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8日,在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作了《關於土地問題的報告》,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土地法令》,該法令宣布無償沒收地主一切土地,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並由農民無償使用。地主、皇室、寺院以及教堂等的土地,一律取消其私有權,成為國家財產,並無償地交給全體勞動者使用。所有地下礦藏和自然資源也歸國家所有。根據土地法令沒收地主的土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土地國有化
- 發生地點:俄國
- 發布時間:1917年11月8日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8日,在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作了《關於土地問題的報告》,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土地法令》,該法令宣布無償沒收地主一切土地,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並由農民無償使用。地主、皇室、寺院以及教堂等的土地,一律取消其私有權,成為國家財產,並無償地交給全體勞動者使用。所有地下礦藏和自然資源也歸國家所有。根據土地法令沒收地主的土地,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8日,在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作了《關於土地問題的報告》,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土地法令》,該法令宣布無償沒收地主一切土地,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並由農民無償使用...
在此時期內蘇維埃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改造工作:①實行了土地國有化,將土地無償地交給農民耕種(見蘇聯土地國有化)。②創辦了試驗性的國營農場和多種形式的合作經濟。③把銀行、鐵路、大型工業企業、辛迪加、外貿企業等收歸國有,建立起社會主義企業。④對社會生產和產品分配實行工人監督。⑤實行對外貿易國家壟斷,等等...
《論蘇聯土地政策的幾個問題》是史達林1929年12月27日在馬克思主義者土地問題專家代表會議上的演說,論述了蘇聯農業集體化理論。 史達林在演說中,主要批駁了阻礙農業集體化的右的觀點,但對當時也或多或少存在的“左”的傾向,沒有在理論上給予必要的批評。內容簡介 史達林1929年12月27日在馬克思主義者土地問題專家...
它的頒行,使剛成立的蘇維埃國家奠定了土地國有化的基礎。《土地法令》簡介 《土地法令》,是蘇維埃俄國解決土地問題的法令。十月革命當日,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根據列寧的報告,於1917年11月9日凌晨通過。《土地法令》規定:立刻無償地沒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莊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連同耕畜、...
蘇聯共產黨(俄語: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簡稱蘇共(КПСС),是蘇聯的無產階級政黨,為1922年至1990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唯一執政黨。該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是蘇聯社會的領導力量和指導力量及政治制度、國家和社會組織...
一般是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變革。土地改革在世界上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通過規定地主擁有土地最高限額、土地贖買等手段,對封建土地所有制進行的改革,其目的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另一種是無產階級領導勞動農民徹底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其目的是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的...
第七章 《論土地國有化》的當代意義 一 當代資本主義批判意義 (一)絕對化的土地私有制的修正 (二)絕對化的土地私有制修正的反思 二 世界歷史意義 (一)蘇聯的土地國有化模式 (二)中國的土地國有化模式 作者簡介 姜楠,男,1983年9月12日生於吉林長春,法學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
第十一條 國家所有制是全體蘇聯人民的共同財產,是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基本形式。土地及其礦藏、水流、森林,均全部為國家財產。工業、建築業和農業的基本生產資料,運輸工具和郵電設備,銀行,國家組織的商業企業、公用企業和其他企業的財產,城市基本房產以及為執行國家任務所必需的其他財產,均歸國家所有。第十二條 生產...
確立了布爾什維克黨以奪取政權為革命最終目的,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對於後來的十月革命和蘇聯的成立起著巨大的作用,乃至影響到了世界的格局。很難想像,如果列寧沒有發表《四月提綱》,或是《四月提綱》沒有得到通過,十月革命是否還會發生,蘇聯是否會成立,世界是否會變為這個樣子。
毛主席: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卡翁達:我同意主席先生的分析。毛主席:美國、蘇聯核子彈多,也比較富。第二世界,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核子彈沒有那么多,也沒有那么富。你看這個解釋好不好?卡翁達:主席先生,您的分析很確切,...
《論中國革命的前途》是蘇聯革命家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創作的政治著作,首次發表於1926年12月。在該文中,史達林提出了當前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的重要論點,闡述了發動農民,開展土地革命的重要性,批評了在國民黨人中,甚至在中國共產黨人中存在的害怕農民起來會破壞統一戰線的錯誤思想,對中國共產黨...
蘇聯政治權力版圖的這一變化在各兄弟國家產生連鎖反應,喬治烏-德治隨即意識到權力的核心已經發生轉移,即從行政首腦轉移到了黨的書記,於是在1955年10月4日辭去部長會議主席職務,1955年10月1日起專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第一書記,1955年10月4日—1961年3月19日當選為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大國民議會主席團委員。1955年...
在蘇聯,十月革命剛剛取得勝利,1917年在列寧領導下頒布了《土地法令》,實現了土地國有化。同年頒布了實行銀行國有化及其必要措施的法令和其他法令,宣布一切股份企業為國家財產,奠定了蘇聯國家財產的基礎。這是最早出現的社會主義國家財產。中國社會主義國家財產的發生和發展,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長期革命鬥爭的...
