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

《臨夏州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已經臨夏回族自治州政府同意,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7月4日印發.請結合各自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夏州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4日
  • 發布單位: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全面落實《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全力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以下簡稱蘭西城市群)建設,推動臨夏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以人為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把握好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積極融入全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全面落實省上“四強”行動,以生態環境共建共治為核心,以道路交通互聯互通為紐帶,以區域性特色產業為支撐,以都市圈經濟帶建設為帶動,堅持規劃引領、項目支持、園區承載、創新驅動,促進蘭西城市群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提升人口和經濟集聚水平,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把臨夏打造成蘭西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
(二)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臨夏州全面融入蘭西城市群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明顯提升,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縣城功能持續完善,各領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建設成重要的節點城市,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蘭臨區域經濟一體化、同城化取得重要進展,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加快推進,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 7%以上,爭取主要經濟指標兩位數增長;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高,黃河、洮河、大夏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取得重大突破,臨夏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 90.8%;臨夏市、臨夏縣市縣一體化同城化取得明顯成效,中心城區綜合功能進一步提高,縣城和重點城鎮、特色城鎮協調發展,城鎮綜合競爭力、承載力和吸引力進一步增強,全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5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 7%和 8%以上,人口集聚能力和經濟發展活力明顯提升。區域市場一體化步伐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城市間協同協作體制機制逐步建立,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全力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一)共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格局
以鑄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螢幕障為目標,嚴格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環境“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原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構建以北部乾旱半乾旱區、
中部河谷川塬區、南部高寒陰濕區為“三板塊”,以蓮花山、太子山、積石山沿線為“一屏障”,以黃河及其支流為“多流域”,以州域內生態環境脆弱區和自然保護區為“多節點”的生態保護和修復空間格局。加強河湖、濕地、森林、草原、荒漠、山體等重要生態空間管制,強化跨區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銜接與協調,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全力推進蘭西城市群臨夏州生態建設行動重點任務和工程落地見效。
牽頭單位:州自然資源局、州發展改革委、州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州林草局、州水務局、州農業農村局,各縣市政府
(二)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依託國家林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積極推進實施甘南黃河水源補給臨夏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等一批水源涵養方面的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施甘南黃河水源補給臨夏區域生態保護修復、
廣河縣沿洮經濟帶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黃河幹流臨夏段生態廊道貫通工程、環庫環河生態保護和修復等項目;完成臨夏市龍鳳山森林文旅景區建設、廣河北山生態修復改造提升造林綠化、康樂西山(蘇集河)流域造林綠化、和政縣大南岔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及金劍山綠化、積石山縣公路沿線綠化美化、臨夏縣雙城尹集馬集新集等面山造林綠化美化、永靖縣鹽鍋峽綠化美化、東鄉達板面山綠化美化、環劉家峽庫區綠化美化、臨夏州智慧生態平台(7個森林小鎮)等生態項目。
牽頭單位:州林草局、州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州生態環境局、州水務局、州發展改革委,各縣市政府
(三)加強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強黃河幹流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河灘地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不斷提升區域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能力,逐步構建科學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以劉鹽八庫區、洮河廣通河、大夏河、太子山沿線為重點,爭取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及老舊梯田提升改造、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生態清潔小流域、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及淤地壩新建工程。推進實施臨夏州劉家峽庫區尕山綠化點生態修復提質增效、臨夏縣蓮花溝小流域綜合治理、東鄉縣洮河流域易地搬遷點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積石山縣黃河流域南部項目區綜合治理、和政縣牛津河流域羅家集項目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永靖縣砂子溝項目區建設工程、康樂縣徐家溝阿羊溝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區、廣河縣排套溝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等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將水土流失治理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民辦實事、美麗村莊、全域旅遊等戰略實施相結合,實現水土保持由低水平向高質量提升、由單一生態型向綜合經濟型過渡,全面完成省上下達“十四五”水土流失治理任務。
