇也是當時著名書法家,據說楷書就是他最初衍化出來的。在書法方面,與王羲之並稱“鐘王”,其書體稱為“鐘體”,衛夫人、王羲之的師承。

鐘會

鐘會,姓氏縮短為鐘姓,三國時期曹魏將領之一。(225年-264年),字士季,潁川長社(今中國河南省長葛東部)人。三國後期曹魏名將,並與鄧艾諸葛緒等人滅掉蜀漢。是太傅鐘繇的小兒子。魏國重臣鐘毓之弟。歷來曾在魏國擔任重要官位,包括有鎮西將軍,司徒,魏元帝時並封他為縣侯。
在正始年間,擔任過秘書郎的職務,後來升遷至尚書、中書侍郎。高貴鄉公即帝位時,賜與他關內侯的爵位。鐘會跟隨大將軍司馬師討伐毌丘儉叛亂時,擔任知密事一職。接著司馬師在許昌過世,遂由司馬昭接掌大軍。後來鐘會隨著大軍回到雒水南部駐守時,又升遷做黃門侍郎、並受封東武亭侯的爵位,有三百戶的食邑。魏少帝甘露二年時御駕親征,率領司馬昭和鐘會去討伐在壽春叛亂的諸葛誕,後來鐘會使用計謀,讓壽春城內各將領彼此分裂,接著壽春就順利攻下了。大軍凱旋而歸以後,朝廷要鐘會晉升為太僕,但他堅辭不受。於是就用中郎的身份在大將軍府擔任記室一職。又因為他討伐諸葛誕有功,要被封為陳侯,但又多次不肯接受。於是皇帝就下昭表揚他功成不居的處事態度。後來,鐘會被升遷做司隸校尉。魏元帝景元三年,司馬昭任命鐘會當鎮西將軍,假節鉞,並且掌管關中的所有軍事。同年的十二月間,皇帝下詔任命鐘會為司徒,並且進封他為縣侯,增加一萬戶的食邑,另外還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各給予一千戶的食邑。此時蜀漢後主已投降魏國。
263年八月,受司馬昭之命,與鄧艾,諸葛緒等人以十八萬兵力,分東,中,西三路攻蜀,意圖滅蜀。鐘會率主力十餘萬人,再分三路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進軍漢中,不久攻陷陽平關。其間將諸葛緒奪權,併吞並其兵力。蜀主劉禪投降後,鐘會率魏軍進駐涪城,另派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最後姜維便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投降鐘會軍。平蜀後,鐘會欲據蜀自立,鐘會打算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占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恐麾下魏諸將不從,引蜀降將姜維為援,謀誅魏將,但最於因司馬昭出兵反亂加上部下胡烈反抗而失敗。魏元帝景元五年正月,鐘會死於胡烈發動的兵亂之中,當時鐘會才四十歲。

鐘偉

鐘偉(1915-1984),男,湖南平江人。原名鐘步雲,又名鐘德泰。解放軍著名戰將。
少將鐘偉少將鐘偉
192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宣傳員、第三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師特務連政治委員、第四師十一團俱樂部主任。1932年12月任紅三軍團第三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1933年4月任第四師十二團總支書記,8月任第十二團政治委員。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10月參加長征,先後任紅三軍團第四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第十團政治處主任。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後,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10月任第七十三師政治部主任。參加東征、西征戰役。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抗日軍政大學高幹隊支部書記、第五大隊協理員、第三大隊政治處主任,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二團、第三團政治委員,蘇北抗大五分校代理校長,淮海軍區第四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第十旅二十八團團長、第十旅副旅長等職,率部參加敵後抗日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師第十旅旅長,第二縱隊第五師師長。1948年4月成立東北野戰軍第十二縱隊,任司令員。11月任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九軍軍長。率部參加解放東北和進軍中南的多次重要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廣西軍區參謀長,中南軍區編練司令部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司令部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安徽省農業廳副廳長、農墾廳副廳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和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2年8月總政治部批准按大軍區副職待遇離休。被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4年6月24日因病逝世。

