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緙絲技藝,蘇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緙絲技藝
- 類別:傳統美術
蘇州緙絲技藝,蘇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蘇州緙絲技藝,蘇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歷史淵源 緙絲技藝自明代始,在蘇州市區及周邊的蠡口、陸墓、黃橋、光福、東渚等地廣為流傳,已成為蘇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一台古老的木機、若干竹製的梭子、撥子等簡單工具就能將五彩蠶絲線以“通經斷緯”的獨特技藝緙織...
蘇州緙絲畫也與杭州絲織畫、永春紙織畫、四川竹簾畫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家織”。2006年5月,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王金山、王鵬巍、馬惠娟 、范玉明、華惠英 、陳文 。2021年5月24日,定州緙絲織造技藝...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蘇州市一批蘇州緙絲織造技藝擴展項目,蘇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緙絲,是一門古老的“通經斷緯”的織造技藝。由於織造的作品圖案與素地接合處微顯高低,猶如鏤刻而成,故又稱“刻絲”。其成品正反如一,堪稱“織中之聖”。緙絲歷史可追溯我國漢唐時期...
蘇州的明緙絲是緙絲的中晚期產品,它源於元朝末年對緙絲的變革,真正形成於明朝,並在明朝完善了它的獨特風格,所以稱“明緙絲”。明緙絲的特點輕柔,表面平紋狀、無明顯的瓦楞地溝紋。本緙絲與明緙絲除了直觀的差異,在技藝方面也有很大的區別,但通經斷緯是它們共有的主導技法。緙絲行業中流行的緙絲種類有本緙絲、...
沈金水[近現代]江蘇蘇州著名緙絲老藝人,善緙絲。《王敦化稿》沈 金 水 一八八三年——一九六七年 沈金水 [近現代]江蘇蘇州著名緙絲老藝人,善緙絲。《王敦化稿》沈金水,吳縣蠡口(今相城區)姚祥村北丘巷人。家世業緙絲。四歲喪父,家酷貧。入私塾二年,輟學,襄母務農持家,暇時作燈籠殼以濟。年十六,...
宋代緙絲大都摹緙名家書畫,北宋時以定州的緙絲最為有名,南宋時以淞江朱克柔的緙絲最負盛譽。明清時除緙織書畫、詩文、佛像外,還緙織袍服、屏風、靠墊等,尤以蘇州緙絲最為精美。由於緙絲工藝繁複,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說。緙絲是指以“通經回緯”的梭織...
”蘇州、杭州、成都為當時聞名全國的三大織錦院。蘇州的宋錦最為著名,緙絲名家沈子蕃、吳子潤亦出於蘇州。《吳門表隱》記載:元豐初(1078年)城內祥符寺巷即建有機聖廟(又名軒轅宮),還有新羅巷、孫織紗巷(今古市巷裝駕橋巷之間及嘉余坊)等生產紗羅的地方。虎丘塔和瑞光塔分別出土了五代北宋時期的刺繡...
陳文 陳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2021“中國非遺年度人物”100人候選名單。
定州是中原與北方少數民族“茶馬互市”、南北物資交流繁榮之地,是中國緙絲的發祥地。文獻記載:北宋絲織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定州緙絲“以宣和時期製作最盛”,緙絲技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並通過“絲綢之路”走出國門。北宋滅亡之後,定州藝人舉家南遷蘇州,成為蘇州緙絲的鼻祖。最著名的緙絲藝術家沈子蕃,系...
正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 ;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江蘇省鄉土人才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 ;蘇州高新區文化重點人才 ;蘇州市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領辦人;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蘇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緙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個人介紹 范玉明,姑蘇人,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高級...
2022年,蘇州緙絲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蘇州高新區文化重點人才范玉明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辦的《緙繪江南 絲傳蘇韻—范玉明緙絲藝術展》,展覽上展出了由范玉明大師耗時6年時間復原的這幅全長有 17 米多的《蘭亭圖貼緙絲全卷》,范玉明說“這幅全長有17米多的《蘭亭圖貼緙絲全卷》,就是我們...
古人形容緙絲“承空觀之如雕鏤之像”。緙絲技藝在宋代以後不斷發展,至清代緙絲業中心已移至蘇州一代,所用彩色緯絲多達6000種顏色,採用緙絲法臨摹的名人書畫,工藝精湛、形象逼真。緙絲製品至今仍然被作為高級工藝品生產、收藏。緙絲作品一般有三個特點,首先是緙絲作品大多是一種集體創作的作品,後人判斷這類作品價值...
蘇州乾泰祥絲綢店負責人丁桂根說,不少老年人愛穿杭羅做的衣服,特別透氣,穿著舒適、涼爽、不起痱子、耐穿。北京瑞蚨祥綢布店王經理說,杭羅在這兒賣火了,一些華裔老人特別喜歡,就連外國的首相夫人,都會特意上門購買,用杭羅做中式服裝。2、杭羅織造技藝在科技史上有著珍貴的學術價值。《辭海》釋“羅”字,稱...
南宋時期緙絲工藝隨政治經濟中心遷移到蘇杭一帶,欣賞性緙絲作品盛及一時,實現了從工藝實用領域到藝術欣賞領域的突破。元代,緙絲技術在宋代的基礎上更趨完美,一改之前細膩柔美之風,大量用於寺廟用品及官服。明清兩代的緙絲技術逐步走上專業化,工藝水平進一步提高,題材形式更趨豐富多樣,尤以蘇州緙絲最為精美。近...