牽頭單位:州水務局
責任單位:州自然資源局、州發展改革委、州生態環境局,各縣市政府
(四)加大林草植被建設力度
積極推進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天然草原保護、退耕還林還草、濕地保護等工程,實施臨夏州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臨夏州儲備林項目,提高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升林草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鞏固林果產業種植規模,大力推進林果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全面提升林果產業質量效益;充分挖掘花椒、皮胎果(啤特果)、大接杏等特色林果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的發展林下經濟,不斷拓寬產業發展空間。高標準推進國土綠化,全面加強鄉村綠化美化;強化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積極推行“林長制”。全面推進鄉村道路、村社巷道、庭院內外、房前屋後、村莊周邊綠化美化;以打造國家森林鄉村為依託,紮實做好森林鄉村生態康養基地。“十四五”期間全州完成營造林90 萬畝,基本建成層次多樣、結構合理、功能完備、點線面相結合的黃河流域生態綠化體系。
牽頭單位:州林草局
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發展改革委,各縣市政府
(五)推進流域綜合治理
以劉鹽八庫區綜合治理為抓手,加快洮河、大夏河、廣通河、湟水河等主要支流的保護與治理,實施主要支流、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確保黃河徑流穩定和河流健康。積極推進黃河幹流臨夏段重要河段綜合治理、紅水河生態綜合治理等工程;爭取實施大南岔河、小南岔河、牙塘河、牛津河、新營河等河(溝)的疏浚及綜合治理;實施黃河幹流臨夏州航道綜合整治、和政縣廣通河城區段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劉鹽八庫區水環境治理、和政縣大南岔河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完成東鄉縣巴謝河流域綜合治理、東鄉縣沿庫經濟帶生態廊道可持續發展、康樂縣洮河流域三岔河水環境綜合治理、臨夏縣老鴉關掌子溝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工程。
牽頭單位:州水務局、州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自然資源局,各縣市政府
(六)提升乾支流防洪能力
統籌黃河乾支流防洪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等黃河控制性樞紐工程的調蓄洪能力,加快庫區清淤,最佳化防洪調度機制,保障黃河重要河段防洪安全。完善蓄、泄、排、
擋相結合的防洪體系,提升分洪蓄洪能力。開展洪水災害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開展水旱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建設,建立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災減災體系,有效防控暴雨引發的突發性洪水、土石流等自然災害。推進永靖縣等地質災害易發區土石流綜合治理和臨夏縣、永靖縣土地綜合治理工程等項目;實施臨夏州山洪溝道治理工程、臨夏州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劉鹽八庫區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黃河幹流防洪二期工程臨夏州項目、永靖縣黃河幹流劉鹽段綜合治理及清庫保城等項目。
牽頭單位:州水務局、州自然資源局
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各縣市政府
(七)推進環境綜合防治
1.推進大氣污染聯合治理防控。強化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以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為核心,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進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治理、揮發性有機物(VOCs)與氮氧化物(NOx)協同減排,繼續最佳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推進工業、燃煤、揚塵、機動車和面源污染治理,實施臨夏州冬季清潔取暖工程,著力提升大氣
環境監測、精細化管理、污染源監控和執法監管能力,推動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持續鞏固改善。推動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強力推進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紀檢監察無縫銜接。紮實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牽頭單位:州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州自然資源局、州發展改革委,各縣市政府
2.合力開展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跨界流域水體監測信息共享,推進建立黃河流域水質監測信息共享機制,積極推行河(湖)長制,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嚴格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生態空間,保障流域水環境安全。強化源頭區集中連片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建設流域沿岸濕地公園,強化河道統一管理和防洪減災能力建設,推進實施臨夏州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嚴厲打擊向河流、水庫、濕地等偷排、直排行為,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有序推進全州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深入推進河湖“清四亂”行動,加快智慧河湖建設。加強黃河幹流及其支流兩岸生態修復和治理。
牽頭單位:州生態環境局、州水務局
責任單位:州自然資源局、州林草局、州發展改革委,各縣市政府
3.推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統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工業污染、城鄉生活污染防治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推進高效農業節水灌溉、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及尾菜處理和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落實水資源總量和強度雙控,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提升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落實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綜合開發利用。強化能源消納、轉化利用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面落實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水務局、州自然資源局、州生態環境局、州發展改革委、州工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4.落實流域上下游利益協調機制。完善水資源水生態長效補償機制,共同研究推進黃河流域(青甘段)橫向生態補償。推動生態保護地區和生態受益地區互利共贏,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旅遊合作等方式,實現流域上下游共建共享。積極爭取增加臨夏州黃河流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