郡望堂號

郡望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漢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二十六縣,在今浙江省境內有十八縣。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吳、會稽為二郡,會稽移治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浙閩之地。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省大部份(僅天目山、淳安縣西部小部分地區除外)、安徽省水陽江流域以東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帶及福建全省。三國時期孫吳國分設臨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後,其轄境縮小。西晉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為越州,後又分山陰縣置會稽縣。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陰縣(今浙江紹興)。民國時期合會稽、山陰二縣為紹興縣。今為浙江省紹興市。
潁川郡:戰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贏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東魏時期遷治潁陰(後為長社,今河南許昌)。隋、唐兩朝為許州潁川郡。
竟陵郡:秦、漢時期的竟陵縣在今湖北省潛江市西北。竟陵郡始建於西晉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是由江夏郡分置的,治所在石城(今湖北鐘祥),其時轄地在今鐘祥、天門、京山、潛山、沔陽等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齊國以後,其轄境漸小,治所屢更,北魏時期改名為石城。東晉時期略為更動竟陵縣治所在,位於今湖北潛江西南。梁末撤銷。北周時期再置竟陵縣,在今糊北天門舊縣東北。竟陵郡,隋朝時期稱郢州,今湖北天門之竟陵縣在復州沔陽郡內。唐朝時期為復州竟陵郡。五代後晉時期,改竟陵縣為景陵縣。清朝時期改為天門,直至今天。竟陵地處江漢平原,一馬平川,北倚大洪山,南挽漢水,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歷史上這裡名人輩出,有明朝的文學流派“竟陵派”,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群體“竟陵八友”等。

堂號

會稽堂:以望立堂。
潁川堂:以望立堂。
竟陵堂:以望立堂,亦稱鐘祥堂、石門堂。
四德堂:春秋楚國、鄭國交戰的時候,楚國鐘儀被鄭國俘虜獻給了晉國。晉國公(景公)在軍府見到了他,便問:“那個被綁著,戴著楚國帽子的人是誰?”鐘儀說:“楚國的俘虜。”晉景公又問:“你姓甚?”鐘儀說:“我父親是楚國的大臣。”晉景公命令手下的人給鐘離鬆了綁,叫他彈琴,他便彈了一首楚國的音樂。晉景公又問:“楚王是一個怎樣的人?”鐘儀說:“楚王作太子的時候,有太師教導他、太監伺候他。清早起來以後象小孩子一樣玩耍,晚上睡覺。其它的我不知道。”範文子對晉景公說:“這個楚國俘虜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說姓名而說他父親,這是不忘本;彈琴只彈楚國的音樂,這是不忘舊;問他君王的情況,他只說楚王小時侯的事,這是無私;只說父親是楚臣,這是表示對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舊是信,無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這四德,給他的大任務必定能辦得很好。”於是晉景公以對外國使臣的禮侍他,叫他回楚國談判和平。

