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車1970年開始裝備蘇聯空降部隊,1973年11月首次在莫斯科閱兵式上展出,1979年蘇軍在阿富汗戰爭中曾大量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M履帶式傘兵戰車
- 車型尺寸:5.4米 2.63米
- 生產廠商:蘇聯
蘇聯M履帶式傘兵戰車 - 介紹
Боевая Машина Десантная
研製單位: 蘇聯
生產單位 :蘇聯
現狀 :生產
裝備情況 :蘇聯
蘇聯M履帶式傘兵戰車 - 概述
蘇聯每個空降師裝備有БМД傘兵戰車330輛,每個空降團有109輛,其中90輛為基本型,10輛為指揮車,有9輛無炮塔。該車可以機降也可傘投。
蘇聯M履帶式傘兵戰車 - 結構特點
該車車體採用焊接結構。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其艙門前面有3個潛望鏡,中間1個可換成紅外夜間駕駛儀。車長在駕駛員左後側,旁邊有電台和陀螺羅盤。前機槍手在駕駛員右後側,有2個ТНПП-220潛望式瞄準鏡,便於2挺7.62mm的ПКТ機槍瞄準,機槍和瞄準鏡用四聯桿機構連線,2挺前機槍分別位於車輛前部兩側。在炮塔前部兩側各有1個半圓形的艙蓋,在左側有1個固定式的前視潛望鏡,但位置稍靠左側可旋轉的潛望鏡的右邊。
蘇聯M履帶式傘兵戰車 - 型號演變和變型車
該車投產後不斷進行改進,主要是用塞子(Spigot)反坦克飛彈取代原來的賽格反坦克飛彈,並將軌式發射改為筒式發射;外掛輔助燃料箱以增大行程;用凸起的通風窗蓋取代原來的方形三防通風窗蓋,以改進通風濾毒性能;採用新型負重輪;進水口有用於阻擋泥沙的格柵等。
該車的變型車有:
與基型車的主要區別是底盤加長,增加了1對負重輪,故總計有6對負重輪;取消了炮塔;在車體頂部兩側相當於第五負重輪的位置各有2組煙幕彈發射器;射孔增加到9個,2個在車體前部,用於車首2挺7.62mm的ПКТ機槍射擊,車體兩側各有2個,車體後部有1個,另外還有2個位於車長指揮塔前艙門下方兩側。
該車的主要用途是輸送人員、牽引支援武器(如23mm的ЗУ-23-2式雙管牽引式高炮)以及維修保養等。
該車可載10人,車重7.5t,車長5.95m,車寬2.70m車高1.80m,公路最大速度60km/h,最大行程500km。
該炮可單發也可連發,連發時射速為40~60發/min;可曲射也可平射;可發射迫擊炮彈也可發射反坦克彈種,用以對付裝甲目標。
戰鬥全重8t,車長6.02m,車寬2.63m。當車底距地高調到最高時車高為2.30m。最大速度,公路行駛時為60km/h,水上行駛時為9km/h。
火炮身管長1.8m俯仰範圍為-4°~+80°,炮塔旋轉範圍為左右各35°。彈藥基數60發,配用的彈種有榴彈、破甲彈、照明彈和煙幕彈。火炮可以直瞄、間瞄和大仰角等三種方式射擊。間瞄射擊時最大射程為8800m,破甲彈的垂直破甲厚度對均質鋼裝甲為600mm,持續射擊時的射速為6~8發/min。
該車為空降部隊的主要壓制兵器之一,可用安-32、伊爾-76和安-22等軍用運輸機空運或空投。空投時使用的是ПРСМ-915重型空投系統,空投高度為300~1500m,唯一受限制的是空投地域的高度必須在海拔2500m以下。
為便於空降,車上配有陀螺半羅盤和地面導航儀。
БМД車族
----БМД多用途裝甲運輸車
БМД ---------ЛМДКШ指揮車
----82mm瓦西里克自行迫擊炮
----2C9式120mm自行迫擊-榴彈炮
蘇聯M履帶式傘兵戰車 - 性能數據
乘員 7人
戰鬥全重 10000kg
單位功率 22.10kW/t
單位壓力 59.84kPa
車長 5.400m
車寬 2.630m
車高 1.620~1.970m
車底距地高 0.100~0.450m
履帶著地長 2.840m
履頻寬 230mm
最大速度
公路 70km/h
水上 10km/h
燃料儲備 300L
最大行程 320km
浮渡能力 有
爬坡度 60%
攀垂直牆 0.8m
越壕寬 1.6m
發動機
類型 6V水冷柴油機
功率 221kW
傳動裝置
類型 機械式
前進檔/倒檔數 5/1
懸掛裝置類型 液氣式
主要武器口徑/類型/型號 73mm/低壓滑膛炮/2A28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前射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7.62mm/機槍/1挺
反坦克制導武器類型/數量 賽格或塞子反坦克飛彈發射架/1具
彈藥基數
主炮彈 40發
機槍彈 200發
飛彈數量 3枚塞格或塞子
炮塔驅動方式 電、機械
炮塔旋轉範圍 360°
火炮俯仰範圍 -4°~+33°
裝甲結構類型/厚度
車體 均質/15mm(最大)
炮塔 均質/23mm(最大)
電氣系統電壓 2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