牽頭單位:州財政局、州水務局
責任單位:州生態環境局、州自然資源局、州發展改革委、州林草局,各縣市政府
三、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
(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四通八達的暢通臨夏,構建外聯省市主要城市、內接縣市、景點及鄉鎮的陸鐵空水高等級互聯互通立體化綜合交通網路。建成臨大、臨康廣 2 條高速公路和安臨一級公路,開工建設蘭永臨、永積、永井 3 條高速公路,爭取實施永靖至民和、康樂至卓尼 2 條高速公路和康樂至和政一級公路,打通臨夏至青海向西高速通道、臨夏至定西向東高速通道、臨夏至蘭州向北高速通道、南向複合通道,高速(一級)公路里程達到 600 公里以上、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二級公路覆蓋各鄉鎮。建設蘭(臨)合鐵路和臨夏機場,謀劃實施臨夏至定西鐵路、臨夏市公鐵聯運客運樞紐,推進永靖縣、康樂縣通用機場項目,開展旅遊包機業務,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便利和多層次的航空服務。實施大河家至炳靈電站航運項目、臨夏黃河段旅遊航道建設和庫區航道綜合整治工程,推動實施臨夏州重點碼頭、候船廳及浮碼頭建設工程,打造綠色生態內河航道。加快實施G248 巴下寺至虎關、G568 永靖至臨夏、S322 線漫路至雙城段、S230 線白川至新寺段等普通國省道項目,打通臨夏與周邊地區的內通外聯通道。積極推進臨夏市(四家嘴)至和政縣(三岔溝)、臨夏市至東鄉縣河灘環庫公路、河西至蓮花環庫公路、S105 永靖縣峴塬至炳靈峽口生態旅遊路等旅遊公路建設,暢通旅遊景區。加強與海東市、蘭州市、白銀市、定西市等周邊城市的對接聯繫,共同研究謀劃一批促進一體化、同城化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大幅縮短與蘭州和周邊地區的時空距離,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城市之間順暢高效流通。
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交通局
責任單位:州住建局,各縣市政府
(二)提升水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推進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建立,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建設水資源配置骨幹項目,加強重點水源和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完成臨夏州南陽渠提質增效及水系連通、臨夏縣石門灘水庫、東鄉縣布楞溝山旱林果產業示範園供水工程等水利重點工程建設任務。推進實施臨夏州供水保障生態保護水源置換工程、麻山峽水源保障工程、和政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等一批水資源調蓄和區域供水工程。加快城市供水管網建設,推進城市公共供水老舊管網改造及各縣城應急備用水源建設,提高區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安全飲水保障率和自來水普及率分別達到 95%、99%以上。完善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機制,保障社區供水安全。建立健全城市再生水廠“建管用”機制。完善區域水網監測調控體系,積極推進全州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全面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強化用水計畫管理,建立健全水權交易市場及其機制。加強城鎮生活、工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不斷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和標準,開展再生水處理設施及管網系統雨洪水等利用非常規水源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非常規水的利用量和利用率。加強企業排污整治,推進工業園區污水全部達標排放。強化飲用水監管,實現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梢水全過程管理。
牽頭單位:州水務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三)強化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建設
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新型基礎設施以及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為重點,加快 5G網路基站建設,推動 5G網路覆蓋臨夏市及各縣縣城。建設高速光纖寬頻網路,擴大千兆光網覆蓋範圍,推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和套用,組織實施雲網融合工程,培育 5G產業發展生態圈。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環境基礎設施智慧型化改造和物聯網套用,改造交通、水電氣熱等終端系統,建設智慧型停車設施、智慧型電桿等感知終端。推進“智慧臨夏”建設,建成臨夏州雲計算大數據中心、臨夏市智慧城市服務中心,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形成覆蓋全州、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數據共享大平台,推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進社保、民政、稅務、證照證明等服務的智慧化套用,提升城市整體運行管理、決策輔助、應急處置能力。依託甘肅省“東數西算”產業聯盟搭建的東西部算力供需對接平台,積極承接國家“東數西算”試點項目,打通東部算力需求和臨夏算力供給的“內循環”。
牽頭單位:州工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四、協同推動創新和產業發展
(一)推進文旅產業做大做強
1.打造全域旅遊精品線路。全面實施《臨夏州全域旅遊總體規劃(2020—2030)》,圍繞“一心雙核三廊四區多點”的全域旅遊空間布局,最佳化完善與黃河山水風光游、古生物化石遺址游、生態休閒度假游、多彩民俗風情游、康體養生旅居游、沿山順水自駕游等相配套的景點布局、旅遊線路、服務設施、產業要素、產品體系,著力打造黃河文化體驗游、全景生態康養休閒遊、化石文化探源游、鄉村旅遊體驗游、非遺文化體驗游、紅色文化體驗與傳承游、商貿文化體驗游、沿山順水自駕游、高原生態民俗風情體驗游、地質探秘與親子研學游“十條旅遊線路”,加強與蘭州及周邊地區的旅遊合作,共同策劃和推廣區域精品旅遊路線,推進跨城市旅遊項目招商合作,打造沿太子山旅遊大通道文化旅遊產業群和精品自駕游線路、環炳靈湖旅遊線路,深度融入大九寨回藏風情線,培育形成串點成線的全域旅遊新業態。
牽頭單位:州文旅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2.實施景區晉等升級工程。持續加大景區景點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力度,促進產品創新升級,打造高品質旅遊景區和特色旅遊目的地。全力創建臨夏世界地質公園,著力完善地質公園內景區景點提質擴容、配套建設。積極推進炳靈寺文化遺產旅遊區、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遊區、八坊十三巷等重點景區景點提質擴容,加大文化旅遊項目謀劃爭取力度,各縣(市)建設一批主題鮮明、功能完善、宜游宜業的精品景區。按照《臨夏州沿太子山大通道旅遊總體規劃》,在太子山旅遊大通道沿線新建一批有特色、聚人氣的旅遊景區。按照國家A級旅遊景區標準,全面提升景區質量和配套服務功能,豐富業態、提升品質,全力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和省級、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進實施臨夏松鳴岩國際旅遊度假區、臨夏世界地質公園遺蹟綜合開發項目(臨夏古動物大觀園)、臨夏八坊十三巷民俗文化街區綜合提升、臨夏太子山沿線戶外運動、臨夏環炳靈湖天然體育場、炳靈寺崗溝寺峽谷奇觀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臨夏縣北塬國家級高原運動訓練基地、積石山縣黃草坪山地腳踏車酷玩基地、永靖縣魏家坡“中國