家譜文獻

全國穎川郡鐘氏族譜,(清)鐘鰲編輯,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浙江蕭山錢清鐘氏宗譜六卷,(清)鐘廷燦輯,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承啟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鄞縣鄞東鐘氏家譜二卷,(清)鐘和禎纂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湖南平江鐘氏族譜三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松霞閣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三十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廣東新會鐘氏族譜一卷,(清)鐘淇增輯,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新會縣修志會。
四川成都鐘氏族譜,(清)鐘人紀、鐘德超等纂修,清同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四川成都蜀西鐘氏族譜,(清)鐘翼達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另有一部僅存一冊)、重慶市圖書館。
鐘氏宗譜,(清)鐘廷賢、鐘萬福編修,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鐘氏族譜,(清)鐘賓鴻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台灣。
鐘氏三修族譜三十二卷,(清)鐘瑞戮纂修,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鐘氏族譜,(清)鐘炳江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金華鐘氏三塘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深塘鐘成公支譜,(清)鐘華朗等修,清同治年間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鐘氏族譜,(清)鐘國英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族譜三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緒癸卯年(公元1903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鐘氏福房支譜十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丁酉年(公元1897年)思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興國岑口鐘氏三修族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重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全國江東鐘氏族譜,(民國)鐘愈、鐘人傑重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天津華新印刷局鉛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麻常州毗陵鐘氏續修宗譜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國)鐘守忠等纂修,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慎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 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蕭山錢清鐘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錢福球等重修,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承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
浙江鄞縣新江鐘氏家乘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鐘昭滄、鐘穆寶等纂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樹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浦江浦陽潮溪鐘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鐘士瀛總理,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愛敬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常山定陽鐘氏宗譜,(民國)鐘法茂重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金源鄉井河村(有兩部)。
湖南藍山鐘氏八修族譜十二卷,(民國)鐘才濬、鐘才讓等纂,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長沙排印本,今僅存第一~十一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湖南益陽鐘氏八修族譜四十八卷,首二卷、末二卷,(民國)鐘懷德、鐘發正修,鐘達輝等纂,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卷首二卷、卷末二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廣東鐘氏家譜,鐘興會修,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廣東南海大瀝龍腹鄉鐘氏家譜七卷,(民國)鐘相彥、鐘北麟續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四川成都鐘賃氏宗譜一卷,(民國)鐘永成、鐘正常等纂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成都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有兩部)、重慶市圖書館。
四川內江新修鐘氏瑞齡公派下支譜,(民國)鐘高榜、鐘俊明纂,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排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重慶市圖書館。
四川內江鐘氏族譜四卷,(民國)鐘炳先續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石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內江縣凌家鄉街村。
四川內江鐘氏復周祠族譜六卷,(民國)鐘澤南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自貢明光石印社石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四川內江威遠鐘氏族譜,(民國)鐘永玉纂修,民國年間石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僅存兩冊)。
四川資州西鄉大有場鐘氏族譜六卷,首二卷,(民國)鐘肇芬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資州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南京大學圖書館。
四川雲陽鐘氏家乘十六卷,(民國)鐘漢章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大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四川儀隴鐘氏族譜一卷,(民國)鐘培植、鐘喆修,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篡修,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
香港新界元朗大旗嶺穎川鐘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西萬載昌田鐘氏福房支譜十二卷,首一卷、末卷上下兩冊,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族譜,(民國)鐘家勤編,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華陽鐘氏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南京大學圖書館。
江西萬載昌田鐘氏壽房支譜,(民國)鐘吉良等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鐘氏壽房支譜,(民國)鐘吉良等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益陽鐘氏九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昌田鐘祠牌譜,(民國)鐘天樂等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雲陽鐘氏家乘十六卷,(民國)鐘漢章纂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大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復周祠族譜六卷,(民國)鐘澤南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石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族譜,(民國)鐘應光纂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鉛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族譜,(民國)鐘人紀纂修,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鉛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三修支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尚公祠牌譜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九修族譜一百零一輯(三十卷,三編),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印本,今僅存二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萬載昌田鐘氏寧房譜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今缺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興國贛縣鷺桃溪鐘氏聯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石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九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冊,缺少第二~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昌田鐘祠牌譜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思孝堂鉛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萬載昌田鐘氏寧房譜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四修支譜十一卷,首末一卷共十六冊,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光裕堂大宗堂愛敬堂樹德堂承曾堂慎德堂思孝堂孝思堂穎川堂松霞閣追遠堂承啟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尚公祠牌譜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穎川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鐘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排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僅存一冊)。