租界在中國作為主權喪失的象徵,中國歷屆政府都在為收回租界而與租借國展開收回租界的談判。1917年開始,各地的租界被中國政府陸續收回。以下是部分租界收回的時間表:1917年,中國北洋政府參加歐戰協約國,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收回了漢口德租界、天津德租界和天津奧租界。1924年,蘇聯宣布放棄原俄國在華租界。1927年1...
蘇聯農業在土地國有化的基礎上,以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國營農場實行專業化的或綜合性的生產經營,商品生產率較高,是國家取得商品農產品的重要來源。集體農莊經過50年代以後的集中合併,有的轉為國營農場,其數目已由1950年的12.1萬個減少到1985年的2.67萬個;而每個農莊的農業用地面積則由 122公頃...
蘇聯成立 新經濟政策,使蘇維埃國家的經濟順利恢復起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開始了。1922年12月,在全國上下團結的基礎上,便召開了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制定了第一部憲法。至此,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終於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新政策內容 1922年,政府通過《土地法令大綱》...
蘇聯和東歐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 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通過合作社道路進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國家。這一過程是在土地國有化的基礎上實現的。最初出現的農業公社,實行一切生產手段、生活資料公有化和平均主義的“按需分配”。這種組織形式不久就被淘汰。1919~1929年...
《無產階級在我國革命中的任務》是蘇聯革命家列寧創作的政治著作,首次出版於1917年。在該書中,列寧全面闡述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路線和策略,並對社會黨國際中的三個派別作了剖析,實際上成為了四月代表會議的有關決議的基礎。內容簡介 在該書中,列寧全面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思想和策略思想。除了...
在1933年2月希特勒上台後的幾周內,德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堅持認為納粹的勝利將是短暫的,並且希特勒垮台後將會出現對於共產主義運動更為有利的情況。但是,隨著納粹政府的暴行變得越來越露骨,並且沒有任何崩潰的跡象,德國共產黨人開始意識到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立場 - 特別是當希特勒明確表示他認為蘇聯是敵國時。
1944年2月,列寧格勒方面軍逼近納爾瓦,使蘇聯紅軍占領愛沙尼亞成為實際存在的威脅,烏魯沃特的立場傾向德國。在2月7日的廣播演說中,烏魯沃特提出一個武裝的愛沙尼亞將可有效的抵抗德國及蘇聯。他還暗示說,在愛沙尼亞的土地上,愛沙尼亞軍隊會:“…給予我所能夠透露的更廣泛的意義。”根其他的愛沙尼亞歷史學家一樣,...
十月革命勝利以後的《論糧食稅》和《論合作制》等著作,論證了蘇聯在結束“戰時共產主義”階段不久的情況下,通過“租讓制”、“合作制”等列寧稱之為“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其中關於通過合作社來吸引農民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則是馬克思主義關於農民和農業問題理論的重大發展,為蘇聯...
1991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國協協定》,宣布組成“獨立國家國協”。12月21日,蘇聯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決定,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由俄羅斯聯邦...
三俄羅斯金融自由化改革 第四節銀行改革與資本市場的形成 一俄羅斯銀行體制的構架 二俄羅斯銀行體制的改革 三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第五節公共財政理論與政策 一公共財政理論 二俄羅斯的預算體制 三俄羅斯的稅收制度 第六節俄羅斯財政稅收改革及其效應 思考題 第五章俄羅斯農業改革 第一節曲折的土地私有化改革 一蘇聯...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早期的研究主要受蘇聯農業經濟學的影響。1980年以後,由於更多地結合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和農業發展的實踐,社會主義農業經濟學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研究內容 社會主義農業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1.土地問題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農業體系的建立、鞏固和發展;2.農業的生產結構與...
筆者以經濟文化落後的蘇聯、中國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為例,分析兩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背景、必然性、爭論、影響及其經驗教訓,並通過對兩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共性的比較,總結出某些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選題具有開創性.這篇論文共分七部分.基本信息 學科專業: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註:張培義《戰時共產主義和列寧主義的總結》,《山東師大學報》1982年第11期)。此外,張馳、黃濟福都具體分析了戰時共產主義的歷史功過、經驗教訓(註:張馳《如何評價蘇維埃國家的戰時共產主義》,《世界經濟》1980年第6期。黃濟福《也評蘇俄時期的戰時共產主義》,《蘇聯歷史問題》1984年第1期)。
罷工者高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萬歲!”一月總罷工開始於首都,很快地蔓延到其他城市,形成全國性的政治總罷工,塞格德罷工的工人強烈要求政府與蘇聯締結和約。奧茲德的罷工人通過一項決議,把召開民眾大會的廣場命名為“列寧廣場”。工人罷工運動和革命社會主義者的活動,加快了革命思想在士兵中的傳播。19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