的博卡拉”滑翔傘基地、永靖縣炳靈湖皮划艇訓練基地,打造高品質旅遊景區和特色旅遊目的地。
牽頭單位:州文旅局、州體育局
責任單位:臨夏地質公園服務中心,各縣市政府
3.實施文化鑄魂工程。以“花兒臨夏,在河之州”為旅遊品牌形象,堅持以文興旅、以旅促文,深入研究和挖掘遠古化石文化、彩陶文化、大禹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提升炳靈寺石
窟、馬家窯和齊家坪遺址系統保護管理水平,加強和政古生物化石保護利用,建設史前文化遺址公園。提高非遺保護宣傳力度,強化葫蘆雕刻、磚雕、蛋雕、木雕、河州花兒、河州平弦、儺戲等非遺名錄體系和傳承人隊伍建設。推進實施和政古動物化石研究和展示中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夏花兒歷史博覽傳承中心、臨夏州齊家文化遺址公園、解放軍搶渡黃河紀念館、和政縣樺林古動物化石埋藏原址館提升改造工程、州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項目,提升改造臨夏市胡廷珍烈士紀念館、和政縣肋巴佛革命紀念館、臨夏縣解放軍搶渡黃河紀念館、康樂縣景古紅色政權紀念館,打造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加強文化傳承保護利
用,提升公共文化綜合服務水平,促進文化活起來、動起來、強起來,增強旅遊的文化性、文化的旅遊性。與沿黃城市聯手做好黃河文化、河湟文化文章,圍繞建設“甘南—臨夏—蘭州—白銀”黃河風情文化旅遊帶,加強與沿黃市州的聯盟協作,相互推送和承接遊客,開闢黃河生態文化旅遊線路,主辦或參加黃河文化節、黃河文化博覽會,促進黃河流域文化旅遊資源“連點—成線”。
牽頭單位:州文旅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4.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文化旅遊與農林、工業、體育、商貿、康養等相關產業真融實促,形成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裂變效應。在黃河三峽、松鳴岩、蓮花山、太子山等旅遊休閒度假區,大力開發水上療養、森林氧吧、登山攬勝、養生理療食療等特色康復保健項目,積極創建集醫療、康復、保健、養老、娛樂、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實施永靖縣太極鎮養生園、臨夏市東郊公園體育健身康養、廣河縣新馬太旅遊休閒康養度假區、和政縣松鳴岩休閒養老基地、和政縣中醫藥康養基地等康養項目,形成臨夏康養旅遊品牌,全力打造旅遊休閒度假康養勝地。加快推進普樂方五色谷主題樂園、華誼兄弟星劇場美好生活綜合體、和政濱河東區文化旅遊綜合體、臨夏市酒店群博物館群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進一步豐富旅遊產品、打響旅遊品牌、提升旅遊品質。舉辦好臨夏冰雪體育旅遊節、黃河龍舟賽、
花兒臨夏馬拉松、腳踏車、沿黃省(區)籃球比賽等體育賽事活動。
牽頭單位:州文旅局
責任單位:州衛健委、州民政局、州體育局,各縣市政府
(二)推進特色種養殖業發展壯大
1.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進一步最佳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打造特色優勢明顯的冷涼型高原夏菜生產基地,以臨夏縣北塬、永靖縣川塬、東鄉縣河灘、臨夏市郊區為重點的川塬灌溉區,大力發展設施蔬菜;以川塬灌溉區和太子山沿線的康樂縣、和政縣、臨夏縣為重點,大力發展高原夏菜和菌菜輪作;圍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果蔬保鮮庫和分揀加工設施,打造特色優質蔬菜分揀加工基地。乾旱半乾旱山區以黃芪、金銀花為主,沿太子山沿線高寒陰濕區以當歸、黨參為主,建設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以和政縣、康樂縣、積石山縣、臨夏縣為重點建設“雙低”油菜規模化生產基地,圍繞旅遊大通道,打造油菜花景觀帶,走農旅融合發展的路子。建成和政縣、康樂縣、積石山縣、臨夏縣為重點的沿太子山麓一帶香菇、赤松茸、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積極發展具有區域特色、優勢明顯的花卉、百合、藜麥、蠶豆、樹莓等地方特色農產品,以永靖縣東部山區為主建成蘭州百合生產加工區;適度發展東鄉縣、積石山縣、康樂縣、和政縣等地的藜麥、蠶豆等特色小雜糧生產及加工;依託河州花卉特色優勢,在臨夏縣北塬、臨夏市城郊、和政縣三合鎮打造集研發、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花卉產業基地;建設康樂、和政、臨夏縣、臨夏市樹莓種植基地。推進實施臨夏(中荷)國際鮮花港二期、臨夏市百益億農國際鮮花港項目、臨夏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廣河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甘肅省和政縣食用菌良種繁育能力提升、臨夏市牡丹科技園、康樂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等項目。到 2025 年,全州優勢特色產業面積穩定在 175 萬畝以上,油料、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總產量分別達到 8 萬噸、65 萬噸、12 萬噸、24 萬噸。
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林草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2.持續發展特色畜牧業。以“一群兩區三基地”( 建設廣河縣、東鄉縣、臨夏縣、積石山縣、臨夏市為主的“甘味”肉羊產業集群,輻射帶動全州肉羊產業發展;建設廣河縣、臨夏縣、康樂縣、和政縣為重點輻射帶動全州的肉牛優勢區;建設臨夏縣為主的種養循環奶業優勢區,輻射帶動全州城郊奶牛養殖;建設永靖縣、臨夏縣北塬片、康樂縣、廣河縣部分區域為主的蛋肉雞集約化生產和東鄉縣、和政縣等為主的散養雞生產基地;建設永靖縣、臨夏縣為主的生豬集約化養殖基地;建設劉鹽庫區為主的冷水魚養殖基地 )為布局,搶抓甘肅省實施特色優勢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畫政策機遇,堅持規模養殖和千家萬戶養殖相結合,以扶持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合作社)、養殖大戶為重點,積極吸納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畜牧業發展,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做好畜禽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打造能繁母畜養殖基地,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到 2025 年,肉牛存、出欄量分別達到 60 萬頭以上、40 萬頭以上,肉羊存、出欄量分別達到 400 萬隻以上、600 萬隻以上,生豬存、出欄量分別達到 38萬頭以上、45 萬頭以上,雞存、出欄量分別達到 589 萬隻以上、600 萬隻以上。重點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 365 億元,比 2020 年增長 104%以上。
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3.全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圍繞牛羊菜果薯藥菌花等特色產業布局,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等產業融合項目為依託,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以康美、清源、俊林、佳源牧業等為重點,加快發展牛羊肉精深加工;以燎原乳業、和政華龍為主,發展乳製品加工業。以東鄉縣為重點,發展馬鈴薯精深加工和休閒食品加工。以臨夏縣小康村為重點,發展飼料加工業;以廣河縣、東鄉縣、臨夏縣、積石山縣為主,依託“糧改飼”,發展飼草料加工。以永靖縣和東鄉縣九間棚、永靖縣農發集團、和政縣復興厚、臨夏市龍康等為重點,發展中藥材切片及精深加工。以和政縣、臨夏市、東鄉縣為重點,發展果汁飲料加工。以和政縣、積石山縣、臨夏縣、臨夏經濟開發區為重點,發展菜籽油加工。以積石山縣、臨夏縣為重點發展花椒