字輩排行

湖南祁陽鐘氏字輩:“惟思仁(潤)萬(志)漢(瑄)廷(定)榮(瑞)友(大)成(賓)志(世)應(鳴)上(養)天(秀)三(士)永(笙)五(奇)仕(紹)德(漢)大(名)人式貽經裕正賢崇元開履泰孝友本家傳”。
湖南零陵鐘氏字輩:“惟思善文定經(純)天橋(賓)尚友鉻連美鳳(子)生集仕學鉅求榮炳基銑浩楚列垂錦洪材煥域欽治業勛培”。
湖南祁東鐘氏字輩:“道龍彥思友世廷興鼎明天良方大成文學上國之光功業昭楚漢分法紹前人乃祖家聲遠多士永懷珍”。
湖南藍山鐘氏字輩:“念少嫩六榮文原以永世富貴萬子福德正大立朝良才華國積學含弘存心秉直攸敘彝倫高標器識振武昭平匡時贊翊克紹崇光允作儀式運啟昌隆慶延兆億”。
湖南新化鐘氏字輩:
炳導房支派:“炳元先廉遷文升永應朝承正大上獻佳玉葉發香”。
鷓鴣塘支派:“炳元鎮泰璽萬尚榮華興良世氣開大佳玉葉發香”。
湖南衡陽鐘氏字輩:“守國鳳朝儀傳家仰祖芳文華開景運世德有餘光明禮禎英俊繼賢祚昆昌智孝財仕奇榮強永興旺”。
湖南衡山鐘氏字輩:“大海生金國泰聯榮紫受龍應祖景系廷時朝明日本立邦寧道超德裕發達文清世澤廣遠敦厚繼承慶登靈瑞秀拔奇英”。
湖南寧鄉鐘氏字輩:“紹廷世國子啟家邦昌大文明賢才振興鴻儀耀彩玉德增英詩書繼美先澤維新科甲永遠湘寧長隆孝修培亦緒承顯裕經綸“。
湖南平江鐘氏字輩:“恢振連科甲承修定熾昌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禮樂家聲遠詩書世德長文章輝上國富貴永傳芳”。
湖南鐘湛鐘氏字輩:“清溪五世下應慶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遠天收”。
湖南醴陵鐘氏字輩:“正明裕文瑞開發紹家聲為善培根本敦書道義崇英賢欽繼起萬世慶昌隆”。
湖南瀏陽鐘氏字輩:“四維六念萬日明國益青源伯錫文福傳書受善名學優昭世訓道德振家聲繼紹期宏久賢能定可成”。
湖南益陽鐘氏字輩:“世澤廣遠敦厚繼承慶登靈瑞秀拔奇英肇祥有自錫福維鈞宏功允著蔭翼昌義敷志能昭敬方聲定啟賢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傳修業希名士懷才會盛年高科逢上選光顯煥宗先”。
湖南桑植白族鐘氏字輩:
性房支派:“寶珠珍琥旺慶曙”;
河房支派:“瑄明……”;
合派新編:“大吉廣生預兆禎祥丕振先德世澤延長英雄繼起用佐安邦觀光上國孝友文章”。
湖南益陽八里峽鐘氏字輩:“綱紹……紀繩綿紾”。
湖南益陽桃江鐘氏字輩:“敷志能昭敬芳聲定啟賢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傳修業希名士懷才會盛年高科逢上選光顯煥宗先”。
湖南益陽、沅江鐘氏湘鄂合派字輩:“源文大啟士學校允宗支祖德傳芳遠榮名及世嗣家聲恆克振立品自逢時燕翼光昌盛詩書萬代貽”。
湖南湘鄉鐘氏字輩:“昌大文明賢才蔚興羽儀聖朝光輔紫震詩書繼美先澤維新科第承遠湘寧長隆”。
湖南邑中鐘氏字輩:“應景善遠虔里叔永世華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觀光騰文蔚起先德益鴻章衍慶家聲振祥開運會長興隆承國泰英才顯大邦俊秀逢時發崇倫必久昌”。
入湘鐘氏一支字輩:“大海生金國泰聯榮紫受龍應祖景系廷時朝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立邦寧道超德裕發達文清世澤廣遠敦厚繼承慶登靈瑞秀拔奇英”。
