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半履帶式越野車

蘇聯半履帶式越野車

烏克蘭試駕雜誌報導,二戰前,在野外泥濘積雪的道路上,任何車輛都很難通行。戰時,即使是路況較好的道路也經常會遭到破壞,摩托機械兵團難以推進。為解決野外雪地沼澤沙土帶、深溝等難以通行地區運輸任務,蘇聯借鑑沙俄時期的經驗研製並實踐使用了半履帶式越野車輛,在汽車發展史上書寫了獨特的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半履帶式越野車
  • 研發時間:193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前,一戰中,一戰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前,二戰中,二戰後,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前

1904年,25歲的法國人阿道夫-克格雷斯來到彼得堡,在沙皇私人車庫工作。1909年,他為一款“涅皮爾”小汽車裝配履帶,研製生產出了世界上首輛半履帶式汽車,並進行了相應的試驗。隨後,他又以“帕卡達”和“魯索-巴爾特”小汽車為基礎,完善了半履帶式汽車的性能,用“魯索-巴爾特”改裝的半履帶式汽車還獲得了1913年彼得堡國際汽車展金獎。1913年冬,他為“魯索-巴爾特”汽車裝配履帶式推進器替代後輪,前輪為主動輪,同時補充了雪橇,在彼得堡郊區進行了幾次成功的試驗,展示了在當時來說非常好的越野性能,並於1914年獲得了半履帶式“雪橇汽車”的專利證書。克格雷斯深得沙皇的器重,被提升為沙皇車庫機械師,成為尼古拉二世的私人司機。
沙俄軍隊試驗魯索巴爾特半履帶式越野車沙俄軍隊試驗魯索巴爾特半履帶式越野車

一戰中

一戰開始後,沙俄繼續半履帶式車輛的研製和改進工作。1916年,沙俄汽車工程師克爾日維茨基訂購了300套半履帶式裝甲和貨運車,僅完成了30套。十月革命爆發後,半履帶式越野車的研製暫時中斷,克格雷斯回到祖國,幫助法國奠定了在這類車輛研製方面的領先地位。國內外局勢穩定之後,蘇聯政府很快就決定重新研製半履帶式越野車輛,生產出了NATI-2、NATI-3、VZ、VG、嘎斯-60、吉斯-22、吉斯-42、吉斯-41(火炮牽引)、吉斯-33、嘎斯-65、吉斯LTA等型半履帶式汽車。

一戰後

1933年,NATI-V-3半履帶式汽車問世,1934年量產,使用M-1標準發動機,功率50馬力,轉速2800轉/分鐘,行動半徑200公里,1935年參加了莫斯科至阿爾漢格爾斯克的越野賽。技術委員會認定NATI-V具有較好的越野性能,特別是在各種雪地上,結構可靠,無故障,主要不足是速度低,原因是發動機功率太小,可通過增加動力的方式解決,車架強度不足需要改進。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前

1938年,NATI-嘎斯60半履帶式汽車問世,以嘎斯-M1為基礎。1939年,V-11半履帶式汽車問世,以吉斯汽車為基礎。1940-1941年,NATI-吉斯52新型半履帶式汽車問世,它以吉斯-5貨車為基礎,運載能力2.5噸,用於火炮牽引和特殊條件下的運輸任務。1941年,在吉斯-52基礎上研製的NATI-42半履帶式汽車問世,有效載荷2.5噸,公路速度超過40公里/小時,野外或雪地速度為8-20公里/小時。

二戰中

衛國戰爭爆發後,蘇聯半履帶式越野車輛的研製和生產工作不但沒有停止,而且加速進行。1942年春,吉斯汽車厂部分設備疏散到莫斯科,開始批量生產半履帶式越野車用於戰爭需求,到戰爭結束前,共生產了5931輛各型車輛。雖然在戰爭中表現不是特別理想,但還是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44年1月,在冬季惡劣的氣候和道路條件下,蘇軍使用半履帶式越野貨車向下諾夫哥多德市附近的蘇軍秘密運送了大量火炮,對德國法西斯發動了突然的、猛烈的火力打擊,順利完成了解放城市的任務。

二戰後

二戰結束後的最初幾年,蘇聯繼續試驗半履帶式車輛。40年代末,50年代初,吉斯-151、嘎斯-51半履帶式卡車和B-3半履帶式裝甲運輸車問世。隨後不久,美國汽車公司大批量生產的全驅動載重卡車和裝甲車在戰鬥實踐中表現優異,整體性能明顯優於半履帶式越野車,蘇聯當局決定轉移特種車輛生產方向,莫斯科和下諾夫哥多德市半履帶式車輛研製項目隨即停止,此後未再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