系列產品開發加工。到 2025 年,全州爭取創建 2 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認定 8-10 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標準建設一批州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認定一批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示範帶動全州現代農業發展。“甘味”臨夏農產品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顯著提升,優勢特色農產品產量比重達到 55%以上,“三品一標”農產品產量達到總產量的 42%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 98%以上,打造一批億元級龍頭骨幹企業,力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 55%以上。
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工信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三)加快推進能源產業發展
依託臨夏州自然資源優勢,穩步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漸進式構建水光生等多能互補的綠色能源體系。搶抓“雙碳”機遇,充分發揮梯級水庫調蓄優勢,實施東鄉
縣、康樂縣、積石山縣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抓好和政縣、積石山縣、臨夏市、東鄉縣分散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布局建設永靖縣、東鄉縣 2 個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基地,探索推進氫能源發展,實施黃河上游水電站擴級改造項目,建設臨夏州千萬千瓦級光水儲用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電網高質量發展,滿足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與消納,持續實施配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實施天然氣管道擴容升級、擴面覆蓋工程,推進天然氣“進鄉入村”建設工程,實現大夏河流域、各縣縣城和周邊區域及重點集鎮通天然氣。
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州住建局、國網臨夏供電公司,各縣市政府
(四)協同推動創新發展
依託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加強與蘭西城市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技合作,圍繞農畜產品深加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以合作實施科技項目為載體開展科技創新攻關。推動落實《臨夏州科學技術局、蘭州科技大市場管理公司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合作框架協定》,以線上發布技術需求、成果展示和線下實地對接的方式,依託蘭州科技大市場平台,主動推送先進科技成果,共同組織有合作意願的企業對接,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培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科技型企業,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 25 家以上。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積極申報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農業科技園區,支持州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建設。深化企業強強合作,把科技創新型企業培育作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和關鍵環節,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合作。
牽頭單位:州科技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五)全力推進園區發展。按照工業入園、產業集中、要素集聚的思路,紮實推進經濟園區建設,最佳化園區布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服務功能,使之成為全州產業發展的主要承載體和支撐平台。發展壯大現有園區,謀劃建設一批新園區或工業集中區,實現園區產業集中化和集約化。積極承接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與濟南市、央企探索建立產業合作長效機制,協商共建經濟開發區,加大選商擇資力度,大力引進中東部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上下游延伸產業。以臨夏經濟開發區為核心,廣河經濟開發區、東鄉經濟開發區、永靖工業園區、和政循環經濟園區為載體,形成“一區四園”組團發展的產業園區,扶持發展服裝、鞋業、箱包、燈飾、電子元件等產業,引進一批裝備製造、數據信息、生物製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產業,把園區打造成產業集聚的窪地、吸納就業的基地、創新發展的高地。園區內配套建設生活服務設施,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形成產城融合、互動發展的格局,積極推進臨夏經濟開發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加強與蘭州、蘭州新區的對接聯繫,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入駐開發區,不斷最佳化產業布局,促進形成分工合理、錯位發展、相互融合、有力支撐的產業體系。
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工信局
責任單位:臨夏經濟開發區、州商務局、州招商局,各縣市政府
五、全面融入蘭州經濟圈發展
(一)積極推進蘭州經濟圈建設
圍繞面向蘭州、服務蘭州、融入蘭州,以建設旅遊休閒度假康養目的地、供應周邊市場的農特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承接產業轉移優選地為目標,制定實施《臨夏州推進蘭州經濟圈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加快蘭臨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蘭州“後花園”。加強與蘭州市對接聯繫,共同在產業同鏈、交通同網、生態同建、環保同治、市場同體等方面推動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全力推進蘭州經濟圈一體化建設。
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州直有關單位,各縣市政府
(二)著力提升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
以臨夏市市區、臨夏縣縣城、臨夏經濟開發區、東鄉縣東塬鎮、河灘鎮為中心,合力打造綜合性的市縣一體中心城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最佳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著力提升中心城區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以交通和產業為重點,加快市縣一體化進程,推動基礎設施聯通、公共服務共享、特色產業互促、生態環境共治,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競爭力。積極推進臨夏市西拓、臨夏縣東進和東鄉縣東塬鎮、河灘鎮協同發展,不斷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導企業出城入園,促進產城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文化旅遊、食品與民族特需用品、現代服務業和美食產業,推動商貿、金融、現代會展、數字智慧型、時尚創意、信息科技等產業協同發展,打造輻射帶動全州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核心增長極。加快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品質形象,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牽頭單位:州住建局、州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州自然資源局、州交通局、州生態環境局、州文旅局、州工信局、臨夏經濟開發區;臨夏市、臨夏縣、東鄉縣政府
