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西寧城市群(簡稱:蘭西城市群),位於中國西部腹地,根據國務院批准的《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蘭西城市群涉及:甘肅省的蘭州市、白銀市、定西市、臨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的西寧市、海東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共9個市州的全部或部分區縣。總面積9.75萬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1193萬人。
蘭西城市群是中國西部重要的跨省區城市群。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重要支撐。資源稟賦較好,能源資源富集,是中國西氣東輸、西油東送的骨幹通道,也是重要的新能源外送基地。經濟基礎較好,石油化工、鹽湖資源綜合利用、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和循環經濟基地加快建設。科技力量較強,物理、生物、資源環境研究具有優勢。生態地位突出。經濟社會人文聯繫緊密。
《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指明,蘭西城市群的戰略定位為著眼國家安全,立足西北內陸,面向中亞西亞,培育發展具有重大戰略價值和鮮明地域特色的新型城市群;發展目標為到 2035 年,蘭西城市群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各領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基本介紹
發展沿革
城市範圍
省份 | 地級市/州 | 涉及區縣 | ||
---|---|---|---|---|
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紅古區、永登縣、皋蘭縣、榆中縣 | ||||
白銀區、平川區、靖遠縣、景泰縣 | ||||
安定區、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 | ||||
臨夏市、東鄉族自治縣、永靖縣、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
城中區、城東區、城西區、城北區、湟中區、湟源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 ||||
樂都區、平安區、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 ||||
海晏縣 | ||||
共和縣、貴德縣、貴南縣 | ||||
同仁縣、尖扎縣 | ||||
參考資料來源: |
交通運輸
城市軌道交通 | 城際鐵路 | 普速鐵路 | 高速鐵路 | 火車站 | 機場 |
---|---|---|---|---|---|
蘭渝鐵路、隴海鐵路、蘭新鐵路、青藏鐵路、包蘭鐵路、蘭青鐵路等 |
社會事業
科研 | 高等院校近30所 中國科學院研究所7所 職業學院眾多 | ||
---|---|---|---|
文化體育 | |||
醫療 | 約25家三級甲等醫院 |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青海省藏醫院、甘肅省人民醫院、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四〇醫院、青海省人民醫院、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青海省紅十字醫院、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等 |
規劃背景
重大意義
- 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有利於維護國土安全和促進國土均衡開發。蘭西城市群是進藏入疆的“鎖鑰之地”,培育發展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對於鞏固西部邊防、維護國土安全和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戰略意義。
- 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有利於帶動西北地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蘭西城市群是西北發展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促進人口和經濟要素進一步集聚和最佳化配置,有利於帶動周邊脫貧攻堅、促進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戰略定位
- 最佳化國土開發格局的重要平台。支持和推動蘭西城市群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合理布局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集聚能力較強的城鎮,增強綜合承載力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積極推動人口經濟格局最佳化,著力推動國土均衡開發,進一步發揮維護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作用。
- 促進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依託溝通沿海內地、聯通西部邊疆和歐亞大陸的地緣優勢,提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和水平,重點面向中西亞和東南亞廣闊市場,強化國際產能合作和經貿文化交流,打造高層次開放平台,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 支撐西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發揮老工業基地產業基礎較強和資源稟賦優勢,加快技術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完善市場環境,發展特色產業。強化與關中平原、天山北坡、寧夏沿黃等城市群協調互動,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脫貧攻堅,為西北地區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強的支撐作用。
- 溝通西北西南、連線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發揮區位優勢,推進陸橋通道的功能性調整和結構性補缺,加快建設溝通川渝滇黔桂的綜合性通道,積極推進鐵路國際班列物流平台建設,強化蘭州、西寧的綜合樞紐功能,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提升內通外聯能力。
發展目標
- 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以主體功能區為基礎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形成,生態空間不斷擴大,黃河、湟水河、渭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取得重大突破。綠色宜居城鎮和森林城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 85%以上,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城市群內外生態建設聯動格局基本形成,對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北方防沙帶建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 人口集聚能力和經濟發展活力明顯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短板和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緩解,創新活力、創新實力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特色產業體系有效構建,人口吸納能力進一步增強,人口總量和經濟密度穩步提升。
- 強中心、多節點的城鎮格局基本形成。蘭州作為西北地區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綜合服務中心和交通樞紐功能得到加強。西寧輻射服務西藏新疆、連線川滇的戰略支點功能更加突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基本建成。中小城市數量明顯增加,城鎮密度逐步提升,對周邊地區的支撐和服務功能不斷加強。
- 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城市群開放平台作用進一步發揮,與周邊區域的協同合作能力持續增強,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型經濟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面向中西亞、東南亞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
- 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建立健全。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區域市場一體化步伐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機制不斷完善,城市群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不斷創新,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發展格局
- “一帶”,指蘭西城鎮發展帶。依託綜合性交通通道,以蘭州、西寧、海東、定西等為重點,統籌城鎮建設、資源開發和交通線網布局,加強沿線城市產業分工協作,向東加強與關中平原和東中部地區的聯繫,向西連線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打造城市群發展和開放合作的主骨架。
- “雙圈”,指蘭州—白銀都市圈和西寧—海東都市圈。蘭州—白銀都市圈。以蘭州、白銀為主體,輻射周邊城鎮。提升蘭州區域中心城市功能,提高蘭州新區建設發展水平,加快建設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推進白銀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穩步提高城際互聯水平,推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加快都市圈同城化、一體化進程。西寧—海東都市圈。以西寧、海東為主體,輻射周邊城鎮。加快壯大西寧綜合實力,完善海東、多巴城市功能,強化縣域經濟發展,共同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等產業,積極提高城際互聯水平,穩步增加城市數量,加快形成聯繫緊密、分工有序的都市圈。
- “多節點”,指定西、臨夏、海北、海南、黃南等市區(州府)和實力較強的縣城。推進沿黃快速通道建設,打通節點城市與中心城市、節點城市之間高效便捷的交通網路。依託地方特色資源,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商貿物流、特色文化旅遊等產業,因地制宜在黃河沿岸發展庫區經濟。強化海南對青藏高原腹地的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定西、臨夏、海北、黃南對周邊地區脫貧攻堅帶動,進一步發揮節點城鎮對國土開發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支持有條件的縣有序改市,儘快按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管理,積極培育新興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