江西興國鐘氏字輩:“祖德綿延遠孫支似績長傳家惟孝友繼世有文章懋聵昭秦漢豐功耀晉唐調元思越國贊化仰平陽智勇宏謀濟明良庶事康勛猷標宇宙品望重鄉邦正直清仁讓端方篤敬莊修齊崇治道節義迪前光允協撈謙吉旋占祝履祥融和聯族誼諄睦敘倫常宗法千秋在嗣徽萬載芳潁川垂厚澤奕葉慶榮昌”。
江西靖安鐘氏字輩:“子孫永昌宗先福長順龍有慶發榮萬方”。
江西瑞金鐘氏字輩:“應景善遠虔里叔允世華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觀光騰文蔚起先德益鴻章衍慶家聲振祥開運會長興隆承國泰英才顯大邦俊秀逢時發崇倫必久昌”。
江西寧都鐘氏字輩:“志仲伯叔大宏金見文明啟發聖人盛德奇英道達世榮賢良君臣交泰永享高福昌隆承先繼前裕光騰蔚鈺國仕廉傑卓譽令正慶昭傳”。
江西贛縣鐘氏字輩:“華衣萬世昌”。
四川內江鐘氏字輩:“高山德俊世守傳芳元會衍慶貽呈有光蘭勝桂發鳳兆麟祥嘉樂申錫泰華永章”。
四川江津鐘氏字輩:“澤永昭崇德源長立世芳光前繩祖武裕後發禎祥”。
四川自貢鐘氏字輩:“仲從庭德廣天錫鳳翱翔永興君國泰萬代賜榮昌道統延先澤洪圖正大幫綱常明禮儀文學世尊光”。
四川鐘氏一支字輩:“元盛世為茂忠訓顯遠久毓壽再加增福大萬年有承繼業宏昌克儉族興旺春催浪濤涌廉助賢良光擇捷登科峰學思定吉祥瀕傳智慧路永恆序安康裕煜篤丹青繁茂照群芳金鵬展翅宇鴻鵠創輝煌功勳振五洲仁倫流遠長德孝謙恭讓楷模後世仿”。
入川鐘氏百代字輩:“元能毓奇壽榮鐘正興發芳名應遠兆福大萬年有先人家道訓族眾喜氣洋建勛立業旺齊獻增國強潁川源流地閩汀武平居修譜乃廷鳳毅密剛察裕子文啟汝志豪華富貴昌億代傳祖德功祿永安康勤學高賢士俊傑振倫常繼承需詩禮吉祥同天長”。
湖北利川鐘氏字輩:“丙應佑元來文生宇明大復朝世以開逢吉向智才孝友登倫己詩書守義方興科龍選拔立國慶管光樹正規範遠詩仁德成章永皆平雲仲太永定年長”。
湖北麻陽鐘氏字輩:“盛德傳芳遠奇才世澤新照朝隆選拔萬代美賢名仕昭高宏楊裕厚廣多生芝蘭常毓俊金殿顯光榮”。
湖北枝蓋湖鐘氏字輩:“清溪五世下應慶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遠天收”。
湖北鐘氏一支字輩:“清溪五世下應慶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遠天收本友聲大志道顯仰昌期德以敦修懋行田植定基榮名歸盛世美譽重熙時丕顯輝煌啟賢才作育宜秉義建邦治尊賢立國長昂和延壽慶吉善有繩良詩書揚名遠尚武功輝煌厚培潁川澤奕葉萬年昌”。
浙江鄞縣鐘氏字輩:“一德貽昭穆家齊全百福懿修法聖功大雅崇儒月良倫克尚尊親行能敦作肅學高世可經道裕容鹹淑祖述得英材孫繩勤茂毓嘉謨永乃傳吉兆承天祿”。
浙江遂昌鐘氏字輩:“國成世泰邦奠朝熙德建功揚恩崇慶錫”。
河南許州鐘氏字輩:“恢振連科甲承修定熾昌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禮樂家聲遠詩書世德長文章耀上國富貴永傳芳士人立志孝順宜先克敦大本明德久傳繼起裕善錫慶斯聯世濟其美祥發英賢”。
江蘇靖江鐘氏字輩:“成憲賓廷錫澤樹勛榮永休昌允降祥瑞”。
重慶江津鐘氏字輩:“正國興家大有明孝儀芳積善常富貴福祿現榮光”
鐘金玉系鐘氏字輩:“金崇貴銘鐘音良邦華秀宣應英彥仕聲傳萬世(代義)昌銀河星斗現義順趙家祥茂德朝廷盛永遠觀國光”。
鐘崇響系鐘氏字輩:“崇勝信惟孟鐘鳴守遠久毓受載嘉增福泰萬言有承宗思德厚嗣緒景純良英俊升朝選文華上國光”。
鐘氏寶溪堂一支字輩:“英饒士可思仲端世高應承汝元享象問學振邦良瑞起榮宗彥廷有國華揚祥開家自茂敬祖久詩昌”。