(三)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短板弱項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補齊縣城基礎設施短板弱項,提升縣城綜合服務功能。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城市“零門檻”落戶政策,加快農業轉移人
口市民化,著力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鎮常住人口不斷增加,城鎮化率穩步提升。深入實施臨夏州美麗城市“縣城”規劃建設“十大行動”,加強城市排水防澇、防災減災、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增加城區路網密度,實施“斷頭路”暢通工程,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完善公車、計程車、定線客運等相互補充的城鄉公共運輸體系。加強市政道路修繕、建設和整治,完善腳踏車車道、人行道、城市綠道等慢行交通、無障礙和適老化設施。以新建配建停車泊位為主體,盤活存量停車泊位為輔助,路內臨時停車泊位為補充,加強停車場建設,並按照標準配建充電樁。加快城鎮地下管網建設,構建布局合理、有序高效、運行安全的地下管網建設管理體系,在城鎮建設、舊城區改造中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基於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細化道路交通線路規劃,深化交通秩序智慧型化管理,推動智慧交通體系建設。實施人車分流、智慧型立體停車場、路邊停車線、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等項目,推動城鎮空間集約利用。積極推動縣城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加大對醫療教育、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社會福利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投入,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牽頭單位:州住建局
責任單位:州交通局、州衛健委、州公安局、州民政局、州文旅局、州體育局,各縣市政府
(四)加快推進重點鄉鎮發展
依託產業集聚區、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風景旅遊區、交通樞紐等資源優勢培育壯大重點鄉鎮節點。大力完善村鎮水、電、路、氣、暖及公共服務等設施,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小城鎮建設短板,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提檔升級,全面改善小城鎮基礎條件。有序推進“多規合一”,編制完善村莊規劃,因地制宜建設特色鄉村。持續開展農村“三大革命”,全面改善鄉村發展條件。推動水、氣、熱等市政公共服務設施向城市郊區鄉村和規模較大的重點鎮延伸。推進城鄉公共文化和衛生醫療服務設施一體化布局,建設城鄉教育聯合體和縣域醫共體。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管護和運營。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以產建鎮、產鎮融合”,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向小城鎮匯集,強化產業集聚效應,打造村鎮升級引擎,打造一批功能完備、產業突出、特色明顯、輻射力強的專業功能重點鎮。推進三甲集、鹽鍋峽、太極、達板、河灘、大河家、松鳴、蓮麓、枹罕、土橋 10個重點鎮建設,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
而美”、機制“新而活”,結合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規範推進和政縣松鳴冰雪運動小鎮、積石山縣大河家保全族風情小鎮 2 個省級特色小鎮建設,積極培育重點鎮爭創省級特色小鎮。
牽頭單位:州住建局、州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州鄉村振興局、州農業農村局、州自然資源局、州文旅局、州工信局、州民政局,各縣市政府
六、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
(一)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1.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協同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實現基本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融通機制,促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協調發展。推進各縣市幼稚園、義務教育學校提升改造、高中提升改造項目,實施臨夏州寄宿制學校、縣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及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東鄉中學、和政寧河中學、廣河縣移民中學、臨夏中學新校區三期工程等項目,建成河州中學、臨夏州職業技術學校、臨夏現代職業學院文旅學院等項目,完善臨夏州智慧教育雲平台,實現州縣校信息化平台互聯互通。加強區域內教育領域合作,推進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共建共享“基礎教育精品課程”優質資源,共享“甘肅教師學苑”平台,線上開展教師人文素養提升培訓,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積極參與開展蘭西城市群中國小課堂教學論壇、基於中央電教館智慧型研修平台的精準教研活動。加強職業教育深度對接融入,支持州內職業院校採取學校聯盟、結對共建等方式實現聯合辦學,鼓勵高職院校面向對方開展全面招生。加強人才合作對接,探索創新師範生聯合培養、教師互訪交流模式。
牽頭單位:州教育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2.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深化城鄉合作、區域協同發展機制,探索建立共享、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強化醫療管理,推廣遠程
醫療,推動優質醫療擴容下沉、均衡布局,加強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加大醫保精細化管理,加快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智慧醫院建設、薄弱學科建設、區域醫學中心建設,加強州縣綜合醫院等級創建工作。積極引進醫療領域緊缺人才,重視全科醫生培養,加強醫技人員培訓。全面改善縣級醫療設施設備條件,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縣鄉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傳染病醫院、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提升院前急救和血液中心的應急處置能力,構建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應急醫療救助體系。建成臨夏州傳染病醫院、東鄉縣第二人民醫院,建設各縣市綜合醫院傳染病區、臨夏州中醫醫院及各縣市醫養結合中心、永靖縣中醫院三期、東鄉縣中醫醫院、廣河縣中西醫醫院等項目,推進州縣疾控中心、鄉鎮衛生院提升改造。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不斷完善覆蓋城鄉、區域、不同群體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持續提升醫療健康服務能力。加強區域內醫療衛生領域合作,探索與毗鄰地區醫療機構建立孕產婦、新生兒等危重症患者救治綠色通道,確保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推進與毗鄰地區醫療機構建立跨區域醫聯體,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研項目等方面建立幫扶合作關係。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合作,推動州人民醫院與蘭州市、西寧市、定西市、海東市等地區三級甲等醫院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建立產、學、研、用合作機制,支持遠程醫療服務網路向毗鄰區域醫療機構互相擴展覆蓋。開展名醫專家相互坐診、醫師技能培訓、信息平台建設等領域合作。