緙絲( kesi ),又名“刻絲”、“尅絲”,意思是“用刀刻過的絲綢”。緙絲是蘇州傳統工藝一絕,發端於漢代,從唐人的日用包到明代的皇帝龍袍,緙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緙絲的製作技藝十分特殊,緙絲工藝與用途緙絲與宋錦一樣屬於織錦工藝品,它的強度要比任何刺繡強。它的成品沒有底料和圖案的分割,...
蔡霞明,女,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大師。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個人簡介 蔡霞明,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大師,緙絲織造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藝術榮譽 2021年3月,“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緙絲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20年12月,蘇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20年...
至明成化年,緙絲生產已再趨繁盛,作品主要產於蘇州、南京和北京等地。緙絲藝術風格深受江南文人繪畫的影響,多摹緙當時名家的畫稿如緙絲藝人吳圻、朱良棟、王統等緙織沈周、唐寅、文徵明等人的畫稿即名噪一時,其中緙絲《瑤池獻壽圖》、緙絲《沈周蟠桃仙圖》等佳作終為宮廷所收藏。緙絲生產被皇室壟斷,技藝的...
王金山大師工作室由國家級緙絲工藝美術大師王金山於1999年3月創立。工作室所從事的內容為緙絲的研究與創新,新一代傳承人的培養。在中國緙絲領域王金山大師唯一獲榮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絕技高人稱號。工作室法人 王金山資料:工作履歷:歷任蘇州刺繡研究所緙絲技藝指導,蘇州緙絲廠(原)廠長,蘇州工藝美術...
蘇州經綸無盡織繡藝術館 ,位於名城蘇州西部織繡之鄉鎮湖繡品街。是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緙絲、刺繡生產基地之一。集生產、仿古、複製、銷售、批發為一體的手工織繡街區,本館位於鎮湖繡館街4-7號,作品展示面積有540平方米。藝術館以展示精妙絕倫的緙絲工藝,彰顯地方特色非遺文化為主旨,集緙絲展示評比、緙絲技藝研發、...
由於蘇州人聰慧,心靈手巧,再加上吳門畫派的影響,所以到明清時期,蘇州緙絲達到輝煌時期,其間元和的緙絲工藝水平獨步全國。而蘇州緙絲又以元和街道西的張花村最為突出。張花村時稱“緙絲村”,家家有織機,技藝代代相傳,元和地區自宋代起至晚清,緙絲傳人代代不斷,名匠輩出。黃橋銅器 相城區黃橋街道華宇精密...
蘇州大學畢業後他來到蘇州刺繡研究所,拜緙絲大師李榮根大師為老師潛心學習。應邀複製故宮藏扇作品,讓他繼續鑽研複製故宮緙絲藏扇。他將扇面改為全緙,扇托裝飾則為刺繡,加強了織物的裝飾效果,榮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國匠杯”最佳創作獎。2016年,在上海設計周展覽上,他聯合品牌設計師進行跨界創作,設計...
王金山(1939年2月-2020年1月26日),男,漢族,江蘇蘇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州緙絲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20年1月26日11時,國家級非遺項目(緙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金山因病在蘇州去世,享年81歲。人物經歷 王金山於1956年入蘇州市刺繡工藝美術社,師從沈金水學習緙絲,...
湯祝萍高中畢業工作後被派往蘇州黃橋緙絲廠學習緙絲技藝,那年她20歲。當學徒很辛苦,很多人吃不了苦,中途就走了,但勤奮又熱愛工藝的湯祝萍憑著“藝成榮歸”的決心,在第二年就回家鄉當師傅帶徒弟了。帶徒帶了2年,又在蘇州緙絲總廠的推薦下,成了寶應縣緙絲廠最年輕的新廠長。好景不長,之後國內緙絲生意...
傳承單位為蘇州絲綢博物館,錢小萍為唯一的國家級傳承人。宋錦織造技藝,200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2014年11月在北京雁棲湖召開的APEC晚宴上,參加會議的領導人們及配偶身著中國特色服裝抵達現場,統一亮相一起拍攝“全家福”。他們穿的宋錦“新中裝”面料,便是產自...
蘇州自古以來是吳文化的搖籃,傳統民間工藝之鄉,“蘇作”工藝因其品類齊全、技藝精湛、人才輩出而蜚聲中外。高新區東渚鎮,是蘇州民間工藝最為集中地的地區之一,傳統民間工藝的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其代表性的緙絲、蘇繡、紅木雕刻等等工藝均被列入國家級或省級“非遺”代表作名錄。蘇作刺繡亦稱“蘇繡”。明清時期,...
張磊,漢族,南京人,1984年出生,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美學會會員。個人簡介 擅長中國工筆畫,熱愛中國古代手工藝與傳統文化既玉器,雕刻,瓷器,繪畫。03年拜蘇州緙絲藝人學習緙絲技藝,同年又學習雲錦技藝,受雲錦藝術的渲染和薰陶,結合織錦與緙絲的技藝特點創新不同風格,對緙絲獨特性,深入研究,從事緙絲事業至今,成功...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家明緙絲廠廠長周家明經多年摸索,“花羅”的織造技藝才得以成功恢復。1996年,周家明成功製造出了四經絞羅的織機。光福鎮的蘇州聖龍絲織繡品有限公司、太湖度假區的蘇州天翱特種織繡有限公司、木瀆鎮的蘇州錦達絲綢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的家明緙絲廠等,掌握了吳羅織造技藝,並恢復了行將失傳的...
的緙絲面料;在傳統木機上進行創新,率先成功創作出雙層異地異色異料的全新品類緙絲面料;通過新材質和當代技術的革新,用設計讓這一古老的蘇作手藝綻放出全新魅力……“要用現代的技藝去激活古老的手藝,給古老的手藝賦予各種可能性。”范煒焱表示,其實這些設計的背後,綻放的是蘇州製造、中國傳統緙絲技藝的光芒。。