鐘離通用

四言通用聯

鐘離啟姓
會籍閥閱。
——佚名撰鐘離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鐘離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名高撰述;
位列仙班。
——佚名撰鐘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楚·鐘離岫,撰有《會稽後賢傳》三卷。下聯典指唐·鐘離權,生而奇異,遇華陽真人傳道仙去。
南海清白;
東魯匡襄。
——佚名撰鐘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吳·鐘離牧,嘗為南海、武陵太守,以清白名世。下聯典指東漢·鐘離意,嘗出仕魯相。

六言通用聯

丹書發懷璧隱;
綠衣謝嫁女恩。
——佚名撰鐘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山陰人鐘離意,字子阿,青年時為郡督郵,太守認為他賢能,就讓他掌管縣理事務。修孔廟時,他讓張伯懷剷除堂下雜草,得七枚玉璧,張伯懷僅告訴六枚。後來,他從堂下懸瓮的背面發現丹書:“後世人發現我的丹書,董鐘舒發現我的竹器,鐘離意應有七枚玉璧,張伯懷那裡有一枚。”鐘離意再去問張伯懷,張伯懷這才說了實話。明帝時,官尚書、魯相。下聯典指北宋合肥人鐘離瑾,字公瑜,進士出身,官德化知縣。將嫁女兒時,買回個婢女卻是前任知縣的女兒,他便與女兒一樣嫁了出去。夜裡夢見一個穿綠衣的大夫來感謝她,並說:“我向上帝請求,讓您的子孫世世代代食俸祿。”仁宗時,官至龍圖閣待制,權知開封府。

七言通用聯

鐘靈毓秀髮達遠;
離騷傳人名望高。
——佚名撰鐘離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鐘離複姓之“鐘離”二字的嵌字聯
丹書發懷璧之隱;
綠衣謝嫁女之恩。
——佚名撰鐘離姓宗祠通用聯
見上《鐘離姓宗祠六言通用聯·丹書發懷璧隱;綠衣謝嫁女恩》聯聯釋。
丹書直抒懷璧隱;
綠衣為謝嫁女恩。
——佚名撰鐘離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九言通用聯

賜錢以辦裝,平蒙舉薦;
得珠雲穢物,帝吧清言。
——佚名撰鐘離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明帝時尚書鐘離意薦劉平之事。下聯典指東漢尚書鐘離意的事典。交趾太守張恢坐贓,籍其資,詔頒賜群臣,意得珠璣,悉以委地。帝問故,對曰:“贓穢之寶,臣不敢拜。”

鐘離祖訓

〖鐘離仙祖戒淫歌〗
誰家少艾顏如玉,鐘情故意迎人目。多少賢豪善檢束,到此關頭便失足。
可憐失足欺幽獨,妄謂罪微猶可贖。豈知天將淫惡錄,載在簿中罰欲酷。
折爾祖宗遺下福,削爾前生修下祿。損爾悠悠好壽數,斬爾綿綿廣嗣續。
罰之不已令變畜,甚至永使墮水族。看此慘報我亦哭,嘆人何苦迷粉髑。
今懇世人聽忠告,好色來前避欲速。他女原非爾花燭,他妻原非爾眷屬。
他女勾爾入他屋,爾莫從他暗相逐。他妻誘爾同他宿,爾莫與他私相熟。
爾若魂銷無把握,但想一誤入地獄。爾若慾火難降伏,但想一犯遭冥戮。
想到此間身鷇觫,自覺心灰如槁木。心如槁木純無欲,神鬼聞之皆敬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