牽頭單位:州衛健委
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醫保局,各縣市政府
3.加強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積極構建覆蓋城鄉、區域、不同群體的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城鄉居民文明素質和身體素質。推進實施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公共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等項目。加大黃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力度,建立健全黃河文化體系,開展蘭州經濟圈文化交流合作,統籌最佳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布局,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化、層次化、差異化發展,推動實現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做好長城搶救性保護和重點長城點段保護利用,加快永靖明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大力保護臨夏花兒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施臨夏磚雕等傳統工藝振興計畫,建設展演劇場、文化傳播中心等基礎設施,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傳承、全方位融合發展。實施臨夏世界地質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廣河縣體育(籃球)公園等,加快建設和政古動物化石研究和展示中心、和政縣化石文化創意中心、臨夏州齊家文化遺址公園、積石山大禹文化歷史博物館、東鄉縣非物質文化博覽園、永靖縣劉家峽黃河文化傳承創新園、永靖縣古建築修復技藝白塔木雕產業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夏花兒歷史博覽傳承中心等項目。加大齊家文化、馬家窯彩陶文化等臨夏特有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編輯出版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推出一批彩陶工藝品、齊家文化玉石紀念品,提升彩陶文化、齊家文化知名度。深入發掘臨夏州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開展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的整理編輯和出版工作,重點整理編撰大禹治水、米拉尕黑、馬五哥與尕豆妹等傳說,編排《大禹》、《大河之州》等一批精品劇目。
牽頭單位:州文旅局、州體育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4.提升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最佳化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功能,壓縮社會保險關係跨省轉移接續辦理時限,確保區域內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順暢。積極推進社保、醫保、住房公積金等管理機構有序銜接和同城化,加快實現醫保目錄和報銷政策統籌銜接,穩步推進醫療保障信息平台互聯互通,持續拓展異地就醫結算服務範圍。推動建立區域內統一的工傷認定製度,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失業保險金,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住房租賃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健全公租房管理制度,規範發展長租房市場,合理調控租金水平,加大對新市民群體和住房困難群體的保障力度,完善公共租賃住房準入退出機制。改革完善公積金制度,推動住房公積金向新市民覆蓋。協同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分級、梯度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和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城鄉設施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推進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城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兒童福利機構、殘疾人托養中心、殯葬服務設施等項目建設,建成州精神病人福利服務中心。
牽頭單位:州人社局
責任單位:州醫保局、州住建局、州民政局、州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各縣市政府
(二)推進公共事務協同治理
1.強化區域協同治理。推動社會治理由單個城市向城市群協同治理轉變,形成全覆蓋的社會治理和服務網路。加快社會治安聯防體系和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促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協同加強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目標的安保工作,積極開展警務信息資源共享,聯合開展維護穩定、打擊犯罪工作,共同打擊造謠滋事、哄抬物價、妨害公務等違法犯罪行為。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市場監管執法聯動回響和協作機制,推進信息共享、標準對接、結果互認,建立健全信息通報制度。
牽頭單位:州公安局
責任單位:州司法局、州民政局、州市場監管局,各縣市政府
2.推動應急事務聯動。健全重特大突發事件快速通報和持續更新制度,建立自然災害和重大突發事件防範預警、應急救援、應急管理聯動機制。創新區域內重特大突發事件統一指揮調度機制,適時成立跨地區聯合應急處置指揮部。提升協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快完善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體系,建立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城市間協同處置、應急管理、聯防聯控和相互支援機制。建立區域內應急物資共享互濟機制,彼此開放應急救災物資儲備情況信息,實現區域內應急救災物資協同儲備、互調餘缺。建立跨區域救援機制,組織備勤應急隊伍投入自然災害或生產安全事故的救援行動。加快完善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緊急醫學救援合作聯動機制。
牽頭單位:州應急局
責任單位:州衛健委,各縣市政府
七、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一)全面最佳化營商環境
持續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打造“無證明”城市群,營造公開透明、規範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全面推行“容缺”審批、“承諾制”
審批,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幫辦制”等新模式,實現區域內“一網通辦”。便利跨省涉稅事項報驗業務辦理,推進區域間稅務執法標準統一,實施區域內“首違不罰”機制。推動信用體系一體化建設,整合市場監管數據資源,依法公開與共享行政執法信息,實現區域內守信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名單互認。制定和實施適用於國內外市場的、統一的企業公平競爭規範,賦予市場主體平等地位,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州政府辦公室、州市場監管局、州稅務局、州
商務局,各縣市政府
(二)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
暢通城市群人才流動渠道,推動城市群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區域人才常態化交流和流動。推進產業用地市場化改革,統籌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探索補充耕地指標城市群內交易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持續最佳化銀企融資對接機制,降低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融資成本,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協調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信息共享,推進金融風險聯合處置。培育發展技術要素市場,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渠道,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套用。深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探索開展資源性產品使用權跨省交易。
牽頭單位:州人社局、州自然資源局、州科技局、州金融辦、州市場監管局、州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三)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
清理和廢除妨礙城市群統一市場形成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區域市場體系。推動區域內企業電子營業執照信息共享,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質
量發展合作,對跨區域的商標侵權、假冒偽劣等違法案件,開展聯合執法,推動區域內檢驗檢測認證技術資源共享,推進實現認證或檢驗檢測結果互認,共同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平台建設。
牽頭單位:州市場監管局
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各縣市政府
(四)攜手共建“一帶一路”
發揮“一帶一路”黃金通道、蘭西城市群黃金節點的突出優勢,以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產供應基地為目標,不斷擴大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特色農產品、手工製品等貿易規模,深化細化實化功能定位、政策平台、工作措施,加強對接合作,拓展發展空間,實現市場多元化發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全面加強中亞、西亞、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的經濟合作,充分利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等重要貿易平台,推動出口市場和產品多元化,努力開拓臨夏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銷售渠道,促進我州更多商品走向國際市場。積極對接甘肅(蘭州)國際陸港、中歐班列,推動建設臨夏公路港,拓展青藏大市場、蘭州大市場、東部沿海大市場。依託蘭洽會、臨博會等重大節會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引強入臨。深化與央企、濟南市、廈門市的全方位多領域合作,積極拓展藏區大市場,提高開放度和影響力。
牽頭單位:州商務局、州工信局、州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州招商局,各縣市政府
八、組織保障
(一)健全協同推進機制
加強與蘭州市等主要城市間的對接聯繫,推動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區域重大問題,提升城市間協同發展水平。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推進機制,組織召開專題工作
推進會議,研究制定本領域促進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重點任務。
(二)落實任務責任分工
各部門要加強配合、主動作為,按照職能分工,根據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細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務、具體舉措、節點安排和責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實,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體制創新、重大項目安排等方面加強系統謀劃。各縣市政府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積極主動作為,對標對表實施方案各項任務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推動各項任務落地生效。
(三)營造合作共建氛圍
突出宣傳推進蘭西城市群發展的重要意義和重大舉措,準確解讀實施方案和相關配套政策。及時公布蘭西城市群發展建設進展情況,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城市群發展建設,暢通公眾意見反饋渠道,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主動參與蘭西城市群發展的良好氛圍。

解讀

推進蘭西城市群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全面貫徹《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精神,認真落實《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部署要求,全面融入蘭西城市群協同發展格局,促進蘭西城市群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提升人口和經濟集聚水平,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把臨夏打造成蘭西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州委、州政府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統籌組織相關部門圍繞全力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治、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協同推動創新和產業發展、全面融入蘭州經濟圈發展、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方面編制完成了《臨夏州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2022年6月27日經州規劃委員會會議暨州深度融入蘭州西寧城市群建設發展領導小組2022年度會議審議通過,2022年7月4日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以(臨州辦發〔2022〕65 號)檔案印發了《臨夏州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
  在實施方案的起草過程中,我們參照省上實施方案部署要求,充分結合我州蘭西城市群建設實際,將編制任務分解至州直36個部門和單位,經認真分析研究,匯總梳理後,對《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了州直各有關部門、各縣市意見建議,對合理可行的意見建議充分進行了採納吸收,匯聚各方智慧形成了《實施方案》(審議稿)。《實施方案》共8個章節,30個小節,逐一明確了責任落實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